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投票結束,美國又迎來一次「沒有結果」的選舉日。
根據美聯社統計,截至美國時間11月9日凌晨,眾議院席位,共和黨人已經奪得199席,領先民主黨的172席——任何一黨贏得218席就將成為眾議院多數黨。
參議院席位,民主黨已經佔據46席,共和黨47席,誰將超過51席,誰就能成為參議院的多數黨。
而就在美國時間凌晨2點(北京時間下午3點)左右,兩黨勢均力敵的參議院選舉出現了一個關鍵逆轉:民主黨人約翰·費特曼從共和黨手中贏得關鍵一席,取得賓夕法尼亞州的參議員席位。
其他關鍵州形勢則仍然非常接近,懸念可能會保持到最後一刻。
1
膠著。
CNN報導稱,截至美國9日凌晨3點30分(北京時間下午4點30分),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控制權仍然懸而未決。
參院競選中的幾大關鍵州,包括內華達州、佐治亞州和亞利桑那州,結果尚未塵埃落定。
2020年大選後,參議院處於50:50的均勢,民主黨因副總統哈里斯的「額外一票」而勉強維持51:50的多數黨地位。因此,在本次中期選舉中,共和黨人只需淨增一個席位就可贏得參議院。
根據美聯社的統計,佐治亞州,目前民主黨候選人以微弱優勢領先,但兩人都還沒有獲得超過50%的選票。如果兩位候選人都沒有超過 50% 的門檻,雙方將在12月6日進行決選。
亞利桑那州,目前也是民主黨候選人領先,但開票率剛剛過60%,比賽還遠未到終點。
內華達州,目前是共和黨人領先,但開票率剛過70%,當地官員警告說,獲得結果可能會嚴重延遲。
總體來看,關鍵州的參議員的選舉形勢非常接近,可能需要幾天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得出結果。
反轉?
在選舉之前,所有民調機構都對民主黨做出了最悲觀的預測:民主黨將會輸掉參議院和眾議院。
著名的美國政治民調網站538稱共和黨有59%的幾率贏得參議院,84%的幾率贏得眾議院。
它還預測在2023年1月新國會上任時,共和黨人將能夠在眾議院增加15個席位,獲得227比208的優勢,共和黨還將在參議院多出1個席位,獲得51比49的優勢。
8日晚上,隨著投票的陸續結束,首先亮相的結果是共和黨在佛羅里達州率先拿下一城。極端保守的共和黨人羅恩·德桑蒂斯在佛羅里達州實現州長連任,馬克·盧比奧也實現了該州參議員連任。
佛州州長羅恩·德桑蒂斯以超出民主黨候選人近20%的支持率,大獲全勝,這也讓他成為2024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有力競爭者之一。
然而,隨著民主黨人約翰·費特曼拿下賓州參議員的關鍵一席,特朗普支持的多名共和黨候選人未能贏下席位,多家外媒稱「民主黨人表現超出預期」,「紅色浪潮未能實現」。
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甚至在結果還未塵埃落定之前就發表聲明稱,關於民主黨失去數十個席位給共和黨的可怕預測迄今未能實現。
她說:「雖然許多比賽仍然遙遙無期,但很明顯,眾議院民主黨議員和候選人的表現遠遠超出了全國的預期。」
混亂。
雖然結果尚未明晰,但一個撕裂更加激烈、鬥爭更加慘烈的美國已經可以預見。
這一次中期選舉,不僅是對眾議院的所有435個席位以及參議院100個席位中的35個進行改選,美國選民們還對從大麻、到體育博彩、墮胎等一系列問題上進行了投票。
多個州就是否將娛樂用大麻合法化進行了投票,在馬里蘭州,選民批准了一項憲法修正案,將 21 歲以上成年人的娛樂大麻合法化,使其成為第 20 個採取這一步驟的州。
關於墮胎的爭議則進一步激化。在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後,密歇根、加利福尼亞和佛蒙特三州在中期選舉中通過了保護墮胎權利案。
在選舉之前,出口民調就顯示,美國選民最關心的頭等議題是通脹和墮胎。
在多個關鍵州,共和黨普遍選用通貨膨脹、經濟下行攻擊民主黨對手,民主黨候選人則較少提及經濟問題,而是指責共和黨人在墮胎權案上侵害公民權益。
但是民調顯示,由於拜登執政第二年主要經濟指標為「卡特以來歷屆總統最差」,超過四成美國人覺得自己的生活過得還不如兩年前好,因而普通選民關注經濟議題的比例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高。
在搖擺州亞利桑那,人們普遍關心單月飛漲500美元的高額房租,以及接近每加侖 4 美元的汽油。
而美國經濟的未來在選戰的唇槍舌劍中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更讓人不安的是,中期選舉之後,美國在如此鴻溝巨大的背景下將向何處去。
