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洗牌趨勢越來越近了

智先生

美國一直高舉不放的靴子終於落了下來。

當地時間18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降50個基點,到4.75%至5.00%之間,這是自2020年以來,美聯儲首次降息,幅度之大也是歷史少有。

在公佈降息決定後,在隨後的新聞發佈會上,鮑威爾表示降息並非傳聞中應對經濟衰退的「緊急行為」,並多次強調,「美國經濟目前沒有衰退的跡象」。

之所以急著澄清這一點,是因為有多個機構曾分析,但凡美聯儲開啓大幅降息週期,就意味著美國經濟遇到了重大危機。

例如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90年代能源危機、21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以及08年全球金融危機等等,美聯儲都會採取多輪降息的策略,累計最高降幅去到550個基點。

按鮑威爾所說的,本次降息是建立在「已經控制住通脹」基礎上的成熟決定。

這幾年美國的通脹有多嚴重,大家有目共睹,其中屬房屋價格和汽油價格漲幅最離譜。

為了降通脹,最好的辦法是加息。

雖然有點頭痛治頭、腳痛治腿的意思,但好歹能解一時之渴,如今通脹趨於緩和,採取降息倒也說得過去。

只是這種表層說法很難讓各大媒體信服,經過記者們長時間追問,鮑威爾最後坦白了,「為了幫助美國就業市場」。

某程度上,美聯儲算是間接承認,美國經濟遇到了衰退的危險。

根據美國勞工部報告顯示,6月份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從17.9萬人修正為11.8萬人,到7月份則從11.4萬人下修到8.9萬人,簡單來說,美國6、7月份的就業人數,至少虛報了3成。

還有一個數據,6到8月份新增的就壓崗位,主要是以服務行業為主,大部分還是兼職,而製造業、信息科技類等核心就業不僅沒有增加,還有負增長趨勢。

這說明美國的失業人數要比想像中的多,從申請失業金人數節節上升就可以看出來了。

如果連續三個月的失業率平均值,比此前12個月失業率的最低點還高出0.5%,就會觸發一個指標,「薩姆規則」。

這個指標還是美聯儲制定的,專門用來預測經濟衰退,在過去美國多次經濟衰退里都得到了驗證。

即使嘴上依然強硬,可在行動上,美國還是未雨綢繆,搞了一波防禦性降息,以應付經濟失速的風險。

面對美國難得的大禮包,各國家和地區的動作非常迅速,比如科威特、阿聯酋、卡塔爾等連忙跟進,紛紛宣佈降息25到55個基點。

而從今年3月初,瑞士打響降息第一槍開始,瑞典央行、新西蘭聯儲、加拿大央行就選擇在美聯儲之前搶跑降息了,歐洲央行更分別在6月和9月接連降息。

畢竟硬挺著加息,對經濟殺傷力太大了。

倒不是所有人都對降息感到雀躍,像特朗普和共和黨人就表示極力反對。

遲不降,早不降,偏偏選擇大選前夕才來降,無疑是對民主黨最大的利好,你說這裡面不存在政治意味,共和黨人是打死都不信的。

後續降息時間未定,但估計幅度不會太小,因為想要真正達到軟著陸,就50個基點是遠遠不夠的,更別說還有那35萬億美元債務包的步步緊逼,全球去美元化的風險是越來越高了。

可以說這幾年加息有多狠,未來降息成都就算不是完全匹配,至少也別相差別太遠。

2020年發起的連續加息浪潮,美國的算盤打得挺響的,一方面抑制由金融泡沫引起的國內通脹。

另一方面,順便對各國收割一波韭菜,這是美元作為錨定物帶來的終極玩法。

不說尼日利亞、埃及等稍弱一點的經濟體,基本直接跪下了,哪怕是歐洲經濟圈,也被老美埋下好幾道大雷,匯率波動大、通脹高企不說,還出現了大量資本外流,許多歐洲企業都把生產線搬到美國去了。

因為美國不僅想回收美元,還想借此吸引大量資本的回歸,達到工業回流的效果。

不管驢象兩黨如何明爭暗鬥,互潑黑料,至少在重振工業這塊,他們是挺齊心的。

從特朗普時期的大幅削減所得稅、萬億基建、美國優先能源計劃,到拜登的《芯片和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等,這裡補貼,那裡制裁,整得聲勢浩蕩。

最終效果如何,美國順利完成工業回流了嗎?

