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諸侯群毆美元的巨鹿之戰打響了!

寧月析

德法意三國領導人訪問基輔

歐洲終於開槍了,4月6日,歐洲央行正式宣佈降息25個基點,一場各路諸侯討伐美元的巨鹿之戰,全面打響!

歷史上的巨鹿之戰,項羽率領的楚軍是抗擊暴秦的主力,其他諸侯義軍只是輔助。去美元化是中國長期的貨幣政策,但我們不能做項羽,所以一直在慫恿歐洲做項羽。

比如在亞洲金融危機25週年研討會上,原中國央行戴相龍指出,為防範和化解美元既是美國本幣又是全球主要國際貨幣的風險,我國應加強中歐經貿合作,促進歐元穩定,同時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在戎評看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反美元霸權的大旗要讓歐元來扛,人民幣在後面苟住,猥瑣發育。

國際貨幣大戰,中國可以組織去美元化運動,但人民幣絕不能當出頭鳥。

秦楚相爭,反倒給了劉邦發展壯大的時間。

當今貨幣格局與秦末天下何其相似,不論是在國際交易市場,抑或是外匯儲備市場,歐元都是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貨幣,並且歐元和美元同樣有歷史積怨。更關鍵的是,如果讓歐元扛起反美元霸權的旗幟,不僅效果事半功倍,還可以在前面吸引火力,畢竟槍打出頭鳥嘛。

中國提出讓歐元做項羽的建議時,正是歐元在國際支付份額中最接近美元的時候。各位看下圖,2022,美元在國際支付中的佔比為39.92%,只比歐元多出不到四個百分點。

十幾萬億美元的大灌溉,美元貶值嚴重,交易者紛紛擴大歐元結算規模,推動2020~2022年間歐元在國際支付中的佔比空前擴大

國際貿易總額是恆定上升的,這就意味著市場對用於結算國際貿易的貨幣需求量也是恆定上升的。

當時美聯儲已經啓動加息進程了,在市場上流通的美元日益減少,需求增加供應減少,交易者勢必要尋找新的貨幣來彌補龐大的缺口。

毫無疑問,交易第二、外儲第二、持有第二,且又有歐盟背書的歐元是絕佳的選擇,如果歐洲央行不跟著加息,借此機會一舉超越美元成為第一大國際支付貨幣輕而易舉。

但近在咫尺的俄烏戰爭讓歐洲有了很多顧慮,一方面,地區安全局勢的惡化使得資本的恐慌情緒加劇,如今又恰逢美元加息,兩大極易引發資本出逃的因素全具備了,歐洲若不跟著加,贏了貨幣戰,輸了家底。

另一方面,俄歐互相制裁,俄羅斯中斷對歐能源常態化合作,推動歐洲各方面成本不斷上升,出行漲價、製造漲價、食物漲價、用電用暖漲價,加息前歐元區的通脹率達到9.2%,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再不加息,老百姓的日子就過不下去了。

那為什麼歐洲現在又願意搶在美元前面降息呢,通脹率回歸到2%的水平只是引子,真正的原因有三點。

首先是長期高息狀態不利於製造業:製造類企業是所有企業類目中負債率最高的,因為從前期的物料設備採購到中期的招工生產,再到後期的倉儲銷售,都需要大量的現金,而製造業的利潤率又極為薄弱,所以很多工廠都是靠借貸維持生產的,工廠越大、工人越多的企業負債率就越高。

歐洲企業平均負債率並不高,在53.3%的平均水平,但其核心支柱車企的負債率高得離譜,五大車企的負債率都在70%以上,大眾75%,戴勒姆奔馳70%,寶馬73%,標誌雪鐵龍72%,菲亞特71%。

降息前,歐洲貸款利率為4.89%,基本和製造業平均利潤持平,工廠賺的錢勉強能覆蓋原來的債務成本,但隨時都有資金鍊斷裂的風險。本土有高息壓力,海外有中國的競爭壓力,這兩年歐洲車企的日子只能說是勉強能把經營維持下去,但這是對財大氣粗的頭部車企而言。

