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長文】中國人口負增長208萬,大國人口戰略何去何從!

軍事魔士

1、人口悖論

中國2023年,新生人口902萬,死亡人口1110萬,總體人口負增長208萬。一時間,大有風聲鶴唳之徒四處吹風,人口崩潰論甚囂塵上。

到底是誰,用什麼方式告訴了那些人:人口一定要一直永遠不停增長才符合常理?

人口問題其實存在一個巨大的悖論!

當科技和工業發展水平越高,客觀世界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就越少。但是當科技和工業發展水平越高,卻越能保護人類繁衍存活率導致人口越來越多。

這個悖論通俗點解釋就是:

科技和工業發展水平高了之後,從事客觀物資生產的人力需求就十分少,一台農耕收割機能比得過100個拿鐮刀的農民,一台機械臂能比得過幾十個流水線工人。

潤滑油塗的好,工人就雇得少

等AI大規模鋪開,坐辦公室的白領階層也將迎來人生考驗。至少在我的老東家漫畫行業,AI繪畫已經卷死了相當部分流水線畫手。

社會科技的發展無不在彰顯一個事實——維持社會絲滑運轉必須的人口越來越少!

但是,科技水平高,人類的繁衍水平在醫療科技水平的加持下,繁衍難度越來越低。就好比胎位不正,B超提前知曉,然後提前正體位,最後就能順利生產。

非洲乃至整個世界的人口大爆炸就是在這個條件下刺激出現的。

極度依賴人口的古代卻沒那麼多人

歷史真是會開玩笑——急需人力資源的古代,人口卻因為客觀物資條件無法爆炸。無需人力資源的現代,人口卻因為客觀世界條件而瘋狂增長。

這個悖論就會產生一個問題——不斷減少的人口需求,和客觀瘋漲的人口總量,多出來的人口怎麼辦?這個悖論在未來遲早要解決!

人口,就真的只是量化成「消費市場」的量詞?

接下來咱們再回到原先的話題——人口難道真的會不停增長?人口的上限是物資資源決定的嗎?

地球的資源是人類數量的上限?

2、25號宇宙

美利國動物行為學家卡爾霍恩在1968年進行了一個實驗——25號宇宙!

之所以命名為25號宇宙,是因為在20年內的1~24號宇宙全部都失敗了。他的實驗內容就是——在一個完全適合生存的環境裡,飼養4對雌雄老鼠,然後在2.7平方米的老鼠生存實驗場裡,觀察老鼠社會的演化狀態。

卡爾霍恩

食物水資源充足供應,娛樂設施應有盡有。要是病了,沒關係,馬上送隔壁的獸醫所進行治療。有老鼠死掉立馬就有收屍隊出動,確保環境的乾淨。

總之一點,生存環境完全處於「天堂狀態」!

老鼠生存環境

「25號宇宙」的老鼠在這個完美的環境下,很快就呈現出「鼠口大爆炸」,在104天到315天的階段,每55天老鼠數量就要翻一番。

但315天之後,「25號」宇宙開始出現情況了——老鼠數量增速減緩,鼠群出現「行為沉淪」。

老鼠數量增長曲線

老鼠內部發生激烈打鬥,部分被打的老鼠開始出現暴躁攻擊行為。部分母老鼠則開始傷害幼崽……到560天的時候,老鼠數量到達2200只的頂峰狀態!

到這個時候,食物依然充足供應,醫療依然隨時待命,但是老鼠的數量卻開始銳減最後直接走向滅亡!

對,一隻都沒活下來!但整個實驗場設計的承載容量是3800只老鼠,勉強才到一半的承載容積!

最有意思的是鼠群裡的一類老鼠,既不參與打鬥,也不參與交配,專心一致地幹飯、睡覺、梳毛,把自己舔得油光鋥亮,人送外號「美麗鼠」。

低慾望的美麗鼠

這個老鼠烏托邦試驗論證了一個可怕的事實——決定種群數量上限的,並不是生存物資資源,也不是種群密度!而是種群的內部狀態和精神狀態。

特別是那個「美麗鼠」,這個行為模式和日本的宅男以及「低慾望社會」有著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熟悉感!

早已經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的日本,難道已經提前跨入了「後25號宇宙時代」?

