「北極解凍」與地緣政治格局

張文木

氣候變暖以及北極解凍屬於未來學意義上的推測,其可能引起的變化對世界戰略格局的影響不能低估。

北極解凍將使俄羅斯在歷史上破天荒地不得不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安全壓力並因此大大改變俄羅斯原有的無「北顧之憂」的國防結構——這與曾為中國安全提供絕對保障的東海在被擁有蒸汽動力和遠航技術的西方人征服後所引起的中國安全「後院起火」及中國海軍由此誕生的情形非常相似。鑒於俄羅斯人口增長速度過於緩慢以及北方邊境過於漫長,這種新產生的安全壓力對未來的俄羅斯來說將是難以承受的,但這同時又為中俄戰略合作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北極解凍對中國國家安全產生的衝擊是巨大的。從積極方面看,北極解凍和中國崛起的現實變化將使俄國乃至日本與中國進行戰略合作的需求增大,中國在東北亞的地位日益增強,中俄在東北亞地區的合作有了更好的基礎。而北極航道通航時間日益延長,將提高白令海峽的戰略地位,這迫使日本、俄國和美國的外交更加聚焦以白令海峽為中心的白令海區,中國成了日本的「後方」,美國在不放棄南海線路的前提下,如果國力不再衰落,將需要騰出相當的精力從南海線路移至白令海線路。屆時台灣在美國、日本等地緣戰略中的地位將會下降,中國東部安全邊界就會進一步向東拓展,屆時——台灣可能已經回歸中國,如果沒有——兩岸統一及南海問題解決的條件將更加成熟。這是有利的方面。

從不利方面說,氣溫上升也導致中國海平面的抬升,預計:「未來30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將繼續上升,平均升高幅度均為80~130mm。」中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 000km,但海岸帶海拔高度普遍較低,尤其是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灣周邊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學者推測:海平面上升100cm,長江三角洲海拔2cm以下的1500km²的低窪地將受到嚴重影響或淹沒;海平面上升30cm,渤海灣西岸可能的淹沒面積將達10 000km ²,天津全市泛濫面積將佔全市面積的44%,其中塘沽、漢沽被淹面積達100%。

海平面上升至極端水位時,將對中國東部沿海經濟「黃金地帶」造成致命的打擊,如果再考慮到在這一地帶分布比較廣泛的核電生產,那這種打擊就不僅僅限制在經濟層面,在生態和社會穩定方面造成的災難更是無法估量的。如果以日本「3·11」大地震為場景,那這只是未來海平面上升對中國東部沿岸造成災難的冰山一角,屆時歷史將再現《淮南子》中描述的「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的場景。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島嶼本身可以擁有面積從領海至200海裡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各類海域。中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 000km,面積大於500m²的所屬島嶼超過600個,其島嶼海岸線超過14 000km。中國主張管轄的海域面積約300萬km²。同時,中國擁有面積不足500m²的島嶼一萬多個。海平面上升後由這些島嶼產生的專屬經濟區及連帶主權利益,將大為受損。與此相應,在相關海域的國際島嶼之爭也日趨激烈。在海平面上升的場景中,中國東部特別是渤海灣、長江三角洲、江蘇浙北沿岸地帶的陸地沿海線大面積西退,與此相應,中國東部海域則大面積擴大。海水向中國中原腹地入浸至北京附近,以泰山為中心,山東可為海水包圍並成孤島。這些將導致中國東部海域縱深加大,並對中國海防造成極為巨大的壓力。屆時,中國海上協調力量必須相應地加強和擴大、海軍軍種的比例在目前軍事改革中必須做相應的提升。如此一來,重新認識毛澤東同志提出的「三線」佈局,大幅提升西北、西南的軍工裝備生產能力,在沿海一線為海水突破後,西北尤其是西南軍事能力的托底作用將尤顯迫切。■

本文摘自張文木《氣候變遷與中華國運》,海洋出版社2017年版。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