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會早已不知有多少次斷言「香港已死」,或許這個論調,和「中國崩潰論」一樣。香港未死,評價香港已死的人已死了;中國未崩,希望中國崩潰的外國政府更快崩潰。
1995年6月26日,在香港回歸前兩年,美國《財富》雜誌發表該刊亞洲區記者路易斯·克拉爾的文章,斷言香港九七回經歸之後,「前途黯淡,北京會香港控制香港政府各個部門,英語會被普通話所代替,滿街是與黑社會勾結的解放軍,外商會因不公平待遇而紛紛撤走,人民幣將會取代美元與港元掛鉤。」該期雜誌封面上寫著4個大字「香港已死」。報導一出,轟動世界。
12年之後,即是2007年,《財富》雜誌同行美國《時代》雜誌都發文,否定「香港已死」的論斷。那期《時代》雜誌有一個25頁篇幅的專題報導香港回歸10年,標題是「晴天,有雲——香港的未來」。文章提到《財富》雜誌的評論,「本刊的姊妹雜誌《財富》曾糟糕而錯誤地預測,香港回歸中國會導致其毀滅,但現在的香港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具活力」。
可惜的是,《財富》雜誌文章的作者克拉爾2006年因心臟病發在紐約家中去世,終年71歲。如果他還活著,就可以見證香港走過一個又一個的低谷,一次又一次地浴火重生。
最近香港好事連連,在奧運會奪得歷史性的兩金,19歲的大熊貓盈盈高齡產子,在等於人類57歲的年紀誕下龍鳳胎。有人說香港有運,總能否極泰來。但運程有高低起伏,不能解釋一切,而是香港有特殊的成功因素。
一,獨特的地理位置。香港處於南中國珠江口的邊緣,是一個天然的深水良港,這個位置亦造就香港成為航空樞紐,是中國和西方交匯的焦點。
環顧世界,成功的大城市莫不處於重要的海岸邊,背靠國家面向世界,成為對外聯通的樞紐。香港就憑藉這個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風水寶地。
二,良好的制度。一國兩制是香港未來能夠長保成功的鎖鑰。香港既有兩制之便,和內地的制度不同。中國過去40年經濟崛起,北、上、廣、深等超大城市急速冒起,這4大城市人口上早已超越香港,經濟規模亦逐步爬頭。香港的制度如果和內地一樣,香港相對於這些內地大城市就毫無優勢,香港維持兩制的獨特性,恰好是國家對外接軌的不二之選。
不過,我們亦不能單看兩制,而不看一國。一國是香港平安的堅強後盾,泰國首富曾經和我講,在上世紀50年代他還是年輕時已來到香港,當時覺得香港遠較曼谷落後。但是回歸之後20年重臨,香港已經遠超曼谷。他慨嘆曼谷照抄西方的民主制度,政治動盪,是發展不起來的關鍵原因。
香港過去都有政治動盪,但有國家作定海神針,在最關鍵的時候,幫香港撥亂反正,這個就是其他國家無法做到的事情。政治不穩,什麼也免談了。
三,香港人的拼搏精神。無論地理位置多獨特,體制怎樣有優勢,最後都要靠人民的努力。香港就是一個這麼小的地方,各種資源,極其匱乏,有的只是人,是努力拼搏的人、打不死的人,他們都相信,香港這麼小的地方,亦能有超凡成就。相信捱過逆境,就能到好運降臨。
特首李家超周日在大埔出席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時提到,很有投資遠見的人都說,誰賭香港長期輸的人,他都會先輸。
看好香港長遠前景,並不代表香港目前並無困難。美國暴力加息,利息高企,企業借貸難,投資氣氛淡,就是香港目前面對的最大困難。
過去的歷史證明,無論是1984年的前途談判、1989年的六四、1997年的回歸,到2019年的連番暴動,都觸發大量港人移居海外。但歷史不斷證明,香港人每一次都有辦法克服困難,所以不要賭香港玩完。■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