當然,這個實驗有個致命缺陷——空間不變,環境不變。

低慾望社會和美麗鼠

我只能推測——空間變得更大,只會推延「實驗失敗」的時間,改變不了結果。

但是人類比老鼠要複雜,有著更強的自我開導能力和種群修復能力,但誰也不知道人類是不是比老鼠的表現更好。

這個2.7平米的「25號宇宙」,你是類比成一個城市,還是類比成一個小國,還是類比成大國、地球、太陽系……類比的越高,人類的未來延續時間就越長。

日本、韓國出現負增長以及低慾望社會傾向,這兩個國家的人口精神狀態剛好極度相似。如果25號宇宙類比成日韓這樣的小國,基本上已經看到雛形了。

日韓兩國的精神狀態極度相似

到這裡,基本上說清了兩個點:

A. 決定人口上限的既不是物資資源也不是人口密度,而是種群內部關係和精神狀態。

B. 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口越來越少。

至於「人口是不是一定要一直永遠不停增長才符合常理」,拜託,這個世界上除了宇宙本身是在無限擴張的,沒有任何一個東西能無限擴大。

人口如果要一直漲,漲到15億?16億?17億?那還有完沒完?

人口回落,在社會需要的人口數量和人類繁衍提供的人口數量之間尋找平衡,是正常現象!

咱們就接著來看,大國人口戰略到底路在何方?

3、人口之優勢

到底哪些是人口的優勢?

軍事動員能力、文化傳承能力、選拔基數優勢……這些都是比較偏門的優勢,咱們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個是「勞動力優勢」,一個是「大消費市場優勢」。

高中上地理課,說得最多的就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彷彿咱們中國承接產業轉移就是只靠了人口數量。

勞動力密集型產業

勞動力優勢也不純粹是人口數量決定的,而是人口數量和人口質量達到動態平衡!

所謂人口質量,那是建國的「掃盲運動」打下的基礎,九年義務教育將基礎夯得十分瓷實,再加上農耕文化氛圍培養的集體勞作意識,這一項前期工作,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已經被擋在了門外。

不管是動不動就偷懶的非洲叔叔,還是又奸又滑書讀一半的阿三哥。在相同人口數量下,他們相比咱們沒有任何優勢。

把教育當公益事業和義務去幹的國家,其實並不多

所以在21世紀初前後的產業搶奪中,印度人口10.7億,咱們人口12.7億。印度輸了,輸得不冤。那個勝利是幾十年日以繼夜堅持不懈地注重教育的功力,是埋下的種子長出的果實。

那一年,歐美產業轉移,需要的是能又快又帥生產牛仔褲的工人,不是左手咖喱右手「咖喱」天天跳舞的三哥。

那次的產業轉移必然也有其他的因素,但勞動力質量絕對是歐美產業的重要評估標準。

再然後是「大消費市場優勢」。

人口數量真的是「消費市場優勢」嗎?

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是3.55億的美利國,排第二的是4.5億人口的歐盟,然後才是14億的中國、2億的日韓……全球人口第一大國印度,不知道還在哪個旮旯地窩著呢!

所以,人口數量還是「消費市場的優勢」嗎?

這不就完全推翻了嘛!人口數量不是消費市場的決定性因素,「產業」才是!

人口數量在「大市場」方面的劣勢,完全可以靠人均消費量給拉上來。而人均消費量是靠什麼決定的?是靠工作收入,是靠產業!

美利堅的第一大消費市場,是靠金融產業和科技產業托著,歐盟的是靠科技產業,日韓的也是靠高端科技產業。

中國則是靠著中低端全體系產業鏈托著,經歷了密集型產業的壓榨才成長為能排的上號的市場。請看,這也是產業在前,市場在後!

中國要把自己建成消費大市場,不應該在人口負增長的問題上來回猶豫,想著用人口數量來堆市場消費量。而是應該抓緊一切時間集中一切力量,盡快突破產業升級,將高端產業也一並拿下。

進擊高端產業是絕對最高目標

說到產業升級,這不就需要人口優勢裡的「選拔基數優勢」。而產業升級不能被打斷,就需要「軍事動員能力」、教育質量高等優勢,以及龐大的人口數量堆砌消費市場突破產業升級的原始壁壘。

看,所有問題其實都是像蜘蛛網一樣聯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有完全沒有關係,而是沒有決定性關係。

不是「建設消費市場」需要人口數量,而是「產業升級」需要局部依靠人口數量。

這裡基本上能看得出,人口數量,既不是勞動力優勢的決定性力量,也不是建設消費大市場的決定性因素。

有人就會問,那中國就沒有人口危機了嗎?

