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7日凌晨,我滿懷期待地打開電腦,觀看巴黎奧運開幕式。
本來是一場盛宴,也確實有些部分挺精彩的,但架不住另一些場景,實在是辣眼睛,尤其是那個LGBTQ版的《最後的晚餐》,讓基督教世界輿論都炸了。
在全世界的輿論壓力下,巴黎奧組委不得不道歉。
私下怎麼個取向法大家懶得管,但在奧運開幕式上這樣整,就非常過分了。憤怒歸憤怒,我們有必要搞清楚這一切是怎麼來的。
LGBT問題的政治化,必須追溯到一個美國歷史上名氣不大、卻影響巨大的政治人物:威利·布朗。
壹
1934年,威利·布朗出生在得克薩斯州一個名叫米尼奧拉的小鎮。
那個年代,種族隔離是美國的常態,而得州作為正星條旗的存在,種族隔離自然比其他州更嚴格,米尼奧拉鎮的白人經常搞事。
黑人無法參加政治活動,比如去投票。黑人去到投票站,通常會被打出來。
威利·布朗也不例外,他年紀很小就出來工作,在一家理髮店當學徒,那家理髮店本來只招白人,是威利·布朗好求歹求,人家才答應招他。
這段經歷很不愉快,無論是店主還是白人顧客,給他臉色乃至拳打腳踢都是家常便飯。
到17歲時,布朗覺得自己在得州混不下去,在母親的幫助下,跑到了加利福尼亞州,和南方其他州相比,加州的經濟更發達,需要的勞動力更多。
雇主們並不在乎你是黑人還是白人,因此加州的種族隔離措施要寬鬆不少,很多周邊地區的黑人一旦在當地混不下去,就會選擇跑到加州。
布朗就是其中之一,他有個叔叔在舊金山開地下賭場,頗有資產。叔叔很喜歡布朗,但在叔叔看來,布朗跟著自己搞地下賭場的前途不大,說不定哪天就被端了。
要去讀書。
叔叔窮盡了人脈,終於把布朗塞進了舊金山州立學院,布朗很感動,決定好好學習,回報叔叔,由於被歧視的童年經歷,他選擇了政治學,決定為黑人權利問題而戰。
四年後,他拿到了政治學學士學位。
隨後,他又進入加州大學黑斯廷斯分校,讀法律。
這幾年的大學經歷,對布朗而言最寶貴的是認識了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人:約翰·伯頓。兩人是鐵哥們。
約翰·伯頓有一個小圈子,除了他自己,還有哥哥菲利普·伯頓和喬治·莫斯康。三人都是平權主義者,支持少數族裔的權利,小圈子被稱為「伯頓聯盟」。
在約翰·伯頓的介紹下,布朗成功加入「伯頓聯盟」。然而「伯頓聯盟」可不是什麼民間小圈子,是民主黨的青年機構——青年民主黨旗下的。
美國兩黨都有這樣的傳統,就是挑選軍隊裡的人才,進入自己的黨派進行培養,而飛行員又是兩黨最看重的人才,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伯頓聯盟」的老大哥——菲利普·伯頓,二戰時期就是飛行員,立下了不小的功勞,很被民主黨看好,是黨內重點培養的明日之星。
當時,平權運動在美國只是初有苗頭,政壇上還沒有明顯支持的,政客們大都處於觀望狀態,「伯頓聯盟」是最早旗幟鮮明支持的。
於是,他們成了最早吃螃蟹的人,搶佔了豐厚的紅利。
1956年,菲利普·伯頓憑借平權主張,當選為加州州議員,是聯盟裡第一個發跡的人,在看到巨大的藍海市場後,「伯頓聯盟」剩下的人紛紛複製菲利普·伯頓的做法。
再加上有了哥哥的資源加持,弟弟約翰·伯頓和威利·布朗也先後成為州議員,喬治·莫斯康則先進了舊金山監事會,後在1966年成為州議員。
按照政壇慣例,州議員想要更進一步有兩種方向,要麼成為立法領域的大佬,比如州議長或者國會議員;要麼轉行政職務,去選市長,當地方長官。
兩個伯頓先後晉升為國會議員,但布朗和莫斯康卻遇到了挫折,布朗選州議長失利,莫斯康也沒能成為舊金山市長,兩人停滯了10年之久。
究其原因,就在於兩位伯頓更務實,而布朗和莫斯康的腦子沒有轉過來,還想著用以前的「平權」辦法打天下。
