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境內落下導彈的事件,還沒落幕。
就在這同時,歐洲周邊的海上,卻再度風高浪急起來。11月17日,其實是我們這邊的昨天,美國五角大樓在當天記者會上宣佈:將在歐洲海域之內,舉行有五艘航母參加的演習!
這麼多條航母一起參加演習,在歐洲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哪五條航母呢?
美國人出兩條:「福特」號和「布殊」號;
英國人出一條:「伊麗莎白女皇」號;
法國人出一條:「戴高樂」號;
意大利人出一條:「加富爾」號。
為什麼要搞五航母演習呢?
美國人是這麼說:這些行動為北約盟國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在整個歐洲-大西洋地區協調關鍵的戰鬥力,同時展示北約的凝聚力和互操作性。這也是檢驗盟國合作以及在聯盟的所有地理區域、作戰領域和功能領域實踐北約威懾和防禦概念的機會。
全是彎彎繞的話。
講了等於沒講。
其實,真實原因只有一個:俄烏戰場附近,已經開始下雪了。
11月16日,有人發現: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上空,一朵一朵的雪花,從天空飄了下來,2022年的第一場雪,雖然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一些,卻還是來了。
海拔高一點的外喀爾巴阡山脈上,雪更大。
俄軍對烏克蘭全境,展開了比之前更猛烈的轟炸,敖德薩、文尼察、蘇梅、第聶伯羅和基輔……這些烏克蘭的大城市,不斷遭到打擊,而且目標主要是電力設施。
為啥會這樣呢?
還記得我之前說過嗎?
俄羅斯這塊土地,有兩個天然的盟友,一個叫「泥將軍」(генералуГрязь),指的是每年春秋兩季,春季是融化的雪水,秋季是漫長的雨季,造成道路無比泥濘,行軍非常困難。
另一個呢,則叫「冬將軍」(ГенералМороз)。
這塊土地的冬季,既殘酷又漫長。很多著名人物,像拿破侖、希特勒,都曾經打遍歐洲無敵手,結果最終卻全敗在了「冬將軍」的手下。
對「泥將軍」,俄羅斯沒那麼信任,因為雖說爛泥地讓敵人進攻慢了,但讓俄軍的進攻也慢了。
像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發生的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當時的蘇軍就忘記了「泥將軍」的威力,他們乘著地面還凍結時,拼命進攻。德軍呢,則故意誘敵深入,等泥濘期到來,蘇軍後勤斷絕,德軍乘機大反攻,蘇軍慘敗。
這次其實也是。
俄羅斯在「泥將軍」到來前一兩個星期,大概想出烏克蘭不意,搶先發動進攻。結果沒能速戰速決,久戰不下,導致這場仗一直拖到現在。
今年3月,為了不讓裝甲車陷入泥濘,俄軍砍下樹木,鋪在路上。
但歷史上,「冬將軍」從來沒讓俄羅斯人失望過。
像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是乘著最寒冷的冬季,蘇聯軍隊對德軍展開最後一擊的。
還有蘇軍雖然在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戰敗,但在當年冬季,還是展開了冬季大反攻,並且一路高歌,之前牛叉哄哄的德軍,一觸即潰,連像樣的反抗都沒能組織起。
怎麼說呢?
對冬天,俄羅斯人有種類似二戰時日本人對「神風」的執念。
別看最近好像各國叫「和平」,要俄羅斯和烏克蘭趕緊和談的聲音很大,但沒經過冬天的較量,俄羅斯人恐怕很不甘心。
順便說一下,這方面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的心態一樣,也挺相信「冬將軍」的,畢竟在過去兩百多年,大家是在一口鍋吃飯的嘛!
不在冬天打一仗,就搞和談,烏克蘭人也不怎麼甘心。
說到這裡,有人要說了:打一仗就打一仗唄,美國和歐洲緊張什麼,現在跑來搞什麼五航母演習?
這是因為它們發現事情不對勁。
大家還記得吧?
