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中各方想要什麼樣的終局

西西弗

俄烏之間,俄羅斯和西方之間,和平但不和解,最符合中國的利益。

1

之前在幾篇關於俄烏戰爭的文章中,我反復講中國並不在乎俄烏戰爭誰贏誰輸,不在乎最終俄羅斯能不能佔據烏東四州,甚至也不在乎克里米亞戰後歸誰。只要俄羅斯不被美國拉走,就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需要一個友好的俄羅斯,保證北部邊界的和平安寧,也保證能獲得美國干預範圍之外的,穩定的陸路能源供應。

因此,普京政權的穩定符合中國的利益,對中國風險也最低。雖然普京骨子裡親西方,被耍了這麼多次也清醒了。只要普京掌權,俄羅斯就不會投靠美國。中國不在乎誰贏誰輸,普京不倒台就行。凡是危及普京政權穩定的,都有損中國利益;凡是讓俄羅斯和西方走得更近的,也有損中國利益。

普京入侵烏克蘭這件事,中國的立場肯定是反對的。反侵略本身是政治正確,開戰也讓普京統治更加不穩定。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中國唯一的好處就是讓俄羅斯和西方之間徹底撕破臉。但壞處遠大於好處。中國並沒有支持俄羅斯的入侵,不承認俄羅斯吞併烏東四州,也沒有承認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

但問題是,現在普京頭腦一熱,已經開打了,咋辦?那麼,中國的利益就是要保證普京政權的穩定。其他的無所謂。如果俄羅斯丟掉烏東四州加克里米亞,但普京政權仍然能維持穩定,維持反美,中國也不在乎。烏克蘭是否加入北約,中國更加不在乎。加入了可能對中國更好。

所以,中國在烏克蘭問題的立場從未改變: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應該得到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應該得到遵守,各國的合理安全關切應該得到重視,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應該得到支持。

中國的立場是在現有戰線上實現停火,實現和平,同時也不會承認俄羅斯對烏克蘭領土的吞併。這樣,俄羅斯多少拿到一些戰爭成果,普京政權可以穩定下來。烏克蘭也不會放棄收復國土。西方/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會繼續敵視,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也不會完全解除,俄羅斯在經濟上會更加依賴中國。俄烏之間,俄羅斯和西方之間,和平但不和解,最符合中國的利益。

中國的立場是明牌,大家心知肚明,這次主席訪問法國,馬克龍表態也是安撫中國。

馬克龍強調,法國沒有與俄羅斯或俄羅斯人民開戰,也不尋求推翻普京的政權。

主席在法國新聞發佈會上的表態也很清晰。

關於烏克蘭危機,中方已經多次闡明立場。中國既不是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當事方、參與方,但我們沒有隔岸觀火,而是一直在為實現和平發揮積極作用。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已經開啓第三輪穿梭斡旋。同時,我們反對利用烏克蘭危機甩鍋、抹黑第三國,煽動「新冷戰」。歷史反復證明,任何衝突最終只能通過談判解決。我們呼籲各方重啓接觸對話,逐步積累互信;支持適時召開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公平討論所有和平方案的國際和會;支持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框架。

2

對普京來說,2022年2月開始的這場戰爭,是一個錯誤。但沒有後悔藥可吃,已經開戰了,投入這麼大,損失這麼大,如果不能獲得一些戰果,就無法交代,政權有可能就保不住了。如果終局俄羅斯丟掉烏東四州,普京大概率保不住政權。俄羅斯花了這麼大代價,啥戰果都拿不到,普京就危險了。

普京需要的是一個體面下台的台階,能在不危及自己政權穩定的情況下,順利結束戰爭。如果現有戰線停火,拿到了一些土地,打通了克里米亞的陸地連接,就能有一個交代,能下台階了。

中俄最大的利益共同點是,都希望維持普京政權的穩定。在現有戰線上停火,符合中俄兩國的利益,這是有共識的。中俄的分歧是,俄羅斯要求烏克蘭保持中立,承諾不加入北約。中國完全不在乎這一點。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面臨的更大的西方壓力,對中國來說可能更好。

