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殺」澤連斯基,對俄羅斯到底是利是弊?

風留痕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SSU)5月7日透露一個有點驚人的消息,宣稱兩名烏軍官因涉嫌試圖暗殺烏總統澤連斯基而被捕,並宣稱行動是受到了俄羅斯方面的指使。那麼,真的會是俄方所為嗎?「擊殺」澤連斯基真的對俄有利嗎?

據烏方透露,反情報和調查人員破壞了俄聯邦安全局「清除烏克蘭最高軍事和政治領導層成員」的計劃,被捕軍官是俄羅斯特工網絡的成員。

據稱,除澤連斯基外,安全局負責人瓦西里·馬柳克、烏克蘭國防情報總局局長基里洛·布達諾夫等烏高級官員也在目標清單中。同時,烏方還披露了俄羅斯這一「清除計劃」的詳細細節。

對此,俄方並未多加回應,僅表示烏方發佈的消息,不太可能是真實的消息。

而美國方面的回應也只是「對潛在的暗殺企圖遭挫敗感到高興」。令人意外的並沒有借此大做文章,自然也就是不相信了。

那麼,到底是不是俄羅斯所為?如果是,俄為何要這麼做?這麼做對俄真的有利嗎?或許這些問題永遠也不會有答案。

原因是烏克蘭可以造假,而俄羅斯則可以矢口否認,美西方恐怕也不大會關心。

俄羅斯方面剛發佈了「通緝令」,就發生了針對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暗殺」事件,這很難不讓人往俄羅斯身上聯繫,而此前烏方也曾多次指控「俄羅斯試圖殺死」澤連斯基。

理論上講,俄羅斯方面既然針對澤連斯基等烏高官發出了通緝令,就意味著有可能採取相關行動,越境抓捕、暗殺或精准「擊殺」也都有可能。

對於俄羅斯來說,澤連斯基是把俄拖入戰爭的罪魁。如果不是他對俄深厚敵意,拜登也很難成功拱火戰爭。

儘管俄在戰場上一直掌握著主動權,可畢竟這場戰爭對俄是一個巨大的消耗,可以說是阻斷或遲滯了普京復興強大帝國的計劃進程。

而戰爭開始後,澤連斯基也確實表現的是非常有「韌性」,真的是寧願戰鬥到最後一個人,這也確實令俄方面頭痛惱火。僅從這兩點,俄就完全有理由對其採取抓捕或擊殺行動。

然而,擊殺澤連斯基真的對俄羅斯有利嗎?如果真的是俄羅斯方面的行動計劃,重要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給烏克蘭製造混亂。

早就傳出烏克蘭內部高層不團結,其國內反戰主和派時不時的對澤連發怨言。而烏軍方對澤連斯基的「瞎指揮」也有著強烈的不滿,解職總司令就說明瞭這一點。

在烏內部政治鬥爭激烈的情況之下,這一行動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特別是在澤連斯基任期即將屆滿的時候,或許會有利於「主和派」上台。

二是借此打擊烏克蘭人的士氣。在俄軍的強大炮火打擊下,節節敗退的烏克蘭士氣已經是相當低沈了。如果澤連斯基被擊殺,對士氣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烏克蘭的戰爭潛力已經受到了嚴重破壞,如果士氣再受到嚴重的打擊,僅剩的一點戰爭意志可就全無了,恐怕要不了多久就會「投降」。

然而,這些恐怕只是表面現象,或者說是事物的另一面。如果真的擊殺了澤連斯基,或許對俄方並不利。

首先,澤連斯基當選烏克蘭總統就是一個笑話。

一個喜劇演員在烏克蘭面臨關鍵抉擇的時候被推選當上了總統,這本身就是在拿國家前途命運當兒戲。

如果是在和平或穩定的時期,選一個演員當總統也沒太大的不妥。可在烏克蘭面臨事關國家前途命運的抉擇的關鍵時刻,一個毫無政治、外交和軍事經驗的人當總統,可就是聽天由命了。

