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已經視中國為霸權的最大挑戰者。用美國的話說就是中美正在進行非常非常激烈的「競爭」。目前可以說是中美激烈競爭的佈局階段。而開局中國就取得了三連贏。競爭的結果似乎已經可以預判了。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期,這是中國做出的戰略判斷。而用美國的話說就是世界正在進入「大國競爭」時代。中美正在進行的是「競爭」重建世界秩序的戰略優勢。
儘管美國已經開始對華進行強力的戰略打壓,可美國的戰略佈局才剛開始。為了贏得與中國的戰略競爭,美國制定的是「投資、結盟、對抗」三核心原則。
投資、結盟是前提,也是佈局。而競爭即對抗,對抗是最後一步,是生死一戰。
儘管美國人沒有說明,但關於「投資」,似乎應當是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美國對盟友投資,或者說是通過投資推動美國的所謂競爭戰略。
向發展中國家投資,這是利誘。以為給點小錢就可以拉一些發展中國家上陣。最典型的就是印太經濟框架。領導氣候合作。另外一種形式就是拋磚引玉式投資。最典型的就是「重建更好未來」的基建競爭計劃。引誘盟友投資建立競爭體系。
問題是美國根本拿不出多少錢,也不想拿出多少錢。還有就是應對氣候危機了。可美國同樣也是不想出錢。只能開一張空頭支票,這已經騙不了人了。所以,也就沒有幾個國家給予積極的回應了。到目前為止,這些計劃基本上都擱淺了。
第二種投資形式自然就是希望盟友和世界各國對美國投資了。美國人的宣傳理念是,美國好世界才能好,美國不好世界就都不會好了。實際上還是美國至上和美國優先。
其實,「投資」本身就是結盟的手段和基礎。通過投資把相關國家與美國的利益綁在了一起,也就實現了美國的控制和領導。也就等於是結盟了。至少是要把中國孤立在外。
修復與盟友的關係,是拜登的重點。儘管通過拱火烏克蘭戰爭加強了對歐洲的控制,可美歐之間的合作也僅限於烏克蘭危機。何況目前在打持久戰還是盡快停戰實現和平方面還有重大的分歧。在經貿方面,美歐的分歧矛盾更大。「通脹削減法案」矛盾衝突還沒有得到解決。
重要的是,歐洲始終沒有放棄戰略上的獨立自主方針。和建立多極世界格局的目標。儘管是聯手應對俄羅斯,但歐洲卻拒絕了在中美大國競爭中選邊站隊。更是反對搞陣營對抗和脫鈎。
連續召開了兩次所謂的民主大會,都流於形式。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建立起真正的反華聯盟。投資結盟戰略實際上是失敗的,自然就無法全力與中國「競爭」了。
投資和結盟都無果,也就是戰略佈局無法推動。自然美國目前就不敢提「對抗」二字了。所以,目前中美的大國競爭實際上還是處於戰略佈局階段。目前拜登所做的一切,實際上都是在為最後的中美激烈對抗戰略佈局。
美國在忙著佈局圍剿中國,中國自然也不能閒著,也在進行著積極的戰略佈局。有意思的是,一開局中國就取得了三連贏。
拜登為了集中力量打壓中國,首先就對中東戰略進行了大調整。
阿富汗大撤軍,惹得包括歐洲盟友在內的幾乎所有國家的強烈不滿。極大削弱了美國的自信不說,還打擊了美國的威信。
重返伊核協議的美伊談判,同樣也令中東盟友不滿。更對美國失去了信任和信心。不僅沙特等遜尼派國家不滿,連最重要的盟友以色列也強烈的不滿。美伊談判失敗,不但打亂了美國的戰略計劃,也更使中東國家失望之極。
弱化對沙特聯軍的支持,對沙特等國的強烈批評指責,也徹底激怒了沙特。還有就是以損害產油國的利益來成就美國的利益。這也令人相當不滿。
而近來,對於以色列內部改革的橫加指責與干涉,使得美以關係也出現了嚴重的裂痕。
這也就給中東和解與和平進程埋下了伏筆,也使中國可以輕鬆而入。
此時的中東特別是伊斯蘭世界,已經清醒意識到了美國的嚴重不靠譜。中東要想發展進步,絕不能寄拖在美國身上,必須要戰略自主。也就是必須推動伊斯蘭世界的和解與和平進程。只有伊斯蘭世界團結一致,或拋棄前嫌結束對抗局面,才能穩定局勢謀發展,才能跟上世界變革的腳步,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好自己的特殊的戰略地理位置和石油資源。美國與伊斯蘭世界的矛盾也就逐漸顯現和爆發了。
以中國–阿拉伯領導人峰會,中國–海灣國家峰會,為標誌。中阿合作得到了快速的推動。