50年代、60年代的少數族裔平權是個新鮮玩意,到了70年代,各路平權政客層出不窮,早都捲成紅海了,自然吸引力就不那麼高了。
按理說,他們也應該學習伯頓兄弟,轉向務實,但是經過商議,兩人決定,挖掘更多可以平權的對象,沒有藍海市場,那就創造藍海市場。
LGBT的平權和大麻「去罪化」,就是他倆最先發起的。
1975年,他們共同發起了《自願性行為法》,這是美國第一部將LGBT去罪化的法案,在兩人的力推下,法案最終在加州議會獲得通過。
兩人名聲大振,LGBT群體成為繼黑人、殘疾人後,他們新開發的又一鐵票倉。
接著,他們又找到了一個新的鐵票倉——人民聖殿教。人民聖殿教創立於1953年,創始人名叫吉姆·瓊斯。
他聲稱自己是神在人間的化身,先在幾千年前,化身為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然後又化身耶穌,創立了基督教,再化身為列寧,創建了蘇維埃。
其扯淡程度,哪怕在邪教裡都算獨一檔。但現實是魔幻的,越扯淡往往越有人信,巔峰期的70年代,瓊斯手上有好幾萬信徒。
美國是不禁止邪教的,政壇一直有和邪教結盟的傳統,究其原因,不外乎邪教的三大優勢。
一是邪教徒聽教主的話,一旦投票會非常集中,教主說投給誰就投給誰,這在選票政治中很有用,尤其是市長、縣長一級的選舉,很多時候大家差距都不到一萬票,要是手上有幾萬個邪教徒,那就是穩贏的節奏;
二是邪教徒通常會把自己的大部分財產,交給教主,所以邪教組織一般都比較有錢,政客正需要錢;
三是邪教內部有許多俊男美女,政客們很難抵御誘惑。
瓊斯打聽到布朗和莫斯康渴望「進步」,便先通過美女賄賂兩人,再和兩人達成利益交換,我給你們選票,你們上台後,給我安排肥差。
瓊斯的兒子後來回憶說,他經常看到莫斯康參加「人民聖殿教」的聚會,聚會除了喝酒這些常規環節,還會進行「多人運動」,莫斯康在聚會上總是很開心。
在邪教、LGBT、黑人和殘疾人四大鐵盤的支持下,莫斯康成功在1976年當選為舊金山市長。
伯頓兄弟成功晉升國會議員,莫斯康成為市長,布朗雖然還是沒成為議長,但也是民主黨在加州眾議院的大佬了,距離議長已經不遠。
「伯頓聯盟」達到了全盛。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治之外的商界,布朗大撈特撈,是「伯頓聯盟」裡唯一瘋狂撈錢的。
由於「伯頓聯盟」的政壇地位,加州很多大型企業主動送錢上門,讓布朗開的律師事務所做自己的法律代理,什麼行賄呀,瞧你說的,這是市場經濟。
布朗照單全收。
布朗開的律師事務所,早年是專門幫少數族裔打官司的,是黑人民權運動助力,黑人比較窮嘛,自然收費不高,有時甚至免費,賺得也就不多。
進入70年代,成為政壇大佬的布朗逐漸不再接這種「低端業務」,黑人兜裡那幾個子兒,瞧不上了。
雖說商界成功,但在政壇,布朗始終是「伯頓聯盟」裡混得最差的,這一度讓他有些鬱悶。
不過,天上很快就掉餡餅了。
貳
話說莫斯康在上任舊金山市長後,任命了一位名叫德爾·馬丁的人進入舊金山市政廳,這是美國市政廳裡的第一位LGBT人士。
他還力主吸毒「去罪化」,將許多原有重判的人,改為了輕判甚至無罪,成功獲得了新的鐵票倉——癮君子。
並且按照約定,莫斯康給了吉姆·瓊斯住房委員會主席的職務,管房地產的,這可是個肥差,瓊斯瘋狂撈錢。
由於有莫斯康的庇護,周圍的人敢怒而不敢言,於是吉姆·瓊斯飄了。某一天,他竟然公開宣稱自己不是美國人,精神故鄉是蘇聯。
之所以這樣說,大概率是為了迎合教義,讓信徒們高興高興,畢竟瓊斯說列寧是自己的轉世,蘇維埃是自己建立的,本來內部扯淡就罷了,瓊斯卻吃錯藥了,偏要公開說。
70年代可是美蘇冷戰的高潮,這麼說不是找死麼。FBI立刻介入調查,吉姆·瓊斯嚇壞了,直接潤到了南美的圭亞那,並於一年後自殺。
