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地緣政治衝突:為啥回到冷兵器時代?

貓哥的視界

咱們都知道,每年618,各大電商都會推出促銷活動,於是有網友就戲稱618是剁手節。

萬萬沒想到,今年的剁手節期間,居然真的有剁手的事情發生!

6月17日,菲律賓多艘船隻攜帶非法物資衝擊仁愛礁,然後被中國海警攔截,雙方發生了史無前例的激烈衝突。

結果呢,讓廣大網友啼笑皆非。

中國海警直接登上了載滿菲律賓特種部隊的小艇,繳獲了8枝AR15步槍。

菲律賓士兵都有不同程度的輕傷,其中一名士兵大拇指都沒了。

隨後,菲律賓軍方召開了發佈會,總參謀長小羅密歐·布勞納將軍表示:

中國海警出動了「大刀隊」進行跳幫登船,破壞了菲律賓的充氣艇,導致其漏氣,並損壞了無線電設備。

要說菲律賓軍方也真是不要面子了。

堂堂的海軍特種部隊,以前都說自己比肩美國海豹突擊隊呢,手裡還有槍,現在居然被中國的海警,拿著「大刀」給俘虜了?

不過從事後曝光的現場錄像來看,中國海警拿的哪裡是什麼「大刀」,分明就是消防斧嘛!

這玩意在船上太常見了,《泰坦尼克號》中露絲砍斷傑克手銬,用的就是消防斧嘛。

中國海警為了防止菲律賓船隻失火傷人,手中拿著消防斧,這很合理吧?

也有網友戲稱,中國造了這麼幾百萬噸的驅逐艦、護衛艦、登陸艦、兩棲攻擊艦、航母,最後解決問題的,竟然是一把幾斤重的斧子?

還有網友聯想起前一段流出的中印邊境衝突視頻,雙方用的是啥武器?

棍子和石頭。

如果這麼來看,這個世界太瘋狂了:

小國打仗,都是超高聲速導彈+電磁脈衝彈(胡塞武裝);

大國打仗,則是刀槍劍戟、斧鉞鈎叉,講究的就是一個樸實無華。

那麼問題來了,為啥印度和菲律賓面對中國的時候,明明手中有槍,但就是不敢開,只能以冷兵器應對呢?

因為他們都知道兩個原則:

第一,中國不打第一槍,所以自己也不好意思開第一槍。

第二,如果自己開了第一槍,那麼後果很嚴重,可能就沒有開第二槍的機會了。

這個教訓,越南最有發言權。

1、損失慘重的越南

先說一個冷知識。

雖然中國一直主張南海是中國海域,但中國在1987年之前,除了台灣控制的太平島之外,中國並沒有實控南海任何一個島嶼、珊瑚礁或沙洲。

為啥?

因為那時候海軍實力太差了,連自己的領海都時不時要被國民黨海軍進來騷擾,更別說萬里迢迢去控制南沙了。

所以,在建國後30多年時間裡,中國在南沙連個立錐之地都沒有。

那麼為啥中國開始重視南沙了呢?

因為70年代,南沙發現了豐富的油氣資源!

結果,南海周邊國家紛紛開始跑馬圈地,單方面划定領海,然後進行資源開發。

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現在佔據的南海島礁,大部分都是那個時候搶的,中國則只能眼睜睜看著。

一直到80年代後期,中國才騰出手來,開始南海戰略。

當然,上來就靠軍艦去搶肯定不行,必須要佔據大義。

這時候,剛好聯合國召開了海洋委員會年會,委託中國建設5個海洋觀測站。

你看,這大義不就來了麼?

於是,中國扯著聯合國的大旗,派科考船隊南海進行了考察,並最終選擇了永暑礁作為建設海洋觀測站的地點。

為啥選永暑礁呢?

因為這個地方就是個礁石,只有在退潮的時候會出現淺灘,條件太差,周邊的越南、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都看不上,所以沒佔。

這就給了中國機會,雖然這地方條件差,但也好過沒有不是?

