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為啥要戴頭巾,不熱嗎?

山野村夫

在炎熱的沙漠之中,阿拉伯人身著長袍、頭戴頭巾的形象,常常讓人產生疑問:他們難道不覺得熱嗎?

這樣的服飾選擇在炎熱的天氣中,似乎與我們的常識背道而馳。

那麼,為什麼阿拉伯人要戴頭巾?這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文化邏輯和生活智慧呢?

接下來,讓我們揭開這個謎團。

頭巾的好處

第一,頭巾主要是防曬。此外能防沙。

人們潛意識覺得天氣炎熱就該脫衣服,可實際上,太陽光的殺傷力也不能低估。

阿拉伯地區受陽光直射時間長,太陽光毒辣。強烈的紫外線能曬傷人的皮膚,把皮膚曬黑曬死,如果不注意防曬,脖子後頸、面部的皮膚會被曬得經常脫皮。

頭髮又是黑色的,黑色吸熱,需要戴頭巾或者帽子遮擋陽光。

除此之外,頭巾還能防風沙。

為什麼戴頭巾不戴帽子

1,在一千年前的古代,帽子是個比較稀罕的東西,數量有限。而頭巾就簡單了,一塊布就行。所以,阿拉伯民族選擇了頭巾而不是帽子。

2,帽子基本都不吸汗,天氣炎熱時,額頭上汗水從上往下流過臉部,不舒服。而頭巾吸汗,不會有汗流滿面的情況。

頭巾吸飽了汗,可以換下來,去清洗。頭巾容易洗,而帽子一般不洗。

3,頭巾舒適。頭巾可以根據人的大腦形狀,包扎得很精細,並且能遮蓋住幾乎全部頭髮。而帽子沒這麼舒適,也無法遮住全部頭髮。

頭巾的作用

1,遮陽,阿拉伯熱辣辣的太陽光,曬一會兒就能把人曬黑,甚至曬傷,有一片布頂在頭上就是非常好的保護,這麼大的一塊布(一平方米左右的四方巾,對折成一個大三角)能遮蓋很多地方,頭頂、臉頰、肩膀、後背,手臂,就像一個遮陽傘,而且額前伸出一點就像帽沿,可以給眼睛搭個涼棚。

2,吸汗,這個頭巾是一種酥鬆的棉布,可以起到導汗的效果,增加蒸發面積,然後就很涼快。雖然大部分時候你在阿拉伯是不會出汗的,因為剛出汗就會蒸發,但有時候人在戶外熱透了,突然進入一個小空間,就會爆汗。

3,扎頭髮,阿拉伯人(特指窮地方的苦命人)在乾活的時候,長長的頭巾會影響手上的動作,所以他們常常像陝北老大爺的白羊肚毛巾一樣用這塊大手帕把頭扎起來,盤得像一個小號的紅肉阿三,防曬吸汗(這一條與其說是一種功能,不如說是一種使用方法)。

4,防風沙,看過碟中諜4的朋友都見過阿拉伯地區遮天蔽日的巨型沙塵暴,其實小沙暴更是時有發生。古代阿拉伯人沒有現代人的風鏡,也沒有口罩,只能用這塊大手帕整個把頭罩起來,透過酥鬆的布料,既可以呼吸,也可以模模糊糊看到外面,這個是沙漠地區的特色了屬於是。

5,保暖,是不是有人不相信阿拉伯人也需要保暖?阿拉伯早春晚秋也有寒冷的夜晚,阿拉伯也有冬天。大陸性氣候,溫差特別大,上過地理課的都懂。當早春晚秋或者冬天,太陽下山以後,晚風越來越冷的時候,裹緊你的圍巾,就能讓自己舒服很多。

6,這一條在現代社會並不常見,但是頭巾確實可以包扎傷口,也就是一塊應急布料,如果受到任何傷害,都可以拿頭巾來包扎,大到堵住出血口、扎止血帶、固定斷肢……

其實,戴頭巾最基本的原因是:防沙。

沙特首都利雅得的一場沙塵暴

你可能以為沙塵暴就是狂風呼嘯、黃沙漫天。但那是錯的。沙塵暴真正到來時反而是相對安靜的。你會躲在密閉的寓所裡,聽不到風聲,看不到飛沙走石,只透過玻璃窗望著那猶如流血般赤紅色的天空,如煙似霧般緩緩降下的灰塵,還有不斷顫慄的花草和樹木。偌大的城市彷彿一下子陷入死寂當中,連汽車的喇叭聲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我在利比亞經歷過一次持續兩天的沙塵暴,據說此次沙塵暴把工地的砂土層給捲走了一米二。住宅附近的一個水泥足球場,最後被沙子覆蓋滿了,用食指插下去,竟然不見底。

