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2日發表通知,由於發現多處設備故障,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將完全停止輸氣,直至故障排除。
我們先看幾個信息。
2022年的1月至6月,德國在中國的投資額約為100億歐元,遠超過2000年後記錄的上半年對華投資額峰值62億歐元。
也就是說增長了61%。
對這個數據,作為「美國代理人」的德國總理舒爾茨一直很擔心,在8月11日發表講話的時候還說,德國企業不要「過分依賴」中國市場,應該尋找多個合作夥伴。
但德國企業依然蜂擁而至,其中重點是汽車、機械製造、化工等行業。
我們隨便例舉幾個最近的:
7月份,全球最大化工集團之一巴斯夫宣佈將繼續推進在中國廣東建設大型生產基地,到2030年,總投資額將達到100億歐元;
2022年6月,寶馬在瀋陽的第三家工廠動工,總額超過20億歐元;
大眾列出新的投資計劃,到2024年底在中國投資約150億歐元於電動車,並將雇用數千名軟件工程師;
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海拉宣佈擴建常州生產基地產能;
Aldi計劃在華新建數百家門店;
………
和精日們動輒唱衰中國經濟不同,德國資本用錢投票選擇了中國,當然,其實並非德國,2022年1到7月,外資對中國的總投資同比增幅超過17%,其中最多的是韓美日德四個國家。
不過我們今天重點聊的是德國。
我們常規的認知是:俄烏戰爭爆發之後,資本都會跑到美國去避險,美國會收割歐洲。
因為美國地理環境絕佳,高度重視資本利益,理應是資本的首選。
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對於金融資本來說,當然是選擇美國,或者說把資產放到美國避險,相對來說是最安全的。
但是對於歐洲的企業來說,尤其是工業企業,卻並非如此。
現在歐洲的工業企業大舉逃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源價格太高了,導致生產成本毫無競爭優勢可言,要麼停工,要麼虧損。
在德國,對比去年電價上漲了5倍;
天然氣價格上漲了8倍;
德國《明鏡週刊》在7月份的時候調查了500家企業,幾乎利潤全在下滑,有1/4已經在減產,有2/3認為高漲的能源成本會導致競爭力下降,超過1/5的公司希望把生產轉移到國外,或者已經在這麼幹了。
德國似乎想了很多辦法,比如給企業能源補貼,但是不過是杯水車薪。
到現在德國開始放棄碳中和,但是放棄了也沒用…….
因為就算燒煤炭,德國也需要從國外進口,而俄羅斯提供了德國煤炭的至少35%;
德國雖然是個工業大國,但是很悲催,在能源上真的什麼都沒有,不僅僅沒有石油和天然氣。
德國的煤炭蘊藏量看似很多,佔全球的3.5%,但是沒啥卵用,上世紀50年代後,德國的煤井越挖越深,需要到地下1500米,開採成本高得嚇人,一噸要250歐元,而國際市場價格只有80歐元,因為很多國家都是露天煤礦…..
從80年代開始,德國的煤炭產業就經營不下去了,完全依靠政府部門補貼硬扛,到21世紀後終於放棄煤炭產業,開始呼籲所謂的清潔能源,但是現在清潔能源也搞不下去了。
就算是燒木頭,德國木柴也需要進口,而不幸的是,俄羅斯又是全球木柴蘊含量全球第一。
德國政府來回騷操作,就這麼說吧:
2022年4月,天然氣價格暴漲,民眾搶購木材,但最便宜的供應地在俄羅斯,而德國繼續堅持制裁俄羅斯。
接著,歐盟宣佈要不惜一切代價想重建太陽能製造業,但光伏生產全產業鏈都在中國。
到了6月,德國推翻到2038年完全放棄煤炭的承諾,宣佈要重啓煤炭發電,但俄羅斯是德國的最大煤炭出口國。
到了7月,德國宣佈放棄碳中和,但接著怎麼做完全沒想明白。
現在德國還有一張牌,就是用褐煤,產量可以達到全球第一,這是德國唯一能自給自足的能源。
但是褐煤對環境的破壞極其巨大,燃燒時會有大量的黑灰和有害氣體漂浮在空中,而且嚴重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連第三世界國家幾乎都不用。
如果德國淪落到用褐煤,那麼就很搞笑了,這個口口聲聲的環保大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環境殺手,到時候德國綠黨將成為最大的笑話。