於是,中國二話不說,就趕緊往永暑礁礁盤上搭了個茅草高腳屋,掛上了聯合國海洋觀測站的牌子。

對這一舉動,菲律賓當時倒是沒說什麼(因為離得遠),不過越南很警惕。

一方面,是因為當時中越還處於戰爭狀態,非常擔心中國以此為基地,攻擊越南南方(其實越南高估中國海軍的實力了)。

另一方面,越南一直認為南沙群島是自己領土,把中國的行為視為搶地盤的行動。

所以,越南連忙派了一個艦隊,搶佔永暑礁周邊的無人礁。

中國一看,也趕緊派遣了一支艦隊前去增援,艦隊司令是陳偉文,他的任務是保衛永暑礁和華陽礁,再控制4-6個礁盤。

當然,在出發之前,他也得到了上級的行動原則:

不主動惹事,不首先開槍,不示弱,不吃虧,不丟面子,如敵佔我島嶼,要將其趕走。

說實話,幾十個字說著簡單,真要執行起來,非常考驗指揮員的智慧。

陳偉文回憶,當時聽到這「五不一趕」,心中像被什麼撞擊了一下,很不舒服,總覺得像被「五條無形的繩子」捆住了手腳,動彈不得。

但因為這是中央的命令,所以陳偉文也只能照辦。

陳偉文的艦隊抵達南海後,先後考察和佔領了東門礁、渚碧礁、奈羅礁、安達礁、牛軛礁、赤瓜礁、瓊礁和鬼喊礁。

至此,共控制了包括南薰礁在內的9個礁,超額完成了「控礁」任務。

隨後,陳偉文就指揮艦隊就在各「控礁」海域來回地巡邏,掩護島礁上的高腳屋建設。

不過,這一行動被越南發現了,很快就派兵去搶佔中國軍隊所據的礁盤,中越海軍在礁盤上的對峙時有發生。

其中最激烈的一次,就是赤瓜礁。

1988年3月13日下午,中國502號護衛艦(「南充」號)組織人員登上赤瓜礁。

不久越軍604號武裝運輸船在赤瓜礁拋錨,越軍43人登礁,想把我守礁官兵趕走。

中國這邊也趕緊抽調人,抽了55人登礁,與越軍展開對峙。

對峙到晚上,海水漲潮了,雙方在齊腰深的海水中,相隔100米,站了整整一晚上。

到3月14日早上8點的時候,越軍沉不住氣了,開始靠近中國士兵,還派人將一面越南國旗插在我軍官兵面前的珊瑚礁上。

這怎麼能行?

531艦反潛班長杜樣厚等4人緩慢向前,杜樣厚一手拔掉旗子,一手與越軍護旗人員扭打。

反潛兵張清趕上從水下拉住旗桿,奪走了越南國旗。

另一越軍端槍瞄向張清,502艦副槍炮長楊志亮眼明手快,用左手抓住越軍槍管猛力向上一托。

或是有意或是巧合,反正槍響了,楊志亮左臂中彈。

這種情況,其實都在事先的預案之中,我們都知道中國人的作風一向是不打第一槍。

但一旦敵人的槍響了,那「不首先開槍」的規定不就沒了麼?

所以槍一響,礁盤上的中國海軍官兵迅速按預案潛入水中。

越軍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傻傻地留在毫無遮攔的礁盤上,成了我方艦艇平射火力的最佳靶子。

於是遠處我軍艦艇馬上火力全開,向礁盤上的越軍和海上的越軍艦艇進行猛烈平射。

整個戰鬥的過程乏善可陳,越軍完全被壓著打,最終越南三艘艦艇全被擊毀(2艘沉沒,1艘衝灘燒毀),越軍陣亡300餘人,9人被俘。

中國這邊,只有楊志亮一個人受傷,一個陣亡的都沒有,艦艇也基本無損。

此戰之後,暑礁海洋觀測站建站工程再無干擾,於1988年8月順利完成。

挾海戰勝利餘威,中國海軍隨後由接連收復東門、南薰、渚碧等三個島礁,在南沙群島總共切實控制六個島礁,總算使我海軍在南沙有了立錐之地。

可以說,就是因為這幾個立錐之地,中國後來填海造島才有了基礎。

越南呢?

