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滿排1.2萬噸級的老式導彈巡洋艦,在某戰區海域起火爆炸。這個已經被軍艦的所有方所證實。其聲稱這艘導彈巡洋艦先是發生了內部火災,然後波及了彈藥庫,最終發生了彈藥的大規模殉爆。造成軍艦本身損毀嚴重,並且全體艦員已經棄艦。這艘軍艦的未來恐怕不會很好了;畢竟彈藥庫殉爆的大型軍艦,即使不當即沈沒也會成為一堆廢銅爛鐵。
而軍艦所有方並沒有承認爆炸的原因是外來攻擊造成,當然也沒有徹底否認;因為是戰爭期間,作戰的對手,已經宣佈是他們發射了剛剛到貨的英國反艦導彈;結果最少有2枚直接命中了該艦,因此引發了大爆炸,可以說是取得了重大的戰果。
這等於是在1982年的馬島海戰之後40年,首次又有巡洋艦級別的大艦被命中並且當即損毀。當然作為軍艦所有方並沒有,承認是被反艦導彈打擊而且是被2枚反艦導彈連續命中,因此真相是否如此,還需要進一步的消息證實。
當然這個證實時間也不用很長;畢竟是事故還是戰損,只要軍艦現在沒有快速沈沒,那麼估計很快就有其損毀外觀的近距離拍攝;而且發射導彈的方面肯定有彈道軌跡和命中後的無線電監聽報告。因此多種信息渠道證明是不是戰損的綜合難度並不大。
這裡也可以簡單地推理一下:作為一艘1.2萬噸級的絕對主力艦,而且是其艦隊旗艦,並且是在實戰部署期間,也就是當前的主要作戰任務是封鎖對手目前僅存的大港和海岸線。在這種高度戒備作戰狀態下,如果單純是發生了內部的小型火災,那麼在損管全部到位的情況下,完全可以迅速地撲滅。說幾句不好聽,此時就給艦上的水兵幾公斤燃料,讓他去內部故意縱火,那麼直接引爆彈藥庫的概率也是極低的。除非有人鑽入了彈藥庫而故意人工引爆了大威力的艦上彈藥,然後再造成其他彈藥的殉爆。也就是像幾十年前的某次人造事故類似。但是這種事情概率也很低。因此綜合研判,這艘1.2萬噸級老式巡洋艦,大概率是真的被對手發射的反艦導彈直接命中,而且是被連續命中了2枚。最終因為被擊中了要害,而造成了不可輓回的結局。如果今後被證明事實果真如此。
那麼由此也可以看出很多問題。第一,就是西方要援助大量的反艦導彈。並且已經空運到位的消息,即使吃瓜看客,也已經至少提醒了大約一周以上了。而作為直接作戰一方的某海軍,居然仍然讓艦隊旗艦,繼續在對方反艦導彈攻擊距離之內不斷的巡航,這在前期的情報戰上,已經是輸了個徹徹底底。還有消息說,
這艘1.2萬噸級的巡洋艦,一直只在自認為的對方裝備的反艦導彈的最大射程之外巡航。因此沒有被擊中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事實最終證明,果真是被反艦導彈擊中並且還連續命中了2枚,那麼這種對對手掌握的關鍵武器性能的情報收集,也同樣是徹底完敗。
總的來看,這次戰爭,其中一方到此為止,在所有情報戰方面已經是徹徹底底的一敗塗地!都屬於爛泥不能上牆一類了;從戰略情報到戰術情報全部如此。再多解釋也不如赤裸裸的現實戰損來得更有說服力!在情報戰完敗之後,那麼這艘1.2萬噸級的冷戰時代艦載的主力旗艦,面對來襲導彈,居然到了完全無法防禦的程度?事實上可能還真無法防禦。這種光榮級巡洋艦一共建造了4艘。有一艘沒有最終建成也沒有銷售出去,大概率要老死在碼頭上。
而另外3艘,現在基本上是戰略攻擊方分布遙遠的3大艦隊的旗艦。這一艘自然也是如此。這種1.2萬噸的大艦表面很唬人,最顯眼的就是甲板之上密集排列的16枚玄武岩重型導彈。號稱命中一枚就可以癱瘓一艘大型航母。除了反艦導彈之外,該艦還裝備了艦載的遠程防空系統;另外還有中程防空導彈和多部630近防炮。如此武裝到牙齒的配備,怎麼會連吃2枚反艦導彈呢?
這就在於冷戰時代研發和裝備的艦載導彈攔截系統,實際最低攔截高度普遍很高,最低攔截高度,距離海面5米甚至是7到10米。對現代化的、貼著海面2到3米高度來襲的反艦導彈未必可以有效攔截。真正起作用的似乎只有幾台630近防炮。但是這種630蘇制原版近防炮的實際攔截能力同樣不強!該艦當年的姊妹艦,在與其他國家海軍的聯合演習中,就暴露過630炮準確度很差的問題。
比如演習中需要攔截用無人機模擬的來襲反艦導彈。其他海軍的730近防炮,在數公裡外就一次性攔截成功,靶標殘骸當即墜海。而輪到某蘇式大艦攔截時,艦上的數台630快炮猛烈開火!結果「來襲無人機」慢慢悠悠地飛了過去,居然毫髮無傷!畢竟是聯合海上演習,導演部怕某國海軍面子上掛不住,就命令無人機操作員,把靶機再開回來!從另外一側再打一次!沒想到又是一波猛烈的炮擊之後,無人機還是四平八穩地又飛走了,還是沒打中!要不要請靶機再飛回來?該大艦艦長報告,不用了,靶機再來,所有630炮也沒炮彈了!如此的真實艦載防空攔截能力,到今天連吃2彈真不算奇怪。■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