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不降息?理解了美聯儲,也就理解了大半個世界經濟

墨子連山

可以說,不理解美聯儲,就沒辦法理解世界經濟,更別提投資了。

在中國,關於美聯儲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那就是美聯儲是私有機構。

我估計最初提出這種說法的目的應該是想說明,美國資本家對勞動人民的剝削,連央行都能私有。

沒想到,卻正中美聯儲下懷,因為它從建立之日起,就一直試圖給全世界植入一種認知,美聯儲不受政府控制。

當你說他是私有機構,它雖然嘴上沒法承認,但心裡卻給你竪起了大拇指,因為這正是它希望的。

可美聯儲究竟是不是私有機構?

想要理解這一點,就必須弄明白一個問題,「政府」在美國人眼裡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

我們之前講過美國的所謂「自由」,說到底是「資本」的自由。

為什麼我們眼裡萬惡的資本,在美國人眼裡卻比政府更值得信任?

這就要追溯到美國的建國。

簡單講,美國正是打敗了英國政府才取得了獨立。

而當時的英國政府,是英皇治下的封建政府,美國是英國殖民地。

所以,美國的獨立戰爭是一場資本主義反對封建殖民的戰爭。

說白了,就是之前血統說了算,後來資本家有錢了,不服,主張錢說了算。

兩邊打了一架,資本家打贏了,從此美國就是錢說了算。

被英政府欺負了100多年,好不容易打贏,戰後又有一群保皇黨跑到了加拿大,對新建立的合眾國虎視眈眈。

新生的美國跟新中國的處境差不多,外部環境險惡,內部還一度出現大飢荒,勝利果實岌岌可危。

美國人從此留下了嚴重心理創傷,於是把對英皇政府的恐懼擴展到了一切政府乃至一切權力上。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所有的制度設計,處處都在限制政府權力的原因。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美聯儲不遺餘力想要撇清與美國政府的關係了。

其實,以美國人對「集權」的恐懼,最初他們是不同意搞一個「央行」出來的。

獨立初期,漢密爾頓第一次提出建立央行。

但傑斐遜認為,央行的建立會使得資源向金融和商業傾斜,從而損害農場主利益。

而傑斐遜倡導的美國國策,正是農業立國。

經過長期激勵討論,因為百廢待興,聯邦政府實在缺錢,最終還是通過了漢密爾頓的法案。

於是有了美聯儲的前身,美國第一銀行。

雖然建立了央行,但對其職權做了極其苛刻的限制。

政府只佔20%股份,其他80%為私人股份。

更關鍵的是,法案規定,第一銀行存續期只有20年。

20年之後自動解散,美國再次進入央行真空期。

但那段時間美國遭到英國海上封鎖,貿易受到嚴重打擊,再加上獨立戰爭的債務,政府負債累累,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迫不得已,幾年之後又成立了一家央行,美國第二銀行,同樣也是20年期限。

不過還沒到20年,就因經營不善倒閉了,後面美國陷入了長達數十年沒有央行的局面。

也就是在這幾十年裡,平均10幾年就爆發一次銀行擠兌。

即便發生擠兌時,絕大多數銀行擁有充足的現金儲備,可只要有銀行儲備不足,就會成為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

然後擠兌會迅速蔓延,一旦雪球滾起來,管你有多少儲備,結果都是泥沙俱下,這就叫踩踏效應。

直到1907年金融危機,美國實在忍不了了,終於又把建立央行提上了日程。

這一討論就是6年,直到1913年美聯儲法案獲得簽署通過,現在的美聯儲正式成立。

美聯儲成立之初,延續了之前的習慣,存續期仍舊只有20年。

好在1927年柯立芝總統簽署了《麥克法登法案》,成功為美聯儲續命為永久,不然現在有沒有美聯儲都不好說。

這位柯立芝總統,除了拯救美聯儲之外,還有一個著名的柯立芝效應,感興趣的男士可以搜一下,沒准有意外收穫。

美聯儲雖然變成了永久存續,但按照美國人的傳統,依舊像防賊一樣防著它。

盡可能地將它和美國政府進行了權責分離,以至於美聯儲的機構設置極其複雜。

簡單說,核心機構叫聯邦儲備委員會,一共7位委員,其中1個主席1個副主席。

這7位由美國總統提名,國會任命,所以美國總統不能罷免他們,國會罷免也需要超過2/3的投票才能生效。

任期長達14年,遠超總統任期,這保證了機構專業和穩定。

而且美聯儲自己有盈利,不靠政府發工資。

使得美聯儲既不受總統控制,也不受美國政府控制,這就是美國的權力制衡原則。

只有美國國會能夠罷免美聯儲主席,而且一旦罷免,全體委員需要同時罷免,徹底換血,怕的就是主席培植自己的力量。

美國的權力制衡機制,當然連美聯儲也不能信。

而且,決定印錢或者加息等一系列公開市場操作的,還不止這7位,而是12位。

另外5個席位,1位是固定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因為這家銀行負責決策執行。

其餘4位則由來自另外121聯邦儲備區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輪流擔任。

每個區的聯邦儲備銀行,又是由該區成百上千家私人銀行控股。

這又體現了私人銀行與美國政府之間的權力制衡,也是美聯儲私人機構說法的由來。

那美聯儲到底是不是私人機構呢?

