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周,戰爭驚天逆轉,全世界都沸騰了?

戎評

烏克蘭戰爭形勢的逆轉,令全世界都深感意外:北線的烏軍由戰略防守轉向戰略反攻,短短四天時間,連續推進100km。按理說平均每天二十五公里的推進速度,即便是放在二戰時期的半機械化時代,也沒啥好吹噓的。

但烏克蘭作為防守的一方,且又是在沒有制空權的開闊平原作戰,這速度其實稱得上如入無人之境了!最關鍵的是,巴拉克列亞、伊久姆、庫皮揚斯克和紅利曼這幾個尤為重要的軍事重鎮,已經被烏克蘭軍隊接連收復,這對於在北線的俄軍來說不是什麼好消息。

自戰爭爆發以來,位於哈爾科夫州東部,毗鄰北頓涅茨克河岸的伊久姆一直是俄烏兩軍爭奪的焦點。在地理上,伊久姆市相當於烏克蘭東北地區的一個犄角,南下可以夾擊頓涅茨克,向北則可以牽制烏克蘭第二大城市也是烏東第一大城市的哈爾科夫,與紅利曼以及波帕斯納兩地形成了一條將烏克蘭東北部完全分離的隔離帶。

在交通上,伊久姆是支撐俄軍南北兩線物資運輸和交通互聯的樞紐,其盧甘斯克、頓涅茨克、扎波羅熱、赫爾松提供武器和物資補給的公路鐵路都會從此地經過。

如果俄軍能守住伊久姆至紅利曼一線,拿下頓巴斯全境只是時間問題;如果守不住,俄羅斯本土向南供應物資的通道就會被切斷,結果則是原先分割的烏東北部地區將重新整合在一起,從而對盧甘斯克造成直接威脅,這意味著北線辛苦維持半年的大好局面至少葬送了一半。

所以,當伊久姆和紅利曼等地失守的戰報傳出來後,全球輿論瞬間沸騰並逐漸向兩種極端方向發展。

支持烏克蘭的一方認為,俄軍在伊久姆保衛戰中表現得十分拉胯,守軍抵抗意志之低一觸即潰,烏軍簡直如入無人之境,照這速度發展下去,俄羅斯離全面潰敗不遠了。

比如英國經濟學家雜誌的記者就嘲諷道,在烏克蘭的俄軍像極了2021年的阿富汗政府軍。

而支持俄羅斯的一方則認為俄軍是在誘敵深入,比如觀點報提到,巷戰對俄軍殲滅烏軍有生力量,以達到去軍事化的目的非常不利,主動退卻是為了誘使他們撤出防區,在運動戰中予以殲滅。

這兩種說法其實都不準確,下面我們就用三點不爭的事實,幫助大家透過現象直擊本質。

第一、俄軍本次失利是不爭的事實

俄軍本次失利的直接原因在於情報誤判。

從八月份開始,烏克蘭就在籌劃大規模反攻的相關事宜,但這打的是政治仗而不是軍事仗!眾所周知,美國國內支持烏克蘭打下去的是民主黨,共和黨則更偏向於降低戰爭的烈度甚至結束戰爭,以在西太平洋地區集中精力對付中國。雖然現在掌權的是民主黨。

問題是共和黨中期選舉的勝率越來越高,一旦民主黨全面失去對國會兩院的控制,在缺乏共和黨的配合下,美國軍援烏克蘭的力度恐怕大不如前。

因此,烏克蘭必須為共和黨贏得選舉後的一些事情,做好充足的準備。

什麼事情呢?

如何迫使共和黨繼續維持對烏克蘭的支持!

顯而易見,如果烏軍再這麼一瀉千里下去,那麼當年的蔣介石集團就是它的前車之鑒:美國沒有任何理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金錢,去打一場注定輸掉的戰爭,否則沒辦法向人民交代。

所以,在中期選舉之前,烏克蘭需要用一場乾淨利落的勝利,證明它有打贏的希望,借此煽動美國民間的反戰力量聯合民主黨,向共和黨施壓。而共和黨出於2024年總統大選年的考慮,只能做出讓步,畢竟在今天的美國,黨派利益遠大於國家的戰略利益。

必須反攻的理由解決了,接下來就該解決從哪裡反攻的問題了。烏軍最初的反攻對象是在南線的赫爾松,而俄羅斯也堅信南線是烏克蘭的反攻重點,原因很簡單,在軍事層面反攻赫爾松州的收益最大。

克里米亞事件後,夾在扎波羅熱州和尼古拉耶夫州中間的赫爾松,就成為了烏克蘭連接亞速海和黑海的橋頭堡。如果烏軍能在赫爾松取得勝利,向東可以進取亞速海的兩大港口城市,即馬里烏波爾和別爾江斯克;向西則有機會控制黑海北岸最大的港口敖德薩!

如此一來,俄羅斯讓烏克蘭徹底淪為內陸國,以降低其威脅性的戰略計劃也就破產了,這也預示著俄羅斯南線作戰行動將功虧一簣。須知,沒有實現既定戰略目標的戰爭,就算打贏了,也是輸。

因此俄羅斯把最近幾個月的軍事部署重點,都放在了赫爾松一線,其中就包括調動北線精銳力量。

但沒想到烏克蘭打的是政治仗,在什麼地方反攻不重要,重要的是打贏。

北線的哈爾科夫在軍事層面並沒有長遠的收益,這裡和俄羅斯的別爾哥羅德州實在太近了,最遠不超過50km。烏軍即使能反攻勝利,但想要在俄羅斯的牙齒下長期守住根本不現實。