死了幾百人不說,原本獨霸南海的局面被徹底打破,可謂損失慘重。

也許,越南至今仍在後悔,那混亂中的一槍吧。

2、冷兵器打印

此事之後,周邊國家都知道了,面對中國,先開槍會吃虧。

所以我們看到,近年來中國的邊境衝突,基本都是以冷兵器搏鬥為主。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數次「高原冷兵器打印」了。

其實在「打印」之前,雙方已經有很多對峙了。

比如2013年中印在天南河谷「帳篷對峙」,2014年中印支普齊對峙,中方都比較克制。

但沒想到,印度把中國的克制當成了軟弱可欺,於是在侵佔中國領土時變本加厲,結果自然導致了衝突的爆發。

第一次冷兵器鬥爭是2017年,用的是石頭。

2017年,中印發生洞朗對峙事件,時間長達兩個月,但還沒等洞郎事件徹底解決,雙方又在班公湖地區爆發衝突。

這件事因「班公湖飛腿」而被廣大網友所知曉。

2017年8月15日是印度的「獨立日」,這一天,印度士兵在班公湖爭議區升起了國旗,中國邊防部隊前去阻止,然後雙方爆發推搡和衝突。

從流出的視頻我們看到,一名印度士兵站在制高點上,猛烈的向解放軍士兵投擲石塊。

這時,肩背步槍的一名解放軍戰士快速迂迴到印度士兵後面,踹出了一記震驚世界的「班公湖飛腿」!

將印度士兵踢出了數米開外,手中的石頭都摔出了好遠。

這一腳一氣呵成,能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踢出這一腳,充分展現瞭解放軍極高的戰鬥素養,為洞朗事件憋氣的中國人民,狠狠出了一口氣。

第二次是2020年5月,發生在班公湖北岸,用的是棍棒。

這裡需要簡要介紹一下衝突地點的情況。

班公湖是中印邊境的一個湖泊,中國佔三分之二,印度佔三分之一。

雙方爭議地區北岸有8個突出到湖中的小半島,印度人稱為手指(Finger),從西到東依次編號為F1~F8。

不過因為雙方緩和關係的協議,雙方一般都不進入爭議區。

2020年5月5日,印軍進入爭議區,我方派人前去交涉,但遭到印軍毆打和扣押。

於是,中國邊防部隊乘坐快艇,繞到了印軍背後(因為岸邊只有一條路),派兵登陸後把印軍包了餃子。

然後爆發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大規模打鬥」,史稱班公湖登陸戰。

此役,解放軍手持鐵棍,將印軍打傷72人,最終印軍不得不將傷員後送新德里治療。

這次「班公湖登陸戰」創下了記錄。

這是1987年之後,中國首次越過印度所謂的「實控線、巡邏界線」,佔領了F4-F8岸邊的大片地區,並建設了碉堡和停機坪等戰備設施。

印軍自然不甘心失敗,看在岸邊佔不到便宜,就利用印藏特種部隊的山地作戰特長,開始佔據南北岸的制高點。

這些制高點給岸邊的我軍帶來了巨大威脅,於是在在南北岸都開展了對抗行動。

北岸,我軍開始仰攻F4山脊線上的5104高地。

一開始雙方還只是叫罵,但突然我方官兵伸出手向印度軍指揮官示意,然後突然用力一拉,來吧你就!就把印軍指揮官拉進我方隊伍俘虜了。

然後解放軍開始舉著盾牌、冒著印軍的石頭雨衝擊山頭,用鐵棍和釘上鐵釘的木棒狠狠敲打印軍,印軍失去指揮,被打得落荒而逃。

網上流傳的那個石頭亂飛的山頭爭奪戰的視頻,就是發生在這裡。

在南岸更加緊張。

印軍發起「雪豹行動」,出動坦克進佔熱欽山口周圍地區;

中國則調集15型和99A坦克,形成兩軍自1962年之後絕無僅有的坦克對峙。

根據印軍時任陸軍參謀長納拉瓦內在回憶錄《命運的四星》的描述:

在南岸的坦克對峙中,雙方「鳴槍100-200槍」,但印軍始終沒敢向中國軍隊發射一發子彈,反而是自己的一名印藏特種部隊人員踩了自己的地雷被炸死了。

最終,經過9輪軍長級會談,雙方達成一致同時撤軍。

雖然中國再次撤出了爭議區,但從衛星可以看到,相比衝突之前,中國成功在F8東側建立了哨所。

而且升級後的公路可以一直通到F8,一有問題,就可以火速開車增援。

南岸呢?