在歐洲,大部分中小型製造類企業均是以供應商的形式,依附於頭部汽車企業,這些企業佔製造業類企業總數36.8%,幾乎每三家製造業公司就有和汽車相關的業務,影響力非常誇張。

頭部車企的日子不好過,跟他們同一根繩子上的小螞蚱日子更不好過。

歐洲五大車企2017年~2019年負債情況,規模越大的企業負債率相對恆定,尤其是汽車這類重資產企業,相對於4年前,今天各車企的負債率變化並不大

以德國為例,高息狀態下,2023年德國總計有17.6萬家企業倒閉,其中因成本太高入不敷出而倒閉的工業企業,佔比超過一半。今年1月德國繼續延續企業倒閉潮,申請標準破產程序的企業數量同比激增26.2%。

歐洲央行決定降息前,德國世界報在5月28日刊登了一篇文章稱,德國工業正經歷無聲消亡。文章指出:整個德國,建築企業、化工企業、技術服務商、機械製造商、汽車製造商和電氣工程公司正陸續關閉。歐洲已經清楚地意識到,中歐汽車產業即將短兵相接,這將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質量最高的產業對撞。

如果是技不如人車企也就捏著鼻子認了,但若是因為資金的問題扯後腿,歐洲央行罪無可恕。

其次是美元到了牆倒眾人推的地步了:俄烏戰爭後,一批中立國家為了防止美國把金融核武器用在自己身上,紛紛開啓去美元化進程,沒實力的搞本幣互換和本幣結算,有實力的本幣結算和跨境支付系統一起搞,去年的金磚組織峰會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2023年8月23日,在約翰內斯堡峰會上,金磚組織做出了兩項足以載入史冊的決定:

第一、成員國正式把去美元化提上日程;

第二、金磚五國擴員到十國,伊朗、沙特、阿聯酋、埃及、埃塞爾比亞獲批加入組織。

在此之前,中國也好,俄羅斯也罷,去美元化雖然一直在說,但既沒有擺到明面上來說,而且也都局限於雙邊貿易領域,說難聽點有些孤軍奮戰的意思。

約翰內斯堡峰會後就不同了:公開把去美元化擺在明面討論,打響了反擊美元霸權的第一槍;雙邊去美元化的努力變成多邊;更重要的是,金磚十國佔據了全球40%的工業進出口,全球45%的石油產能,全球46%的煤礦和鐵礦供應,以及全球一半以上的天然氣儲備,這些全是國際貿易中承載美元交易量的錨定物。

今年十月份,金磚組織將召開擴員後的首次峰會,十國要同步展開有計劃性有組織性的去美元化。只要這一步邁出去,美元的霸權地位其實已經保不住了,世界貨幣戰場會以最快的速度進入群雄格局的時代。

歐元趕在十國峰會前舉起義旗,反倒能憑借22%的交易份額,成為討伐美元的最大諸侯,而實力越大,戰後瓜分的份額也就越多。法蘭克福那幫人精明著呢,出頭鳥金磚來當,桃子他們來摘。

但這不重要了。

老虎沒了牙齒,美元沒了霸權,才最重要。

最後是馬克龍的報復:大家注意一個時間點,5月28日,馬克龍結束了對德國的訪問,緊接著第二天,歐洲央行就放出了6日降息的風聲,是不是太巧合些了?