而在推動中阿合作的過程中,中國巧妙的推動了沙特與伊朗的和解復交。同時也帶動了敘利亞也門危機的和解和平進程。中東的和平進程也就全面提速了。
中東和平進程的推動,意味著伊斯蘭世界的覺醒。不僅推動了建立去美國化的新戰略平衡,更是意外推動了「去美元化」進程。
一方面是石油美元脫鈎。另一方面就是推動人民幣和本幣的結算。三是不在聽從美國的指令對石油產量進行增減。
而中東戰略上去美國化,顯然是對美國全球戰略的重大打擊。中東是亞歐非的樞紐要地,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關鍵點。失去了這一要地的控制權,美國的全球戰略就出現了嚴重的斷鏈。
而中東這麼複雜的環境下的和解與和平進程都能夠快速推動,這對世界各個地區來說也是一個示範作用,會起到連鎖反應。這對美國的離岸制衡戰略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而世界本身就興起了去美元化浪潮。石油美元是最重要的一環。中東加速去美元化和石油美元脫鈎,助長了這一浪潮。反過來,世界去美元化又增強了中東的去美元化。
去美元化與人民幣國際化是不期而遇,也可以說是相輔相承的。
中國目前是世界經濟復蘇或化解衰退危機的主動力。打壓中國就是打壓世界。制裁中國當然也是制裁世界。這更突顯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性。
而借拱火俄烏衝突對俄發起嚴厲制裁,則令世界更恐懼於美元霸權。不僅發展中國家恐懼,連制裁俄的歐洲人也感受到了恐懼。這是去美元化浪潮的重要起因之一。
歐洲在醖釀創建數字貨幣,醖釀創建新的繞過美國監管的支付體系,也都在拋美債,許多國家都在建立人民幣中心,和使用人民幣結算。東盟推動用本幣結算。中國與巴西的人民幣合作,必將推動中國與南美國家去美元化合作。
美元霸權,是美國三大霸權之一。失去了美元霸權,也就開創了新世紀。對美國的打擊太大。而這一切顯然都與中國的推動有極大的關係。
以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為標誌,可能預示著中國將贏得歐洲爭奪戰。
此前我們就曾經提出過這樣的觀點。要想征服世界,美國必須先征服歐洲。也就是讓歐洲放棄戰略自主,讓歐洲完全服從或服務於美國的戰略。
只有這樣,美國才能建立一個強大的反華聯盟。正如拜登所說,有了盟友的配合美國才更強大。沒有強大的盟友美國也就真的是紙老虎了。
我們也曾經預測過,目前中美較量的一個重要領域,就是歐洲爭奪戰。
美國在爭取把歐洲納入自己的麾下。而中國則要爭取歐洲與中國加強合作關係。這樣可以實現雙方實力的彼消此長。
另外,歐洲堅持的是建立多極世界格局,一個獨立的強大的歐洲,自然就是美國獨霸世界的一個重要對手。
馬克龍近日的表態雖然未必完全代表歐洲,但歐洲內部獨立自主的呼聲也很高。儘管有批評馬克龍的聲音,可是馬克龍訪華後,歐洲國家開始排隊要訪華,這表明瞭歐洲正在「疏美近中」。
目前看來,美國要想把歐洲綁上反華的戰車基本上是不可能了。美國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撕裂歐洲。而這就又削弱了整個西方聯盟的實力。這等於是斷臂求生。
總之,美國目前還沒有建立起反華聯盟或競爭聯盟,也就意味著中美競爭還處於佈局階段。
中國成功推動了中東和解和平進程,加強了與中東的合作關係。這等於是撬動了美國重要的戰略支點。可以說是贏了中東戰略這第一局。
同時,中國又成功推動了全球去美元化浪潮,嚴重打擊了美國霸權的重要基礎。彰顯了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和領導力。這是贏了第二局。
而從馬克龍訪華後公開明確的強調不做美國的附庸,強調歐洲的戰略自主,以及削弱「美元法外治機」,並反對介入台海事務,強調與中國合作的重要性。重要的是更堅定了建立多極世界反對美國獨霸的戰略。以法國的地位和影響力,美國不可能把歐盟綁上反華戰車。而近日傳出歐洲國家領導人排隊申請來華,也證明瞭這一點。這意味著結盟戰略的失敗。也就是說,目前中國基本上贏得了歐洲爭奪戰。這是中國贏的第三局。■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