雖然恢復了原樣,但中國在後方保留了大量駐守部隊,進行了大規模戰場建設。

說實話,經此一役,雖然中國的實控區並沒有明顯增加,但額外的好處是佔了不少的。

比如,1996年,中印兩國簽署了一項在實控線地區建立軍事互信措施的協議。

其中規定,邊境地區維持現狀, 不得增兵,不得修戰備公路,不得實施爆破作業,不得部署坦克、火炮等重武器,不得鳴槍(射擊訓練除外),不得使用危險化學品。

但是這次呢?

印度人的挑釁行動,讓中國有理由往前線堆了大量重武器裝備(連殲20都進駐西藏了)和兵力,還修好了大量公路,使公路可以直達連一級,小路直達哨所。

在過去,中國從集結地到F4 的路程比印軍長3倍,在對峙時略顯吃虧。

現在呢?十幾分鐘就可抵達,反而是印軍距離F4遠了(只在F3留了個小哨所)。

在南岸的各個制高點,我軍也建立了哨所和觀察點,印軍任何風吹草動都在我軍的掌握之中。

這樣一來,我軍不動則已,動則如獅子撲兔。

印軍前沿縱深基本上都在我軍1個小時的攻擊範圍之內了,大大增加了印度面臨的軍事壓力,不得不把大量的資源往邊境地區傾斜。

由於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非常高昂,以至於陸軍參謀長納拉瓦內都大叫這是個賠本的買賣。

第三次,就是加勒萬河谷之戰了,用的是砍刀、電棍和狼牙棒。

加勒萬河源自我國的阿克賽欽地區,阿克賽欽位於中國新疆與西藏的交匯之處,是通往拉達克地區的必經之路。

加勒萬河全程逾80公里,終流入什約克河。

這塊地方荒無人煙,為啥印度還要覬覦呢?

主要是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在喀喇崑崙山東側的德普桑平地,算是群山中難得的一塊平地,現在由印度控制。

由於喀喇崑崙山脈的阻擋,與加勒萬河匯集的什約克河谷便是德普桑平地與印度後方的唯一生命運輸線。

所以,印度修建了什約克河邊境公路,以確保德普桑平地後勤運輸的順暢進行。

但是呢?

印度人總有一種迫害妄想症,認為中國人會從加勒萬河谷谷口衝出來,切斷什約克河邊境公路,導致印度後方與德普桑平地之間的聯絡中斷(事實上1962年中國還真這麼幹過一次)。