我們看看美聯儲的責任、權力和利益就知道了。

美聯儲的主要責任可以總結成4條。

一是保證美國金融系統穩定,這也是它成立的初衷。

二是保證美國經濟增長。

三是保證物價水平合理。

四是保證就業率。

相比於中國人民銀行,這四條一模一樣,人行唯獨多了一條,保證人民幣匯率穩定。

也就是說,美聯儲除了不在乎匯率,其他責任跟人行一模一樣。

至於美聯儲為什麼不在乎匯率?

因為美元佔世界外匯儲備接近60%,只有別人跟著它調整的份,它當然不在乎別人匯率。

換句話說,美聯儲只對美國負責,別人死活與我無關。

再看美聯儲權力。

主要是貨幣發行,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利率調整,以及貼現率制定。

這跟人行的權力有區別嗎?

沒有。

只不過美聯儲玩得早,人家經過100多年的實踐,逐漸把各種工具化繁為簡。

除了貨幣發行之外,最後只保留了利率這一個工具,而且還只是銀行間隔夜拆解利率。

這玩意就有點像投三分球,美聯儲只負責投,但球出了手,它就管不著了。

只不過,命中率奇高,堪稱金融庫里。

不像我們,又是SLO/MLF/SLF,又是準備金率,又是LPR,一堆貨幣政策工具,對彈道各個階段進行修正,可最後效果往往還不如人家。

客觀地講,人民幣想要國際化,確實還有很多需要跟人家學習的地方。

利率這個工具,人家玩得爐火純青,甚至達到了玄學高度,可以說,把「市場預期」玩弄於股掌之間。

這在之前講「通脹」時已經講過,總之美聯儲的利率政策能夠做到,讓你永遠覺得可預測,但又永遠預測不對。

最後說說利益。

美聯儲不是家公司,而是一家非盈利機構。

雖然有一堆私人銀行股東,但股本很低,每年給他們的分紅也就10幾億美元,根本不夠看。

但美聯儲作為印錢機構,可以理解為手握0息資金往外貸款,能少賺嗎?

每年刨除自身運營成本,剩餘利潤在大幾百億規模,這麼多錢給誰了呢?

答案是美國政府。

既然賺到錢也不是自己的,也就保證了美聯儲制定政策的客觀公正。

現在美聯儲的責權利我們掰扯清楚了,對美國負責,擁有央行權力,利潤上繳美國政府,你說這樣一個機構究竟是私有機構還是政府部門?

跟私有肯定沒啥關係了,唯獨讓人迷惑的是,它究竟屬不屬於美國政府。

這也是美聯儲一直刻意營造的一種假象。

通過假象它想表達的是,自己獨立於美國政府,是「世界央行」。

所以作為美元持有者,你大可不必擔心被美國政府收割,放心大膽把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用就好了。

可問題是,就算不被美國政府收割,也會被你美聯儲收割呀。

而你美聯儲,只不過看似獨立,而實際上,最多也只是個與美國聯邦政府並行的美國金融政府罷了。

哪怕其他國家匯率暴跌,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洪水滔天,人家美聯儲連看都不會看一眼。

那是你們國家的事,人家可沒責任照顧你。

2024年初,美國GDP增長率預測比較樂觀。

美國脫實向虛反而讓他免遭加息反噬,畢竟只有實體才需要流動貸款,受加息影響大。

而金融行業,加息導致美元回流,反而抬升了資產價格,不算什麼壞事。

所以,美聯儲對GDP指標並沒有什麼壓力。

與此同時,疫情後美國失業率持續走低,最近已經低於4%,達到歷史最低水平。

這一點也很有意思,那麼多硅谷大廠裁員,為什麼就業率不升反降呢?

這裡面的道道可就多了。

簡單點,我們可以看一下美國的勞動參與率,最近降到了62%多點,是1970年代以來最低。

相比之下,中國這個值雖然也在下降,但仍舊保持在68%以上,雙方差了將近6%。

大概可以理解為,美國壓根就不想工作的人,比中國多了6%。

那麼超低的失業率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無論如何,賬面上的數字很好看,所以美聯儲在失業率上也沒有壓力。

現在唯一不咋樣的指標是CPI,2024年初,又漲上來了,核心通脹甚至逼近4%。

既然GDP和失業率都沒啥壓力,那就還是咬牙降CPI唄。

所以,原本預期的降息被一再延後。

至於背後考慮了多少中國因素,這個真的很難說,畢竟不在桌面上。

但私下裡,華爾街的遊說可不是鬧著玩的,美元潮汐會帶來巨大利益,讓他們眼睜睜看著不動手,那不可能。

只不過,中國這塊肉雖然肥,但骨頭太硬。

又是資本管制,又是人民幣結算,再加上美國早就斷了對中國投資,剩下還有多少肉是華爾街能下嘴的,恐怕很難說。

不過他們倒是可以盯著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這種弱勢政府,看看能不能撈一把大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