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所公佈的「開戰日」並未開戰,反而是以俄羅斯部分撤軍告終,俄烏局勢到16日似乎已告一段落。
然而,事情並未結束,局勢又出現了2兩個新變化。
變化一來自俄羅斯方面
據俄塔社2月15日晚間報導,俄羅斯國家杜馬於當天以351票贊成、16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了承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個「共和國」獨立的決議草案,該草案在杜馬通過後,將正式提交俄羅斯總統普京批准。
這事看似普通,實際值得關注。為方便瞭解,先介紹下基本背景。
烏東頓巴斯地區的頓涅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人口主要是烏克蘭族與俄羅斯族,語言以俄語為主。因此這裡地是烏克蘭的地,人心卻更向著俄羅斯。
2014年5月,兩地民間武裝宣佈獨立,建立「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DPR)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LPR),不過未控制這兩州全部領土,也未獲國際承認。
這事出來後,烏克蘭自然就要討逆平叛、收復失地,於是交火不斷;但在俄羅斯看來,這是侵害俄羅斯族人利益,威脅其生命安全,不可容忍。各方矛盾重重,為管控局勢,其間還簽署過一個《明斯克停火協議》。
如今的俄烏局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再加之美國拱火,就顯得局勢緊張。
瞭解了相關背景,再回到上文正題。
俄羅斯通過了承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個「共和國」獨立的決議草案,此舉若是最後成真,意味著俄羅斯不僅在法律上承認了烏東兩個「共和國」獨立、承認了它們的「國家」地位,也在事實上退出了《明斯克協議》。
帶來的直接結果是俄羅斯「更進了一步」,這是否會激化局勢、是否會激怒烏克蘭採取激進措施、又是否會遭到歐美的進一步封鎖制裁?都是值得觀察的。
變化之二來自烏克蘭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7日報導,當地時間17日凌晨2時30分(北京時間10時30分),烏克蘭政府軍武裝部隊向烏東部民間武裝控制的4個地區發射迫擊炮和手榴彈。
對此,烏克蘭方面否認了俄媒對烏軍發動襲擊的指控,並稱是烏東民間武裝炮擊了烏克蘭軍隊。
誰襲擊了誰很難說清,這種事情到最後都是相互指責對方,還有人猜是美國安排的相關人員搞的。
像這種事情在烏東地區屬於平常操作,比較常見,並非突發事件。不過在當前緊張局勢下,特別是在美國渲染的「戰爭」氣氛下、在美國預測的「戰爭日」背景下,這樣的動作還是顯得比較扎眼,很容易就讓人想到是不是戰爭爆發了。
就俄烏局勢而言,作者一直認為,美俄直接交手的可能性趨近於零,俄烏爆發戰爭有一定的可能性,但機率不是很大。
主要原因在於各方都沒有打一仗的強烈意願與迫切需求,也沒有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與利益衝突,非得用一場戰爭來解決。
烏克蘭倒是有一定需求,那便是收復失地,但以它弱小的力量,以及與俄羅斯完全不對稱的軍力,在沒有歐洲與美國的大力支持下就冒然向俄羅斯動武,這無異於自殺,只要稍存理智,便不至於此。
所以,從常規來講,各方大打起來的機率不是很大。
之所以說有一定的衝突可能性,在於一些「意外」。比如美國不走尋常路,就想擊穿烏克蘭這枚棋子來放血俄羅斯,烏克蘭在美國慫恿下,就是想挑戰一把俄羅斯;俄羅斯就是想與烏克蘭過過招;又或是在接下來的時間出現一些新情況,非得用一場戰爭來解決……要是出現這些「非常規」情況,雙方比拼一回倒是有可能的。
局勢正在出現一些新變化,或許,隨著2月16日「戰爭日」的過去,隨著俄羅斯的部分撤軍,這並不是一切的結束,而是美俄新一輪鬥法的開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