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國老化電網已無法負荷AI計算   要學中國建國家高壓輸電走廊?  

深喉

浙江省送變電工程公司工作人員正在線路鐵塔上驗收

美國《華盛頓郵報》9月24日刊署名文章,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者丹妮拉·魯斯與前美國能源部分析學者尼科·恩里克斯聯合呼籲,美國政府加快對老化電網更新換代,因在人工智慧令耗電量劇增,「美國可能已無法匹敵中國的集中式能源系統」。

這篇題為《為了在人工智慧領域與中國競爭,我們需要更多電力》一文中,兩名學者指出,「先進、有效地使用人工智慧」對美國與中國和其他對手的競爭中保持優勢至關重要,但人工智慧需要大量的電力。舉例稱,簡單的ChatGPT-4查詢耗電量是Google搜尋的10倍以上。兩者的區別在於複雜性:GPT模型使用1.76萬億個參數來預測句子中的每個單詞,Google只使用400萬到1000萬個參數來對滿屏的網頁進行排名。

美國《華盛頓郵報》9月24日刊署名文章,題為《為了在人工智慧領域與中國競爭,我們需要更多電力》。 (網上截圖)

文章提到,美國新建的「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園區消耗大量電力。亞馬遜在匹茲堡郊外的開發案的耗電量超過75萬戶家庭的用電量;微軟和OpenAI正在規劃的「星際之門」園區,其用電量將超過300萬戶家庭。

文章稱,這些「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園區通常需要在人口密集區或附近地區,但在那裡,「我們的電網已經到達極限」。

如用於驅動單一計算(如GPS 路線、醫療測試或網路安全系統)的每個電子比作一輛汽車。 「今天,汽車必須在複雜的鋁製電網上行駛,這些電網相當於鄉間小路,其中許多擁擠不堪,沒有州際公路」。

文章指,美國目前的電力傳輸系統有一個多世紀的歷史,由全美各地的3,200個地方和地區公用事業單位拼湊在一起,甚至難以承載現有用電負載。因此,在能夠使用最先進的微晶片和運行最先進的人工智慧模型之前,美國需要州際輸電走廊來為資料中心傳輸足夠、可靠的電力。

兩位學者說去年採訪了150多位人工智慧專家。這些專家一致認為,美國過時的電網容量阻礙了美國發展:一旦美國的電腦伺服器達到極限,車載GPS將突然停頓;協助做膽囊手術的機器人會暫停計算;甚至關鍵的網路安全和基礎設施系統也可能受到影響。

兩名學者拿中國電網與美國進行比較,美國需要10到20年的時間才能核准並開始建造新的輸電線路,效率遠遠落後於中國,中國已是世界上發電速度最快的國家。

目前,中國各地區電網已在很大程度上完成整合,可在5年內建成新的輸電線;中國現有電力系統,其速度和規模可能對美國構成挑戰;從2014年到2021年,中國建設的跨區域電網容量是美國的80倍;過去11年間,美國新建了30年來僅有的兩座核反應堆,而中國建造了近40座;2022年至2023年期間,中國增加的太陽能發電量超過了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

兩位學者提出了三項建議:其一,開發更有效率的人工智慧軟體和更好的電腦晶片;其二,加速推進輸電系統升級,從法律層面激勵公用事業單位提高效率,應用幾種安全、可靠、低成本的「電網增強技術」;「最後,必須向中國學習,建立全國性的高壓輸電走廊。」

近來,美國各界開始關注人工智慧電力供應。據國際能源總署,美國2,700個資料中心在2022年消耗的電力佔全國總電力的4%以上,而到2026年,消耗量將達到6%。

據《彭博社》報導,9月美國有議員曾就美國電力供應危機提出警告,稱如無法滿足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對電力的需求,美國很難在技術競賽中擊敗中國。

馬斯克先前也預警,「很快人們將會看到沒有足夠的電力來運行人工智慧晶片」,人工智慧算力的飛速提升已經帶來了晶片短缺問題,接下來將是電力短缺。

彭博社稱,目前對人工智慧資料中心的供電方式主要是透過長距離電線輸電,但美國電線短缺,公用事業單位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將其設備加入電網。美媒CNBC也報導稱,人工智慧資料中心對電力的需求將在未來10年激增,而燃煤電廠正迅速「退役」,導致電力供應下降,可能給美國電網帶來壓力。

據新華社消息,截至2023年底,中國共建成特高壓交流電線19條、特高壓直流線路20條。特高壓線路的輸電長度超過4萬公里,總輸送電量超過3兆千瓦時。為因應人工智慧帶來的能耗危機,中國資料中心企業已開始自建變電站。■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