有,但從時間的尺度上來說,可能沒有!

4、人口問題

當我寫到這裡的時候,肯定很多人早已經在內心憋不住了——中國的人口問題是人口年齡結構和男女比例問題,不是什麼人口數量問題!

這個是一個公開話題——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正在由金字塔型變成橄欖型的路上。

中國人口結構圖

日本則是已經在橄欖型人口年齡結構的路上一騎絕塵!很多人都會把日本「高齡少子化」的未來移植到我們身上,炒作社保未來沒人續,1個年輕人要養4個老年人,社會經濟活動陷入低迷……

人口負增長,高齡少子化的橄欖型結構是躲不過去的坎!

但日本社會混成現如今這副德行,並不完全是人口問題的鍋。日韓人口問題明顯,都有一個共同點——財閥控制國家,美利國控制財閥。

一股從頭頂到腳板的壓抑和喪氣瞬間瀰漫日韓上下。

日韓產業高端GDP高到冒尖,但是沒有軍事自主和政治自主,產業利潤可以被隨意收割。根據生活物價和成本購買力計算,日韓的居民生活水平還不如咱們的東部省份。

針對日韓這個狀態,咱們的網友送了個精緻的名字給它們——窮B資本主義!

這也就是說,日韓現在狀態很像25號宇宙,但很多情況和中國並不相似。中國的金融軍事政治完全自主,不會躺在地上讓人割。中國的體系化生產導致生活物資成本比日韓要低一個數量級。

所以只拿著「高齡少子化」就往咱們身上套的人,肯定鼠目寸光!

但高齡少子化也不能忽視!

核心邏輯就是:年輕人越來越少,老年人越來越多;幹活的越來越少,坐吃山空的越來越多!

日本2020年的人口結構圖屬於標準的「高齡少子化」,而咱們的人口結構圖,根據現有人口結構推算,要到2050年才能變成日本那個樣子。

中國要到2050年才能接近日本2020年人口結構

也就是說,在考慮誤差的情況下,中國要變成類似日本程度的高齡少子化,大概會比日本晚30年。而我們目前的高齡少子化水平,大致就是日本1994年左右的水平。

但是很明顯,中日在高齡少子化相同狀態下的命運,已經體現出了很大區別。而這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日本被廣場協議收割,沒有衝擊世界頂端金融業的能力。中國不僅推行RMB國際化衝擊金融業頂端,還扛住了美聯儲的收割。

這個區別就會導致——當中國的高齡少子化達到了日本同樣的水平,中國也會比現在的日本更加具有經濟活力。

所以說,經濟問題不是單純的高齡少子化問題,而是各個因素聯合產生作用導致的結果。不能直接放大某一個原因然後到處「強行感染」給其他人。

但高齡少子化的經濟問題,面臨「幹活的越來越少,坐吃山空的越來越多」的邏輯還是得解決,不能因為不是主要問題就不管!只要時間足夠,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

少子化的問題還是得解決

那麼如何來讓幹活的越來越多?

以下幾個方法:A.引進外來移民;B.大規模生產智能化機器人彌補少掉的勞動力;C.產業升級,增加單位勞動的價值;D.建立並推廣RMB貿易體系!E.擴大生育,把人口總數乾到18億維持人口結構金字塔造型?

排除不可能的答案,排除你堅決反對的答案,剩下的答案,就是祖國現在在做的事!

5、破局之道

當人口結構變成橄欖型,哪怕變成「倒三角」造型,要破局解決危機,其實思路很簡單——在當前人口結構圖的下方,再加一個巨大的金字塔型!

而要做到這一點,卻很難,但取得的成果卻已然在路上。

B. 生產智能化機器人幫忙幹活,需要產業升級在AI搶佔先機。而這,需要突破芯片產業!

C. 產業升級到高端增加單位勞動的價值,也是要突破芯片產業,攻破最後的工業皇冠。

D. 通過地緣手法和產業手法,建立推廣RMB貿易體系。

這三大項要是成功,中國的產業體系和金融體系就已經在世界格局的頂部,有著下面那個「大三角」,「幹活的越來越少」這一項邏輯就被直接否決。

在實業賽道,外有高端產業的溢價和附加值,將會從世界上收回遠超產品本身的溢價資源,歐美的高福利狀態就是如此原因。內有AI機器人幫忙乾活塑造新型大宗消費賽道以及解放人類進行消費。

AI的發展將加速機器人進入人類社會而不是局限於工廠

在金融業賽道通過貨幣國際貿易體系對外回收鑄幣稅。

高齡少子化的人口結構大弊病以及養老金發不出來的擔憂將迎刃而解!