只能這麼說,除了把北約成員禍害了一遍,特別是把歐洲工業圈好不容易攢起來的心氣又打崩了以外,效果聊勝於無。

一個是美國工業空心化的程度,遠超他們的想像。

自打上世紀把低端產業鏈往外轉移開始,產業外包帶來的紅利就讓美國欲罷不能,既為資本家創造了額外的利潤,又能減少對本國的工業污染,一舉兩得。

這本來無可厚非,只要手握高端技術鏈條和實行嚴格質檢,無足輕重的鏈條盡可往外擴散,可當高端鏈條被政治正確和金融泡沫侵蝕後,事態開始惡化了。

在政治正確風暴影響下,大量移民、跨性別群體和智力殘障人士,被招攬進各軍工復合體或製造業大企中。

畢竟勞動不分貴賤,這本來沒什麼,可問題是,有很多人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就被分配到對專業技術需求極高的崗位,原來的工程師群體反倒淘汰下崗。

既符合民眾的意願,同時聘用薪資低廉的業餘新手,來替換高價的專業工程師,會讓人力成本下降,使企業年報更漂亮,也符合股東們追逐利益的願望。

他們倒是一點都不擔心質量問題,先不說爛船還有三分釘,哪怕真出了事,國會會幫他們兜底的,都是一條船上的人,多擔待就是。

於是波音造出來的飛機越來越爛,大小事故不斷,並讓宇航員短暫的太空之旅變成長時間滯留;肯尼迪號航母下水五年了,不說正式海試,甚至連彈射器都沒裝好;還有耗資幾億,遇點風浪就會散掉的加沙碼頭。

「美國標準」日漸崩壞了。

另一個,則是工業振興面臨的重重阻力,這是自上而下的。

美國官方挺捨得給錢,對在美國建廠的企業實行補貼,但無論資金有多大,一旦進了各州縣,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至於各州政府拍胸口保證,會盡快落實廠房建造的承諾,更成為了笑話。

地方政府走流程的效率低下就算了,當地環保、動保、工會等還會輪番上門,不是這裡整改,就是那裡審議,把實際建設週期無限往後推遲。

像台積電等企業就遭大罪了,在亞利桑那建個產業園,幾年累計投資超過600億美元,可一顆芯片都沒有造出來。

其實老百姓對工業復興的意願也不是很高。

在某次集會上,特朗普的經濟顧問直懟懂王,說美國工人都不想在組裝工廠工作了,相比「站在2000度的高爐前」,人們更想「坐在有空調和書桌的漂亮辦公室裡」。

上世紀的產業外移,讓美國百姓有了更多進寫字樓工作,躋身中產階級的機會,現在突然來這麼一出脫掉長衫,心理上接受不了。

除非給得夠多。

因此想讓美國百姓走進工廠,企業們只能滿足人們不停飆升的漲薪需求,你不給,工會就會帶頭鬧罷工。

以上這些都是影響企業產能的重要因素。

幸好特斯拉一早在中國佈局了生產線,不然別說超級充電站,在美國老家給力的拖後腿戰術下,發家致富的Model3都不一定能搞出來。

順便說一下,美國引以為傲的加息回流,其實挺受美國企業主吐槽的。

不少企業大部分資金來自銀行貸款,本來頂著高昂貸款利息,一年到頭累死累活能盈利就不錯了,結果存款利率來到5%。

這不是告訴他們,與其拼命幹,不一定掙錢,還不如直接把錢存銀行,躺平了還有5%的收益。

這樣一來,就算企業家們愛國之心,和振興民族工業的抱負如何深厚,始終是報國無門。

加息屬實拍到大腿上了。

工業回流的失敗,反映了美國的國家能力確實在走下坡路,除汲取財政的能力一如既往強大,其餘調控能力、合法化能力,以及強制能力都在不斷削弱。

原因與長久以來實行的「小政府模式」有關。

老實說,這就是個假把式,經濟上採取大政府式掌控,啥都要管,還管出國門,而在需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時又是龜縮起來的鴕鳥式小政府,主打片葉不沾身。

最後美國官方成為了薛定諤的政府,等到危機來臨,真正想幹點什麼事的時候,總是幹不成,或是效率極度拖沓,導致國內矛盾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不過老美自有處理矛盾的小妙招。

在過去,每當內部矛盾壓不住時,美國就會把鍋往外拋,讓全世界人民共同買單,不過現在這種手段漸漸失效了。

好比持續了幾年的加息浪潮。

幾十年來,美國這招美元潮汐一直無往不利,可現在只能收割弱小經濟體,還加劇了各國積極去美元化的動作。

因為美債收益率持續走低,引起了各國的拋售浪潮,誰也不想為美國的信用作擔保,更何況老美反復橫跳的行徑毫無信用可言,所以美元霸權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一點點衰落中。

美國過去最想從全球化裡獲利,現在卻迫不及待地推行逆全球化,就是因為實在薅不動各國的羊毛了。

本來還可以通過加強軍事實力,來增加美元的重量。

在去工業化浪潮下,無論是軍備研發,還是軍隊建設,美國都在做莫名其妙的減法,如今除了存量優勢和軍費預算依然龐大以外,就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點了。

以往憑借無數海外基地和國際威望,可以做到任意魚肉他國,可在東大崛起以後,被長期霸凌的各國彷彿找到了突破口,於是有了中東、東歐和拉美地區此起彼伏的反美浪潮。

大家都在賭,美國的獠牙不再鋒利。

情況當然遠遠未到美國藥丸的地步,只是它想要恢復到人類文明燈塔的高度,目光所及之處,盡皆拜服,怕是有點難度。

因為全球大洗牌趨勢,越來越近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