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戰場:以色列要打黎巴嫩?

王晉

6月18日,在以色列北部謝莫納,以軍預備役人員參加軍事演練

按下葫蘆起了瓢——以色列軍力財力吃緊、政治外交吃力,最近的戰略選擇不好做。

眼下,以軍暫停在加沙的軍事行動,正是因為以色列和黎巴嫩停火線衝突頻發,很可能升級為新的戰場。自6月18日以色列宣佈批准對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行動方案開始,以黎局勢迅速升級。

6月29日,黎看守政府總理米卡提表示,「黎巴嫩正處於戰爭狀態」。

最真實的信號,也許不是以軍部隊從加沙地帶抽調向北,而是各國開始從黎巴嫩撤僑。6月初以來,德國、保加利亞、科威特等國已相繼開始撤僑,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呼籲本國公民盡快離開黎巴嫩。23日,美軍向地中海東部部署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似已做好隨時撤僑的準備。

戰事逼近

大戰將起未起,以黎交火已經日漸密集。

6月11日,以軍打死黎真主黨高級指揮官塔勒布·阿卜杜拉。隨後,黎真主黨向以發動大規模報復行動,包括以北部城市海法等都受到真主黨導彈和無人機襲擊。

過去兩周,以色列不僅大規模徵調預備役部隊,暫停了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主力作戰部隊北上以黎邊境,還開始從北部邊境區域撤離居民。其背後的判斷是,如果無法對真主黨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打擊行動,以北部就無法恢復平靜。

6月9日,隨著以色列主要反對黨國家團結黨領導人甘茨的退出,以色列戰時內閣宣告解散,由安全內閣接過了戰時內閣的決策權。安全內閣應該不如戰時內閣強硬?非也!本屆安全內閣成員幾乎全部來自右翼和極右翼政黨,在過去兩周的時間裡,安全內閣主導的以色列政策明顯出現了強硬化傾向。

接管權力後,以安全內閣多次召開會議,宣佈要「繼續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同時反擊黎巴嫩真主黨武裝,還決定提高徵兵年齡和延長服役期限,將預備役士兵的豁免年齡從40歲提高到41歲,軍官的豁免年齡從45歲提高到46歲,醫生和空軍人員等專業人員的服役年紀從49歲提升至50歲,以擴大兵源數量。

儘管國際社會採取了一些外交努力,試圖減緩戰火重燃的烈度,但收效甚微。

在黎巴嫩方面,由於現實條件的限制,黎政府無法有效管控黎巴嫩真主黨。黎巴嫩真主黨大體上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區域,尤其是在黎巴嫩-以色列停火線區域,幾乎都處於黎巴嫩真主黨的實際控制下。當前國際社會的外交努力都圍繞黎政府展開,比如美國提出黎政府軍開進黎以停火線區域,接管黎巴嫩真主黨控制區域,減少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的摩擦。除外有外部軍事行動的強力介入,否則這樣的建議根本無法落實。

在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之間,也沒有有效的溝通機制。雙方相互否認對方合法性,以色列將黎真主黨視為「恐怖組織」,黎真主黨否認以色列的存在。因此,無論是以色列,還是黎巴嫩政府或黎真主黨,都無法同對方展開直接溝通和對話。

「苦主」纏身

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後,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黨的交火一直在持續,以高層也一直表示,將會嚴厲打擊真主黨,確保北部安全。但黎真主黨擁有10多萬武裝人員,同時擁有數萬枚導彈和無人機,一旦發起攻擊,以防空系統難以像應對來自伊朗本土的襲擊那樣在短時間內作出有效反應。

在歷史上,黎巴嫩真主黨長期是以色列的「苦主」。在以色列學術界,更一直有觀點認為是「以色列創造了真主黨」。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打擊佔據黎巴嫩南部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武裝,趕走阿拉法特。雖然以軍事行動十分順利,法塔赫的武裝人員撤到突尼斯,以色列完成了對北部安全形勢的極大鞏固。但以色列軍隊隨後對黎南部的軍事佔領引發了當地什葉派群體的強烈不滿。

彼時剛剛經歷「伊斯蘭革命」的伊朗為擺脫孤立,抓準時機為黎南部的什葉派提供大量援助,助其組織抵抗武裝。隨後,黎巴嫩真主黨宣告成立,並迅速成長為黎巴嫩南部的重要軍事力量。

在隨後的二十多年裡,黎巴嫩真主黨堅決抵抗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的駐軍,最終迫使以色列放棄在黎巴嫩南部的軍事基地,撤回以色列本土。2006年,以色列為了打擊黎巴嫩真主黨,大舉興兵進攻黎巴嫩南部,但最終損失慘重、草草收場。

真主黨這個被美以等國視為「恐怖組織」的力量,為何一直在黎巴嫩有效運行?從黎巴嫩國內看,由於國家實行的是宗教派系基礎上的議會總理制度,而真主黨是代表黎國內人口比重較大的什葉派的最大政黨,左右著黎政策和政府人選,離開真主黨的參與、合作,黎政府甚至無法對關鍵的內外議題作出有效決策。

同時,經過與以色列長達數十年的作戰和在黎南部地區的深耕,黎巴嫩真主黨深得人心,其軍事實力在伊朗和敘利亞的幫助下也十分強悍,南部複雜的高山地形也十分有利於其武裝抵抗以色列入侵,歷史上1982年和2006年的以軍事行動結果都是明證。

