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師兄」打頭陣,歐盟被中國反制狠狠拿捏

有理兒有面

緊跟美國「小院高牆」戰略、屢屢掄起對華貿易大棒的歐盟,越來越應驗了一句話:又慫又菜又愛玩。

自相矛盾的背後,是歐盟無法破解的「小弟心態」。

在中美競爭加劇的時代大背景下,歐盟這個美國的「忠實小弟」,一邊忌憚中國崛起,跟在美國屁股後頭,通過各種無理的貿易限制手段打壓中國新能源產業;另一邊技術上沒有形成對華領先的歐盟,又暗暗擔心「玩」得太過激怒中國,害怕遭到中國貿易反制「報復」,更害怕失去中國這個體量龐大的消費市場。

雖然很矛盾,但美國老大哥偏偏要求歐盟「玩的就是心跳」,於是乎,歐盟再度將關稅大棒砸向中國電動車。

6月12日,歐盟宣佈擬從7月4日起按照企業的「配合程度」,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從17.4%到38.1%不等的臨時反補貼稅,加上現有10%的關稅稅率,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稅負最高達48.1%!

歐盟這一做法,可謂毫無道理、滿是惡意,完全違背了貿易自由與公正的原則,公然踐踏世貿組織規則標準。

然而,看似高高在上「打」出這一棒,實則歐盟內部慌得一批,畢竟中國可不是任人隨意拿捏的主,強硬的反制措施總是出其不意地精准打擊到歐盟的「軟肋」。

這不,針對此次歐盟「強盜邏輯」的臨時反補貼關稅,中國的反制說到就到,說起來也沒啥高大上的,不過是拿「二師兄(豬肉)」當反制武器,卻把歐盟狠狠拿捏住了。

6月17日,商務部宣佈對進口自歐盟的部分豬肉及豬肉副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消息甫一發出,就引起了西班牙、法國、荷蘭等國相關行業人員的深深擔憂。

據《路透社》報導,對這些國家而言,中國是一個「寶貴且重要的」豬肉出口市場,如果中國限制進口豬肉,歐洲豬肉行業將面臨「噩夢」。

報導援引官方統計數據,2023年中國進口了價值60億美元的豬肉產品,其中一半以上來自歐盟國家,這當中,支持對中國徵收臨時反補貼關稅的西班牙、法國都是豬肉主要供應國。

所以,中國將豬肉作為反制工具,西、法立刻慌了神。

西班牙工業和旅遊大臣埃雷烏表示,中歐「不應該陷入貿易戰」的漩渦;西班牙豬肉生產商行業組織Interporc也表示會「努力確保中歐之間的良好關係」;法國豬肉行業協會Inaporc副主席直言,「沒有中國市場,企業很難生存」。

除此之外,歐洲各國還有更深層的擔憂。

據英國《金融時報》6月19日報導,除了豬肉,中國還是另一個無可取代的重要市場——歐洲肉類廠商認為很難賣出去的「第五部分」(即動物頭、腳、內臟),對於歐洲國家來說,市場很小,而對美食大國中國而言,卻是大受歡迎的美味食材。

報導雖以「英式幽默」調侃中國人超愛吃雞腳,背後卻透露出一種無奈的擔憂:失去了愛吃會吃的中國龐大市場,歐洲的「豬頭」「雞腳」要賣到哪裡去?

歐盟政客們硬著頭皮跟隨美國老大哥,歐洲農民們卻不幹了,中國針對歐洲豬肉的反制措施一發出,歐洲農民就組織了激烈的抗議活動,痛失中國這個不可替代市場的慘重代價,民眾是真的承受不起!

中國的「報復」打在歐洲傳統優勢產業——農業上,不是隨意一打,而是打中歐盟「七寸」。

近幾年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消費市場,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深化和歐盟農業合作,使得歐盟在屢屢遭受美國老大哥蠻橫無理的貿易制裁時,保有一方穩定且潛力巨大的市場。

今年以來,中國對歐洲農業更是大行方便。1月,中國解除了對比利時的豬肉禁令;4月,中國相繼放開了對德國蘋果、牛肉的禁令;4月21日,歐盟農業委員沃伊切霍夫斯基率領超過70名農業企業代表訪華,規模之大,史無前例,而訪華目的只有一個:避免歐洲農業因中歐貿易關係惡化而受損。

可以看出,歐盟雖跟著美國濫施制裁,但這個「小弟」不傻,「大哥」的話不敢不聽,自己的利益也不能不盤算,失去中國市場的代價,歐洲農業實在承受不起。

高手對弈,比的不是誰的籌碼更多,而是誰更害怕失去。

中國電動車被歐盟提高關稅「打了一悶棍」,恐怕遭受巨大反作用力的歐盟會更疼。

咱就是說,在中國對歐洲的優勢產業中,新能源電動汽車只是其中較小的一部分,歐盟提高關稅壁壘,中國電動車還有廣大的東南亞、非洲等市場,不愁賣。

優勢在我,劣勢在歐。歐盟對中國電動車「架槍瞄准」,「子彈」卻打在了高度依賴中國製造和中國市場的歐盟汽車行業身上。

對華電動車加徵高額關稅消息一出,大眾汽車、保時捷、梅賽德斯-奔馳和寶馬股價相繼下跌;標緻、歐寶和克萊斯勒的母公司——斯特蘭蒂斯,原本與中國合作夥伴零跑汽車生產電動汽車的計劃被迫發生改變,慌得德國總理朔爾茨在「七國峰會」上表態,希望阻止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懲罰性關稅。

中國還沒對歐洲汽車行業進行貿易反制,歐盟內部卻已自亂陣腳、憂心忡忡;而中國拿「豬肉」小試牛刀,便讓歐盟陷入恐慌、一片哀嚎。

幾家歡喜幾家愁,這廂歐盟為中歐「經貿交火」頭疼不已,那廂巴西、新西蘭和俄羅斯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從歐盟手中接過中國的豬肉相關進口訂單。

面對歐盟政客們「殺敵一百,自損八千」的對華制裁昏招,歐盟各大汽車行業和農業協會除了抗議還是抗議,為了保護自身利益,自發選擇站到歐盟「政治正確」的對立面。

在歐盟宣佈開啓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高額關稅的7月4日到來前,中歐之間尚存在巨大的博弈空間。

自美國升級對華單邊制裁以來,歐盟亦步亦趨,自2023年10月開始,連續出台了多達41項對華貿易投資限制措施,成為美國的「有力打手」。

中國頻頻「含冤挨打」,卻始終沒有選擇對等報復,而是用最大的善意和克制,通過會見、會談、通話、信函等正式合規方式,和歐盟機構及其各成員國進行溝通,並頂著帶來負面影響的壓力盡可能地主動接受歐盟調查,據《環球網》報導,今年1—3月,上汽、吉利、比亞迪等3家抽樣企業先後投入上千人次,主動配合歐委會派出的14個核查小組進行調查。

有理哥竊以為,中國仁至義盡、有理有節,而歐盟「貿易大棒」卻越揮越順手,不斷擴大調查範圍,同時巧借調查之名,妄圖窺探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商業機密,小人姿態,暴露無遺。

美國搞「小院高牆」仗的是家大業大、收割全球,而歐盟市場狹小且受制於美國的「一畝三分地」,怕是經不起折騰,歐盟盲目跟隨美國,結果只會是「損中不利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