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京宣佈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之後,2月27日,有一支更為特別的武裝也宣佈加入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它就是車臣士兵。
俄羅斯車臣共和國總統拉姆贊·卡德羅夫在誓師大會上宣佈:車臣全力支持普京總統的這一行動,並喊話澤連斯基趕緊打電話給普京道歉,要求西方撤回對俄羅斯制裁。
由於車臣出動的一萬名左右兵力大多屬於特種部隊,有秘密作戰性質,因此,網上關於他們的行動傳聞基本上都是不實信息。
不過,車臣武裝目標是明確的,那就是消滅烏克蘭納粹組織「亞速營」(烏克蘭國民警衛隊),而「亞速營」方面也揚言要在子彈上塗上豬油,企圖嚇唬車臣的穆斯林。
「亞速營」遇上車臣武裝,可謂是「惡人自有惡人磨」,作惡多端的「亞速營」這次將會元氣大傷,因為車臣武裝不僅凶悍,而且對新納粹分子有「拒不投降者,格殺勿論」的行事權。
不過,回顧歷史則非常有意思,今天的「亞速營」親納粹分子和當年的車臣武裝(叛軍)的後台老闆居然是同一伙人–美國及其西方盟友。
不同的是,車臣叛軍已經被普京徹底消滅,除了少數恐怖分子逃往歐洲,得到聖母們保護之上,剩下的基本歸順了卡德羅夫,而卡德羅夫則完全效忠於克里姆林宮。
車臣這些年來,只要是重大活動場合或慶典儀式上,必會懸掛普京肖像,以示忠誠,同時,對蓄意扼殺俄羅斯的西方國家敵意表露無遺。
這在以前根本無法想像,現在車臣社會穩定,經濟逐步恢復,已經走出了當年由於戰亂造成的缺水缺電缺公路的「原始社會」局面。
卡德羅夫子承父業,克里姆林宮對他有點像古代的「封皇」制度,雖然有些人覺得這個治理模式有些落後,但這是從血與火的教訓得出的現實模式。
車臣的穩定與車臣地方政府對莫斯科歸順,尤其是車臣叛亂的結束,卻成了美國心裡永遠的「痛」。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消滅車臣分裂勢力,沒有平定車臣叛軍。那麼,今天普京也無法對烏克蘭採取強硬手段,更無法全力對抗西方對俄羅斯的扼殺行為。
因此,西方媒體對車臣的報導也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從聲淚俱下的同情,變成了極其惡毒的詛咒,甚至說這二十年來車臣處於「白色恐怖」之中。
美國就是見不得俄羅斯穩定,車臣戰亂平息,對車臣老百姓來說不是好事嗎?車臣經濟恢復發展,社會安全得到保障,不就是最大的人權嗎?
但美國卻失去了利用「民族和宗教問題製造俄羅斯國內分裂和動蕩」的機會,它的巨額「投資」全部打了水漂。
車臣武裝不僅沒有趁機作亂,反而出兵幫助普京到烏克蘭參戰,美國心裡有多痛,只有美國自己知道。
利用車臣問題分裂俄羅斯
兩次車臣戰爭,是俄羅斯獨立之後的兩道不堪回首的傷痕,俄羅斯曾耗費了大量的軍力、人力、物力、財力去應對車臣問題,同時還飽受西方輿論攻擊。
車臣是俄羅斯聯邦的共和國之一,面積只有1.5萬平方公里,人口90萬左右。車臣人佔66%,俄羅斯人佔28%,還有其它一些民族。
車臣雖小,但在高加索地區的戰略位置卻極其重要,通過南北鐵路和公路,可以將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土耳其還有伊朗連結起來,東西方向則可以建立裡海與黑海的陸上走廊(能源輸送線)
美國要在高加索以及中亞地區實現戰略擴張,車臣是非常理想的切入點。
蘇聯解體後,車臣與莫斯科存在的矛盾,完全是俄羅斯的內政問題。
而美國為了插手車臣,卻將車臣問題說成了「人權問題」、「宗教問題」,還指責車臣民族受到了俄羅斯的「迫害」,美國議員聲稱要到車臣調查,歐洲人權機構也說要車臣參觀。
在美國及其盟友的策動下,俄羅斯內政問題被國際化,美國在外交領域以各種理由施壓莫斯科,同時,暗中資助車臣分裂勢力,包括輿論美化車臣分裂者。
美國並不滿足於蘇聯解體,俄羅斯作為蘇聯繼承人,將是下一個肢解目標。
美國將科索沃從塞爾維亞分裂出來,與企圖將車臣從俄羅斯分裂出來的手段極為相似,一開始都是從民族和宗教矛盾入手,再挑起仇恨、衝突、內戰,最後美國出來扮演國際仲裁者。
但美國在塞爾維亞獲得了成功,卻在俄羅斯遭到了失敗,因為,美國和北約不敢像轟炸貝爾格萊德那樣轟炸莫斯科。兩次車臣戰爭,北約最終都放棄了武力干涉的選項。
車臣在蘇聯時代,地方政府、基層組織都由黨來領導的,宗教只是作為社會背景、習俗而存在,對日常生活影響非常有限。
1985年開始,戈爾巴喬夫在全國推行「新思維」、「公開性」政策,將意識形態徹底搞亂,車臣地區歷史沈渣泛起,一些知識分子不斷挖掘歷史傷痕,搞起所謂的「反思」作品。
極少數原先藏在「思想多元化」幌子下的車臣分裂分子,這時紛紛扯下偽裝,建立了地下武裝。賽義德.庫特布成了車臣人精神領袖,他公開鼓吹車臣從俄羅斯獨立出,建立一個符合教義的國家。
而庫特布背後資助者就是美國,到1988年,車臣社會已開始動蕩。
美國為了將車臣從俄羅斯分裂出來,主要手段有四種:
一、.以保護人權為由向蘇聯施壓,整個西方輿論場相互配合;