所以,繼承了英國人擴張理論的印度人一直認為,「不應該把脖子放在中國的刀尖旁邊」,應該建立一塊緩衝區,這樣印度才能高枕無憂。

基於這種想法,印度人就一直覬覦加勒萬河谷,想實控這一區域。

實控後,進,可以輕易進入中國阿克賽欽地區;退,也能保什約克河邊境公路的平安。

於是,印度先後多次入侵加勒萬河谷,但都被解放軍趕走。

看到印軍對河谷如此覬覦,於是解放軍這邊也做了很多準備。

在河谷高地處修築觀察點、火力點,並把哨所從以往的加勒萬河谷內,前出到加勒萬河口的山脊地帶,這樣不用出河谷,就能俯瞰什約克河邊境公路。

這樣一來,印軍再次闖入加勒萬河谷的企圖就可以理解了,印軍希望拔掉解放軍在山脊高地的火力點,以確保橋梁與公路的安全。

5月6日凌晨,印軍越線進入河谷出口三角洲,5月8日,印軍進入加勒萬河谷。

6月6日,中印開展軍長級會談,雙方就脫離接觸達成了共識。

但問題在於,印軍並沒有撤離,那中國自然也不能撤。

於是就在加勒萬河谷出口的拐彎處的PP14(印軍第14巡邏點 )附近搭建帳篷,警戒印軍的一舉一動。

但這樣一來,印軍不爽了。

6月10日,印軍過河試圖拆毀我軍帳篷,雙方爆發了激烈的衝突,解放軍用棍棒、石頭將印軍趕出了河谷。

隨後在6月13、14日,雙方都發生過沿河谷的衝突。

現在網上流傳的一些白天衝突的視頻,大部分都是這個時候的。

6月15日下午五點多,數百名印軍在第81旅比哈爾聯隊第16營營長桑托什·巴布上校的帶領下,越過中方實控線一側搭建帳篷(可能是作為交涉籌碼)。

解放軍邊防團團長祁發寶帶領十餘人前去交涉,但遭遇印軍突然發起攻擊。

祁發寶深陷敵陣,營長陳紅軍看見團長被困,立即帶領攝像取證組的5名戰士殺入重圍營救,拼死救出祁發寶,但陳紅軍卻落入敵手,被印軍打死。

隨後我軍70人的增援趕到,展開反擊,此時已經天黑,解放軍殺聲如雷,狼牙棒、鐵棒、自制砍刀殺得印軍丟盔棄甲。

有的印軍直接被打死,有的印軍逃出谷口但掉入河內被衝走,更有人被打傷後搶救不及時死亡,還有大約100名印軍被俘虜。

印軍營部不知道什麼原因,一直沒有派出增援,到了第二天才派人來救治傷員,但已經有不少印軍死於受傷後的夜晚低溫。

根據印軍自己的報導,此役印軍死亡20人(比哈爾聯隊第16營12人、比哈爾聯隊第12營1人、旁遮普聯隊第3營3人、第3中型炮團2人、第81野戰炮兵團1人、81旅通信部隊1人)。

但這個傷亡數字,不包括那些重傷不治和掉河裡淹死的人。

也就是說,印軍的損失可能更大。

中方也只有在最開始遭遇突然襲擊時吃了虧,後續的械鬥中做到了零亡。

但是和班公湖的對峙不同,加勒萬河谷地形狹窄,雙方都難以展開兵力進行對峙。

所以隨著班公湖事態的緩和,雙方也達成了一致,一起撤軍。

不過,加勒萬河谷衝突,大大拓展了中方的實控範圍,從河谷哨所推進到了河口出口範圍。

雖然根據停火協議,各自向後撤軍7-8公里,中間地區為停火區,但河口一帶的警戒線倒是保留了。

很多人奇怪,為啥這三次戰鬥,解放軍都是以少對多?

特別是最後一次,一個不滿編的連,居然打崩了印軍一個營?

其實吧,冷兵器對決,也是有講究的。

首先就是後勤。

為啥前方衝突後,解放軍能夠迅速抵達現場?

就是因為戰備建設搞得好,班公湖里有港口,加勒萬河谷有公路,所以反應十分迅速。

印度那邊呢?

班公湖後方的楚舒勒基地,長期依賴脆弱的拉達克公路,而這條公路每年通車也就半年,所以後勤物資奇缺。

什約克河公路受限於河岸一會高一會低的地理條件,需要頻繁穿越河道,只要河水稍微一漲,公路就淹沒了。

所以,印軍無論是吃穿,還是防護裝備,都非常差。

在短兵相接中,解放軍能拿到自制的砍刀和狼牙棒,印軍只能拿到棍子。

解放軍能身穿特製的警用防暴服(這種防暴服是專門用來進行冷兵器對抗的),印軍,連個防彈背心都穿不上。

這也是中印傷亡比如此懸殊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組織度。

軍隊的冷兵器作戰,不是黑社會打群架,也是很講究的。

主要就看指揮可不科學,相關指令能不能及時傳達到基層,基層能不能忠誠執行命令。

這方面,解放軍可以說是先天佔有優勢,令行禁止的作風從入伍的第一天就開始養成。

解放軍的「軍事民主」傳統,也讓基層官兵知道戰術目標和戰術任務,這就有利於基層有針對性地做出戰術反應。

哪怕遇到指揮鏈斷裂、補給不足、遭遇火力覆蓋、隊形喪失等情況,也能迅速自行集結,繼續完成任務。

比如加勒萬河谷的衝突中,在團長重傷、營長陣亡的情況下,我軍70人的隊伍仍然能在基層軍官的指揮下,打崩了600人的印軍,足可見我軍組織度的強悍。

印軍呢?

這600人的編制亂七八糟,有比哈爾聯隊第16營的,有第12營的,有旁遮普聯隊第3營的,有第3中型炮團的,有第81野戰炮兵團的,還有81旅通信部隊的,恐怕連統一的指揮都沒有。

所以在高種姓軍官陣亡後,馬上就是一片散沙,基層士兵不知道該乾啥,只能被動挨打,落荒而逃。

第三是紀律與勇氣。

解放軍一直就是一支紀律部隊。

從前期解放軍的克制表現,面對印軍各種羞辱和挑釁都能冷靜處理問題,就可以看出中國軍人始終遵守戰場紀律,讓印軍很難抓到戰場道義方面的痛腳。

勇氣就更不用說了。

解放軍這邊都是20多歲的大小伙子,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一聽團長營長被打了,那第一反應肯定是嗷嗷叫上去報仇。

更不要說,很多解放軍戰士都是恩波格鬥俱樂部(電影《八角籠中》的原型)的弟子,武藝高強,再加上狼牙棒在手,打印度人還不輕鬆?

