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踩踏事故的沉痛反思

上海踩踏事故的原因還在調查當中,從目前掌握的信息來看,現場並未發生特別的事故,只是因為人流過大,超出警方控制,在某件小的誘因發生後,悲劇隨之降臨。

ShangHai-stampede-painful-reflection

在沒有任何災難、襲擊突發的情況下,卻產生盲目的擁擠、踩踏,進而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原因無非有兩個:第一、行政管理環節出了問題,風險控制的預案出現漏洞;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文明教育環節出了問題,公民素質有待提高。

此次上海外灘擁擠踩踏事故中,現場大多數是青年學生,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應出我們公民教育的缺失。須知一個人的公民素質不是體現在對命令的表面服從上,而是體現在對自我和他人的尊重上、體現在對事物的獨立判斷和理性處理上,體現在公共場合應有的克制和謙讓上。回頭看看我們身邊,混亂、擁擠的場面比比皆是,猝一臨事,很難不發生事故。我們希望這些年輕的生命能夠真正刺痛我們的神經,讓我們能關注教育、關注真正的教育、關注能把這個國家能引領上現代化的教育。

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有關部門在這一次事件中,不要又把喪事做喜事辦,認真查找管理漏洞,不但要給上海人民、全國人民一個交待,而且要讓上海,讓全國其他城市引以為鑒,以後盡量避免此類無謂災難的發生。

紐約「911」恐怖襲擊發生後,世貿中心兩座摩天大樓倒塌,但死亡人數大大低於媒體預估的兩到三萬人(世貿中心每天的工作者有5萬人,旅游者20萬人),而只有2700人,其中還包括343名消防隊員,原因就是從襲擊到大樓倒塌的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裡,大樓內部的秩序並未發生混亂,因此大部分人員得以有序、高效的撤離。

前後對比,我們能清醒地看到我們和現代化的差距,這不是樓和樓的差距,而是人和人的差距,因為說到底,完成現代化的不是樓群,而是人群。

中國在發展,發展就要遇到問題,這是我們不可回避、必須經歷的階段。因此我們不需要牢騷和抱怨,但我們需要反思和學習,唯有如此,我們才可能進步。我們哀悼逝者,更要正視前路。只要他們逝去的生命還能讓我們感到刺痛,只要這種刺痛還能幫助我們認清自己、認清方向,這種哀悼就還有價值,就不會被辜負。

擁擠的人群有多大的能量?如果你被洶湧的人潮擠在一個不可壓縮的物體上,比如一面磚牆、地面或者一群倒下的人身上,背後七八個人的推擠產生的壓力就可能達到一噸以上。實際上在踩踏事故中,遇難者大多並不是真的死於踩踏,他們的死因更多的是擠壓性窒息——人的胸腔被擠壓的沒有空間擴張。在最極端的踩踏事故中,人在遇難時甚至可以保持站立的姿態。

在這種情況下,急救手段顯得愛莫能助,醫護人員無法及時抵達現場,互救也幾乎不可能。

1993年香港蘭桂坊曾發生「黑色元旦」踩踏事件,造成21人死亡,63人受傷,是香港史上傷亡人數最多的踩踏事件。

世界各個國家均發生過嚴重的踩踏事故。最悲慘的踩踏事故發生在1990年的麥加,1426名朝覲者被踩死或窒息而死。

2005年8月,伊拉克首都巴格達謠傳將遭到自殺襲擊,什葉派穆斯林在一個大橋旁發生踩踏事件,至少1005人死亡。

2009年3月29日,在科特迪瓦經濟首都阿比讓舉行的世界杯和非洲國家杯預選賽中,因體育場內一面牆坍塌,導致附近觀眾在爭先逃離現場時發生嚴重踩踏事件,造成至少19人死亡,132人受傷

2010年3月4日,印度北部北方邦一寺廟發生嚴重踩踏事件,造成60多人死亡,上百人受傷。

2010年7月,在舉行「愛的大游行」電子音樂狂歡節時發生踩踏事件。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踩踏事故造成19人死亡,342人受傷。其中1名遇難者是中國公民。