在此條件下,黎巴嫩政府既無力也無意管控真主黨的行動。

「抵抗軸心」

巴以衝突是中東問題的關鍵,更多是指道義層面的影響。若以實力影響為標準,以色列更難面對的是中東「抵抗軸心」。這個以伊朗為核心的,由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也門胡塞武裝和哈馬斯構成的組織是中東地區重要的反以、反美力量。

以黎巴嫩真主黨為例,戰略界普遍認為,經過幾十年與以軍的你來我往,加之伊朗源源不斷的軍援,黎真主黨軍事力量強大,且在黎南部經營了幾十年,在敘利亞西部也有存在,是以軍在邊境線上最頭痛的敵人之一。

以軍若發起對黎巴嫩真主黨的大規模軍事行動,情形將完全不同於其在加沙地帶的「壓倒式」行動。作為伊朗領導的「抵抗軸心」的重要成員,黎真主黨同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敘利亞政府、也門胡塞武裝和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等組織關係十分密切。黎巴嫩真主黨高層也同伊朗國內強硬派和伊斯蘭革命衛隊等強力機構關係密切。

一旦以色列大規模打擊黎真主黨,必然會激化地區矛盾,以很可能同中東地區的親伊朗武裝組織爆發全面衝突。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基地和駐外機構,也可能直接遭到親伊朗武裝的襲擊。類似胡塞武裝在紅海打美軍航母的「名場面」,可能會層出不窮。

以黎對抗趨勢,也牽動著正在進行的伊朗總統大選。當地時間6月29日,大選宣佈進入第二輪,原本不被看好的改革派佩澤什基安闖入第二輪,將與強硬派賈利利在7月5日的第二輪投票中一決勝負。儘管從伊朗國內民調看,民眾更關注國內經濟民生議題,但如果以色列此時大舉進攻黎巴嫩,必然刺激伊朗國內輿論“強硬化”,進而影響伊朗國內選情的走向,助力保守派、強硬派候選人獲得更多的選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戰火將燃的當口,中東地區一些原本不承認黎巴嫩真主黨合法性的國家,開始改變態度。6月29日,阿拉伯國家聯盟宣佈不再將黎巴嫩真主黨視為恐怖組織。這意味著阿盟成員國可以順理成章地與他們建立聯繫,並為阿拉伯國家向真主黨提供軍事或經濟支持掃清了最大的障礙。

開戰按鈕

對黎巴嫩的軍事行動主動權,可能並不完全掌握在以色列安全內閣手中。

其一,一旦開啓對黎巴嫩的大規模進攻,必將進一步撕裂以色列社會。以軍多線作戰,也勢必導致兵力捉襟見肘。目前以政府已決定提高徵兵年齡和延長服役期限,此舉公佈後迅速激化了以國內矛盾。以國防軍的兵源主要來自世俗派猶太人和改革派猶太人,以及以色列德魯茲派。但作為以人口十分之一強、可提供5-6萬兵力的極端正統派猶太人,卻享受著「免兵役」的特殊待遇。以國內主流觀點認為,極端正統派猶太人不僅不參軍,享受著國家特殊津貼,還憑借強大的社會動員力組建強有力的極右翼政黨,左右政府決策,「綁架」了以色列。隨著以軍下一步可能大規模進攻黎巴嫩,以軍徵兵問題也必將進一步困擾當局。

其二,美國的援助和安全承諾,也是影響以色列是否大規模攻擊黎巴嫩真主黨的關鍵。在軍事層面,以無法單獨抵御黎真主黨的「飽和式攻擊」,肯定需要美軍的支持。以色列儘管有較為成熟的防空體系,但是面對來自黎巴嫩真主黨的「飽和式攻擊」,還是難以確保本土的安全。因此,以色列需要美加大軍援,尤其是對防空武器、精確制導武器和遠程打擊武器的援助力度。以色列一定還希望美國直接派遣航母編隊部署在以周邊,幫助攔截黎巴嫩真主黨可能的大規模導彈攻勢。

其三,在經濟和外交層面,以色列也需要美國的援助。經歷了9個多月的巴以衝突,以經濟已出現較大危機,青壯年大多進入軍隊服役,戰場消耗極大,以財政面臨較大壓力,尤其是社會福利和公共事務開支受到較大影響。如果開闢同黎巴嫩真主黨的第二戰場,以迫切需要來自美國的經濟支持。大規模入侵黎巴嫩,也必將加劇以在國際社會的孤立狀態。以色列需要來自美國的外交支持,尤其是在聯合國安理會和聯合國大會等多邊平台上為以說話撐腰,避免陷入被動和孤立。

以此前派出國防部長到訪美國,就是希望遊說美國政府支持以色列的進一步行動。只有得到了美國的援助和安全承諾,以色列才會放開手腳,對黎巴嫩真主黨「大打出手」。但在剛剛結束的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首場候選人電視辯論中,拜登和特朗普的聚焦點明顯並不在以黎戰爭上。雖然兩位候選人也都談到了以色列,但更令他們頭痛的顯然是國內議題。吸引民眾眼球的,就更與以黎衝突無關了,而是“能不能自己背球包”的高爾夫話題,還有相互間的人身攻擊。

要指出的是,歷史上,即使美國提出反對意見,以色列也照樣發動戰爭的例子屢見不鮮。但離開了美國的支持,以色列單獨發動戰爭的代價較大,也無法承擔「持久戰」的各種成本,是確定無疑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