印軍這邊呢?

大部分士兵其實都是底層賤民,平時受盡了高種姓軍官的欺壓,也沒什麼職業榮譽感,只是覺得這是一份謀生的差事罷了。

打打順風仗還可以,誰會跟解放軍死拼?

所以才會出現兵敗如山倒的局面。

一個月才幾百塊,玩什麼命嘛!

3、菜鳥菲律賓

相比中印衝突,此次中國和菲律賓的衝突,雙方力量對比懸殊更大。

中國自不必說,十幾年來各種新型驅逐艦、護衛艦、潛艇,跟下餃子似的,短短二十年時間就打造了一支藍星第二的艦隊。

目前擁有3艘航空母艦、72艘潛艇、48艘驅逐艦、71艘護衛艦、44艘輕型護衛艦、49艘水雷戰艦艇、127艘近海巡邏艦和11艘大型兩棲艦艇,共計425艘主戰艦艇(這裡面不含接收了大量海軍退役艦艇的海警)。

菲律賓呢?

就很可憐了,軍費只有43億美元,海軍經費不足15億美元。

主力艦艇有2艘何塞·黎剎級護衛艦、2艘康拉多·亞普級輕型護衛艦、1艘馬爾瓦級輕型護衛艦、20多艘巡邏艦及輔助船等,最大的也不過3000噸級。

別說對上中國海軍了,就算對上中國海警,也不是對手。

那為啥菲律賓這麼菜,還主動挑釁呢?

主要還是美國挑唆的。

這就是為啥菲律賓挑釁的時候,都要找大批記者跟拍了,主要是想拍攝到中國海警「暴力執法」的證據。

不過6.17這次,菲律賓的戰略企圖,顯然有不同的含義。

我們可以看看,菲律賓這次挑釁行動之前,發生了什麼事?

第一是G7峰會。

6月13日至15日,G7國家在意大利召開了為期三天的峰會,會議對中國南海提出多項要求,其中包括:

1、(對菲)不准使用水炮;

2、不准對(菲)補給船阻攔;

3、當菲律賓行動的時候,不准反制;

4、不承認中方在南海的主張;

5、不准中方的海警和漁船對菲方船隻進行阻礙;

6、不准使用武力改變現狀。

說實話,G7現在出台這樣的要求,真是腦子不清醒,難道他們仍然以為中國是在清朝嗎?

但是菲律賓看到這些要求,顯然覺得這是對自己最大的鼓勵,所以決定趁熱打鐵,借著G7峰會剛剛結束的時機,突破中國的攔阻。

第二是「君子協定」的曝光。

我們都知道,1999年菲律賓用一艘破舊的馬德雷山號登陸艦坐沈仁愛礁的時候,一直向中國解釋的是「海難」,沒辦法才衝灘的。

既然是海難,那就不是菲律賓方面「蓄意而為」。

但是海難人員要吃要喝,你總要允許我補給吧?

所以中國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同意菲律賓向軍艦運輸補給,但菲律賓總是運一些建築物資,去加固破敗的登陸艦。

後來,隨著中國對仁愛礁控制能力的增強,這些物資運不上去了,同時也影響了正常的補給。

但考慮到杜特爾特還算聽話,中國和菲律賓算是達成了一個君子協定:

一是菲方控制運補船隻的規模;

二是菲方在運補之前,必須和中方報備,且兩次運補的時間間隔不能太短;

三是只能運輸諸如食品和衣物一類的生活必需品,要經過中方檢查,不能運建築材料和武器裝備。

就這樣一直持續了好幾年,中間菲律賓雖然也有小動作,比如夾帶鋼筋、偷偷讓高級將領登船等等事情,但總體來說還是遵守這個默契的。

但今年以來,這個君子協定曝光了!

前一段時間,小馬科斯和杜特爾特鬧崩,然後就甩出了這個君子協定。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攻擊老杜「賣國」,上屆政府「事實承認」仁愛礁是中國領土,而本屆政府才是菲律賓領土的捍衛者。

另一方面,也可以徹底否掉君子協定,將運送的補給拓展到建築材料和武器彈藥。

但是萬萬沒想到,中國居然公佈了與西部軍區司令卡洛斯的通話錄音(發生在小馬科斯任期)!

