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這麼一換,我們立刻看到了一個不同的世界

尹國明

我們建議用立體戰的框架去觀察現代戰爭,分析現代戰爭,是因為這樣更容易從整體和全局的視角,不會因為過多關注區域的一部分或各種戰爭形態的其中一種,而忽視了現代戰爭的全貌和特徵。

在立體戰的視角下,軍事不是唯一的戰爭,而只是戰爭的一種,甚至不是在每個階段都處於最重要地位的那一種。經濟戰的結果能夠大體決定中美博弈的結果和世界格局演化的大部分。輿論戰既有獨立性,又貫穿立體戰的始終,配合各種戰爭形態的進行,往往起到特別關鍵的作用。

美國沒有保存自己的實力,而是在傾盡全力維護自己的霸權。所有的戰爭手段,只要它認為對自己有利,或能夠給對手造成嚴重損失而自己代價可控的,它都會用上。

帝國霸權衰落一般要經歷工業霸權、軍事霸權、金融霸權、話語霸權四個衰落階段。美國霸權的衰落正處在軍事霸權已經衰落比較嚴重,金融霸權也開始消解的階段,金融霸權的核心是美元霸權。

美國失去戰略主動權,是從失去製造業的優勢開始,一點點擴大到軍事、科技,最後還有金融、話語權。美國的霸權實力在加速衰退。工業霸權消失的速度最快,損耗最嚴重,造飛機的質量都保證不了,造軍艦的產能都跟不上了。製造業的衰退會傳導到軍事霸權、科技霸權、金融霸權和話語霸權。軍事霸權受影響最大,現在的美軍懼怕戰爭,極力避戰。後三項霸權情況相對好一點,但也受損比較嚴重。

最晚從美國與中國打貿易戰開始,美國的戰略主動權一直在收縮,中美之間在進行著戰略主動權的攻守易位。美國打貿易戰,表面上主動進攻,而實質上是因為競爭不過中國的製造業,放棄自由貿易原則而開始防守。科技戰也是同理。但經濟戰打下來,美國在戰術上的主動,並沒有扭轉戰略的被動,反而讓戰略的被動加劇。

對於中國而言,美國的這些遏制措施,雖然也帶來了一些損失和暫時的困難,卻讓中國更加保持戰略的清醒,自主創新全面壓倒「造不如買」,國產替代的意志堅如磐石,對美國的幻想迅速減少。只要解除了思想上被刻入的鋼印,以我們的人口和市場規模、聰明勤勞加上體制的優越性,美國的這些手段,都是對我們更強大的磨礪。美國是我們攀登山峰途中的絆腳石,也是讓我們鋒刃更加銳利的磨刀石。

在立體戰視角下,東方大國的角色並不消極,而是在做著最難做、別人無法做到的事,做了那些最關鍵的、能夠影響全局的事。比如,促成伊朗與沙特和解,就一舉逆轉了中東的局勢。後來中東發生的一切,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都與這件事有關,是這件事產生的後續連鎖反應。比如,美國為了扭轉因伊沙和解造成的被動,加速推亞伯拉罕計劃,想讓沙特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抵消伊沙和解的影響。結果這件事,又成為10月7日阿克薩洪水行動發生,並引爆新一輪巴以衝突的導火線之一。

歷史事件的背後邏輯就是這樣一環扣一環的連鎖反應。世界秩序的巨變,經常是一些看起來方式並不那麼激烈的事件出現在關鍵的時候,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再比如,中國在產業升級的同時,與西方國家的優勢產業展開競爭,這個本身只有中國能做到,這個競爭的結果也是世界秩序變革的底層因素。而中國要阻止其他國家干預我們的統一進程,就要瓦解這些國家的戰爭潛力和發動制裁的能力,就可以通過產業升級來實現。

在一些方面感覺推進的速度不那麼塊,是為了抓緊時間解決更緊急的問題、乾機會稍縱即逝的事情,為解決其他問題創造條件,跟時間賽跑。

在經濟方面,打贏三大經濟戰的同時,如前所述,產業升級時間上最緊迫,同樣緊急的還有去美元化。因為美國現在真正有威懾性的威懾手段,是金融而不是軍事。美國用來阻止我們統一的,也是以金融制裁為核心的經濟制裁組合。

二十年前,美國的軍事實力還很強的時候,對待有把握戰勝的對手,是不介意優先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的。但是現在,美國從財政到製造業、再到軍隊的現狀,已經不允許軍事成為主要的打擊手段。自從被胡塞武裝兩打艾森豪威爾號航母並選擇忍氣吞聲遠遁之後,美軍現在作為美國的威懾手段都有問題了。

但美國利用美元地位以及跨國支付體系的控制進行制裁,這個還是比較令人頭疼。

比如,伊朗可以對剛到波斯灣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用飛臨甲板並命令美國航母上的直升機降落的方式,挑戰美國海軍,但對於美國的經濟和金融制裁,伊朗還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個石油和天然氣都特別豐富的國家,竟然日子過得那麼緊巴。

美國還有其盟友也在威脅用這套制裁手法對付我們,我們的應對方式,首要的就是去美元化。打贏常規金融戰最好的方式是做好防守,防守就是最好的進攻。但應對美國可能採取的非常規金融戰,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去美元化就是對美國金融發起的最有的進攻,目的是把美元地位連根拔起,一勞永逸地解除美國把金融武器化的能力。

