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重現!最震撼的時刻來了

史客郎

今天開聊之前,忍不住想起一件往事。

很多人讀小學,都是只讀一個,我好像有點特別,讀了3個小學。

這背後的原因,大家應該能猜得到:調皮、搗蛋,還愛闖禍……

怎麼說呢?

罰站、罰抄課文、打手心,這些事當年我可是絕對的行家啊!

尤其罰我抄課文10遍,我就一隻手夾5只筆,實際上抄了兩遍,還能讓老師看不出來!

但有個女老師對我特別好,每次我犯了錯,她總是笑笑:太陽底下沒新鮮事!

然後裝沒看見!

所以這句話,我從小學時就記得特別牢!

後來慢慢變大,發現很多事還真是這樣!

尤其是近段時間的美國!絕對是yesterday once more!

它幾乎一夜之間,又重回到50年前!

1970年代!

當時的美國,是什麼一種樣子呢?

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來:1977年1月,氣氛極度沉悶、壓抑,卡特宣誓就任美國第39任總統,然後對著大眾,開始了他的就職演說。

之前美國總統的演講,都是想盡辦法,搞得慷慨激昂,但卡特的就職演說,和當時氣氛一樣,也是充滿了沉悶和壓抑。

沒講幾句話,他就說:我們最近犯了錯誤……我們回望過去的時光,我們曾在特別時刻團結一致,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力量驚人。

然後他說:那些時刻,我們無所不能。但好漢不提當年勇,我們不能繼續沉淪下去了。

怎麼形容當時的美國呢?

萎靡不振!

一副垂頭喪氣的模樣!

為啥呢?

主要因為當時的美國,在將近10年時間內,雖說此起彼伏,卻發生了3件大事!

說來也巧,最近這段時間,同樣的3件大事,居然齊齊發生,還比當年更猛烈!

第一件大事是這兩天不少人在後台,要我聊聊的:美國校園的反戰運動!

近段時間,這副場景很多人應該都看到了:

美國大學校園裡,學生們搭起帳篷,喊著支持巴勒斯坦的口號,手拉手圍成一圈!

他們外面,則是衝進校園,全副武裝的警察,很像老鷹抓小雞遊戲裡的老鷹!

一旦有空隙,他們就衝進去,瘋狂地揮舞著警棍,很快就鮮血飛濺!

路過的教授,被「嘭」的一聲,摔得直接頭砸在水泥地上,再被逮捕!

有些學校的高處,則是架起了狙擊槍!

對準了學生聚集區!

最近差不多一周,它已經在全美擴散,甚至已經擴散到歐洲大學去了!

這事是怎麼發生的呢?

簡單來說,官逼生反!

大致是這麼一回事:大約從去年起,因為加沙的血腥屠殺,美國各大校園內,就零零星星地,出現了一些反戰的聲音,有時還舉行一些活動。

事情本來不大,但一群美國國會議員覺得機會來了!

他們的幕後金主,很多是猶太資本!

忠心報主的時刻,終於來了!

以色列可是美國的爸爸啊,你們這幫學生,膽大包天,居然連美國的爸爸都敢罵?

那還得了?必須徹底調查!

美國國會就成了個委員會,專門調查精英大學內的「反猶勢力」!

怎麼調查呢?

先找了兩個大學校長:哈佛和賓夕法尼亞大學。

這個賓夕法尼亞大學,3年多前出過一次名,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出來,它的校報立即登了這麼一條消息:熱烈祝賀我校前教授拜登,擊敗1968年前畢業生特朗普,贏得大選。

有如此知名校友,總該網開一面吧?

沒有!

結果這兩位校長被國會議員們喊去,一頓侮辱和臭罵,之後就都請辭了。

然後找第三位: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沙菲克。

這個沙菲克是女的,埃及移民的後代,所以是阿拉伯裔,之前是搞金融的,當過英格蘭銀行副行長,之前和教育界沒啥關係,後來因為其它原因,才當了大學校長。

因為前面兩位校長的遭遇,她也知道來者不善,趕緊花了好幾個星期做準備,還花大價錢,請了知名法律顧問,之前替奧巴馬和拜登幹過。

沙菲克還覺得不保險,又請了政治公關高手,準備了好幾百頁的材料;臨行之前,還把校園內的兩個支持巴勒斯坦的組織,給先處理了。

然後,她再去參加美國國會的聽證會。

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本來就瞧以色列不順眼,見哈菲克這樣,就在校園裡扎起帳篷了。