「人民聖殿教」出事後,政敵們看到了機會,對莫斯康發起挑戰。
當時,一位名叫丹·懷特的監事會成員被莫斯康解職,懷特要求復職,被莫斯康拒絕,政敵們知道懷特心有不滿,便攛掇他報復。
懷特本就是個保守派,對莫斯康那一套只為了撈選票的「進步主義」惱火得很,現在還被解職,火上加火。
1978 年 11 月 27 日,丹·懷特來到莫斯康的辦公室,莫斯康以為,懷特是來找自己吵架的,就開著大門等他。
沒想到懷特不講武德,他掏出一把左輪手槍,砰砰兩槍,還沒反應過來的莫斯康當場見了上帝,莫斯康死後不久,「伯頓兄弟」又接連出事。
先是哥哥菲利普·伯頓死於疾病,接著是弟弟約翰·伯頓染上毒癮,進去蹲了六年,廢了。「伯頓聯盟」只剩下布朗一個,於是原來支持莫斯康和伯頓兄弟的人和資源,紛紛聚攏到了布朗的麾下。
尤其是黑人、LGBT和癮君子,他們害怕被保守派報復,因而緊密團結在了布朗的周圍。布朗白白撿到了巨大的影響力和茫茫多的資源。
1981年,布朗終於當上了夢寐以求的州議長,成為加州政壇二號人物。
從1981年到1995年的十四年間,作為議長的布朗,以「進步主義」為立法核心,領導制定了一大堆相關的法案。
例如要求州立大學從南非撤資的法案,那時南非還在實行種族隔離,布朗作為黑人,表示這也太不人道了,讓我想起了兒時被歧視的經歷,必須抵制。
同時,很多別人搞不定的事情,只有他能搞定。
比如1992年,在共和黨的堅決阻撓下,加州議會陷入癱瘓,預算長達兩個月批不下來,民主黨不管派誰去談判都沒用,最後是布朗親自出馬,才搞定了共和黨,讓預算通過。
有意思的是,對於癮君子和LGBT,布朗在擔任議長期間,並未制定給他們謀福利的法案,只是嘴上說支持他們,這也說明瞭布朗內心的真實想法。
有黑人、LGBT、癮君子三個鐵盤,布朗的地位穩如泰山,他所在的選區,橫竪都是他贏,於是有人開始複製這一做法,克林頓在1993年宣佈支持LGBT,就是受了布朗的啓發。
1995年,任期屆滿的布朗,不能再擔任議員了,轉而把目光投向舊金山市長一職,沒錯,就是莫斯康待過的位子。
市長選舉第一輪,布朗第一,現任市長弗蘭克·喬丹第二,市議員羅伯塔·阿赫滕貝格第三,但三人均未過半,布朗和喬丹必須進行第二輪PK。
按照選票政治的慣例,此時第三名支持誰,誰就鐵定獲勝。
現任市長弗蘭克·喬丹的特點是實幹能力強,警察局長出身的他,在擔任市長期間政績沒得說,但很不幸,實幹的人在這個時代難有好下場。
因為他的對手都是疊BUFF、玩弄身份政治的,布朗如此,第三名的羅伯塔亦如此,羅伯塔是個LGBT,天然更親近布朗,最終,羅伯塔宣佈支持布朗。
布朗當選舊金山市長,坐上了莫斯康曾經坐過的位子,作為交換,布朗通過自己的人脈關係,給羅伯塔謀到了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高級顧問的肥差。
在第一個四年任期裡,布朗主要忙兩件事——獵艷和撈錢。
布朗的情人非常多,肯定超過兩位數,但外界普遍認為有三位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兩人是卡瑪拉·哈里斯和卡羅琳·卡佩蒂。
卡佩蒂之於布朗的作用更像助手,布朗的籌款活動會交給卡佩蒂去辦,並允許卡佩蒂在籌款時以布朗本人的名義,有點全權代理的意思。
這絕對是肥差,充分說明了布朗對她的信任,籌款在選舉政治中是核心活動,非心腹人員是不會輕易委託的,籌款人則可以趁機抽成。
從1998年到2003年的五年裡,卡佩蒂光從籌款活動裡,就賺了至少232萬美元,還有一些婦女峰會之類的,也是卡佩蒂去辦,又賺了上百萬美元。
為了卡佩蒂,布朗還多次突破法律,比如,非政府工作人員,按理說是不能在政府內擁有辦公室的,既不是公務員也不是臨時工,怎麼能在政府機構內有辦公室呢?
