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在7月14日的一則報導中,將今年年初中國海軍南昌艦黨委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一事與去年年底發生的美軍電子戰中隊指揮官被解職一事聯繫了起來。原因是在近日發表於中國學術期刊的一篇論文中,涉及了對解放軍軍艦與電子戰機對抗的技術分析。 《南華早報》分析認為,在人工智慧技術的加持下,解放軍擁有了與美軍電子戰機對抗的「關鍵優勢」。
《南華早報》報導稱,在去年12月,美國海軍以「失去指揮信心」為由,解除了「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上第136空中電子戰中隊指揮官庫爾特職務;一個月之後,中國海軍的055型驅逐艦南昌艦黨委被授予了「時代楷模」的稱號。而在上個月發表於中國學術期刊的《雷達與電子對抗》的一篇論文中,中國的科學家們披露了人工智慧技術是如何讓解放軍的雷達獲得了對抗電子戰機的優勢,這讓人們得以一窺中美艦機之間展開的「隱形戰鬥」。
通報稱,美軍航空母艦目前搭載的EA-18G「咆哮者」是由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電子戰飛機,主要用於電子干擾。該機以F/A-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為基礎研發,搭載了各種電子戰系統,能以高功率壓制所有頻段和所有方向的敵方偵察和通訊訊號。同時,該戰機還可發射反輻射飛彈,對艦載雷達系統進行精準打擊。這些能力讓「咆哮者」成為美國海空一體戰略的核心作戰力量。
不過,EA-18G「咆哮者」戰機所使用的雷達生產於20年前,雖然自2021年以來美軍投入了巨資對該機進行升級改裝,以讓其適應未來戰爭,但這並不意味著該電子戰機是不可戰勝的。根據中國科研團隊在論文中的說法,中國的智慧感知雷達具有主動環境感知、及時發射和接收設計、智慧處理和資源調度等能力,可以有效對抗EA-18G戰機的電子干擾。
報導稱,中國海軍的現代艦船配備了多種工作原理不同的雷達和許多不同類型的傳感器,中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已經解決了海量異構數據傳輸和處理的瓶頸問題,使這些設備能夠協同運作,從而大幅降低了EA-18G戰機對單一雷達的干擾效果。報告也認為,中國還在複雜電磁環境下保持艦隊高速、可靠的通訊方面取得了突破,當EA-18G對一艘中國軍艦發起干擾時,它立即會遭到附近艦船的「反擊」。由此,隨著不同艦船之間的信息共享,一張巨大的「殺傷網」就此形成,能夠「靈活、主動、快速、智能地對抗EA-18G戰機」,實現從「單一資源對抗」到「系統化探測資源對抗」的轉變。
報導也稱,中國海軍已經改變以往的謹慎做法,採取了更為主動的戰術,「以守為攻、多措並舉、優化組合,與其他要素協同對抗電子戰飛機」。
報告分析認為,中國官方對南昌艦的報告證實了這一戰術變化,這艘驅逐艦打破了傳統的編隊行進方式,向前推進了100海裡(185公里),並在後方部隊的支援下,阻止了美國航母艦隊靠近解放軍演習區域。作為回應,美軍派出了艦載機部隊,其中的EA-18G戰機可能採取了一種被稱為「伴飛干擾」的作戰模式,與其他戰機組成編隊,進行電磁信號干擾或是釋放密集的假目標,目的就是讓南昌艦無法進行行動。然而,南昌艦上的雷達系統仍能正常運作。
依此說法,EA-18G戰機是企圖透過強電磁干擾對南昌艦實施壓制,結果未能對南昌艦的雷達與通訊系統造成影響,自己卻可能反倒被雷達鎖定,而且當時南昌艦的飛彈垂髮裝置的保護蓋甚至已經打開,可謂已是箭在弦上。
電子戰主要就是針對雷達和通訊的對抗作戰,通常是透過製造假訊號讓對方接收錯誤訊息,或是使用更強的訊號淹沒對方發出的訊號。在全球熱點地區,經常能夠看到美軍電子偵察機、電子戰機的身影,它們透過搜索各種通訊設備、電子設備和雷達設備的工作信號和規律收集電子情報,經過處理分析後,就可以實施具有針對性的電子干擾。
反觀美國以往的對外軍事行動,美軍之所以能所向披靡,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在戰爭初期實施強大的電磁壓制,從而為負責第一波「踹門」的空中打擊力量開路,進而癱瘓敵方的指揮中樞,再對剩餘力量各個擊破。美軍也一直重視電子干擾作戰的能力的發展,在美軍航空母艦上電子戰機也成為了標配。
不過隨著新型電子對抗手段的出現以及反干擾技術的提升,美軍憑藉著電子戰飛機在他國家門口橫行霸道的伎倆已經越來越不好使,本意是想用電磁壓制的方式耀武揚威,沒想到反倒被對手壓制甚至陷入可能被鎖定擊落的窘境,這也反映出電子干擾這種美軍賴以維繫的作戰優勢正在逐步喪失。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確在電子戰領域取得了不小的進步,至於是否像《南華早報》所聯想的那樣,055驅逐艦建功一事與美軍電子戰中隊指揮官被解職有關,僅從一篇論文的分析難以給出結論。更重要的是,不管外部因素如何變化,我們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步驟和計劃,走好自己的路,努力提升自身的科技和軍事能力,進一步築牢保護國家安全的基礎。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