開聽證會的那段時間,美國國會正在辯論通過960億美元援助,親以色列氣氛非常濃。

那場聽證會,可想而知,是怎麼一回事了。

就基本上是一邊倒地拷問。

結果聽證會結束,沙菲克就聽說學生在校園裡扎帳篷,她人還在華盛頓,就趕緊打電話給當地警察局,要求趕緊進校園抓人。

然後警察抓了100多學生。

結果搞笑了,這事立即引爆了全美的大學,然後美國全國各地的大學,差不多都出事了。

之後,就是我們看到的那副血淋淋的場景了。

怎麼說呢?

高華不如高阿,人家一出手,就搞出一樁大事!

但就在這時,還有個機構,跑出來又放了一把大火: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摩薩德!

它公開說我們會過面部識別,讓你你們統統現在丟掉學業,將來丟掉工作!

這種外國機構,公然威脅本國學生,其實是犯了很大的忌諱!

但美國政府「孝心可嘉」,居然一聲不吭,就當沒看見!

一堆美國政客,還去校園,公開威脅,想滅了這把火,這等於又往火裡潑了油!

這三桶油潑下去,這火怎麼還停得下來?

結果當然是越燒越旺!

這就忍不住讓人想到在1960年代,同樣在美國校園,發生的反戰運動!

在《阿甘正傳》裡,有很長一段情節,講了當年發生的事。

但在電影裡,也故意隱瞞了非常多的事!

當年那場反戰運動,其實反的是越南戰爭,剛開始美國國內,並不知道在打什麼仗。

但和這次,正好信息傳播大飛躍,有個TikTok一樣,當時是彩電進入千家萬戶。

結果美國人看著看著,就覺得不對勁了:

翠綠欲滴的熱帶雨林,突然之間,被燃燒彈燒成白地;

燃燒彈燒光小女孩的衣服,她赤身裸體地,驚慌亂跑;

北越的支持者,被南越的警察抓住後,就當眾槍決……

瞬間給看到的美國老百姓,構成了巨大的心理衝擊。

之後呢,又發生了更多的真相:原來美國支持的南越,居然和常大隊長一樣,腐敗得一塌糊塗,早就爛成泥了!

但美國的政客,根本沒意識到民間想法的改變,居然準備擴大戰爭規模,把徵兵搞到學校裡去,拉大學生去越南前線,去當炮灰!

1968年,火突然一下子,就冒出來了!

時間和現在差不多,叫「五月風暴」!

這事怎麼說呢?

美國現在這場反戰運動,和1960到1970年代的反戰運動相比,其實要純粹一些:因為當年那場運動,還有逃避兵役的動機在,但這次這場,確實是讓美國可能不光是大學生,還有其他人,覺得實在心理上,實在受不了!

可以說,這次屬於加強版!

但當年那場,就讓美國社會分裂得一塌糊塗,大家從《阿甘正傳》里哥一個情節,就能看出這種分裂:阿甘和珍妮,最終就沒能在一起。

大家有興趣,可以再去看看電影,阿甘發現珍妮不辭而別後,是多麼地慌張,以及痛苦。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覺得:這種反戰運動,也沒啥,不就是看不慣美國支持以色列嗎?

其實不是!

我之前講過:美國這個社會,從表面上看,是政教分離,是世俗化社會,但從骨子裡講,它還是個一神教為基礎的社會。

這種社會的「外殼」,其實非常硬!

像2020年開始的疫情,當時病毒毒性還很強,美國死了無數人,股市都熔斷好多次,還出現了「負油價」,連90多歲的巴菲特,都在一年之內,見證了N次歷史!

當時不少人覺得:美國要崩!

結果它崩了沒?

沒有!

美國校園槍擊案不斷,到處都是「乒乒乓乓」地,一年好幾萬人,比打一場仗死得還多!

也有人覺得:美國要崩!

結果它崩了沒?

沒有!

美國火車不斷地出軌,像去年,裝化學品的火車出軌後,連蘑菇狀毒雲都出來了!

夏威夷火警失靈,上千人為躲避熊熊大火,跳進海裡後,被浪捲走,屍骨無存……

各種各樣的事,放我們這裡,肯定受不了,但美國崩沒有!

