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記者登上「艾森豪威爾」號,航母雖完好,卻發現另一個大問題

北極鐵錘

《美聯社》記者登上「艾森豪威爾」號航母,證實航母完好無損

胡塞武裝的「牛皮」被戳破了,過去幾個星期,也門胡塞武裝方面曾公開表示:他們利用無人機和彈道導彈,成功擊傷了美軍航母「艾森豪威爾」號,隨後這一說法在社交媒體上越傳越廣,甚至還出現了相關的圖片。

日前《美聯社》的記者登上「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發布了相關現場視頻,事實證明,「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沒有任何問題,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擊傷」說法。

事實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胡塞武裝都不具備擊傷航母的能力,他連普通的美國軍艦都對付不了,更不要說對付造價昂貴的航母,如果說胡塞武裝能夠很輕易地擊傷航母的話,那麼全球軍事大國們何必再耗費巨資來打造航母呢?

不過在這場上艦採訪中,《美聯社》記者還聽到了這麼一句話:胡塞武裝的「不對稱」給美軍航母確實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為了紅海作戰,美國海軍已經投入了10億美元,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下面就來看一下完好無損的「艾森豪威爾」號航母。

(一)胡塞武裝打中美軍航母是「吹牛皮」,他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6月17日,《美聯社》發佈了一段據稱是在6月11日、12日所拍攝的視頻,這段視頻畫面是《美聯社》記者登上「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所拍攝的現場畫面,據稱這次《美聯社》的記者受邀登陸「艾森豪威爾」號航母主要是為了破除過去幾個星期有關該航母被胡塞武裝無人機、導彈所擊中的謠言。

在5月31日和6月1日,胡塞武裝連續兩天發表聲明稱:他們使用無人機和導彈擊中了美軍航母「艾森豪威爾」號航母,隨後該消息在社交媒體上越傳越廣,隨後又出現了一些「艾森豪威爾」號航母被擊傷的照片。

從理論上講,「無人機加導彈」的攻擊模式擊傷或癱瘓軍艦的案例是存在的,其中最經典的案例就是俄黑海艦隊「莫斯科」號在黑海的沉沒。

2022年4月,「莫斯科」號巡航艦突然在蛇島附近海域遭遇大火,由於火勢越來越大,船員和水兵被迫棄船,隨後「莫斯科」號艦沉沒。對於這次的俄艦沉沒事件,烏克蘭方面聲稱是自己乾的,他們首先使用無人機從空中靠近「莫斯科」號巡洋艦吸引後者的注意力,當後者準備擊落烏克蘭的無人機時,烏克蘭發射了岸基「海王星」反艦導彈,這款導彈掠海飛行,直接命中「莫斯科」號巡航艦的彈藥,最終彈藥庫被引爆,火勢越來越大,艦船沉沈沒。

儘管對於烏克蘭的說法,莫斯科官方始終沒有承認,但隨後的兩個行動似乎證明了該說法為真。「莫斯科」號巡航艦沉沒後,俄羅斯對基輔製造「海王星」導彈的工廠進行了猛烈的打擊,從衛星圖看,該工廠已被完全摧毀;隨後,俄黑海艦隊的軍艦不敢再過於靠近烏克蘭海岸,基本上都撤到了「海王星」導彈的射程之外。

不過「莫斯科」巡洋艦沉沒事件只是一個特例,它更多體現的是烏軍戰術的成功。胡塞武裝打航母,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似乎都很不現實。

航母造價非常昂貴,堪稱是當地海軍的核心作戰平台,航母出動的話,一定會組建成一個航母戰鬥群,周邊有很多軍艦所組成的密集防空系統提供安全保障,怎麼可能會被輕易擊沈呢?

一般能夠給航母造成影響的無非是反艦導彈,從理論上講,反艦彈道導彈確實對航母是一個威脅,但它會有很多的技術難點。首先是導引問題,反艦導彈無外乎紅外線導引與雷達導引兩大類。由於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後速度極快,彈頭表面的空氣因磨擦而離子化,這時會嚴重干擾或阻斷紅外線或電磁波訊號,形成所謂的黑障。紅外線訊息受高溫影響太大,因此都是採用電磁波。