所以,中國還有人口問題嗎?

只要中國在上面三大領域積極進取決不投降,中國的人口就沒有問題。

人口問題是沒有,但劣勢倒有一個!

6、人口劣勢

你上學的時候有三個哥們,你作為寢室長,每天一瓶飲料,不定時請吃大餐,絕對能收穫3個義子。幹點啥事絕對都是簡單地和「一」一樣。

把範圍擴大,你當了班長。一個班50多人,出去春遊一次,你得考慮安排租車、住宿、吃飯,以及景區門票……這個時候,大部分人就已經吃不消了。

把範圍再擴大,500個人,這是一個小型小區,哪家不交物業,哪家雞飛狗跳,哪家晚上愛唱歌,哪家喜歡在樓上打籃球,你得去協調,動不動人家還不鳥你……

在擴大到5000人,那是一個鎮。平頭百姓流氓地痞魚目混雜,這個時候,已經有低級的利益集團(流氓團伙)出現。你要分辨他們,然後因人施策,確保一方平安。

再到5萬人,50萬,500萬……到5億10億,其實差別就不大了,你面對的不僅有敵人也有自己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集團和集團之間,個體的訴求……人多,麻煩也大!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歷史上能說出「多多益善」的人沒幾個,我不算一個!

所以,咱們的人口,說完優勢,最大的劣勢,就是人口數量太多。每個人不是機器,而是帶著自己想法和思維的人。從性格到思維到利益分配到精神追求,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全可控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麼多人口,可以沒有手機、可以沒有電腦,可以沒有別墅、沒有跑車,但最基本的一條一定要保證——必須有充足的糧食!

2021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至少有30億人處於「飢餓狀態」!

我們只是另一半幸運兒

全世界滿打滿算80億人,有小一半的人是飢餓狀態,我們只是另一半幸運兒而已!

人口越多,意味著你要提供的物資就越多,內部熵值就越多!人口太多,反而增加了管理成本,也更容易成為外界力量進行挑撥的發力點。

印度的未來就是如此。

2001年前後,印度在搶奪國際產業的爭奪中敗北,2024年印度再度擁有了承接歐美相關產業的這個機會。印度做夢都想把各路產業引進來複製中國的輝煌。

現代人口悖論,人口多已經不是優勢

但一旦印度沒有在這個時候完成工業化進階,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等待印度的,就不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而是全球最大的「火山爆發」!

現代社會不需要眾多人口數量的矛盾與現代社會不停提供眾多人口數量之間的矛盾爆發,將會是十分恐怖的畫面。

到那個時候,什麼勞動力密集優勢、堆砌消費市場優勢,全都是零!

人口眾多,是福,也是禍!

7、結尾

所以,看到這裡,你就會發現,人口負增長208萬根本不是什麼大問題,繼續連續十年二十年負增長都沒事,因為我們現在的產業升級和推動RMB國際化,已經只差臨門一腳,十年內必然見分曉!

所謂的「人口負增長恐懼」,無非就是一些唱空勢力炒作出來的話題。

現代社會發展的硬性要求,不再需要那麼多的人口。

25號宇宙說明,決定種群數量消亡的核心是內部關係和精神狀態,而不是資源決定的上限。

所以,在人口問題方面,咱們中國要解決人口問題的表層邏輯,就是做好內部團結與分配管理,提高人們的生活精神狀態。

在解決人口問題的深層邏輯上,我們要解決的是產業升級和推動RMB貿易體系的建立。只要產業升級完成RMB貿易體系建立,包括但不限於人口問題都能得到全面解決!

而勞動力是否密集便宜、消費市場是否萎縮,很人口數量有關係但不是決定性關係。

所以,當聽到中國2023年人口負增長208萬的時候,喝一杯淡茶,祝賀終於進入大規模人口負增長階段。

然後定心定神,全力支援國家的產業升級,支援RMB國際化貿易體系的建立!

如此,皆通透!■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