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級的走近——法國將成中國在西方的長期「盟友」

雲石

關注國際時事的朋友不難發現,這兩年中法關係急速升溫,去年馬克龍訪問中國,最近大大又回訪,互訪過程中的禮遇規格也都非常之高。達成的各種成果——光報導出來的,都堪稱豐碩。

這在當前形勢下可以說是很難得的。畢竟這幾年來,中國與西方的關係肉眼可見的趨冷,東西方對抗也愈演愈烈。法國作為西方主流大國,卻一路逆行,跟中國越來越熱乎。

為什麼會這樣?當然有一些經濟方面的因素,但這不是主流。主要還是政治方面的原因。而政治上,中法也不僅僅是基於短期需要的苟合,而是宏觀層面的長期戰略利益合作。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在肉眼可見的未來,法國將長期成為中國在西方的戰略級「盟友」。

為什麼中法關係會發生這種重大轉變?這跟國際格局的變化密不可分。

國際形勢發展到今天,大家都已經看的很清楚,現有的國際秩序正在走向崩潰,而新的秩序也正在孕育。對於任何一個大國來說,如何在新的秩序中謀求利益最大化,是眼下必須要著重考慮,並要積極去爭取的事——畢竟這將決定自己國家在未來100年內的命運!

法國也是如此。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和昔日歐陸霸主,法國無疑是有雄心壯志的。無奈兩次世界大戰中損失慘重,使得法國淪為大國中的二流,被美國拿捏。不過跟其他美系小弟不同,法國畢竟是安理會五常,有相對獨立的軍工體系,文化影響力也僅次於英美,底蘊猶在。這一次百年大變局,美帝霸權體系明顯hold不住了。這種情況下,法國當然也想趁勢而起,在未來的全球格局中上餐桌,獲得中美俄這種一流世界級大國的地位。

而要達成這個目標,法國當下要做的,就是必須實現歐洲自主化。

歐洲本身是具備與中美俄分庭抗禮的實力的。也通過創立歐盟和歐元,試圖成為全球一極。無奈歐洲受美國鉗制太深,內部又四分五裂,所以幾十年下來不僅融合不順,反倒被美國借俄烏戰爭一頓收割,現在又要被美國當炮灰,試圖將其頂到烏克蘭戰爭跟俄消耗——美國現在國力衰落,又深陷東亞、東歐、中東三大戰線,根本分身乏術,所以能用歐洲去頂當然最好。

不過,美國的這種想法,也給了法國機會。

美國想讓歐洲頂。也是那法國可以借這個機會,糾集歐盟國家以抵御俄羅斯為名出征烏克蘭,這個過程中,就可以憑自己的領導地位,輔之以獨立軍事體系,將美國在歐影響力成功擠出去——畢竟戰爭一開始,歐洲在戰時狀態下,凝聚力自然會大幅增強,法國正好趁此機會內部肅反,而美國要讓歐洲出力,也沒法在這個節骨眼搗亂。

這就是法國的歷史機遇!法國自己實力有限,肯定成不了一極。但歐洲是可以的。歐洲是法德二元核心,德國雖然經濟,強但受美國鉗制頗深,根本沒有自主性。而且德國政治軍事就是一渣渣,甚至連引以為傲的經濟,在這一輪俄烏戰爭中,也因為能源渠道斷絕而元氣大傷。所以現在歐洲要整合打仗的話,領頭羊只能是法國。法國要是頂住俄羅斯的同時,又趁機肅清內部美國勢力,完成歐洲自主化,那以法國為首的新歐盟就將在戰火中涅槃,並在戰後成為新的一流地緣勢力,而法國這個歐洲領頭羊,也將依託歐洲,成為與中俄美媲美的具備世界級影響力的大國。

當然,這個過程中也有三個風險點:

首先:美國會不會放手讓法國肅清內部?

這個其實由不得美國。現在烏克蘭戰敗已成定局,如果美國無動於衷,坐視俄軍全取烏克蘭,那不僅意味著美國重大戰略失敗和利益損失,歐洲驚恐之下也只能以脫美為條件,與俄羅斯媾和——當美國不能保護歐洲時,它也就失去了領導歐洲的能力和理由。

這意味著美帝霸權體系最重要的歐洲基本盤,將落入俄羅斯之手。而且這還不算完。搞定歐洲後,普京必然揮師南下,剿滅以色列,清除美帝中東霸權——美帝現在在中東連個伊朗都不敢惹了,到時候哪經的住俄羅斯的全軍出擊?而東亞這邊,屆時中國也會趁勢而動,將美帝在西太平樣範圍內的勢力全部蕩平!