前段時間,俄羅斯進行了局部動員,總共動員了30萬人多一點的樣子。當時普京說:這些動員來的人,雖然都有過軍事作戰經驗,但畢竟有點生疏,所以要給他們一個月的訓練時間。
普京簽署動員令,是在9月21日。
把該動員的人,全部動員起來,需要一定的時間。10月28日時,當時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說:動員已經全部完成。
當時他還說:8.2萬人已經完成訓練,已經被部署在衝突地區,還有21.8萬人正接受訓練。
當時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各國就覺得:既然兵力到位,俄羅斯人很快就會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攻勢,當時烏克蘭人也挺緊張的。
但結果呢?
什麼也沒發生,前線和往常差不多,也就發生一些村級別的戰鬥。
甚至俄羅斯人還放棄了赫爾松州的第聶伯河部分,把在西岸的好幾萬俄軍撤了回來。對這件事,美國和歐洲人那是既喜又憂。
喜的是:俄羅斯人退了。
憂的是:不知道俄羅斯在打什麼算盤。
近段時間,他們發現不對勁了:這些動員來的新部隊,俄羅斯人沒有把他們集中起來使用,而是分散開來,補充到各個部隊去,慢慢地讓他們參加戰鬥。
啥意思呢?
就是讓有經驗的老兵帶新兵,大家先把戰場環境熟悉起來再說。
這是件非常可怕的事,這裡可以舉個例子:伊拉克戰爭大家都記得吧, 2003年3月20日,美國對伊拉克發動大規模進攻,打了不到一個月,在4月15日美國就宣佈勝利,數十萬伊拉克軍隊土崩瓦解。
那數十萬伊拉克軍隊都不是新兵,很多是老兵,和伊朗打過兩伊戰爭的。但他們沒見識過在信息化條件下的戰爭,瞬間被打成狗,打得信心崩潰。
但他們中不少人,很快就熟悉了美軍的這種作戰模式。
等到差不多一年後,當時伊拉克有個城市,名叫費盧傑,當地老百姓起義,趕走了美軍,然後各路反美武裝,彼此還不和,總數大約2000多人,佔據了這座城市,美軍就沒那麼好打了,他們集中7倍於這些反美武裝的兵力,先把城市炸成一片廢墟,再進入城內,就這樣,還和人家血戰了半個月。
再到後來,對方對這種環境,越來越熟悉,仗就越來越難打:像2016年的伊拉克摩蘇爾戰役,當時美國方面集中了10萬兵力,去打城內的1萬多人,結果打了9個多月,自己傷亡6000多人,對方傷亡5000多人,最後對方還跑掉了5000多人。
說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為啥前段時間,俄軍顯得有點菜?
其實是他們在信息化技術上,不如北約方面,烏克蘭人呢,雖說武器方面,確實略微比俄軍差一點,但他們手頭有北約尤其是美國提供的信息化裝備啊,比如說星鏈之類的,所以戰事一開頭,他們吃了不少虧。
但伊拉克戰場的經驗,肯定讓美國人很擔心:和伊拉克那些啥都沒有的游擊隊相比,俄羅斯人有的東西,可太多了啊,假如他們也和伊拉克那些游擊隊一樣,熟悉了這種環境下的戰場呢?
那事情就難辦了。
所以,近段時間因為俄軍從赫爾松的撤退,很多人突然覺得俄軍不行,但在西方,其實很多人非常擔心:萬一自己在信息化方面的優勢,所形成的戰場環境,經過這幾個月的戰鬥,已經被俄羅斯人漸漸熟悉了呢?
看到俄羅斯人這種不慌不忙,連赫爾松也能撤出來的態度,很多不管是西方媒體,還是他們的決策層,心裡都在犯嘀咕:俄羅斯人下一步,想要幹什麼?是不是先讓這30萬人把戰場環境熟悉好,再利用「冬將軍」到來之際,來場大反攻?
