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已經看到新聞了,我們的對歐貿易自衛反擊戰已經打響。10月8日,商務部發佈公告,將於10月11日對歐盟的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幾天前(10月4日)傳來一個壞消息,歐盟成員國對歐盟委員會的一項提議進行了投票,決定對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徵17%~36.3%(此外還有10%的基礎關稅)。
很顯然,這對剛剛有起色的汽車行業,是個不小的打擊。這意味著國內可以賣10萬的車,出口到歐洲賣到12.7萬~14.63萬以上才有利可圖。
表面上看,歐盟某些國家這麼做,是為了構築貿易壁壘,削弱中國電動汽車的優勢。但其實還有兩個險惡用心,第一是套取中國企業敏感數據,甚至是機密;第二是誘使中國企業到歐洲投資建廠。
為什麼稅率是範圍呢?其實這就是離間計,防止中國車企結成同盟。誰先投降(配合調查),就給誰優惠稅率(投降輸一半);誰抗拒調查,那就等著頂格稅率吧!
既然有優惠稅率,為什麼不爭取呢?因為這裡頭涉及企業的敏感信息,比如要求提供電池相關的化學配方。歐盟與其說是反補貼調查,不如說是竊密。
一些企業答應了,一些企業比較抗拒。這樣就起到了分化中國車企的目的。一些企業敢答應,大概是對歐盟有信心,意思是給你配方你也搞不出來。
如果說騙技術是第一步,那麼騙投資就是第二步。明面上是為了鼓勵中國企業到歐洲投資,估計接下來就是對零配件加關稅,騙上下游的產業鏈搬過去。
為啥說是騙呢?因為歐盟希望中國車企的投資方式不是特斯拉中國那種方式,企業享有獨立的經營自主權,他們還想要企業的管理權,不服從管理就給你開罰單。
我估計中國車企到了歐盟就失控了,歐盟會用自己的方式,對企業進行資本主義私有制改造。歐盟的操作,有點模仿印度的意思,競爭不過乾脆就硬搶。
9月19日,中國商務部一把手,就中國電動汽車問題,與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進行了最後一次外交努力,縱然中方拿出最大誠意的方案,但對方根本聽不進去,最終不歡而散。
所以歐盟加徵關稅,哪兒是什麼補貼的問題,真是連扣帽子都不會扣。何況我們已經於2022年底全部取消了新能源汽車的行業補貼。
另外,各國為了發展電動汽車,也都有行業補貼,德國去年底才取消了電動車補貼,比中國還晚了一年。歐盟這麼做只能說明兩點:一是他們玩不起了,二是別有用心。
所以我希望中國車企到歐盟和印度投資建廠一定要慎之又慎,你饞人家的優惠稅率,人家饞你的身子。一旦陷入泥潭,再想拔腿出來就難了(注意這裡拔的腿不是第三條腿)。
歐洲國家為了自身利益,什麼事都幹得出來。比如德國有一部法律,就是為了保護德國大眾汽車永遠不被收購的,名字就叫做《大眾法》,你說中國企業怎麼客場作戰?