如果在現有戰線上停火,西方不會承認烏克蘭的領土喪失,烏克蘭也永遠不會放棄奪回故土。而俄羅斯這個國家對領土有極強的執念,任何一個俄羅斯政治家放棄領土,等於政治自殺。俄羅斯不歸還領土,西方很難原諒俄羅斯。而俄羅斯一方,即使是後普京時代,普京的後繼者也很難放棄已經併入俄羅斯的四州領土,投靠西方。

對中國來說,俄羅斯保持佔據一部分烏克蘭領土的前提下停火,和平但永遠無法和解,是一個最完美的結果。

3

中國希望的,就是美國最不希望的。未來三十年,美國的最大對手是中國,不是俄羅斯,這一點美國政客心知肚明。把俄羅斯逼到絕路,不得不和西方撕破臉發動入侵,這是美國戰略的一大錯誤。明明最大的對手已經不是俄羅斯了,卻因為當年蘇聯的歷史記憶,一路打壓,把俄羅斯硬生生逼到了對立面。

雖然嘴上不說,但美國的真實目標就是普京倒台,俄羅斯解體,最終倒向美國。俄羅斯被美國搞定了,地理上,美國就可以成功完成對中國的四麵包圍。如果美國沒能打垮俄羅斯,反而逼俄羅斯進一步投靠中國,美國在戰略上就徹底失敗了。

為了達到目的,美國願意冒一定的風險。雖然俄羅斯手裡有不少蘑菇蛋,但美國判斷俄羅斯不敢用。因此,為了實現在俄羅斯的政權更迭,美國願意極限施壓,冒把俄羅斯逼到走投無路的風險。美國希望俄羅斯變成一戰末的德國,雖然軍事上沒有失敗,但內亂革命,政府倒台。然而目前看,僅僅靠經濟制裁,是無法打垮俄羅斯的。

歐盟國家,比如法國德國,對俄羅斯的恐懼深入骨髓。畢竟巴黎和柏林,都被俄國人的鐵蹄蹂躪過。他們同樣希望俄羅斯再次解體,徹底屈服在西方腳下,但因為歐洲離俄羅斯太近,風險承受能力比美國弱,瞻前顧後。不願意冒太大的風險。俄羅斯屢次說狠話,核威脅,主要就是說給歐盟聽的,讓歐盟不要把俄羅斯逼到死角。普京的核威脅,並不是說打不贏俄烏戰爭就會用核武器,而是表明態度,如果政權存活遭到威脅,俄羅斯將不惜代價動用核武器。

如果歐盟覺得政權更迭可能性較小,未來還是要和普京共存,是有可能妥協的。畢竟,沒有分出勝負的戰爭,停火基本上都是在實際控制線基礎上停火。抗美援朝,印巴克什米爾,以及當年的明斯克協議,都是在實際控制線基礎上的停火。戰場上無法獲得的,談判桌上也不可能獲得。這種實際控制線上的停火和和平,也是俄羅斯能接受的。

中美在俄烏問題的博弈,並不是博弈俄烏戰爭的結果,而是博弈普京政權的存亡。

只要俄羅斯不解體,普京不倒台,無論俄烏戰爭結果如何,中國都贏了。只有普京倒了,俄羅斯投靠美國,才是美國的勝利。

瓦格納的叛亂,是中國在俄烏博弈中最危險的時刻,好在普京撐過了這次危機。今天俄羅斯的策略就是國內穩定第一,保住現有佔領區,苦撐待變。俄羅斯局勢已經逐漸穩定下來,向戰時經濟轉化也比較成功。美國要把普京搞掉,需要烏克蘭在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或者俄羅斯經濟徹底崩潰內亂。這兩者都不容易。

只要普京政權能穩住,中國就不著急,再打個三年五年也無所謂。在這個過程中,在普京政權能撐下去的前提下,中國也會適當考慮歐盟國家的意願,以歐美的制裁為理由,適當減少對俄羅斯的支持。俄羅斯打得越好,其實中國的支持會越少。如果普京政權遇到危機,中國也會毫不猶豫的加大支持。

同時,中國也會全力以赴,促成在現有控制線基礎上的停火與和平,這樣的和平,最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這次普京訪華,如果談得好,有可能就會有一些對和平的呼籲,但西方國家目前還是不願意答應在現有控制線基礎上的停火。

我們拭目以待吧。希望俄烏戰場能早日停火,早日和平。■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