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已經來到了第103天,無論是德日趁機重新武裝,還是美國軍火商大發戰爭財,結果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有人坐山觀虎鬥」。最遭殃的,自然是烏克蘭,俄羅斯同樣付出了巨大代價,歐盟也沒少受到衝擊,但沙特、伊朗、委內瑞拉等產油國,卻迎來了復甦經濟的契機。
俄烏戰爭至少產生了3大贏家。
最大贏家當然是美國。波音等軍品公司,可以說是應接不暇,東歐國家送上的武器訂單源源不斷,以至於五角大樓不得不召開軍事會議,給美國軍火商們提供指點。
趁機出售軍火,只是美國獲利的冰山一角,從戰略上看,美國阻止了俄歐聯手「去美元化」、讓默克爾力主的「北溪2號」無果而終、加強了對於歐盟和北約的控制。從戰術上看,曠日持久的俄烏戰爭,可以起到鈍刀割肉的效果,接著打下去,俄羅斯國力必然會被削弱。
不可否認,通過「盧布結算令」,俄羅斯經濟暫時穩住了陣腳,但從長遠來看,俄羅斯和歐盟鬧翻已成定局。等到歐盟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之後,盧布間接與歐元捆綁的局面,就會遭到破壞。
通過挑起衝突,美國確實達到了推動美元回流的目的,在安全上嚴重依賴美國的歐盟,不得不重新回到美國麾下。在反俄已經成為「政治正確」的歐盟,施羅德等曾經主張俄歐深化合作的政治家,已經受到了譴責,連默克爾都未能幸免。
當然了,贏得了開局,不一定意味著能笑到最後。暫時來看,美國確實賺得盆滿鉢滿,但有意無意間,拜登傷害了美國聲譽。
無論是坐山觀虎鬥、拒絕直接下場,還是凍結俄羅斯資產、將俄羅斯踢出SWIFT結算機制,都讓世界各國看清了美國的真實面目。
印度土耳其等各大經濟體,都在忙著「去美元化」,各國都不想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因為美國隨時都有可能故技重施,讓別國成為下一個飽受制裁的俄羅斯。
另一大贏家是尋求擺脫美國束縛、走向軍事崛起的勢力,最典型的就是德日。俄烏衝突給了德日厲兵秣馬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試圖讓德日替美國束縛對手、減輕美國壓力的拜登,選擇了刻意縱容德日,而不是遏制德日的野心。
為了提升軍事實力,德國已經決定投入1000億歐元,日本也在做大幅度增加國防支出、擴充日本自衛隊和研制先進武器的打算。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的久拖不決,讓日本自以為看到了俄羅斯的軟肋,這段時間,日本強硬派沒少嚷嚷稱「北方四島不是俄羅斯的」。
麻生太郎等日本政客更是罔顧事實,譴責蘇聯在二戰時「入侵」了日本。
德國重新武裝,主要是為了給東歐國家提供安全保障,好在經濟領域增強影響力,否則的話,波蘭等東歐國家,很可能會與英國另立歐盟。相比之下,日本更值得警惕,因為日本尋求重新奪回南千島群島等領土,且美國接下來的戰略重心會放在印太地區。
德日擁有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實力,軍事潛力不可小覷,缺的只是一個趁勢崛起的機會。一旦放開手腳,德日崛起後的軍事實力,不會比英法弱。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對美國來說,德日走向軍事崛起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幫美國維護霸權,但也能在關鍵時刻重創美國霸權。因為誰也不知道,德日將來會不會背後捅刀美國。
第三大贏家是伊朗、委內瑞拉等倍受美國制裁的產油國。為了尋找能夠替代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國,美國有意與伊朗早日達成協議,還和委內瑞拉展開了合作。
不同的是,伊朗暫時還沒有接受美國拋出的橄欖枝,但委內瑞拉已經答應與美國展開石油進出口合作了。
為了讓歐盟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美國已經決定,允許2家歐洲企業進口委內瑞拉石油,然後將這些石油運往整個歐洲,預計在7月份,該計劃就能得到實施。
早在3月份,美國和委內瑞拉展開談判的時候,雙方就達成了不少一致,為了表示誠意,委內瑞拉還釋放了2名被扣押的美國公民,美國承諾,會對委內瑞拉豁免部分制裁。
雖然委內瑞拉多次強調,會繼續與俄羅斯維持友好往來,但委內瑞拉在此時與美國保持交流,有意對美國和歐盟出口石油的行為,無異於背後捅刀俄羅斯。
國與國之間,永遠都是利益第一,這句話真沒說錯。■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