環境差了,並不影響吃飯,關鍵能源價格的高漲,直接摧毀了德國的眾多基礎工業,比較明顯例子如德國最大的玻璃製造商Heinz-Glas,在正常情況下,每年的電力和天然氣成本為1100萬歐元,到今年預估的成本超過了3000萬歐元,從目前來看,還打不住……
如德國的基礎產業,鋁業是電力消費大戶,電力上漲後,對比去年同期產能下降了23%,關鍵還是在虧損的狀態之中下降產能,德國鋁業協會主席說,這樣的狀態如果繼續搞下去,德國很快就會沒有鋁冶煉廠。
石油、天然氣、電力是工業的血液,成本的上漲會抬高基礎原材料價格,形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到終端消費品的成本會至少提高20%以上。
但是對於德國企業紛紛逃離,顯然,德國政府似乎並不在乎。
8月31日,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在一次公開講話中揚言稱:相比德國冬季能源危機,支持烏克蘭更為重要。即使德國人走上街頭抗議能源價格,德國也必須繼續制裁俄羅斯來支持烏克蘭。
我向烏克蘭人民做出承諾,只要烏克蘭人民需要我,我就會支持他們。我要兌現我的承諾,不管德國選民怎麼評價我,我要實現我對烏克蘭人民的承諾!
看,堂堂的一國外長,公然說烏克蘭的利益要比德國利益重要,就這麼個玩意兒。
看到這一幕,尤其是德國還在源源不斷的給烏克蘭援助,波蘭非常不爽,說你好施別人不如好施我,你二戰的時候給我帶來了多大的災難,於是向德國索賠1.3萬億美元,相當於德國GDP的1/3。
話說回來,現在德國企業的經營狀況已經極度惡化,關鍵還看不到頭,政府還說要繼續制裁俄羅斯,其實也就是要繼續制裁自己。
看到德國一邊用自己的能源,一邊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各種作死,俄羅斯也是怒了,於是開始動輒給德國斷氣。
2022年8月,俄羅斯宣佈北溪一號從8月31號開始停氣檢修三天。
2022年9月,俄羅斯宣佈無限期關閉北溪一號。
現在好了,德國徹底沒了天然氣,產生了大量的能源缺口。
原來也就是成本上漲15%,好歹能彌補下虧損,現在根本就沒有能源了,工廠只能放在哪裡停工硬虧。
強調一下,天然氣管道斷掉了,不是隨便找個供應商就能解決的,關係到碼頭、LNG船、產能等一系列的問題,德國如果能買到俄羅斯之外的天然氣早就買了,問題是折騰了半年,根本沒招。
所以,在德國政府這樣反覆折騰,而政客居然說烏克蘭利益最大的時候,德國企業當然選擇了逃離。
逃離到哪裡去呢?
去美國嗎?不可能的,美國是金融大國,而早不是工業大國,供應鏈殘缺不全,比巴西都好不到哪裡去,到了美國,成本更高。
所以,德國的金融資本逃到美國很正常,但是工業資本會選擇哪裡,答案就已經非常清楚了。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規模,全供應鏈的單一市場,當然是德國企業的首選。
巴斯夫的老闆布魯德米勒表示:中國是增長最快的化工市場,到2030年將佔世界市場的一半。很難不參與。
他的話,基本就代表了德國企業想說的…….
回顧俄烏衝突到現在半年時間,這一幕非常戲劇化,中國一直希望俄烏能和平解決問題,而美英日三個島國無限拱火,德國為代表的歐洲政府生怕打得不夠刺激,源源不斷的進行援助提供戰爭燃料,終於讓全球能源危機愈演愈烈。
到了6月份,美國越看越不爽,我導演了俄烏戰爭,憑什麼中國去撿漏,企業都跑到中國去了?
中國說我天天勸他們別打,還讓你們別拱火,你們不聽我的啊……..
中國已經連續6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德國對中國的投資年年增長,德國總理舒爾茨再次呼籲德國企業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中國這一個籃子裡。
估計聽到這句話德國的企業已經罵翻天了。
這幾年對中國投資增長最快的是美國企業,你不讓我們德國企業投資?
不到中國投資,到哪裡去?到烏克蘭去嗎?在大毛的炮火下開工廠?■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