從錄音內容來看,卡洛斯顯然是知道這個君子協定,而且願意遵守這個君子協定的!

這一下,小馬科斯就氣急敗壞了,因為他一直聲稱自己不知道這個君子協定,現在被打臉了!

於是菲律賓各大媒體都破防了,有的罵中國「偽造錄音」,有的指責中國「違反竊聽法」,還有的說這是西部軍區司令卡洛斯「自作主張」的行為。

結果,這個可憐的卡洛斯就被當成了背鍋俠,在5月份被解除職務,由海軍少將小阿方索·托雷斯接替職務。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托雷斯剛上任,自然要搞出點動靜來顯示自己和卡洛斯不一樣,於是就有了這次運補行動。

為了增加成功率,這次托雷斯打破了以往「海警運補」的慣例,派遣了麾下最具戰鬥力的海軍特種作戰小組(NAVSOG)親自上陣。

說實話,這種行為是很愚蠢的。

因為國際摩擦的原則,就是軍對軍,民對民。

你要是用軍艦對民用船隻,那就是把摩擦從民間摩擦升級到軍事摩擦,非常危險。

也正是這一點,中國攔截運補都是派海警出面,軍艦在遠處壓陣,避免態勢升級。

這次呢?

菲律賓用軍用艦艇和軍人運補,顯然就屬於壞規矩的行為,更不要說運送的物資裡面,包括了中方嚴禁的油料和武器彈藥。

第三是《海警機構行政執法規定》的生效。

年初的時候,中國海警出台1號令,中國海警法的配套文件《海警機構行政執法規定》在2024年6月15日起正式施行。

根據新規定,非法進入中國領海及南海的外國船舶和外國人,可被拘留審查,被扣時間最長可達60天。

那麼按道理來說,中國海警完全可以強制登上馬德雷山號,把人統統抓走拘留。

菲律賓也很擔心,這個規定生效後,中方執行的力度到底如何?

所以這次運補行動,也是試探中國執行《海警機構行政執法規定》決心的一次行動。

不過,菲律賓的努力,注定是要失敗的。

這次運補行動,菲律賓層面進行了精心策劃。

海警派了1艘船(這艘船吸取了上次「尤娜扎·五月」4號遊艇被擊破玻璃的教訓,全身用鋼板包裹,只留了兩條縫隙看路),其餘5艘都是RHIB剛性船體充氣快艇。

顯然,海警船是用來海上對抗,而真正補給的主力,是那5艘快艇。

行動的時間,選擇在了凌晨,也許他們覺得中國人這會都睡覺呢!

然而他們失望了,中國海警早就嚴陣以待!

對於那艘鐵甲海警船,中國的水炮的確不能把他怎麼樣,但問題在於,對於這種視野受限的船隻,船艙里的人根本不知道船外發生了什麼。

一個鈎子過去,就把船給勾住了,菲律賓人又不敢出來解鈎子,於是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船被拖走了。

其他充氣快艇呢?

被中國海警以3:1以上的比例包夾、圍堵。

其中一艘還被中國海警給跳幫了。

中國海警將艇上的8人制服,砸爛了船上電台、AIS設備,菲律賓人拿來拍照的手機也從直板砸成折疊,甚至還從箱子裡發現8枝AR15步槍!

在對抗過程中,菲律賓1人的手指被切斷(大概率是碰撞的時候擠斷的),其他人也有不同程度受傷。

這時候菲律賓那艘破船上的兵力想要增援,剛解下纜繩,就被中國快艇團團圍住,不僅充氣艇挨了幾斧子,連戰術背包都被撈走一個。

一直到第二天,中方才釋放了扣押的4艘充氣艇和8名人員。

目前菲律賓無論軍方還是民間,都如喪考妣,沮喪情緒四處蔓延。

可以說,如此激烈的對抗,是中菲海上摩擦這麼多年以來的第一次!

4、高明的智慧

那麼問題來了,亞洲地緣政治衝突,為突然啥回到了冷兵器時代?