法國當年為了限制日貨,宣佈所有進口單據必須用法語表示,這個還不算是過分。過分的是,辦理海關手續的地點由卸貨港改為內陸城市普瓦捷。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比如從上海洋山港卸貨,然後去新疆霍爾果斯去辦理通關手續。好不容易過去了,還得排隊,每項手續沒個幾天辦不下來。
西歐當年為了限制日本汽車,採用了配額制。比如英國和法國規定,每年進口的汽車必只能是該國市場需要的11%和3%。
日本被逼得沒辦法,只能到歐洲投資建廠,結果歐洲的第二步措施馬上就來了,比如意大利馬上就出了新規定,來自歐共體的零件必須佔到70%。
所以我們必須認清這些老牌西方發達國家的嘴臉,都是一些精緻利己主義國家,好處佔盡、壞事做絕,只許自己佔便宜,雙標到了極致。
他們佔優勢的時候,就強推自由貿易,強推市場經濟,甚至用艦船利炮轟開你家大門,然後逼你簽下城下之盟,然後還大肆宣揚契約精神,要求你遵守這些霸凌條款。
他們不佔優勢的時候,就給你扣各種帽子,然後深溝高壘、設置各種障礙。你好不容易按照他們要求繞開了障礙,他們就以民主和法治的名義,給你量身定做條款,最終把你收編。
如何應對歐洲在電動車領域耍賴皮呢?蛋總覺得,還是應該從偉大教員那裡汲取智慧:第一,建設好根據地;第二,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第三,堅決鬥爭,打拉結合。
什麼是根據地呢? 我們把全球市場分為四部分,依次是國內市場、亞非拉市場(印度除外)、印度市場、歐美日市場。我們必須立足國內,重視亞非拉,看輕歐美日,靈活處理印度市場。
全球80億人口,除了歐美日和印度,還有55億。這才是中國企業放開手腳、大展宏圖的沃土。對於印度,只要現款交易,也不能放棄,但不要過去建廠,也不要賒賬。
在廣大亞非拉國家,我們的車企可以跟歐日美相對公平地競爭。而這種競爭,他們完全沒有勝算,因為中國有無可比擬的技術優勢、成本優勢和產業鏈優勢。
這個當前已經呈現這種趨勢了。比如豐田,雖然說全球銷量依然如日易中天,但在中日相對公平的亞非拉市場,豐田產量是大幅萎縮,而中國汽車份額劇增。
實話實說,中國新能源汽車太良心了,十幾萬元的轎車,配置基本上可以拉到歐美百萬豪車的水平。對於傲慢的歐美日廠商,中國新能源車企簡直是不講武德,甚至是噩夢。
為啥呢?你看我們十萬出頭的車,什麼冰箱、彩電、大沙發、HUD、音響、女王副駕、360全景全給你堆上。西方一百萬才給裝上的座椅通風加熱按摩功能,我們二十萬的幾乎都要標配了。
而且新能源汽車,從根上要了他們車企的老命。歐美日車企的優勢,就在於玩了上百年的內燃機、變速箱和底盤架構,突然被顛覆。
關鍵是能耗經濟型太香了。純電就不說了,比亞迪純電輕鬆做到四五分錢一公里。就算是混動油耗,也低得可憐,秦L的虧電油耗百公里只要2.9升。
在滿油滿電的情況下,秦L的官方續航可達2100公里,有網友更是實測出了2400公里的實際續航。比亞迪秦L的橫空出世,直接讓美國網友炸了鍋。
所以即使是美國對中國汽車徵收100%的關稅,我估計也難以抵擋住中國的汽車海嘯。有頭腦的美國網友已經認識到,將來走私中國車比販賣毒品還要掙錢。
決戰亞非拉我們可以說是穩操勝券,這樣的話,他們就只能被圍困在不足10億人的市場中。10億人的市場,對美日歐車企來說是僧多粥少,他們要麼自相殘殺,要麼一起沉淪。
這是我說的立足國內,決戰亞非拉。當然,印度市場要特殊對待。印度市場對中國是個泥坑,對歐日美企業來說也是個泥坑,所以我們不要太在意,現款生意隨便做,但千萬不要隨便過去建廠。
當然,對於歐美市場,我們不但不能不要,還要依靠堅決鬥爭去爭取,咬下來一塊是一塊。不過鬥爭要講究方法,那就是拉一部分打一部分,拉打結合。
我一向鄙視各種聯盟,成員越多我越不看好,大家利益並不完全一致,甚至各自心懷鬼胎,容易被分而治之。而且這種組織決策非常低效,歐盟就是典型之一。