這兩天西方媒體充滿著對「冬將軍」的擔心。
當然,還有更麻煩的事:美國CNN報導說,烏克蘭戰場消耗的武器彈藥實在太大了,歐美等國的武器庫存已經告急。
還有官員說:美國現有的庫存,根本沒法滿足烏克蘭的戰爭需求,特別是155毫米火炮彈藥和毒刺防空肩扛導彈等。
而且更麻煩的是:雖說有些武器,美國還可以繼續生產,繼續供應;但有些武器,美國就只剩庫存,但生產線早就關閉了,沒法再開,也沒法再供應了。
這種時候,要是俄羅斯人大舉進攻,烏克蘭人頂不住,那豈不是前功盡棄?
說到這裡,不少小夥伴差不多就明白了:這兩天,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為啥一邊喊著要俄烏和談,一邊又出動五艘航母,來搞軍事演習?
其實是兩手準備。
一手準備,當然是最理想的了,就是想乘著俄羅斯人還沒發動冬季攻勢,先把兩家撮合好了,搞出個停火協議來。
這兩天,美國軍方忙著催烏克蘭人:見好就收!乘著俄羅斯從赫爾松撤退之際,抓緊和俄羅斯人和談!
但這種可能性不大。
那就得防著萬一俄羅斯人冬季攻勢太猛,烏克蘭人吃不消,萬一仗打崩了,該怎麼辦?
現在北約在東歐,已經部署了10萬人的快速反應部隊,這算陸上的準備。前段時間我已經說過,美國101空降師,現在也從二戰以來,第一次部署到了羅馬尼亞。
光陸上還不夠,還得有海上。
北約這五條航母是怎麼部署的呢?
我們現在一條航母一條航母來看。
「福特」號現在在哪裡呢?
新聞報導說,在11月14日,它已經抵達英吉利海峽附近的索倫特海峽。整支航母打擊群包括「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諾曼底」號、3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和美國海岸警衛隊「傳奇」級國家安全艦「漢密爾頓」號。
索倫特海峽在哪裡呢?
上地圖。
看到沒有,在大不列顛島外圍,有個小島,名字叫懷特島。這兩個島之間,有條很小的海峽,圖中標成黃色的,它就是索倫特海峽。
「布殊」號航母打擊群呢?
它倒是一直在地中海的,已經在亞得里亞海附近晃蕩了好幾個月,新聞報導說,它差不多天天都派出偵察機,飛到黑海,偵察俄軍行動。
繼續上圖,就是在這個位置。
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皇」號航母呢?
英國現在不行了,所以一直把它當寶貝疙瘩,所以不怎麼肯說它的行蹤,只說它在11月時就出了港,去執行英國的軍事行動,去哪兒也不肯說。
很有可能,它會跟著「福特號」一起走。
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呢?
新聞倒是說得很清楚:近日它離開了土倫軍港,預計將在東地中海、紅海和印度洋執行任務。
上張地圖。
意大利的「加富爾」號航母呢?
意大利本來就是地中海國家,所以這條航母目前也在地中海活動。
從這些新聞介紹能看出什麼來呢?
我再上張圖,主要是把這些圖合併起來。
上面的1、2是美國的「福特」號和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皇」號航母;
3是美國的「布殊」號航母;
4是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
5是意大利的「加富爾」號航母。
白色區域是俄烏正在發生戰事的區域,把圖合併起來,就不難看出:這五條航母,極可能會聚集在東地中海,紅色那個方塊,也就是離俄羅斯很近的地方,去舉行軍事演習。
這種演習,一是為了在近處向俄羅斯人施壓;二是一旦俄羅斯真的展開冬季攻勢,烏克蘭人頂不住,也可以上前去牽制一下;三呢,附近不還有個同樣是北約成員國,但心不知道歪到哪裡去的土耳其嗎?
歐洲,尤其是東歐的冬天,往往是既寒冷,還充滿了血腥。
不管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雖說嘴上喊和平,但沒一方真的準備妥協。
冬天已經到了,雪也已經下了,人的血會怎麼流成什麼樣?
就得看了。
但從現在的形勢來看,沒一方願意停下來,這種狀態如果持續,我們將會看到一個最寒冷最血腥的冬天。■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