以普通的反艦彈道導彈為例,它再入大氣層後會拉起平飛,並同時掃瞄目標區與接收導引訊號進行路線修正,再以高速俯衝。這時速度可達數倍音速,5-6秒就抵達海面,最後這段已無需再修正,直接用慣性導引攻擊目標。其中關鍵在於平飛段搜索時間不能太久,否則因降速太快會超出目標區,因此雷達導引頭的性能也有較高要求。如果這些信號傳輸節點都正常運作,最後彈頭高速俯衝的5-6秒時間中,航母若以30節航速大約會航行75公尺,再加上導彈本身的誤差,單一彈頭直接命中航母的概率還是偏低。如果使用分布式多彈頭可以提高命中率,但如此炸藥量分散,毀傷的效能就會大幅降低,因此解決之道是增加攻擊導彈的數量或是增加彈頭的破壞力。

此外,彈頭接收目標信號時要克服黑障問題,目前克服黑障主要是以細長彈體降低彈體電離層厚度,並使用超高頻率來穿透它,還得有衛星、空中預警機或海面艦艇的雷達做為訊號中繼站負責傳輸。由於彈道導彈路程攻擊距離遠,飛行時間長達數分鐘,航母這段期間會遠離原先設定的位置,期間必須多次進行目標修正,並在最後攻擊階段前盡量減少彈頭對目標區掃瞄範圍,以便快速定位。這樣的訊號傳輸系統已經相當於一整套類似控制運載火箭飛行的數據鏈,才能完成導彈持續修正路徑的作業。目前中國已有大量類似天鏈2號的軍用中繼衛星,配合高頻通訊與彈體改良,已經可以解決反艦彈道導彈再入式彈頭黑障通訊問題。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發現與持續跟蹤航母,前蘇聯是使用軍用的監視衛星網絡,現在則是大量使用空中預警機、或戰場偵察機等來持續監控航母動向,並將數據提供給飛行中的導彈。

從整套反艦彈道導彈的作業看來,從發射前一直到攻擊目標,需要協同作業的平台不少,數據傳輸過程亦相當複雜。即便都能順利進行,到最後攻擊階段的命中率仍不是很高。

如果把這套理論用在胡塞武裝身上,那就更不可能了。首先,胡塞武裝壓根就沒有任何系統能夠發現美國航空母艦。美國航空母艦在紅海、阿拉伯海地區不斷移動,航母是核動力,最高時速30節,不停地在海面上移動。胡塞武裝又沒有高空衛星和空中偵察機,如何能夠發現美國航母?

胡塞武裝就算有無人機可以偵察,也根本沒有辦法飛到美國航母編隊的頭上,宙斯盾系統探測距離達到500公里以上,胡塞武裝頂多使用伊朗的無人機,伊朗無人機都是使用渦輪螺旋槳,時速不過200公里的無人機,慢慢悠悠地從空中飛過去,早就被美國在幾百公里之外使用導彈擊落了。胡塞武裝無法發現美國航母,又怎麼打中美國的航母?

其二,就算胡塞武裝知道美國航母的具體位置,以胡塞武裝的武器裝備根本沒辦法命中美國航母。

航母不是獨自行動的,它是一個由各種各樣的驅逐艦、巡洋艦和補給艦所組建的航母戰鬥群。在過去大半年的時間,美國海軍不斷和胡塞武裝在紅海地區交鋒,胡塞武裝甚至向美國的驅逐艦發射了多枚反艦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但是全部被美國攔截。驅逐艦距離海岸線比較近,確實有被胡塞武裝發現的可能。

然而航空母艦作戰半徑很大,至少距離熱點區域有幾百公里的距離,「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所搭載的「超級大黃蜂」艦載機作戰範圍達到400公里,同時可以發射射程達到數百公里的導彈,這就意味著「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完全可以在熱點區域600公里之外發動進攻。

更何況,航空母艦的防禦體系更為完整,美國的航空母艦在戰區執行任務時,都是24小時在頭頂之上有預警機值班的,預警機可以提供更好的導彈預警,同時在航母周邊一定有兩至三艘宙斯盾巡洋艦和驅逐艦,為航空母艦提供保護。胡塞武裝連一艘普通的美國驅逐艦都無法撼動,拿什麼來打美國的「艾森豪威爾號」航空母艦呢?