所以美帝是經不住烏克蘭失敗的代價的。它必須頂住俄羅斯。而要頂住俄羅斯,要麼自己上,要麼歐洲上,要麼自己指揮歐洲上。

自己上——那意味著美國將深陷東歐戰場,接下來中國和伊朗勢必加碼,美帝在中東和東亞的霸權體系將更快瓦解。中東和東亞霸權瓦解了,那最後美帝依然保不住歐洲。

指揮歐洲或者帶領歐洲上——這個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這幫東歐小國可能會聽命,但法德最多躲在後面搖旗吶喊,實際上肯定是出工不出力。而法德不上,就這幫東歐小嘍囉,那根美國自己上也沒什麼區別。

所以要頂住俄羅斯,最科學的選擇,就是讓法德——尤其是法國帶著歐洲上。但要動法國,那就必須默許法國在戰爭過程中清除美系影響力——也就是默許歐洲自主化。

所以美帝其實是沒得選的。而且連拖都拖不了太久——現在的烏克蘭已經不是光靠軍援就可以撐得住得了。等俄羅斯把烏克蘭打完,那黃花菜都涼了。

這就是法國現在跳的這麼歡的底氣——它知道美國現在已經黔驢技窮,不管它選啥,最後都摁不住自己。

至於第二個風險,則是自己上的話,能否頂的住俄羅斯?

這個其實答案很簡單:沒有美國,法軍當然頂不住俄軍——哪怕是歐洲聯軍也頂不住。

那這個就很奇怪了:既然頂不住,那為啥還出這個頭?

原因很簡單,它不需要真頂。對俄羅斯來說,它胃口其實也沒那麼大——畢竟現在的俄羅斯不是蘇聯,它別說吃下整個歐洲,現在光消化烏克蘭,就夠它折騰的了。對俄羅斯來說,哪怕最理想的結果,也就是吃下烏克蘭,然後逐漸恢復對東歐的原蘇聯衛星國的傳統影響力——也就是徹底摧毀冷戰結束後北約對俄羅斯形成的地緣進逼成果。至於中西歐,短期內俄羅斯是吃不下的,能讓他們擺脫美國控制,解散北約,別對自己構成威脅就行了。

搞清楚了俄羅斯的能力邊界,那我們就可以發現,法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利益,其實是一致的。東歐本來就不是老歐洲勢力範圍,雖然它們都加入了歐盟,但就現狀來看,這幫東歐國家除了匈牙利,基本上都是依附美國而非法德——換句話說這本來就不是法德基本盤。所以,把匈牙利以外的東歐讓出去,只要俄羅斯能夠止步於此,對法德為首的老歐洲來說其實也沒什麼真正損失。而獲取的回報,則是歐俄媾和甚至重啓經濟合作,歐洲不僅可以重新獲得俄羅斯的廉價能源和礦產,俄羅斯市場也可以重新打開。

當然,這裡有一個問題——如果俄軍不止步烏克蘭甚至東歐,而是要玩個大的,繼續往西怎麼辦?畢竟沒了美國,歐洲軍事上可不是俄羅斯的對手。

這時候中國的價值就體現出來。現在俄羅斯軍事體系的總閥門其實是握在中國手上,只要中國不允許俄羅斯繼續往西推,那俄軍想推也推不了。

這就是法國從西方陣營跳反,跟中國大幅走近的原因。法國攔不住俄軍平推,但中國攔得住,只要中國作保,法國就可以放心大膽的驅美搞歐洲自主。

那中國會作保嗎?

會!因為俄羅斯一統歐洲,不光是美帝霸權體系的災難,更是中國的地緣災難。如果真讓俄羅斯把歐洲給整合了,美國還可以退回西半球自保,中國那就將面臨泰山壓頂——中原王朝幾千年來的北方噩夢。冷戰時期新中國面對的蘇聯壓力,就又會回到現實中。

中國當然不會允許這種格局出現——俄羅斯在烏克蘭幹美國符合中國利益,在歐洲摧毀美帝霸權符合中國利益,但整合歐洲,絕對不符合中國的利益。打破美帝中東霸權後,俄羅斯如果就此滿足,那自然好說;如果想趁勢威脅中西歐,那中國肯定會站在法國這邊,關掉俄羅斯軍事體系的總閥門!

