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2月18日,為期三天的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德國慕尼黑落下帷幕。
《2024年慕尼黑安全報告》指出,後冷戰時代關於和平穩定和經濟發展的樂觀主義已經消散,世界面臨陷入「雙輸」局面的風險,現有國際秩序存在缺陷。
朔爾茨領導的德國政府很想借機展現一下自己的力量,露一小手給大家看看。
德國將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和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都請到了柏林,並請他們坐下來談,由朔爾茨主持。
德國和歐盟希望重現這樣的畫面。
去年3月,沙特與伊朗這對老冤家在北京握手,隨即宣佈兩國恢復外交關係,讓整個世界看得一愣一愣的。
中國行,我也行。
所以,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這對冤家就成了西方複製外交奇跡的目標。
布林肯真的很努力,去年5月,他找來兩國外長開會。
林肯硬是拉著兩人來了一張合影,但畫風很不和諧。
布林肯在強顏歡笑,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兩國外長卻是一臉的苦大仇深。
邊上的美聯社攝影師甚至找不到他們展露笑容的一剎那。
會後也沒有任何宣言或聲明,只有美國在那裡自說自話。
這次朔爾茨也要東施效顰,但他居然演砸了。
2月17日,朔爾茨請阿利耶夫和帕希尼揚一同與記者見面。
朔爾茨將兩只手分別伸向阿利耶夫和帕希尼揚,根據通常的外交禮節,兩人應當伸出手握住德國總理的手,至少把握手照完成掉。
阿利耶夫卻擺出一副勝利者姿態,連正眼都不瞧對方一下,帕希尼揚彷彿在猶豫。
兩人就這樣隔著德國總理僵持了半分鐘,德國總理只好自己跟自己握手。
阿利耶夫就這麼直挺挺地站著,目不斜視,帕希尼揚則有些局促。
德國媒體稱,當時朔爾茨是希望帕希尼揚先伸手,這樣,阿利耶夫也只能伸手,畢竟不是雙方直接握手。但既便如此,他們也不想握住「斡旋人」的手。現場氣氛幾乎凝固,成為了慕尼黑最尷尬的時刻。
德國政府為了挽回臉面,發佈消息稱,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在德國舉行的雙邊會談上達成一致,將繼續進行和平談判。
朔爾茨表示,在三邊會談中,亞阿兩國同意「通過和平手段而不是借助暴力來解決爭端」。
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都發佈了相關新聞,稱德國在為高加索的和平而努力。
西方媒體還想向世界傳遞一個信息: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失去了影響力。
然而,阿利耶夫回國後,2月19日阿塞拜疆方面就發佈聲明稱:阿塞拜疆準備再次對亞美尼亞動武,將亞美尼亞南部的贊格祖爾走廊納入阿塞拜疆的領土。
這等於又打了朔爾茨一記耳光,阿塞拜疆哪怕晚幾天再表態,也能讓德國人緩一緩。
說白了,德國高調介入高加索地區根本就是不自量力。
表面上看,是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在打,但背後涉及的主要勢力有俄羅斯、土耳其、還有美國。
納卡地區主權爭端與克里米亞有些類似,都是蘇聯遺留下來的兄弟分家問題。
因為有俄軍在拉欽走廊的存在(維和部隊),所以,亞美尼亞才能與「納卡共和國」保持著陸上聯繫,阿塞拜疆也無法用武力奪取這裡。
美國如果要將亞美尼亞拉到對抗俄羅斯的陣營里,就必須讓它「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亞美尼亞放棄納卡地區。
美國這一想法幾乎不可能實現,因為納卡地區不僅是一塊飛地,更是亞美尼亞民族的「耶路撒冷」。
然而,在去年9月,亞美尼亞政府居然投降了-承認納卡地區主權屬於阿塞拜疆。
9月21日,一萬多名亞美尼亞民眾到首都埃里溫市的共和國廣場進行抗議,高喊「恥辱」,要求「賣國賊」帕希尼揚下台。