但是布朗不管,硬是給她弄了個辦公室,2001年,卡佩蒂還生下了一個孩子。
和卡佩蒂相比,卡瑪拉·哈里斯和布朗的關係更傾向於政治盟友,而不是單純的情人。
兩人在1995年的一場宴會上認識,當時,哈里斯在現場發出了標誌性的笑聲——哈哈哈哈哈~
被布朗注意到了。當晚,布朗提出送哈里斯回家,哈里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然後兩人開始約會。
認識布朗前,哈里斯只是個縣級副檢察官,認識布朗後,先被安排進了失業上訴委員會和醫療援助委員會,接著又進了市政府下屬的司法部門。
除了到處獵艷,布朗還放肆地撈錢。
比如有個叫太平洋水泥的公司,老闆名叫拉米雷斯,常年給布朗塞錢,布朗什麼時候缺錢了,一個電話過去,拉米雷斯就會把銀子送到。
作為交換,舊金山的市政工程所用的水泥,大部分都來自這個太平洋水泥。
還有「欽奇利亞案」,一個叫欽奇利亞的律師是布朗的校友,被布朗安排到舊金山規劃委員會里,大撈特撈。
兩件事被爆出後,共和黨抓住機會大做文章,令布朗很沒面子,1999年的連任面臨考驗。為了連任,布朗再次打出了那張熟悉的牌——LGBT牌。
當年,布朗特地在舊金山建立了LGBT註冊登記處,這是全美第一個。
此時的美國剛剛冷戰獲勝,舉國自信爆棚,全球化是絕對的政治正確。
而LGBT政治化的本質,就是為全球化服務的,拆掉一切民族、國家乃至性別的壁壘,全球化資本才能無孔不入,對手根本接不住這張牌。
於是布朗成功連任。
這時候他已經66歲了,4年後任期屆滿70歲,想要更進一步當州長,或者聯邦議員的話,年齡不允許了,唯一的選擇就是退休。
但在退休前,他必須安排好一切,在政壇留下有自己的勢力,才能安心養老。後面四年的任期,布朗最主要的安排就是提拔了三員大將,他們共同組成了「布朗幫」。
三員大將分別是現在的副總統哈里斯、加州州長加文·紐森和加州州議員馬克·萊諾。
叄
2003年,在布朗的支持下,哈里斯上任舊金山地檢。一上任,哈里斯就查辦了「拉米雷斯案」,在哈里斯的嚴厲督辦下,拉米雷斯被罰款43.2萬。
然後?然後就結案唄,都罰款了,還想怎樣?至於「欽奇利亞案」,哈里斯直接無視,2010年,哈里斯更是當選為加州總檢察長。
在哈里斯的庇護下,布朗徹底不用擔心了。
有人說,哈里斯後來背叛了布朗,理由是哈里斯公開批評了布朗,其實不然,他們本來就是盟友關係,幾句不疼不癢的批評能算個啥。
要是真背叛了,就應該拿當年的案子出來查一查,哈里斯沒這麼做,就說明兩人私下關係挺好,只是表面演戲而已,原因也很簡單。
哈里斯升到副總統了,現在還想當總統,但是她「小三出道」這段歷史(布朗是有老婆的)總歸不太光彩,所以在表面上,要假裝和布朗劃清界限。
其實,布朗一點也不避諱兩人的關係。
2019年,布朗在《舊金山紀事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就叫做《沒錯,我和哈里斯約會了,那又怎樣?》,這就是明明白白告訴所有人,沒錯,哈里斯是我的情婦,她一直在庇護我,你們又能咋的?
