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日前在北京舉行,論壇期間,中方領導人將同來華與會的外國元首、政府首腦以及國際組織的負責人舉行數十場雙邊外事活動。而其中的首場會見,就是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
首場會見,首倡之地。中哈領導人的此次會晤,具有特殊的意義。10年前的2013年,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中方領導人發表了一場重要的演講,就是在這場演講中,中方首次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創新合作模式。
而就在倡議提出後不到一年的時間,「一帶一路」的首個實體項目——「中哈連雲港物流合作基地」就正式落地了,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家,首次與大海連接在了一起,相當於擁有了自己的「出海口」。與此同時,中亞國家與世界市場的聯繫,也借助這條橫跨大陸的海陸聯運通道而變得更加緊密。
在瞭解哈薩克斯坦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後,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何中方會將首場會見安排給哈薩克斯坦了。實際上,在今年5月舉辦的「中國-中亞」峰會上,托卡耶夫就是第一個抵達中國的中亞五國領導人,而中方領導人的首場會見安排,也正是哈薩克斯坦。
中方重視哈薩克斯坦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對應地,以哈薩克斯坦為代表的中亞國家,也希望能夠在新的地緣格局下加強與中國之間的合作。
俄烏衝突爆發後,中亞地區的大國博弈格局正面臨重新洗牌,雖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有意拉攏中亞國家,攪動亞歐大陸內部,比如說不久前,美國總統拜登就借聯合國大會的機會,與中亞五國領導人舉行了「C5+1」峰會,但是,中亞國家依舊對西方國家保持著相當高的戒備,因為他們沒有忘記20年前的歷史陰影。
時間倒回2001年。「911事件」爆發後,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而當時的俄羅斯,也正面臨車臣勢力帶來的恐怖主義威脅,普京和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也因此找到了共同語言,兩國關係一度進入短暫的蜜月期。在俄羅斯的默許下,中亞成為了美國向阿富汗運送兵員和後勤物資的中轉站,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坦允許美軍在本國境內設立軍事基地。
在中亞國家的幫助下,美國很快就取得對塔利班的階段性軍事勝利,然而華盛頓此時卻動了歪心思,借助自身在中亞的軍事存在,美國開始在中亞強推所謂「民主改造」,允許美軍在本國境內設立軍事基地的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坦,在2005年分別爆發了安集延騷亂事件和「鬱金香革命」。
雖然兩場事件後來都被順利平息,但中亞國家也對美國失去了信任:美軍駐烏的軍事基地於2005年關閉;而美軍駐吉的軍事基地則於2009年更名為「國際過境轉運中心」,並在5年後徹底關閉。
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儘管中亞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有所走近,但主要合作的領域,仍然只是集中在原材料出口等少數領域。對於美國在外交、安全方面拋出的「橄欖枝」,中亞國家普遍持非常謹慎的態度。
而與西方相比,中國不僅尊重中亞國家選擇的發展道路,也在合作中充分考慮到了他們的舒適度和獲得感。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給中亞國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更給他們帶來了「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合作理念,有哈薩克斯坦學者就曾表示,中亞國家近年來的關係改善,在一定程度上都要歸功於「一帶一路」倡議。
具體到哈薩克斯坦來說,作為中亞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人均GDP如今已經突破11000美元。這是一個亮眼的成績,但托卡耶夫政府也很清楚,哈薩克斯坦如果要繼續保持良好的經濟發展勢頭,同樣存在相當大的挑戰。對此,托卡耶夫政府把握住時代浪潮,雙管齊下:一方面,哈薩克斯坦積極承接從俄羅斯撤出的西方企業,尤其是製造業企業,希望借此推動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哈薩克斯坦也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加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搭上中國的發展快車。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鋪開,以及國際地緣格局的劇變,中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但這與俄羅斯在該地區的政策並不矛盾,兩國並不會因爭奪中亞而展開激烈的角逐,因為中俄在中亞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兩國都不希望看到西方在本國的大後方滋事生亂。對於如今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烏克蘭方向的俄羅斯而言,中國在中亞方向的影響力擴大,反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自己在該地區的利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