也正是因為這種不現實,導致俄羅斯上了烏克蘭調虎離山的當,以至於北線防禦薄弱,被烏軍乘虛而入了。

當然,俄軍在伊久姆一線的失利,歸根結底是缺乏有效兵力造成的。俄羅斯陸軍總共才30萬,10萬駐守本土,10萬赴烏克蘭作戰,10萬輪換。理論上要是空天軍能正常發揮,十萬大軍打下半個烏克蘭綽綽有餘,但不知道是不是俄軍意志在備戰美軍可能下場的緣故,出勤率極低,陸軍大部分時間只能依靠自己作戰。

在傳統的機械化戰爭中,若守軍依託城市建築固守,進攻方至少要付出三倍的兵力和十倍的彈藥才能攻佔,所以兵力不足的缺點一下就被放大了。

第二、俄軍仍掌握戰場主動權是不爭的事實

俄軍敗退後,支持烏克蘭的一方總有人在說,俄羅斯士兵戰鬥意志低,且兵力又那麼少,肯定會失敗。該觀點其實是建立在一種錯誤的邏輯基礎上,俄羅斯作戰的目標是佔領烏克蘭全境。

戰爭還沒有開打前,我在俄羅斯只守住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兩州、拿下亞速海沿岸港口、全面佔領烏克蘭、大軍向東部地區全面挺進並以第聶伯河為界划江而治的四種選擇中,就明確指出,俄羅斯全面佔領烏克蘭的可能性機會為零。

守江山要遠比打江山難得多!

第聶伯河左岸的烏克蘭西部地區長期受波蘭和奧匈帝國的統治,信仰的是天主教而非斯拉夫民族傳統的東正教。自打獨立以來,沒少搞烏克蘭去俄化運動,比如推進烏克蘭語成為國語,再後來的兩烏內戰,也數西烏克蘭人打起來最不要命,給當時的蘇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俄羅斯要是強行收復烏克蘭,不但治理成本會相當高,而且容易被扣上侵略者的帽子,因為民眾不親俄就沒法像克里米亞那樣搞入俄公投,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整體併入烏克蘭後,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就和歐盟的地緣利益核心區接壤了,兩者之間再無戰略緩衝地帶。而在地緣安全的威脅下,歐盟內部的極端親美勢力會在短時間內急劇坐大,並推動歐美加深媾和程度,這並不符合中俄至少不讓歐洲完全站在美國一方的對歐戰略。

烏東地區就大不相同了,既有親俄的民意基礎,更有實在利益,拿下後不僅能打通俄羅斯本土前往克里米亞半島的陸上通道,又能兼並南方機械製造廠和哈爾科夫坦克廠在內的一大堆軍工產業,一箭雙雕。

由此可見,俄羅斯不論是從地緣政治上抑或是實際需求上,從來沒想過全面佔領整個烏克蘭。

而若以第聶伯河以東為戰略目的,兵力不足的缺陷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就目前而言,俄羅斯還有三個辦法能用。

一是把防備北約和美國的空天軍投入戰場,加大空中支援力度,用更強大的火力替代人員需求;二是加快公投速度,讓原本受法律限制而不能出國作戰的義務兵在事實上參加作戰任務;三是發佈動員令。

根據俄羅斯法律規定,義務兵不能出國作戰,但烏東地區公投入俄後,就不算出國了

只要兵源的問題解決了,俄軍重新確立起北線的進攻主導權,是遲早的事。

瘦死的駱駝怎麼找也比馬大吧?

更何況俄羅斯還沒有瘦到奄奄一息的程度,烏克蘭也算不上馬!

第三、西方在戰略上沒有打敗俄羅斯是不爭的事實

西方煽動俄烏戰爭,主要戰略目的是通過烏克蘭的阿富汗化,拖垮和分裂俄羅斯,就像當年的蘇聯那樣。但俄羅斯的國家財政並沒有拖垮,反而還由於戰爭造成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大發橫財,反倒是西方作繭自縛,日子越來越難受了。

美國通脹水平持續高企,幾輪加息都沒啥作用,因為加息緩解通脹生效的前提是物價飆升的源頭在於貨幣超發,但2022年後大通脹的源頭在於,在國際市場上流通的貨物量實際減少了。

這明顯屬於貨幣政策無法左右的因素!

歐洲的情況更慘,冷冬的腳步日益臨近。俄羅斯斷供北溪一號後,民生供暖和工業用氣都保不住。為確保生產,歐洲企業成批次的赴海外建廠,掏空財政稅收、就業崗位和產業能力。

跑不了的老百姓就鬧事,前幾天捷克來了一次七萬人大遊行抗議能源漲價,這幾天奧地利有樣學樣,搞得德媒成天擔驚受怕這股風暴刮到柏林來,而號稱人權標桿的瑞士甚至還發明瞭惡意取暖罪。

朋友們,冬天沒有來都鬧成這樣了,真到了是十一二月份,鬼知道還能鬧出什麼幺蛾子來,歐洲亞歷山大啊!

相比亂象叢生的美西方,俄羅斯一次戰術潰敗,又算得上啥負面影響呢?

德國媒體世界報銳評捷克大遊行:這一幕恐怕要在德國上演

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次兩次的失利,改變不了俄強烏弱的本質,俄羅斯滿盤皆輸的可能性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最重要的是,烏克蘭不會阿富汗化,俄軍更不會蘇軍化。論地形,阿富汗是山地,烏克蘭是平原,無險可守;論戰鬥意志,阿富汗老百姓眼中的蘇軍是入侵國土的異族,天下興亡,匹夫亦有責;

而烏克蘭東部地區老百姓眼中的俄軍則是光復故土的同胞,是把他們從烏克蘭政府納粹暴政下解放出來的天兵天將;

論國際環境,當年的蘇聯舉目無親,而如今的俄羅斯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國家能理解他被動開戰的無奈。■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