二、美化、收留、資助分裂勢力頭目,在境外形成分裂集團;
三、收買蘇聯(俄羅斯)的媒體、記者、學者、文人,散播「歷史真相」,以言論自由藉口為掩護,將分裂行為轉換為可以讓人接受的「民主」抗爭。
但無論西方如何美化分裂勢力,分裂分子最終還要會走向最極端的目標–獨立建國。
原蘇軍少將杜達耶夫自任車臣總統,於1991年11月1日非法宣佈車臣獨立。
1992年,莫斯科同意美國國務卿貝克訪問車臣地區,貝克向車臣分裂勢力暗示,他們行動將得到西方的支持,「你們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這大大增強了車臣鋌而走險的勇氣。
1994年第一場車臣戰爭爆發,這本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
但美國卻通過「阿富汗–中亞」路線向車臣叛軍提供了大量資金、技術、武器援助,CIA還幫助杜達耶夫建立情報系統。
戰爭後期,英國情報機關幫助叛軍頭目扎卡耶夫等人逃往歐洲,並提供政治庇護,拒絕引渡給俄羅斯。
美國到處尋求車臣「受害人」的「證詞」來指控俄軍侵犯人權。
由於1996年俄羅斯大選臨近,美國叫停了車臣叛軍行動,歐共體駐車臣使團出面斡旋,雙方停火。
葉利欽擊敗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成功連任後,西方再度掀起了車臣分裂勢力的叛亂行動。
德國威脅要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美國則是以凍結IMF(世界貨幣基金組織)貨款的方式脅迫葉利欽放棄軍事手段。
這時,車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獨立」地位,擁有了外交權和憲法立法權,不再受莫斯科管轄,俄羅斯以車臣只剩下了名義上的主權。
但即便如此,還是無法滿足車臣叛軍,它們的目標是要建國。
1999年,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8月10日,車臣與達吉斯坦共和國宣佈獨立。
剛剛出任總理普京被葉利欽授予軍事指揮權,普京直接將車臣叛軍定位成恐怖組織,不可原諒的叛亂者。
俄軍就算在衛生間裡發現分裂分子,也得將他摁死在馬桶裡。
在這種決心之下,9月19日俄空軍對車臣發起了猛攻;10月18日,俄軍佔領了大多數車臣城鎮;12月,俄軍攻下古爾傑梅斯、阿爾貢等軍事重鎮,十萬大軍對車臣首府格羅茲尼實行了三面包圍。
2000年2月,車臣總統馬斯哈多夫跑路,格羅茲尼解放。
2001年1月22日,普京宣佈撤軍,然後,對車臣進行政治改造,由親莫斯科的車臣人執政。
美國則走向了前台,1999年,華盛頓成立了「爭取車臣和平委員會」,由布熱津斯基擔任主席,前國務卿黑格為副主席,公然為車臣叛軍提供各種支持。
第二次車臣戰爭,最終以俄軍獲勝結束,普京也因此建立了足夠的威望,並贏得了2000年總統大選。
接著來,美國繼續挖掘車臣恐怖組織的價值。
美國在格魯吉亞為車臣恐怖分子建立了訓練基地,由總統薩卡什維利出面扶持,車臣叛軍在格魯吉亞至少有20個訓練營,進退自如。
2004年5月9日,普京任命的車臣總統卡德羅夫(小卡德羅夫的父親)在迪納摩體育場被炸身亡。這是一起由CIA指導,由車臣恐怖分子執行的暗殺行動。
不久,薩卡什維利訪問美國,與躲在美國的車臣流亡組織頭目會面。
9月1日,俄羅斯別斯蘭第一中學人質事件爆發,組織者沙巴薩耶夫,他本身曾是CIA特工,還在阿富汗基地接受過CIA訓練。
此次恐怖行動,最終導致394人死亡,至少有150名參加開學典禮的兒童遇難。而西方媒體卻在忙著指責俄羅斯解救行動過於粗暴。
在政治上,美國帶領西方國家全力支持馬斯哈多夫領導車臣「流亡政府」,2005年3月馬斯哈多夫被自己保鏢擊斃,美國才不得不重起爐灶。
從2003年開始,在美國國務院發表《別國人權報告》中,總是指責普京政府在車臣「濫殺無辜,侵犯人權」,「 國際人權觀察組織」說車臣人遭到了「酷刑」。
直到2007年10月31日,車臣新首領烏馬洛夫一伙被俄軍擊潰後,普京才正式宣告戰爭結束,小卡德羅夫被任命為車臣新總統,並由他組建車臣武裝,受內務部節制,繼續追殺叛軍,維持秩序。
2015年,這些武裝出國參加過敘利亞戰爭,專門對付ISIS當中最凶悍的恐怖分子,而且車臣武裝根本不怕死。
這次普京同意他們前往烏克蘭打擊新納粹分子,就是在向美國展現俄羅斯國內的穩定。
西方庇護車臣叛軍得到什麼?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安卡拉火車站爆炸案、2020年10月,法國伊夫林省一名47歲的初中教師塞繆爾·帕蒂被人斬首,也是車臣流亡者後代幹的。
但邪惡的操盤者,是不會受到一丁點傷害的,死傷還是歐洲老百姓承受。
西方總是拿「人權」為藉口,還裝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一而再,再而三與恐怖分子同情。
烏克蘭危機的始作俑者結果只能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