沒有!

甚至連浪花都沒起一個!

為啥呢?

就因為美國一神教為社會邏輯底層的特質,死點人、火車出個軌,算不上什麼大事!

但弄出反戰運動這種事來,就觸及靈魂了!

就在心靈深處出問題了!

就到它致命點了!

就動搖它國本了!

更何況,美國這次反戰運動,其實規模比1968年起的那場還要大,論動機,其實還更純粹一點!

這次的事情,鬧大了!

再來說第二件大事:這段時間,美國人突然發現,他們的經濟,可能再次陷入滯脹了!

因為它第一季度經濟增速,居然遠低於預期,同比增長才1.6%,通脹卻到5.4%!

這事怎麼說呢?

確實不對勁!

因為現在美國國債,可是以每100天1萬億美元的速度,在瘋狂增長啊!

它去年的GDP,是多少?

27.36萬億美元!

照理說,光靠這灌進去的水,也能讓它的經濟,增長起碼3%!

這種現象,叫什麼?

滯脹!

這事是1965年時,英國有個叫伊安·麥克勞德的議員發現的,他當時很疑惑地說:英國同時存在兩個世界中最糟糕的情況:一個是通貨膨脹嚴重;一個是經濟停滯不前。

這到底出啥事了?

結果過幾年,美國人猛然間發現:它也出現這種現象了!

如果最終確定:美國再次跌入滯脹了,很多美國人的血液,都會為之凝結!

因為當年緊接著反戰運動之後,美國經濟就陷入了滯脹:物價飛漲,工人失業,很多年輕人根本就找不到工作,社會一片淒慘暗淡的景象!

美國人有兩個最讓他們痛苦的時刻:

一是1929年到1933年的大蕭條;

一個就是1970到80年代初的滯脹!

到啥程度呢?

就在那段時間,因為經濟就像得了癌症,始終搞不好,導致兩位總統都只乾了一屆,都沒能競選連任!

一個是福特;

一個是卡特!

整個美國,全國老百姓的精神,統統都萎靡不振,連當上了總統的卡特,都憂心忡忡,說憑著美國人這副精神狀態,不能再持續下去了,必須來場「心靈的救贖」!

有個叫派克的精神科醫生,也覺得卡特說得對,於是挺身而出,宣佈說自己最擅長「挽救國民的精神」了,但後來發現自己的力量還不足,於是改行寫這方面暢銷書……

1970年代的紐約街頭,失業者在擺攤

列根剛上任時,美國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

通貨膨脹高達兩位數;

經濟反倒是不怎麼漲;

國債規模突破萬億;

銀行利率超過20%;

共有800萬人失業……

當時美國的競爭對手蘇聯,倒是一副欣欣向榮的狀態:

莫斯科街頭,人們悠閒地逛來逛去,參加各種活動;

蘇聯全國的工人們,都休著年假,可以帶全家去玩;

很多大城市的街頭,放了自動販售冰蘇打水的機器;

摩爾曼斯克產的鯡魚罐頭,很多商店裡,都能買到……

1970年代的蘇聯街頭

怎麼說呢?

眼看著自己就要被對手超過,自己卻因為前些年反戰運動帶來的分裂,整個社會根本提不起精神來,這非常可怕!

結果美國人萬萬沒想到:時隔將近50年後,最讓他們害怕的滯脹,居然又來了!

怎麼說呢?

還是那句話:印錢一時爽,事後火葬場!

再來說第三件事:上面提到,美國上面反戰運動,還有滯脹,如果從最初的原因來講,其實歸根結底,是越南戰事持久不決!

現在美國雖說沒參戰,其實也陷入戰爭泥潭了!

而且是兩個戰場!

一個是俄烏戰場。

這事前段時間我講過,在過去,烏軍在北約指揮下,沿著烏東抵抗武裝地盤一圈,修了一堆堡壘城市,尤其是巴赫穆特、阿夫迪夫卡、馬里烏波爾、馬林卡,它們就死死地咬進烏東,堅固無比,非常難拔除!、

結果前段時間,俄軍發動了強攻,把最後兩個,也就是阿夫迪夫卡和馬林卡,給拔除了!

之後它通往基輔,除了幾個較大的城市外,一路通途!

