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家庭教育

屈穎妍

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到內地歷史性訪問12天,除了重點項目——回湖南家鄉湘潭祭祖,其他幾個到訪地:南京、武漢、重慶、上海,都有當年國軍抗日的足跡,都是中國人一同對抗外敵的戰場,對比今日冰封的兩岸關係,馬英九走這歷史步道,饒富深意。

這一步,其實馬英九已等了73年。

今年73歲的馬英九,才第一次回內地,一種對我們普通人來說非常簡單的行為——回自己的國土、拜祭自己的祖先,但對馬英九來說,卻是遙不可及,卻要用上73年。

鏡頭前,我們看到馬英九在祖墳前、在訪問中多次哽咽,他對祖輩報告說:台灣在他八年管治下,是兩岸分隔七十年來最和平繁榮的時期……馬家現有38個子孫,一直都遵守「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的家訓,自強不息。

馬英九從未踏足湖南家鄉,當年戰亂,馬父馬鶴凌響應蔣介石「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從台灣隻身到大陸參戰,馬母秦厚修挺著大肚子從台灣跑去找丈夫,因爲時局突變,兩口子顛沛逃到香港,就在廣華醫院誕下兒子馬英九。

所以馬英九常打趣說:「我是台灣製造,香港交貨的。」

生了三個女兒才得到這男孩,馬父對之要求格外嚴厲,兒子小二就要他手抄《古文觀止》及《論語》。

幾年前馬母離世,馬英九寫了篇悼念文章,描述母親彌留前的一個畫面:「我給她背《桃花源記》,背對了,她點頭,背錯了,她就搖頭,我們重溫50年前母子共享的快樂時光……」

想像得到,馬家的家庭教育是何等中國式。

馬英九有位小學同學接受記者訪問時曾回憶說:馬英九對林則徐特別敬佩,一說起那段歷史就會激動地站起來說:「銷煙!焚煙!」

有位中學同學回憶:「高三那年校慶,18歲的馬英九跟我說立志做總統,我當時還不相信。」結果,40年後,58歲的馬英九果真當上台灣最高領導人。

馬父是典型的中式嚴父,他把期許都放到馬英九身上,怕兒子在三個姐姐一個妹的女人堆中長大會變娘娘腔,於是要求兒子負責家中打掃、劈柴等所有粗活。

考大學時,人人都選理科,馬英九也想選,但馬父說,你要選文科,唸法律。

馬英九問為什麼?馬父說,石門水庫很難建,但請12個歐洲專家來一定建得成。不過,如果國家治理不好,能請個外國人來幫你管治嗎?

於是,馬英九聽從父訓,在台大唸法律,之後更到美國哈佛大學唸到法學博士。

學成回台,馬英九當上領導人蔣經國的英文秘書,之後在官場平步青雲,直至做了法務部長(類似香港的律政司長),就遇上人生最大挫折。

因爲馬英九一上場就大力掃黑,結果受盡攻擊甚至生命威脅。當時母親和姐妹都叫他別幹了,惟獨馬父鼓勵兒子繼續,他說,文天祥、鄭成功只活了39歲,馬英九你已比他們多活5年了。

難怪今天馬英九能站在祖墳前對先輩這樣說:「你們的家庭教育沒有失敗」。慎終追遠,是中國人道德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馬英九領著馬家四姐妹來給先賢鞠躬,尋根認祖,就是要告訴台灣人,我們本就血脈相連。

對比之下,我倒想看看,同一時間跑去美國認賊作父的蔡英文,到底受了些什麼賣國教育?■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