2010 年11月22日,柬埔寨首都金邊鑽石島一座斜拉橋在送水節歡慶活動中發生嚴重踩踏事件。截至當地時間11月25日0時30分,踩踏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為 347人,其中126人為男性,221人為女性。送水節是柬埔寨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標志著一年中雨季的結束和捕魚季節的到來。本次事件是自2006年 1月沙特阿拉伯麥加踩踏事件以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踩踏事件。柬埔寨首相洪森宣布25日為全國哀悼日。

2011年1月14日晚間,印度西南喀拉拉邦發生重大踩踏事件,至少造成100人死亡和數十人受傷。事發前,當地印度教徒正在慶祝宗教節日。

2011年2月21日,馬裡首都巴馬科一座體育場當晚發生踩踏事件。事件已造成36人死亡,64人受傷。事發時一位著名的伊斯蘭教阿訇正在講經布道和祈福,眾多聆聽者推搡擁擠,試圖接近阿訇。由於缺少專人維持秩序,場面失控發生踩踏事件。

2012年11月19日,印度東部比哈爾邦首府巴特那發生一起踩踏事件,造成至少20人死亡,其中大多是婦女兒童。

2013年1月1日,科特迪瓦經濟首都阿比讓的民眾聚集到市中心觀看盛大的新年煙花燃放,就在煙花燃放快要結束的時候,煙花爆竹的巨響在人群中引起混亂,人們擁擠推搡,釀成了踩踏慘劇。目前遇難人數已上升至63人。

2013年2月10日,印度北部城市安拉阿巴德的火車站因為舉行印度教重要節日「昆梅拉節」而發生踩踏事故,造成至少36人死亡、30多人受傷。

2013 年7月14日,印尼巴布亞省納比雷市一體育館發生踩踏事件,造成18人死亡、34人受傷。事發當晚該體育館正在舉行一場業余拳擊比賽,現場有1500名觀 眾。在裁判宣布冠軍得主後,失敗方的支持者情緒激動,雙方爭執起來。一些試圖躲避的民眾蜂擁到體育館出入口,引發了踩踏事件。

2013年10月13日,印度中央邦一座寺廟外發生踩踏事件。目前已造成109人死亡,受傷者達100余人。

2014年7月29日,幾內亞首都科納克裡附近一處海灘舉行的一場音樂會上發生踩踏事件,事故遇難者33人。

如何在踩踏事故中脫身

任何時候去人流密集的地方,都應當觀察周圍,記住出口的位置,提前在大腦中規劃撤離方案。

一旦你發現已經被人流裹挾,無法自主控制前進方向的時候,切記不要停下,也不要硬擠,而是要一邊順著人流同步前進,一邊向前進方向的側方移動,直至移出人群。

雙手握拳架在胸前,就像拳擊手的防守姿勢,這樣可以盡量保證胸腔不被擠扁。

protecting-position

注意腳下,千萬不要被絆倒。

一旦摔倒,趕緊站起來。如果身邊同伴摔倒,立即把ta拉起來。如果身邊是兒童,把他們舉過肩。

如果摔倒了沒法站起,爬也要跟著人群前進的方向。如果無法移動,用手護住頭部,蜷縮膝蓋至胸前。不要俯臥和仰臥。

protecting-position2

如何避免踩踏事故

然而,在踩踏事故發生現場,個人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不被踩踏的最有效辦法就是避免踩踏事故發生。

對於個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不湊熱鬧。同時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湊熱鬧,不在在學校和其他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追逐打鬧,上下樓梯注意安全。

避免此類悲劇發生更主要的責任在於政府。

在可預期的人流密集地點制定擁擠預案。比如新年夜的外灘,人流可能從哪裡來,預計有多少人,如何評估現場人數,一旦現場評估人流超過容量,如何分流繼續湧入的人群,如何疏散人群。這是一項技術含量很高的工作,任何細節處理不當都有可能引發災難性的後果。比如警力如何分配,控制人群使用什麼措施。有時候警察的出現會安撫人群的情緒,而有時候正好相反,這非常微妙。2003年2月17日,美國芝加哥E2俱樂部,夜店中發生鬥毆,保安使用了胡椒噴劑意圖制止混亂。刺鼻的氣味在擁擠的人群中引發恐慌,進而發生踩踏,21人死亡。