從這次投票上看,歐盟成員國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態度,也並非鐵板一塊,10國贊成(佔歐盟人口的46%),5國反對(佔歐盟人口的22.7%),12國棄權(佔歐盟人口的21.4%)。
如果要想提議被擱置,需要15個國家反對;或者反對國的人口要達到歐盟的65%。這裡邊影響最壞的國家有兩個,一個是法國,一個是意大利。
法國畢竟是歐盟的政治核心,而且我們在多方面給予照顧,比如前一段時間,馬克龍應邀訪華,我們給了價值200億美元、160架空客飛機的大訂單,現在轉眼就背刺我們。
而且這項提議,其實就是法國挑頭的。法國是有自己算盤的,畢竟法國的車企比如雪鐵龍、雷諾、標緻等等,都已經沒落了,甚至退出了中國市場。
但是法國還有活心思,還想依靠歐盟大市場,在新能源汽車的賽道上分一杯羹。要想拿下法國,法國開出的條件肯定是在法國建廠。
德國投了反對票,是因為中國市場是德國汽車最大的單一市場。而且德國試圖走另外一條道路,依託中國產業鏈,依託中國的低成本,把廠子搬到中國走新能源賽道,然後打開全球市場。
意大利也是老牌工業強國,但汽車產業也沒落了,所以他跟法國的心思是一樣的。對於其他的小卡拉米國家來說,這場貿易戰就是神仙打架。
因為對於很多小卡拉米國家來說,他們壓根沒有汽車產業,分不到汽車產業的蛋糕,因此他們多數國家投了棄權票,投反對票的匈牙利等國,跟中國關係還比較友好。
說一千道一萬卡拉米國家都要看大哥臉色,只不過有的國家看重法國,有的國家看重德國,有的國家看重中國,有的國家看重美國(波羅的海三傻)。
因此我們必須重點敲打法國,其次是意大利。商務部的第一招,就是對歐盟的白蘭地下手了。我們其實早就在調查了,現在反傾銷措施才開始實施,就是在看法國的表現。
畢竟我們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99%的產地都是法國。也可以看出這項反制措施的針對性有多強。中國是法國白蘭地最大的單一市場,去年一年我國從法國進口了123億的白蘭地。
也許這個金額似乎不大,但必須認識到這玩意兒是暴利,123億的淨利潤可能在100億。軒尼詩、馬爹利、人頭馬等洋酒,一瓶動輒成千上萬甚至幾十萬,原材料才費幾顆葡萄啊!
而且這只是小試牛刀,大招可能還在後頭。商務部透露說,我們正在研究提高大排量燃油車關稅問題。蛋總認為,1.0以上的都算大排量,畢竟電車排量都是零了。
這第二招,我認為主要針對的是意大利,意大利的豪車還是比較多的,而且排量都比較大,比如法拉利、瑪莎拉蒂、蘭博基尼、布加迪等等。
但其實要想收拾法國和意大利,最致命的一招應該是奢侈品,這兩個國家都是奢侈品大國。全球奢侈品品牌前十法國佔五個,意大利佔2個。
奢侈品太掙錢,簡直就是一本萬利、胡吊吸金。兜裡揣一萬卡地亞的專賣店轉一圈,除了皮夾(錢包)你啥也帶不走,可錢包早就沒人用了。
有些人消費觀真的很扭曲,沒有任何科技含量的皮包好幾萬不去抱怨,卻對兩萬塊錢、高科技拉滿的華為三折疊瞎比比。
就法國那個驢品牌,2022年營收就高達792億歐元,法國那個屌品牌營收是225億歐元。意大利的奢侈品行業,年營收都在千億歐元以上。
完全靠科技硬實力吃飯的華為,2022年的營收折合歐元也才823億左右;賣了300多萬輛車的比亞迪2023年的營收才778億歐元,上哪兒講理去。
針對法國,我覺得那個空客的訂單還得再議一議,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對空客的安全突然產生了懷疑,還需要航空管理部門再仔細的審查一下。
總之,槍打露頭鳥,擒賊先擒王。法國和意大利既然這麼不懂事,那必須的狠狠敲打。我對這場貿易反擊戰有信心,因為法國和意大利,都有優良的傳統,投降都比較快。■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