重要的是,澤連斯基把執政國家真的當成了演戲,真的是很快就進入了角色,那就是要當亂世英雄。可悲的不是亂世造英雄,而是英雄造亂世。

從這兩年多烏軍的行動來看,毫無軍事素養的澤連斯基顯然是在瞎指揮。別的不說,單說此前進行的一年多的大反攻,就是純粹的冒險主義者。

儘管曾經一度重創了俄軍的猛攻冒進,儘管有美國北約的大力支持,可俄羅斯畢竟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在火力人員完全不佔優的情況之下對俄採取大反攻,說明澤連斯基根本不在乎烏克蘭人的生命。

在大反攻失敗之後,非但不總結教訓,反而還在與俄打對攻,簡直是胡來。

如果烏軍從一開始就採取憑險固守、襲擾、游擊的戰略戰術,也就是毛主席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作戰十六字訣,相信俄軍吃的虧會更大,會更加消耗不起和被動。

從戰爭一開始,澤連斯基就嚷著烏克蘭是在「為歐洲和西方而戰」,並誓要戰鬥到最後一滴血。

他以為這樣高調就會換取美歐的全力支持,且不說美歐是否全力支持,只是因為他在為美歐而戰這一點,就讓非西方國家不齒。你為西方而戰,這就不關非西方國家的事了,至少減少了同情分,這也正是絕大多數非西方國家保持中立立場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儘管對美國北約是非常依賴,可跡象表明,澤連斯基並不是完全聽命於美國。說好聽的是他非常有主見,說不好聽的就是他非常頑固不化。

要說戰爭,還得是美國北約有經驗,因為冷戰後美國一直在世界四處發動戰爭。而烏克蘭建國後,除了把自己的強大軍力廢得差不多之外,根本沒有軍事素養可言。

烏軍的戰場態勢感知以及通訊信息指揮系統都依賴於美國,可似乎在做重大決策的時候並不完全聽從於美國的建議。

可以說,澤連斯基把戰爭當成了戲劇來演。他是想憑借著戲劇的功底來自導自演戰爭大片,這又怎能掌控戰場態勢和戰爭進程?這就決定了這場戰爭打到最後,澤連斯基與烏克蘭就是一個悲劇性人物。

正因為如此,可以說目前美歐已經是不怎麼待見他了,特別是他經常以要挾的口吻向西方喊話,更令人反感。

正因為美西方對不聽話的澤連心生反感,自然也就對打贏這場代理人戰爭失去了信心,這恐怕就是美歐停止對烏軍援的重要原因之一了。

對俄來說,希望的是有一個理智派或投降派上台。而對於美歐來說,或許更希望能夠扶持一個聽話的親美派上台。如果是這樣,美國還真的希望俄能夠成功擊殺澤連。自然,也不排除這次針對澤連的擊殺行動是美國暗中指使的。

俄羅斯無法確定能夠在澤連之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上台,自然也就不會對澤連採取擊殺行動,或者說擊殺行動對俄是有害無利。

從烏方第一時間就透露出太多詳細細節來看,這還真不像是真的。實際上也不排除是他自導自演的一出鬧劇,只是漏洞有點多了。

其目的就是演給美歐看的,他可能還認為自己的堅定反俄態度是美歐最在意的。

儘管近來宣佈恢復了增加軍援,或從北約秘書長爆光速度延遲來看,美歐各國還處於觀望之中。澤連急於獲得更多的重武器裝備,而美歐所謂的恢復軍援更像是吊著澤連的胃口,是怕他反過來走向投降的極端。

總的來看,這一次未必真的是俄羅斯所為,而此時擊殺澤連對俄也是有害無利。相反,對澤連失去信心和耐性的美歐或更希望他被擊殺更換一個聽話的人當總統。當然,最大的可能是澤連自導自演的苦內計。不管怎麼說,暗殺事件反映出來的是烏克蘭內部的極大分裂,看來這場戰爭持續不了太久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