其實吧,這是現實需求決定的。

先看中國。

我們會發現,雖然我們的棒子和斧子敲得印度和菲律賓人的腦袋邦邦響,但從本質上來說,中國是不願意升級衝突的。

中國的戰略目標,第一優先級一直都是東南。

美國在中國周邊四處點火,本身也是在干擾中國實現這一戰略目標。

你如果像俄羅斯那樣忍不住動手了,就掉進了美國的陷阱,美國第一時間就會站出來,像對俄羅斯那樣,對中國施加一萬項制裁。

中國和光腳的俄羅斯不一樣,經濟發展離不開外部市場,所以中國絕對不能上美國人的當。

所以,中國選擇用冷兵器,這樣再怎麼折騰,也不至於擦槍走火,出了衝突也能控制級別,不至於鬧成兩國戰爭。

對印度和菲律賓來說,就是另一個想法了。

他們也許在美國的挑唆下,會搞一些小動作,但你說他們想和中國全面開戰,他們心裡也是不敢的。

原因很簡單,看看烏克蘭的情況就知道了。

男人都死的差不多了,結果呢?

俄羅斯連個總動員都沒有。

中國的實力可比俄羅斯強大多了,連美國都不敢說一定能打贏中國,那麼自己這小身板上去幹,不是找打麼?

所以這次衝突事件發生後,菲律賓國家海事委員會主席貝爾薩明站出來說:

菲律賓軍方人員與中國海警的對峙「可能是誤會或意外」。

他在簡報會上說:「我們尚不準備將此歸類為武裝襲擊。」

菲律賓總統海洋事務助理森蒂諾也說,討論中並未考慮援引《美菲共同防禦條約》。

自己被打了人,掉了指頭,繳了槍,最後出來說是「誤會」,不會援引「美菲共同防禦條約」,足可見菲律賓的色厲膽薄了。

中國這一次,以堅決的冷兵器行動,徹底戳破了美國的信譽。

你看當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真的是打越南麼?

並不是,而是打和越南有同盟條約的蘇聯,中國都快圍攻河內了,蘇聯還是不敢出兵,這其實就打破了他們背後大國的信譽。

這也是打給周邊國家看,惹怒了中國,你的靠山是救不了你們的!

所以仗還沒打完,泰國三軍司令就跑來慰問我軍前線官兵了。

現在打菲律賓,也是同樣的道理。

菲律賓敢於挑釁,無非就是美國給它做背書,連G7都發聲明支持我,我還怕什麼?

但中國這一頓棍棒+斧子下去,美國只發表了一個不咸不淡的聲明。

自己一直在南海晃悠的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也在運補事件前三天離開了南海,明擺著想躲事了。

美國這種表現,不僅徹底斷了菲律賓的念想,也斷了南海諸國借美國之手來伸張自己利益的念想。

這還只是海警動用了冷兵器呢,都打這麼慘,中國部署在南海的075型兩棲攻擊艦、3艘055驅逐艦,1艘052C,2艘054A和一艘071船塢登陸艦還沒動呢。

如果中國決定動武,南海哪個國家的海軍能扛住24小時?

所以,看似中國海警手裡只有斧頭,但你不能只看斧頭,還要看背後龐大的海軍力量。

這龐大的艦隊,才是菲律賓不敢開槍,只敢使用冷兵器的原因。

這樣來看,雖然菲律賓和中國如今劍拔弩張,但並不會真的打起來。

首先,中國這只叫海警執法行動,行使的是實質性的管轄權。

這樣一來,不僅能把仁愛礁的主權,落在事實上,還能把事態控制在民間對抗的級別。

其次,有繳獲的8枝槍在手,中國就可以戳破菲律賓「只運送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的謊言,借此徹底掐斷馬德雷山號的運補工作。

那麼後面菲律賓只有兩條路:

第一是徹底服軟。改善對華關係,遠離美國,中國或許會考慮恢復食品補給。

第二是繼續硬扛。那麼就只能等著船上的人彈盡糧絕,然後向中國投降。

中國或許不會再追究,將其禮送出境,同時拆掉破船。

相比開戰,這才是最優解。

既不給西方國家炒作的機會,也可以給菲律賓對華友好勢力留下餘地,讓其不至於被民族主義所裹挾。

從這一事件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高明的政治智慧,以最強大的實力為後盾,以最輕微的攻擊達到目的。

像俄羅斯那樣,一言不合就開打的,恰恰是其綜合實力不夠的體現。

畢竟咱們老祖宗幾千年前就教育我們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