所有人把住宅的門窗關個嚴實,可一夜下來,桌椅上依然落滿了細細的沙粒,用抹布擦了多次,也不能消除乾淨。而院子裡則每次都需要五六個員工用水衝、用掃帚掃上半小時。

在沙塵暴中駕車出行,感覺沉重的越野車竟也被風吹得左右搖擺。儘管渾身都包裹嚴實,細沙還是不停地往身體裡鑽。拿某公司某總的話說:「晚上洗澡時發現肚臍眼裡都是沙子!TMD這是怎麼鑽進去的!」

就這樣的環境下,你覺得不帶頭巾,不把頭髮嚴密地包起來,會是什麼樣子?

因此在中東地區,不論男女都戴頭巾,這是個適應環境的必然措施。

當然,隨著這一習俗的普及,當地人也給頭巾賦予了文化含義。早在古巴比倫時期,就規定了婦女出門要戴頭巾。

中東地區的文化傳統認為頭髮是力量、身份與地位的象徵,如《聖經·舊約》中大力士參孫的故事,再比如說埃及法老與貴族喜愛戴長長的假髮,這一習俗甚至間接影響到了後世的英國法官。但人在神的面前不能顯露力量,因此埃及的祭司們不能戴假髮,要露出光頭;而後來的伊斯蘭教則規定了在清真寺作禮拜時,男性要戴帽子,女性要戴頭巾。

阿拉伯人不但愛戴頭巾,而且愛穿白袍。因為白色的衣服最能反射太陽光,能讓他們少吸收點太陽的熱量,寬松的白袍能在衣服下面形成一層空氣層,減少熱量吸收。其實一些看似奇怪的民族服飾實都是當地人千百年來形成的生活方式,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絕大多數奇怪的習俗都是因為奇怪的客觀環境,群體智慧是有跡可循的。

你去沙漠曬幾天就知道了,阿拉伯的傳統服飾是那個樣子很合邏輯。

防太陽、防風沙呀,不然就不是熱麻了的事,是要被曬傷。

另外,我猜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空氣濕度,高溫乾燥地區,但凡有個陰影,明顯能感覺到涼快不少;這要是在高溫高濕地區,越捂越熱,躲哪兒都不管用。

聽起來很有道理,不過還是要看太陽曬不曬吧,比如說在真拿房裡面肯定不會穿長袖。

阿拉伯大袍多為白色,衣袖寬大,袍長至腳,做工簡單,無尊卑等級之分。它既是平民百姓的便裝,也是達官貴人的禮服。衣料質地隨季節和主人經濟條件而定,有棉布、紗類、毛料、尼絨等……

在阿拉伯地區,夏季最高溫度高達50攝氏度,阿拉伯大袍相對於其他服裝的優勢便顯現出來。大袍自外吸收少量的熱量,裡面由上到下通為一體,形成一個通風管,空氣流通而下,使人感到輕鬆涼爽。

其實,阿拉伯人戴頭巾的傳統遠不止是為了遮陽。這一習俗背後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宗教意義,以及阿拉伯人對身份認同和尊重傳統的堅守。

阿拉伯地區的炎熱氣候確實是頭巾使用的一個重要因素。

頭巾能夠有效地遮擋陽光,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同時也有助於保持頭部的涼爽。

然而,這只是表面現象。

在更深層次上,頭巾對於阿拉伯人來說,是一種宗教象徵。

在伊斯蘭教中,頭巾被視為一種謙遜和虔誠的表達方式,它提醒人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言辭,遵守道德准則。

此外,頭巾還承載著阿拉伯人的民族認同感。

在阿拉伯文化中,頭巾被視為一種身份標誌,它彰顯著阿拉伯人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傳統。

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重要場合,阿拉伯人都喜歡佩戴頭巾,以展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因此,儘管頭巾在炎熱的天氣中可能會讓人感到有些悶熱,但對於阿拉伯人來說,它不僅僅是一種遮陽工具,更是一種宗教信仰、文化認同和民族情感的體現。■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