但哈里斯在LGBT政治化上面,並沒有太多動作,就是時不時和變裝皇后合影一下,僅此而已。在推動LGBT政治化方面,真正惡劣的是馬克·萊諾和加文·紐森。
馬克·萊諾,1951年生,猶太人,自認為是LGBT,1998年被布朗提拔,進入舊金山監事會。
看到1999年,布朗打LGBT牌成功連任市長一事,馬克·萊諾看在眼裡。2002年,在布朗的扶持下,馬克·萊諾當選為州議員。
隨後,馬克·萊諾就開啓了暴走。
他非常聰明,拉了個圈子,組建了加州議會LGBT立法核心小組,這是美國第一個議會裡的LGBT核心小組。
核心成員12名,全是LGBT,別覺得12個人少,加州眾議院合計才80個席位,佔比15%,這還只是核心成員,算上非核心的外圍成員,起碼有15個。
當時,共和黨在加州的式微還不像今天那麼嚴重,兩黨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也就是各40個席位左右,民主黨有優勢,但是還不算大。
馬克·萊諾的小圈子有15個席位,在黨內是最大勢力了。
很多事情,他們不同意就無法通過。於是民主黨的立法事實上被他們綁架了,被迫不斷滿足他們的要求。
馬克·萊諾先是力推LGBT全面合法化法案,兩次都在議會通過了,但兩次都被州長施瓦辛格否決(就是《終結者》的扮演者)。
馬克·萊諾等人上訴到加州法院,民主黨早就控制加州法院了,2008年,法案被裁定通過。
憑借這個功勞,馬克·萊諾在LGBT群體里封神,他的議員地位極其穩固,怎麼選都是贏。
看到他如此成功,越來越多的民主黨人效仿馬克·萊諾,在別的州也組建LGBT小組,綁架本黨的立法。
同時,馬克·萊諾還是「大麻種植合法化法案」的提出者,2006年,該法案被通過。
和布朗相比,馬克·萊諾明顯激進多了。布朗玩弄身份政治,明顯只是玩弄而已,並不真的信。而馬克·萊諾顯然是真的信,至少他宣稱自己是LGBT。
關鍵就在於,如果想繼承恩師的政治遺產,他就必須表現得比恩師更激進。
而美國當時的社會環境,也朝著極化的方向前進,加州作為移民大州,自然是越來越「白左」的,馬克·萊諾的激進傾向,正好踩到了風口。
2010年後,在奧巴馬的放任下,大量非法移民湧入美國,民主黨瞄准了這個票倉,不斷進行特赦,僅2014年,奧巴馬就特赦了500萬非法移民。
但非法移民的湧入,也導致了治安崩壞。
以加州為例,2011年,加州的監獄已經人滿為患,不得不提前釋放了一批犯罪性質沒那麼嚴重的犯人,以騰出空間。不過到了2013年,加州監獄再次人滿為患,大部分被抓的要麼是移民,要麼是非裔。
這種情況下,馬克·萊諾看到了頭痛醫頭的機會。
著名的47號提案,就是他最早發起的,這個提案的內容就是大幅減少重罪,比如「盜竊950美元以下,由重罪改為輕罪」,按照他的計算,這樣做每年可以減少四萬起重罪。
雖然犯罪並未在實際上減少,但只要重新定義犯罪,犯罪就會名義上減少。
2014年,47號提案被通過。
我們要注意一點,法案只是規定「盜竊950美元以下,由重罪改為輕罪」,沒說完全不是犯罪,畢竟輕罪也是犯罪呀,讓你進去蹲兩個月,罰個一萬八千的,也行呀。
但是我們知道,47號提案通過後,加州950美元以下的盜竊完全合法化,不算犯罪,導致了廣泛的零元購,這是怎麼回事呢?
答案就在卡瑪拉·哈里斯身上。
別忘了,當時的哈里斯,已經是加州總檢察長,加州檢察系統的一號人物,不管你警察抓了多少小偷、竊賊,只要檢察系統不起訴,那就只能放了。
哈里斯就主張950美元以下,直接不起訴。
她的理由也挺政治正確,因為黑人犯罪率高,所以起訴多了,黑人進去就多了,就是種族歧視,為了減少種族歧視,乾脆不起訴。
哈里斯這麼幹和馬克·萊諾的目的一樣,通過激進的主張,搶奪恩師布朗的政治遺產,何況哈里斯自己就是黑人,這方面有著天生的優勢。
本來950美元以下是輕罪的,這下成了無罪。
在47號提案上的激進表現,讓哈里斯在加州白左群體裡收穫了極大的人氣,成功在2017年當選聯邦參議員。
2016年,懂王刮起MAGA旋風後,美國社會氛圍繼續朝著極化發展,白左更左了,馬克·萊諾的魔怔程度也更上了一個台階,他提出了《公平教育法案》。
將LGBT內容強制納入加州中小學的教科書,而且要大講特講,考試要重點考,並鼓勵孩子們做變性手術,這是多麼的歹毒。
當然,馬克·萊諾再魔怔,哈里斯再激進,沒有行政系統的配合,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因為所有法案都需要行政系統的通過,更需要行政系統配合執行。