從世界整體看,全球的去美元化趨勢開始形成,是自俄烏衝突後美西方利用金融制裁俄羅斯起,那之後世界開始明白整個美西方的貨幣都不值得信任,必須建立一套不受美西方控制的結算貨幣與支付系統。首當其衝的石油貿易,非美元結算比例在上升,根據摩根大通的數據:2023年20%的石油貿易採用非美元結算,2024年,這一比例大概率將會達到30%。

作為世界最大的工業品出口國,中國貨物貿易跨境使用人民幣結算的佔比接近30%,並且在持續增長中。

能源和工業品是美元掛鈎的兩個最重要的貿易品。中國和全球主要的能源出口國都在減輕對美元的依賴,推動本幣結算。

雙邊本幣結算還是一種比較低層次的去美元化措施,還需要升級為的非美元多邊結算體系。

近日沙特加入了由國際清算銀行和中國牽頭成立的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mBridge),全球石油貿易朝著減少美元結算又邁出一步。

金磚國家外長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在金磚國家貿易和金融結算中更廣泛使用本國貨幣的重要性。伊朗外交部長稱:金磚國家經濟部長正在完成去美元化計劃的最後階段。金磚國家石油儲量為全球的40%,成員國既有世界最大的工業國,也包括了世界主要的能源國家,一邊是能源的最大需求方,一邊是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供給方,只要認識統一,建立起多邊支付體系的基礎設施,去美元化就會加快了,將嚴重撼動美元的主導地位。

作為美元最重要基石的美國軍事霸權,實際也支撐不起美元現在的地位。艾森豪威爾號的實際表現,對於金磚國家之間統一加速去美元化的思想認識,是很有推動力的。

打蛇打七寸,美元就是美國的七寸。美元在全球支付貨幣中的佔比看上去還算歲月靜好,但這更像是暴風雨來臨之前的平靜。

石油美元的另一個重要基石也在動搖。

本月9日到期的美沙安全協議,沙特方面宣佈不再與美國續簽。路透社評論稱:「這意味著沙特的石油不單純和美元綁定了,可以用歐元,人民幣,里亞爾甚至黃金,白銀。」

後面就有更大的熱鬧看了。

中東是美國的命門,不僅僅是因為這裡有以色列,而且還因為這裡有美元的石油根基。所以,中東不能丟。中東是美國之必救。

美國不下場,以色列就要被抵抗之弧圍毆。只要美國下場,就會有更大的力量支持對美國的圍毆。美國現在極力回避在中東介入戰爭,因為美國很清楚,一場中等規模的地區戰爭,就能把它的霸權提前送走。

不敢面對戰爭的美國,在中東異常脆弱。因此,在中東牽制美國、解決美國,是反霸成本最低的方式,沒有之一。

中東已經擺好了陣營,具備了圍點打援的條件,就等著美軍下場了。

美國提出巴以停火決議想幫以色列止損,這個算盤也沒有奏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呼籲哈馬斯與以色列停火,但沒影響其他武裝繼續行動。黎巴嫩真主黨明顯加大了對以色列的打擊力度,而以色列作為一個稱職的拖油瓶,又菜又愛玩,還在中東四面撩人。美國不下場,難。下場,更難。

中東變成了美以的死局。

美國不只是在中東,在歐洲它也在竭力避免直接捲入軍事戰爭。

在西太,美國也不會例外,東方大國以戰止戰的能力更是讓美國不敢在這方面輕舉妄動。

當然美國還是要給小弟壯膽的,所以嘴巴功夫還是要做足。所以最近美國的印太司令部司令叫囂塞繆爾·帕帕羅叫囂要讓台海變「地獄」,菲律賓、越南又活躍起來了。美國還能虛張聲勢,說明中東牽制美軍的力度還有空間。同時我們也要在拉美國家,靠近美國的地方佈局。這兩天,俄羅斯的海軍,在古巴的海域讓美國比較頭疼。俄羅斯一艘核潛艇出現在距離美國海岸25海裡不到的地方。

總之,反霸陣營越來越佔據主動。

在空間上,全球地緣政治三大戰略區,誰能穩住自己周邊,誰就在掌握最大的主動權。在時間上,掌握節奏很重要,當快則快,當慢則慢,事有輕重緩急,並不都是越快越好。

在立體戰視角下,我們真正的對手其實是一個體系,一個以西方為中心、以猶太人為最高種姓、以弱肉強食為生存法則的資本主義體系,猶太人站在這個體系的最頂端。

中華民族的復興過程,必定是一場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重新確定世界地位的過程。中國回到舞台中心,會帶動東方文明回到世界文明的C位。軍事戰、科技戰、經濟戰都先後驗證了東升西降的歷史大趨勢,最終的輿論戰也必將見證東方文明的全方位優越性。

最後總結一下,百年變局主要取決於中美貿易、科技、金融三大經濟戰,以及中美俄在西太、中東和歐洲三大戰略區的地緣政治博弈。要動搖美國和美元霸權的基礎,最重要的是做到三件事,一是給美國及其盟友去工業化,二是帶領世界去美元化, 三是在中東牽制並解決美國的霸權。

總之,現在距離分出勝負的時間越來越近了。而我們只要記住兩句話,對手就找不到翻盤的機會:內因比外因重要,內部的對手比外部的對手更難對付。■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