從目前來看,共和黨在眾議院選情佔優,根據過往經驗,掌握政府行政和立法部門的黨派一般都會在中期選舉中丟失席位。
而一旦拜登成了「跛腳鴨」,美國可能又將再一次面臨急轉彎。
據《紐約時報》估計,迄今為止,已有近 200 名質疑 2020 年大選結果的共和黨人在中期選舉中獲勝。
而這對美國民主甚至美國政治意味著什麼,用美媒的話說,「風險將至」。
2
雖然目前中期選舉結果還沒有塵埃落定,但這次選舉已經在國際社會引發普遍擔憂。
人們擔憂,中期選舉的結果可能對美國現行重大對外政策的熱點議題造成拐點性影響。
隨著近年來美國兩黨的政策方向差距越來越大,一旦眾議院或者參議院多數議席發生結構性改變,可能將會影響美國在諸多公共政策方向上的變化。
首先在對烏援助問題上,自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已經累計向烏克蘭提供超過650億美元的援助。
美國兩黨在對烏援助問題上一直存在不同立場。共和黨內的主流觀點是減少對外更多投入,不要過度捲入俄烏衝突之中。還有極少數共和黨人希望美俄關係轉圜,因此反對拜登政府的對烏政策。
眾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警告稱,如果共和黨能在中期選舉中領先於民主黨獲得眾議院的控制權,那麼該黨將停止或限制對烏克蘭的援助。
麥卡錫指出,主張減少對烏援助的部分原因是,拜登政府忽視了共和黨視為優先事項的國內問題。
這種對烏政策的意見不合,在民主黨內也露出苗頭。10月下旬,美媒透露,30名民主黨自由派議員聯名致信總統拜登,呼籲其將「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與「積極的外交壓力」結合起來,改變在俄烏衝突中的策略,尋找達成停火的現實條件。
儘管這封信最終被撤回,但在美媒看來,這是一個重大信號,是民主黨內第一次傳出「不贊成拜登對烏政策」的聲音。
因此歐洲國家正在擔憂地注視著美國中期選舉的後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呼籲美國保持團結」直到烏克蘭恢復和平」。
氣候問題則是美國有可能另一個出現大轉彎的政策領域,以至於選舉當天,美國總統的氣候特使克里不得不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再三保證:就算共和黨在美國中期選舉贏得勝利、奪回國會主導權,拜登仍將繼續推動保護環境的綠色經濟發展政策。
美國共和黨前總統特朗普曾在任內帶領美國退出2015年達成的巴黎氣候協定,拜登繼任後才讓美國重返協定。
這個大轉彎,國際社會還記憶猶新。
現在,一旦共和黨再次奪回眾議院甚至參議院,拜登政府此前承諾的巨額氣候投入,還能落實幾分?
國際社會也不得不打個問號。
此外,歐洲仍在遭受特朗普時代對鋁和鋼關稅的創傷記憶帶來的痛苦,美國退出巴黎協議和伊核協議的場景歷歷在目,特朗普也曾一再威脅退出北約……
有歐洲媒體指出,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在身份政治上的衝突和分裂,很可能會造成美國與歐洲的分歧,並在某種程度上將東西歐分開。
在美國選情膠著的當下,歐洲決策者的種種焦慮很可能成為一個熟悉而令人不安的現實。
一旦美國兩院發生變動,美國在政策層面上就極有可能轉向,而「怎麼轉、往哪轉、轉多久」,目前來看很難預測,這種不確定性讓西方國家慌了神,跨大西洋焦慮再度升溫。
3
CNN稱,自詡為數十年來確保全球穩定的美國,其國內政治使其越來越變成一股不可預測和破壞性的力量。
美國以往被視為民主的樣本,但國會山的一場暴亂掀開了民主外衣下血淋淋的真相,如今的中期選舉也開始出現類似的暴力威脅。
美國人越來越擔心所謂的內戰重燃,如果沒有內戰,人們也開始套用冷戰、熱戰的說法,描述美國處在一個「冷內戰」的狀態。
英國《衛報》6日發表評論文章稱,美國人越來越多地在談論內戰,社交媒體上提及「內戰」的內容猛增了3000%。超過40%的受訪人表示,他們認為未來10年至少有可能發生內戰。
從中國的角度來說,中期選舉是美國內政,選舉結果由美國選民投票決定。
至於中美關係,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記者會上所說,中方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我們認為一個健康穩定的中美關係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