這就是中法這兩年急速走近的根本邏輯。中法不僅在摧毀美帝歐洲霸權方面利益高度一致;同時在摧毀美帝歐洲霸權後的歐洲新格局方面,利益也高度一致。

而中法的共同利益,不僅體現在這場百年大變局之中;也體現在大變局完成,歐洲格局確定後的長期歷史進程中。

美帝歐洲霸權覆沒,歐俄戰略和解,那接下來歐俄經濟合作必然會全方位恢復——甚至比以前更緊密。

這個是避免不了的。畢竟歐俄經濟高度互補,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

但經濟合作加深,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政治關係怎麼處理?按照常規邏輯,那當然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融合也會加劇,並最終實現歐俄一體化。而在這個一體化過程中,鑒於俄羅斯在地緣實力、政治、軍事影響力方面的巨大優勢,最後自然會是俄羅斯一統歐陸。

這當然是俄羅斯所期望的。

但這明顯不符合法德等傳統大國的利益。他們搞歐洲一體化,是要以自己為核心;可如果俄羅斯加入,那搞到最後肯定是俄羅斯唱主角。但歐俄經濟合作又是符合自己利益的。這樣一來,政治和經濟就會背離!

那怎麼解決?解決辦法只有一個,經濟方面歐俄合作,政治方面各自分離。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歐洲——至少中西歐內部,必須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軍事層面高度整合,這樣才能跟俄羅斯分庭抗禮。

但這個太難了。歐洲一體化搞了大幾十年,結果搞到現在歐盟都快散架——這裡面固然有美國阻擾,但歐洲內部的天然分裂,才是根本原因。如果大變局結束,歐俄經濟合作重啓,就算開始時老歐洲尚能勉強保持獨立性,但隨著時間推移,地緣實力更強、內部政治經濟文化整合度更高的俄羅斯必然會佔據優勢,逐漸將中西歐吞噬。

所以,必須引入強勢外力。而這個外力,只能是中國。中國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的龐大消費市場,可以通過中歐合作,增強傳統歐洲的實力;中國也擁有強大的政治、軍事實力,能夠像美國那樣強力制衡俄羅斯。

而與美國不同的是,雖然地緣關係決定了中國必須要維持歐洲獨立性以制衡俄羅斯;但地緣關係也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像美國那樣直接駐軍控制歐洲,所以中國要達到保全歐洲以防俄羅斯坐大的戰略目的,就必須竭盡全力的支持歐洲強大。

這是中歐的共同戰略利益。而具體到法國。歐洲要強大,要能與俄羅斯分庭抗禮,內部必須高度整合。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有一個強大的核心。而有資格充當這個核心的只有德法兩國。

而法國相較於德國,有三大優勢:

第一,德國經濟雖然更強,但這一次已經被搞的元氣大傷;而且德國被美國控制多年,政治、文化方面爛的太徹底,要想恢復需要很長的過程,而法國則不存在這些麻煩。

第二,德國經濟對俄羅斯廉價能源的依賴度過高,將來歐俄經濟合作恢復後,俄羅斯肯定會憑此在政治上要挾德國,而德國缺乏反制手段。而法國相對來說則好得多。

第三,也是最大的結構性bug,就是德國地處中歐,與俄羅斯太近。美帝歐洲霸權解體後,如果俄羅斯恢復東歐傳統勢力範圍,那德國就頂在了歐洲對俄的前線——這樣的地緣格局,決定了德國天然不適合充當自主新歐洲的核心。而法國地處西歐,東邊有德國頂著,屬於戰略後方,這樣的地緣區位,充當歐洲領袖肯定比德國要合適。

這三大優勢,決定了歐洲未來的主要核心,法國肯定比德國更合適。而站在中國角度,既然它要歐洲保持自主性,要用制衡俄羅斯,那自然也更傾向於扶植法國。

這就是中法關係會出現歷史性轉折的戰略基礎。無論是掀翻美帝霸權,還是制衡俄羅斯,都需要法國的重新雄起;而法國要想重新坐上餐桌並坐穩當,又高度依賴中國的支持。這種情況下,美西方陣營的第二強國,與美西方陣營的最大戰略競爭對手,就這麼奇妙的走到了一起,而且這一次的走近,是歷史性的,法國,也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成為中國在西方世界最堅強的戰略「盟友」。而這個歷史時期的跨度,很有可能是整個21世紀!■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