這麼一搞,烏軍就尷尬了:之前就靠著這些堡壘啊,來不及再次建立防線啊!

怎麼辦呢?

他們就在阿夫迪夫卡四周的村莊,主要是七個,搞了個「七星北斗陣」,進行死磕!

結果沒想到,俄軍突然找了個空隙,「唰」的一下,就跑到他們背後去了!

拿下了奧切列季涅村!

但一堆烏軍還在前面死磕,結果後面丟了,頓時士氣大沮:我這麼辛苦是為了啥?

這「七星北斗陣」瞬間就崩了,大家都忙著後撤!

現在俄軍兵鋒,直指更後面的紅軍村!

這是烏軍的後勤樞紐!

現在俄烏戰場,是拜登最害怕的事:從現在烏軍士氣來看,吃敗仗是肯定的!

但你不能在美國大選前,就失敗,就全面崩盤啊!

那這場大選,拜登就不用選了,肯定特朗普贏!

這段時間,為啥不管耶倫,還是布林肯,都對中俄貿易唧唧歪歪,說三道四?

就是他們非常怕這事!

一個是中東戰場。

現在越看,也越有曠日持久的樣子,還鬧出了美國和歐洲的分裂!

為了這件事,歐洲都有兩個國家的政府首腦,被迫辭職了!

一個是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拜登是愛爾蘭裔嘛,就邀請他去華盛頓,過愛爾蘭人最重要的民族節日:聖帕特里克節。

兩人一起過節時,瓦拉德卡就跟拜登講:以色列在加沙幹的事,好像不對勁啊!

結果搞笑了:他從美國回來沒幾天,就宣佈辭職,只說自己不適合再幹了!

一個是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他近段時間挺活躍,到處國家,像愛爾蘭、挪威什麼的,準備在歐洲組個聯盟,公開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

結果也慘了:他老婆突然被調查,說涉嫌貪腐!

桑切斯一邊說老婆沒事,一邊卻只得說要辭職!

這事怎麼說呢?

雖說前段時間,拜登和內塔兩人,之前關係本來就很不好,中間還鬧了超級大的矛盾,但美國反戰運動起來後,這兩個人就成了捆在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對兩人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加沙這事,趕緊來個快速了結!

就是趕緊把拉法給打下來!

但拉法有140多萬人,怎麼打都是血流滿地,都是場人間慘劇!

如果真搞成這樣,恐怕麻煩會非常大,兩人又相互在推!

美國那邊,不斷地在說:你打拉法可以,但不能傷平民!

這話說得就太假了!那麼密的地方,怎麼可能不傷到呢?

到這裡,我們就可以來個總結了,大家發現沒有:當年的美國,從1960年代到1980年代,那是持續的戰爭、反戰運動造成的社會分裂、還有滯脹,當年光它們一個個地到來,就讓美國社會動蕩不安,現在倒好,直接濃縮在一起了,一口氣全來了!

光這麼重病,怎麼來治啊?

這還不算,當年美國光一個個地治病,還得不斷求爹爹告爺爺地,請人幫忙。

像為了結束越南戰爭,就求到了我們這裡,來個基辛格訪華,之後是尼克松訪華。

像為了治療滯脹,美國玩起了「散功大法」,把它製造業,轉移出去,其實吸了日本和東南亞的血,利用了亞洲的廉價勞動力,其中一部分也包括80年代的我們。

而反戰運動造成的社會分裂,則是靠它1980年代中期,爆發電子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弄出了一堆公司,像英特爾、微軟啦,之後有趕上蘇聯解體,才慢慢平息下來。

也就是《阿甘正傳》裡,他兒子現身的那個年代。

但現在美國,還找得到人來幫忙嗎?

俄烏戰爭,怎麼結束?

中東戰火,你不敢惹以色列,怎麼結束?

你沒製造業了,還怎麼散功,治療滯脹?

你搞出的AI,實在太小,沒法支撐未來!

上次美國運氣好,還能被你撞到一條路,走出了困境,甚至還讓蘇聯熬不住,最終解體,但這次,你可是啥都沒有啊!

雖說太陽底下沒新鮮事,但可千萬別忘記了這麼一句話:歷史往往重復兩次,如果第一次是喜劇,那第二次就會是悲劇。

最讓人震撼的時刻來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