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發動首次大規模地面進攻,意味著什麼?

牲產隊長

戰場上的消息,從來都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除了要真槍實彈地幹仗,輿論和心理戰也必不可少。

25日五角大樓傳出消息:「以色列方面已經同意延緩對加沙地面進攻」。本以為事情真會按照美方所言,未料以軍地面部隊轉頭就趁夜襲擊了加沙。

就在26日凌晨,以色列國防軍動用坦克、地面部隊襲擊加沙北部的哈馬斯目標,並聲稱這是新一輪衝突以來對加沙最大規模的地面行動。

但這所謂的「最大規模的地面行動」也很有意思。以色列公佈了夜間行動畫面,隊長反反復復仔細看了視頻,如果沒有眼花的話是這麼一個劇情:夜黑風高之際,一輛推土機推平部分隔離牆打開了突破口,之後幾輛坦克晃晃悠悠一字排開,遠遠衝著加沙城裡開了幾炮,然後就撤了…..

打了嗎?貌似確實打了。突襲?大規模進攻?看著更像是一場「表演式進攻」,換個通俗詞就是作秀。而號稱摧毀了多少基礎設施、多少反坦克導彈陣地,實際上可能就是對著混凝土廢墟開炮。至於這打出去的幾炮到底打沒打到哈馬斯?是否誤傷平民?應該不在以色列國防軍考慮範圍。

從視頻畫面看,以軍本次行動直接參與人員不可能超過150人,動用裝甲車輛不超過20台,屬於是「近距離直射火力掩護下的淺近縱深步兵突襲」行動,規模不會超過連級。

這比起烏克蘭的「反攻」也差了很遠,烏克蘭的反攻雖說並沒取得啥戰果,但人家起碼力度是夠的,也敢於搶戰線、建陣地,步步為營往前推進,而以色列這個,前沿陣地都還沒搭建起來就說是大規模的地面行動了?

巴以新一輪衝突的第二天,以軍就嚷嚷著要進加沙地帶大開殺戒,老早就動員了36萬大軍開始圍剿,天天叫囂「犁庭掃穴」。現在大半個月已經過去了,除了繼續狂轟濫炸,地面進攻沒有任何動作,但前線總得給國內越發激進的大佬們傳遞一點動靜,所以這次看起來畏畏縮縮的軍事行動似乎就合理了。

那麼問題又來了,在絕對的碾壓優勢下,以色列為什麼還在搞點這種小動作?到底在顧慮什麼?隊長看來至少有這麼兩個因素。

其一是,政治層面。以軍對加沙地帶狂轟濫炸,迫害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老弱婦孺,在全球各地爆發反對以色列侵略巴勒斯坦的遊行示威。在此背景下,以色列地面進攻加沙自然是師出無名,還沒開打,政治層面就已經掉了大分。

這時候就必須寄託於好大兒美國的支持。當然,美國這段時間也沒閒著,在安理會上對中俄和平提案公然投反對票,和大半個世界逆行,只是為了捍衛以色列所謂的「自衛權」。拜登為給內塔尼亞胡背書,急赴特拉維夫,說到底也是為了放大以色列所謂的「自衛權」,讓以色列放手去打。

其二是,軍事層面。以色列目前的軍事體制不支持它貿然發動這麼大規模的地面作戰。它只是一個955萬人口的小國,以色列是打不了持久戰的。如果強行對人口密集的加沙展開地面戰,一旦伊朗介入,將很容易演變成一場曠日持久的巷戰。

以色列軍隊目前依靠的,就是一支非常精銳且訓練有素的空軍。以色列步兵精銳化,特戰化的趨勢非常嚴重,普通義務兵訓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打大規模地面戰的能力受到了很大削弱。當下的以色列,貿然開啓加沙巷戰,風險很大,代價很高。

事實上,在過去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軍隊基本上都是以閃電戰為主,速戰速決,見好就收。在近期的幾次大規模行動,比如2006年的黎以衝突,2014年的護刃行動中,兩萬多現役預備役加上動員出幾萬人,基本就是以色列「可持續動員」的極限了。

現在內塔尼亞胡盛怒之下,命令哈萊維動員36萬大軍,加上原有的18萬武裝部隊,總兵力攀升到54萬,相當於平均17個以色列人就要養一個士兵,先不論作戰能力、裝備保障,只要拖上幾個月,後勤就先把自己吃垮了。

以色列是可以一仗再打出20年威懾力,還是一仗被打回原形,還得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