這時候,「布朗幫」的最後一員大將——加文·紐森,出場了。
肆
加文·紐森,1968年生,他認為自己在政壇上有幾個優勢,一是長得帥,很受女性選民歡迎;
二是奮鬥經歷,他經常在公開場合回憶,自己家貧,父母又離婚了,母親為了養活一家人,不得不打三份工,能夠引發很多人的共鳴。
這些是真的,但不全是,紐森並沒有說實話。
他的父親威廉·紐森,不僅是加州上訴法院的法官,頗有人脈,還是蓋蒂家族的家臣,蓋蒂家族是美國石油巨頭家族之一,60年代就有了12億美元的資產。
到了今天,蓋蒂家族的資產早就破百億美元了。威廉·紐森和蓋蒂家族的第二代掌門人戈登·蓋蒂,是同一個學校的,鐵哥們。
基於這層關係,戈登·蓋蒂對加文·紐森,相當照顧。
紐森大學畢業不久,戈登就資助他開酒莊、搞房地產,幫紐森賺到了第一桶金。
然後,戈登給紐森牽線,讓他拜布朗為恩師。
布朗很快把這個徒兒安排進了交通委員會,先做委員,一年後任主席。2004年,布朗市長任期到了,便扶持紐森競選,紐森輕鬆獲勝。
紐森剛一上台,就模仿恩師的路線,進行了一波激進操作,他簽署了LGBT婚姻合法化的政令,讓舊金山成為全美第一個這樣做的城市。
不久後,紐森被競爭對手曝出多次出軌和腐敗的醜聞。
但這些都被紐森一一化解,因為紐森發現,只要自己沿著恩師的政治路線,激進地狂奔,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選票,就能輕鬆連任。
2011年,紐森晉升為副州長。
前面所說的,47號提案和《公平教育法案》的通過,紐森都出了大力氣,憑借這些「功勞」,2018年,紐森成為加州州長,這可是民主黨太子的位子。
2024年7月19日,紐森還簽署了AB1955號法案。
這個法案使加州成為了全美第一個,禁止學校通知家長孩子變性傾向的州。
仔細看這些魔怔法案,流程基本是一樣的,先由馬克·萊諾創建的LGBT核心小組提出,由於LGBT小組已經綁架了民主黨,共和黨又在加州式微了,所以他們提的法案,就沒有不通過的。
再由州長紐森簽署,紐森根本就不反對,他甚至比法案的提出者更積極。那如果遭到反對,出了事法官非要判刑咋辦?
哈里斯在加州檢察系統那麼多年,不是白待的,只要不起訴,刑事案件根本到不了法院。
「布朗幫」的三員大將為了爭奪恩師的遺產,互相配合,比拼誰更激進,最後,三人中除了馬克·萊諾沒能高昇外,其餘兩人一個成了總統候選人,一個成了民主黨太子。
但代價就是,加州乃至整個美國,在「布朗幫」的裹挾下,朝著深淵狂奔。
在布朗乃至「布朗幫」之前,LGBT充其量是一種個人表達,並未被擺上政治舞台,更沒有被強推到全世界,正是他們四人,開啓了LGBT政治化乃至產業化的浪潮。
沒錯,LGBT在今天的美國,已經是一種產業了。
按照美國一家機構的調查,2023年,美國的變性手術市場超過100億,並且增速很快,預計2030年將超過400億。
試想,如果美國所有州,都像加州那樣,強制LGBT化,每一個學生都被引導做一次變性手術,那將是多麼巨大的一座金山。
這還只是學生,要是成年人也做一次呢,或者一個人做兩次甚至好幾次呢?如無意外,變性手術、各種藥物,以及保險和配套的硬件軟件,將成為加州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這引來了眾多醫療機構的垂涎,尤其是整形機構,因為整形和變性有一定的共通性,進軍這個新市場比較方便。
從2017年起,美國整形外科醫生協會便公開反對限制兒童做變性手術,並大力資助那些贊同LGBT的政客,加文·紐森就是其中之一。
到這份上,加文·紐森就算想踩剎車,也不可能了。
伍
早就有人看出,所謂LGBT這種身份政治,不過是用竪切的方法掩蓋矛盾罷了。
布朗過往數十年的操作,就是典型,每當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時,就會通過激進地支持LGBT、癮君子和黑人,來鞏固自身的支持率。
而「布朗幫」的三員大將,無論是哈里斯、萊諾還是紐森,都有樣學樣,甚至比恩師更激進,是他們開創了一個又一個先例,打破了一項又一項紀錄。
但這顯然不是好事,至少從巴黎奧運的開幕式來看,他們打開的不是寶盒,而是潘多拉魔盒。
當LGBT的政治化進入產業階段後,這個已經被打開的潘多拉魔盒,就很難再被關上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