胡塞武裝確實有一些「非對稱」的武器,例如無人機和導彈,但他們距離完全打中美軍航母還有很長的路。如果說想使用無人機和導彈實現打擊航母的可能性,那就只有一種辦法:拼數量。胡塞武裝同時向美軍航母方向發射數百枚乃至千枚反艦導彈,在「飽和攻擊」面前,美軍航母戰鬥群的防空體系可能會遭遇崩潰,因為「飽和攻擊」是一個無解的難題,此時航母所遭遇的環境是最危險的。不過從過去胡塞武裝的打擊數量看,一般都是幾枚導彈,顯然達不到「飽和攻擊」模式的高度。

如果美軍耗費巨資打造的航母輕易地被胡塞武裝擊傷,那麼全球其他軍事大國還有必要追求巨資打造航母嗎?顯然這是很不現實的案例。

海外社交媒體上曾流傳一些有關「艾森豪威爾」航母被擊傷的圖片,最終都證明是烏龍、移花接木。例如,1967年越戰時期的「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在東京灣準備執行任務時,甲板突然發生爆炸起火,隨後該航母進行大修,大修的照片傳為「艾森豪威爾」號航母被擊傷的圖片。

(二)美國記者上艦,航母雖無事,但卻發現了另外一個問題

這次《美聯社》記者登上「艾森豪威爾」號航母可謂是從事實層面戳破了胡塞武裝的「牛皮」。在播出的現場視頻中,「艾森豪威爾」號航母表示:雖然他對網絡謠言不屑一顧,但回應話題也相當重要,這代表了必須要應對信息戰和資訊戰。他稱:「在過去的六個月裡,謠言說我們被擊沉了大約兩三次,但我們顯然沒有沉沒。這種謠言當然很可笑,但是對方就是靠著散播錯誤訊息來激勵自己,只是,這對我們不起作用。」

為了徹底戳破胡塞武裝的謠言,兩名《美聯社》記者獲准登上「艾森豪威爾」號進行一天半的訪問,在水手的護送下,記者走遍了這艘長度332米的核動力航母;其間,他們也多次乘坐「海鷹|直升機從空中環繞航空母艦。

根據《美聯社》的說法,除了船側因炎熱潮濕的海上空氣、管道漏出的日常廢水造成的生鏽與鹽跡,這艘船的一切磨損都與日常運作有關,到處是噴氣燃油的臭味、一灘灘的油污,「超級大黃蜂」艦載機起飛前發動機的尖叫聲不絕於耳,壓根就沒有找到網絡傳聞的飛行甲板燒毀痕跡,或是炸彈的坑洞。

航母是沒有問題,不過《美聯社》的記者在現場發現了這麼一個場景:美國海軍的士氣很令人擔憂。迄今為止,「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戰鬥群已經在中東地區部署了8個月,中間僅停靠過一次希臘港口,很明顯,這是一次耗時很長的海外部署。按照美國海軍學會網站的說法,「艾森豪威爾」號是過去五年來,美國在海外部署最多、時間最長的航空母艦。

長時間的執行任務讓艦上的美國海軍感到身心疲憊,航母上的水手約瑟夫·希爾中尉的身上貼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加入海軍,擊敗胡塞武裝」。他在接受採訪時稱:「我們就是在作戰,我們每天都承受著被擊中的壓力。」很明顯,長期作戰已讓美國海軍的士氣出現了問題,儘管精神很高昂,但身心卻很疲憊。

如果仔細看一看過去美軍在紅海的作戰模式就能夠體會到這一點,在白天,美軍航母戰鬥群經常在紅海攔截胡塞武裝的無人機和導彈攻擊,而在夜晚,「超級大黃蜂」艦載機經常起飛,對胡塞武裝的軍事目標進行打擊,這是一場沒日沒夜、全天候的軍事部署。

《美聯社》的記者還表示:美軍的彈藥也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美聯社採訪到的艾森豪號每一位管理層人物都承認,胡塞武裝的不對稱戰爭,使得美國海軍投出的武器都顯得浪費,現在他們正在嘗試使用性價比更高的武器來應對。

而就在日前,美國海軍部長在國會作戰時曾透露:為了在紅海作戰,海軍已經投入至少10億美元的軍費。

事實上,這一點並不奇怪,美軍的武器裝備技術雖然很先進,但造價非常昂貴。攔截胡塞武裝的無人機和反艦導彈,美軍拿出大量的導彈攔截;對胡塞武裝的地面目標打擊,美軍往往也是進行導彈攻擊,即使出動艦載機,發射的也是導彈。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很大的金錢消耗。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英國全國廣播公司就曾評論道:美國海軍正在紅海經歷二戰後最激烈的戰鬥。

「艾森豪威爾」號航母已經在中東地區部署了很長時間,如果再考慮到紅海不間斷作戰,算時間的話,他的部署時間正不斷逼近極限;考慮到當前紅海局勢依舊緊張,胡塞武裝的「襲船戰」仍在繼續,未來「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是繼續疲憊作戰,還是會有其他航母替代,這一點倒是很值得觀察。■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