當天又恰逢亞美尼亞獨立日,所以,變成了全國性的抗議事件。
而在9月20日,普京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已經表示:納卡局勢是阿塞拜疆內部事務。
這表明,俄羅斯不想管了,它無法去保護一塊亞美尼亞政府自己都不想要的土地。
俄羅斯寧可讓阿塞拜疆控制納卡,還能賣個順水人情。
帕希尼揚這些人又利用此事說「俄羅斯拋棄了亞美尼亞」,在本國製造反俄浪潮,親美勢力則在街頭升起美國旗、歐盟旗、還有印度旗(亞美尼亞買的是印度武器),要求立刻關閉俄軍基地。
但帕希尼揚割棄爭議領土的做法,並沒有產生「和平」。
阿塞拜疆下一步要拿下贊格祖爾走廊。
該走廊原屬阿塞拜疆,但蘇聯在上世紀20年代將其划給亞美尼亞。
兩國獨立後,問題就來了。
阿塞拜疆因此失去了一條通往其飛地納希切萬地區的直接陸路通道。
以前,在有俄羅斯保護的情況下,阿塞拜疆別說贊格祖爾走廊,就是納卡地區它也得爭幾十年。
現在既然亞美尼亞主動割棄納卡地區,俄羅斯也不管了。阿塞拜疆會怎麼想,得寸進尺?阿利耶夫還需要更大的膽量。
土耳其立刻出現了,2023年9月26日,埃爾多安訪問納希切萬地區,並與阿利耶夫會面。
埃爾多安說:「希望我們能盡快打通贊格祖爾走廊,使土耳其與友好的兄弟國家阿塞拜疆的公路和鐵路交通暢通無阻。」
注意,埃爾多安用的是「我們」,有了土耳其壯膽,阿利耶夫下一個目標就是贊格祖爾走廊。
帕希尼揚卻還屁顛屁顛地去西班牙跟阿塞拜疆討論簽署和平條約。
帕希尼揚以為割棄了「耶路撒冷」就能換來和平協議,但問題阿塞拜疆不想簽,它想抓住歷史機會,解決蘇聯遺留的問題。
2月13日(也就是大年初四)阿塞拜疆軍隊又向亞美尼亞陣地開火,炸死了4名亞美尼亞士兵,多人受傷。理由是,前一天亞美尼亞軍隊有「挑釁」行為。
帕希尼揚是怎麼回應的?他居然指責本國軍隊激化了邊境事態,要求軍隊不得挑釁阿塞拜疆。
這位靠街頭運動上台的總理,已完全成為美國政策的執行者,為了避免俄羅斯介入高加索地區,他出賣了亞美尼亞的領土和主權。
16日,他跑到慕尼黑就是為了求美國和歐洲救救他,他在柏林會見亞美尼亞僑民時還表示:亞美尼亞決不是俄羅斯的盟友,亞美尼亞將堅定支持烏克蘭。
這是在向美國效忠,但問題是美國根本不想得罪阿塞拜疆,因為這不符合美國在高加索地區的利益。
阿塞拜疆這邊剛剛結束總統大選,阿利耶夫的支持率為97.3%,他父親是總統,他自己當了21年總統,老婆是副總統,兒子準備參選下屆總統。
阿利耶夫很會做事,新政府剛成立,他就發表聲明:阿塞拜疆恪守一中原則,反對台獨,譴責島內選舉,反對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政。
97.3%的支持率,美國和歐盟敢說要來阿塞拜疆調查選舉「公正性」嗎?敢威脅制裁嗎?都沒有,照樣祝賀。
歐洲希望裏海能源可以繞開俄羅斯進入歐洲,而美國和英國則不斷加大對阿塞拜疆油氣田建設的投資。
中國在2002年就接管了阿塞拜疆一個油田,目前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阿兩國在能源、基建、農業、交通、旅遊、物流、網絡信息化等方面的合作都在深化。
阿利耶夫會做人,會做事,高加索三國就阿塞拜疆穩定,而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三天兩頭鬧街頭運動,越鬧,就越不值錢。
所以,亞美尼亞再「民主」,再怎麼擁抱西方價值觀,有什麼用?你在西方眼中有阿塞拜疆的油氣資源重要嗎?
再說德國,它有什麼能力促成和解?還以為自己是當年把軍隊開到高加索地區的德三嗎?
朔爾茨好歹也是個大國總理,做事情就靠抖機靈?國與國和解靠第三國面子?人家不願意伸手,就是沒有把你當回事。
歐洲是被人推入泥潭的,包括馮德萊恩這些人都是助推的內鬼。
而歐洲還很臭美,它覺得自己是全球價值觀引領者,有能力解決世界上存在的問題。
但除了作秀和在美國面前發抖,歐洲還會什麼?
不要以為「中國行,我也行!」。
歐洲還是先團結起來把美國代理人趕走吧,何必出來自取其辱。■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