法德元首會晤不奇怪,但法國總統正式訪問德國就很奇怪了,由於歐洲各類機構的會議頻繁,法德元首一年能見十幾次,再加上法國作為聯合國五常之一,在政治上習慣性對德國保持驕傲,所以在馬克龍之前好幾任法國總統都沒訪問過德國,上次正式訪問,還要追溯到2000年了。

時隔24年,馬克龍以法國總統之尊正式訪問德國,必然是有什麼大事需要跟德國商量,而且是有求於德國的那種,新聞中說的共同開發遠程導彈肯定不是此行的核心目的。

原因很簡單,俄烏戰爭後,法德進行更廣泛的軍事合作,以謀求從北約手中奪回歐洲防務主權是既定事實,馬克龍完全沒必要專門跑一趟。另外德國的軍事強項是陸地領域和動力領域,遠程導彈是航天領域,法國比德國強得不是一星半點。

那究竟馬克龍此行究竟去幹嘛了呢?

在馬克龍去德國前,法國發生了一些大事,5月6日,中國遠望五號測量船在太平洋中部的法屬波利尼西亞靠泊,說幾個細節。

細節一:4月26日,中方剛和法軍太平洋海區簽署了海空合作框架,遠望五號測量船在10天後就開進法屬波利尼西亞。前腳籤條約,後腳咱們就跟著過去了,行程安排得如此密切,國際上普遍認為這是法國對中國履行合作協議的行為。

細節二:波利尼西亞是太平洋三大群島之一,擁有美國在東太平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戰略軍事基地,夏威夷群島,因為靠近本土的緣故,這裡又被美國視為向亞洲投送戰略力量的第一階梯。

細節三:遠望5號測量船,是中國第三代航天測量船,此行雖然是服務於嫦娥六號任務,但同樣具有檢測洲際到導彈的能力,這樣一艘具備戰略意義的船本身就不會被常理看待。去年印度為這事急得上躥下跳,非不讓咱們的船在斯里蘭卡靠岸。眼下又在中法擴大合作範圍的背景下,衝進太平洋腹地並在法國的領地靠岸補給,美國能不急眼嗎?

遠望五號駛入法屬波利尼西亞群島首府帕西提港

美國急眼會幹什麼?當然是搗亂了!

5月13日,即遠望5號測量船抵達法屬波利尼西亞群島的一周後,法國在南太平洋的另一塊領地新喀里多尼亞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抗議很快就發展成騷亂,並直接威脅到法國在當地的統治地位。15日,法國政府宣佈新喀里多尼亞進入緊急狀態,同時派遣安全部隊穩定局勢。

隨同安全部隊同往的還有法國情報機構人員,經查,新喀里多尼亞騷亂的源頭起於阿塞拜疆,很明顯,它只是一雙黑手套。

23日,馬克龍突訪新喀里多尼亞,御駕親征平息事態,當晚回國後就著手準備訪問德國的事宜了。

這番捋下來脈絡就清晰了許多!德國雖然是歐洲第一大經濟國,但對歐元國際化並不怎麼上心,反倒是馬克龍,不僅三番五次地要求法國銀行深度參與歐洲改革計劃,還是歐元區第一個提出推動歐元國際化以應對美國長臂管轄閉管轄的領導人。毫不誇張地說,整個歐盟找不出第二個比法國更熱衷於讓歐元取代美元的國家了。

法國因為擴大與中國合作,觸及到了美國底線,被美國瘋狂報復,馬克龍年輕氣盛,不是一個悶聲吃虧的主,於是就想通過歐元降息的方式背刺美國一刀,不報復則已,要報復,就要打到美國痛徹心扉,反正撕破臉了,新仇舊恨一起算。

那為什麼要專門跑一趟德國呢?

原因就更簡單了,德國既是歐洲第一大經濟國,其黑森州的法蘭克福市又是歐洲央行的總部所在地,因此,德國對歐洲央行的政策影響力是法國不能比擬的。

馬克龍要想用歐元打擊美國,就必須先說服德國,於是就有了法國總統24年來首訪德國的一幕。而在馬克龍結束訪問行程的第二天,法蘭克福就放出風聲要降息,很明顯,法德達成一致了!

一周後,靴子落地,歐洲央行降息25個基點。

歷史,在這一刻,翻開了新的篇章,各路諸侯群毆美元的巨鹿之戰打響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