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成「烏克蘭第二」,中國會是下一個俄羅斯嗎?

風留痕

近來,美國強化了在南海的「拱火」行動,顯然是要挑起中菲南海一戰。借以達到牽制和削弱中國的目的。那麼,菲律賓真的會成為「烏克蘭第二」?中國會是下一個俄羅斯嗎?

或許最初鼓動菲律賓在南海鬧事只是為了給中國製造麻煩,以及美國好借機推動印太戰略。可目前來看美國顯然是在「拱火」戰爭,已經把菲律賓視為了「烏克蘭第二」。

反復強調美菲「共同防衛條約」適用於南海,且美軍高官聲稱這是「鐵一般的承諾」,甚至於叫囂,只要菲方人員在南海有傷亡,就可以啓動條約。

這顯然是讓菲方無所顧忌在南海進行戰爭挑釁,潛台詞是有美國給菲律賓撐腰就不要怕中國。

為了證明美國承諾的堅定性,美國不久前搞了一個美日菲三方領導人會晤,進一步強調了對菲律賓「鐵一般」的支持。

隨後就又拉上澳大利亞等國在南海搞了一個大規模的聯合軍演,甚至於演習中公開擊毀了一船中國造船隻。

可以說是意在刺激中國,顯然有欲通過強烈刺激誘使中國「打第一槍」的意圖。

另外,近來菲方突然否認之前與中國曾經達成一項「君子協定」,剛簽定就否認,這應當是美國所迫。

因為這一「君子協定」意味著中菲在南海的對峙有可能結束,或者說在一種新模式下達成一個平衡,至少意味著爭端不會繼續升級。

如果是這樣,美國這近一年來的拱火行動可就白忙活了。美國的航母打擊群是輪番上陣,美菲聯合軍演也進行了多次,美菲領導人也反復會晤溝通。如此的勞軍傷財,就因為一紙君子協定而不見成果,等於是偷雞蝕米,不成了賠本的買賣?

美國已經視中國為最大的對手,或者說中國已經成為了美國的第一打壓對象。可這三年多來,儘管一直對中國進行戰略打壓,就是不見效果。可以說中國越打壓越強大。

重要的是,被美國視為印太戰略的重要支點的東盟國家非但拒絕加入反華戰隊,還在加強與中國的合作,而且在不斷取得合作共贏的巨大的成效。不站隊美國實際上就已經是選擇了中國。

不久前新加坡的一項民調顯示,中國已經成了亞洲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一直夢想著主導亞太事務的美國影響力是在不斷減弱。

沒有建成「印太版北約」,反而讓中國成為了印太事務的主導者,美國也真的是太失敗了,這是絕不可接受的。

關鍵是,美國已經陷入了「兩場戰爭」中不能自拔,而中國卻因此而贏得了更多的戰略空間和時間,「可恨」的是中國還在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美國忙得焦頭爛額,這更讓美國受不了。

如果能夠成功拱火中菲戰爭:一方面是對中國帶來牽制和消耗。另一方面還有可能離間中國與東盟的關係。第三就是有可能把南海問題國際化。第四就是破壞南海這一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海上通道。

烏克蘭戰爭是美國強力「拱火」的結果。美國總統拜登說得非常明確,就是要削弱俄羅斯。

中俄是美國最大的兩個對手,把俄羅斯拖入了戰爭之中,自然也想把中國也拖入戰爭之中。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菲律賓真的成為了「烏克蘭第二」,中國會是下一個俄羅斯嗎?其實多慮了,根本不可能。

首先,儘管俄羅斯號稱世界第二軍事強國,可其經濟實力製造能力遠不及中國。論綜合實力中國已經遠在俄之上。

其次,菲律賓也無法與烏克蘭相比。儘管菲律賓人挺多,可菲律賓的軍事實力卻比不了烏克蘭。烏克蘭畢竟還繼承了一些前蘇聯的軍事遺產。

重要的是,菲律賓沒有烏克蘭那麼大的戰略縱深,更沒有烏克蘭那麼堅固的軍事堡壘。還有就是,菲軍的水平恐怕連中國民兵和預備役的軍事素養都達不到,可以說菲軍是不堪一擊。

其三,關鍵是,即使美國拉上北約一眾的國家給菲律賓提供武器裝備,一是菲軍會不會用是一回事,二是根本運不進去,即使是運進去了,也會立即被我軍完全摧毀。

以上三點就決定了菲律賓根本沒有資格成為「烏克蘭第二」,不管是南海一戰還是全面開戰,根本不可能形成持久戰。

當然,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美國真的啓動共同防衛條約為菲律賓而戰。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別看美國此時叫囂著會觸發防衛條約,真的發生交火美軍會立即開溜或不敢靠前。

如果美國有心與中國一戰,也用不著強烈要求與中國軍方展開溝通,也用不著把負責任的管控雙邊關係掛在嘴邊了。

正是因為近一段時間以來中美兩軍密集的進行了溝通磋商,美國也才敢放肆與菲軍互動和在南海挑釁,中美不戰的底線已經划定。不管發生什麼變故,不戰是根本。

總之,從美國近來的表現來看,一直是在強硬拱火菲律賓與中國一戰。而以菲律賓的實力,即使成為了「烏克蘭第二」,也不可能給中國製造太大的困難。

還是那句話,菲律賓上了美國的賊船,想下船可就沒那麼容易了。美國已經付出了太多,菲律賓根本還不起。美國就是要逼著菲律賓與中國開戰來還賬。敢不敢打響第一槍,就看小馬科斯的選擇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