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的局面可能已經發生質變

Luxenius

反對所有失敗論的觀點。這既不是開始,更不是結束。台海的局面可能已經發生質變。

雖然我們大部分時候都抱著吃瓜看戲的心態在調侃時事,但真實的歷史絕大部分時候是樸素的和漸進的。只會吃瓜的壞處是注意力只能集中數小時到數天,然後心態在速勝論和潰敗論這兩個極端之間來回搖擺。

我為之前過度調侃道歉。我錯了,下次還敢。

這次就事論事。

本次佩洛西訪台跟4月份美國6名議員訪台、7月份1名議員訪台並沒有實質區別,只是她政治影響力最高。但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軍事動員程度已經加碼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到底是誰切誰的香腸?

一直說,統一台灣最大的困難恰恰在於軍事鬥爭的困難性。既有台灣本島的防衛因素,也有外部勢力的軍事威脅。

例如,從佩洛西的航線來看,她的飛機一直在第一島鏈的外側飛行。從馬六甲海峽穿過印尼,沿著菲律賓東部東部近海,再從台灣以東進入。一直都處於數個軍事基地的保護中。解放軍實際上從遼寧號 遠海訓練開始,才真正進入過其中一部分海域,也就是最近幾年的事情。

如果真能輕易越過第一島鏈投射力量,那第一島鏈就不是島鏈了,何況要投射的力量不是一兩架戰鬥機,而是需要在對方8-12架軍機面前取得絕對優勢的力量投射。

而這也正體現了台灣島位於第一島鏈的核心位置。一旦中國統一,第一島鏈將失去作用,轉化為向外投射的基礎。

由此再延伸到武力統一的問題上。

沒人懷疑大陸面對台灣海峽區域的摧毀性的火力優勢。但是台灣以東呢?如果台灣將靠近大陸的城市群作為據點進行頑抗,同時又在東部山區隱藏力量,與來自菲律賓、沖繩方向的外軍配合,解放軍如何有效打擊其位於第一島鏈外側的東部?

目前公佈的演習區域

借用一張圖。這是剛公佈的最近要進行軍事演習的坐標區域。綠色圈出來的軍演方位是前所未有過的。而且A1、A2、A3、A6都進入了台島的防衛區。

當代幾乎所有的大規模的軍事集結,都有借軍事演習的名義。雖然大部分軍事演習都以撤離告終,但很多關鍵性的戰鬥集結就隱藏在其中一些軍事演習中。就算此次不對台灣進行實質性的進攻,只是將包圍圈縮小到如此範圍,將力量常態化投射到台北附近、台灣島以東、與沖繩和菲律賓之間的區域,都是在往統一邁進一大步。

再回到軍事鬥爭的困難性的問題。以下是台灣島的人口密度分布:

台灣人口密度地圖

可以看出,台灣絕大多數人口都集中於西部沿岸。潛在的登陸區、交戰區均與高密度的城市群高度重合。

高烈度的解放戰爭,如果遭遇混入居民區的負隅頑抗,可以出現多達百萬的平民死傷。同樣,也可能導致進攻的進度受阻,不能快刀斬亂麻的完成軍事行動,從而造成一系列不可控的政治問題。

軍事鬥爭的失敗才是真正的失敗,為了確保軍事鬥爭的勝利,其他都不要緊。

希望精心準備,聯合用藥,足量足療程,泰山壓頂。大規模軍事行動沒有次日達一說。中印邊境摩擦發生於1958年,印度入侵於1961年,而中國1962年10月才閃電出兵,之前一直在進行動員集結和準備。美國攻打伊拉克,輿論動員從2001年就開始,從2002年7月派遣先遣隊進入伊拉克,正式戰爭到了2003年6月才打響。

軍事行動的準備階段本身也是威懾,也存在迫使對方妥協的可能性。

我當然也樂見能有機會對佩洛西本人進行生命威脅。畢竟,佩洛西之於美國,正如戈培爾之於納粹德國。然而不至於因為沒能對其進行威脅,就直接搖擺到了失敗論去。

我的希望是,借此將軍事摩擦常態化,將力量投射到其防衛圈內、外軍干涉的路線上,並對島內進行實質性的軍事威脅。和平統一(指無條件投降)仍有一線希望。

再次表態,就算無法和平統一,我可以成為「那個」代價,包括勝利的代價,也包括失敗的代價。■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