廣場、車站、學校、醫院和娛樂場所,這些公共設施的設計和施工要考慮到預防踩踏的因素。1883年6月16日,英國桑德蘭市(Sunderland),很多兒童在觀看演出時發生踩踏,183名兒童死亡。之後,英國議會通過法案,規定所有的公共娛樂場所都必須使用安全逃生門。這種門上裝有一個橫杠,不管這種門鎖還是沒鎖,橫杠上的壓力達到某個數值,門就會自動開啟。這個法案至今仍有法律效力。在我們的身邊,一些外資的大型商場隨處可見這種一個多世紀前的古老發明,除此之外,並不十分普及。

近些年,基於視頻監控的人群擁擠防控措施也取得了很大進步。比如沙特政府為麥加引入了一整套高科技的踩踏預防體系,使得每年朝聖人群踩踏事故大幅度的減少了。

2001年7月21日,日本兵庫縣明石市舉行了夏季煙火大會。當夜8時半許,在煙火會場前往朝霧車站的天橋上,兩股人流出現合流導致踩踏事件的發生,最終有11人死亡(10歲以下孩子9人,70歲以上老人2人)。

這一大慘事震驚了日本列島。經過司法檢證,警察的配置警力時過去側重應對暴走族,而輕視了交通疏導,明石市政府和警察署,包括明石市副市長、警察署長在內的干部遭到起訴,現場的12名警察有的被判刑,有的遭到簡易起訴。市長岡田進裕也在當年引咎辭職。

這一事件之後,日本國會修改了《警備業法》和《國家公安委員會規則》,在警察業務中,除了常駐警備、交通誘導警備之外,新增了「雜踏警備」(踩踏警備)。

其實,各地警察署除了新設「踩踏警備」部隊之外,還新設了一支特殊的「心理誘導部隊」,稱為「DJ警察」。在東京警視廳,這一支部隊隸屬於「警視廳警備部廣報系」,其職責是在人流眾多嘈雜的地段,使用巧妙的語言,疏導人們焦慮不安的心情,引導人們遵守交通指揮,避免出席擁擠和踩踏事件。

東京的涉谷車站前,一直是日本年輕人最喜歡集聚的地方。2013年6月4日深夜,日本足球隊與澳大利亞隊戰平,贏得了世界杯的出場權。在足球酒吧裡看球的年輕人狂奔到涉谷車站前的十字路口狂歡,一下子聚集了3萬余人。

面對人山人海,警視廳警備部第9機動隊的一名男性DJ警察,站在高高的指揮車上,不斷地通過高音喇叭向狂歡的人們陳述以下的話語:「在這美好的日子裡,我們不會對大家發火。我們都是日本隊的隊員,請聽一聽隊員的話好不好?讓出左邊的道來,一二三,往後退1米。對了,就這樣,很好。」「大家都是球隊的12號選手,我們要像我們代表團入場一樣慢慢地往前走。如果大家有什麼碰撞受傷,即使我們參加了世界杯,也會成為遺憾的事。」「大家可能認為警察都是一副恐怖的臉,其實我們的心中也在為日本隊的出場感到歡欣鼓舞。」

在這位20幾歲的DJ的警察的誘導下,幾萬人狂歡的恐怖場面立即安靜了下來,並聽從指揮,讓道、排隊、緩行。結果,整個晚上,現場沒有一個人受傷,也沒有一人喧鬧而遭逮捕。

這名DJ警察因此走紅,並受到了警視廳總監的特別表彰。各地警察學校隨後組織DJ警察培訓班,請這位警官當老師。警察廳也下令各地增加DJ警察人員,強化現場的心理疏導。

Japanese-police
警視廳一直沒有公布這位可愛的DJ警察的姓名

這位DJ警察的成功,還憑借了一個工具,那就是高架指揮車。在集會游行現場或交通要道,DJ警察就是站在這樣高高的指揮車上,一方面居高臨下監視人流的變化並隨時加以語言疏導,另一方面,也可指揮地面警察及時處置險情和鬥毆情況,變更現場的路障設置,疏導交通。

Japanese-police2

日本警察除了這一支特殊部隊和高架指揮車之外,在任何的聚會現場,一定會設置一個特別通道,以保證有人暈倒受傷之後,救護和警備車輛的及時進出。

日本警察的上述做法,也許可以給中國的警方提供一點參考。■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