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子」米萊當選阿根廷總統後,也是真夠狂的,他在得意忘形地指定美國和巴西下任總統。
2024,美國總統特朗普。
2026,巴西總統博索納羅。
評論區裡,拜登的支持者在罵,盧拉的支持更是髒話連篇……
米萊還說要讓阿根廷在35年之後再次成為世界強國。
許多網友問,為什麼要用「再次」?阿根廷什麼時候當過「世界強國」?
米萊純粹是在吹牛,阿根廷自1816年獨立以來,就從來不是世界強國。
不過,阿根廷祖上卻也曾經闊過,一度擠入了發達國家行列。
如果說烏克蘭是歐洲糧倉,那麼阿根廷就是世界糧倉和肉類倉庫,全球罕見的風水寶地。
美國的人均耕地面積夠多吧,而阿根廷比美國還要多兩倍,而它的面積只有美國三分之一左右。
另外,阿根廷還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銀、鈾、鋰等礦產,曾是妥妥的拉美首富,人均收入在全球名列前茅。
1580年,西班牙人在拉普拉塔南岸建立起布宜諾斯艾里斯之後,這裡就慢慢成了拉美最繁華的地區。
它的對面就是烏拉圭,烏拉圭原名叫「東岸」,全名叫烏拉圭東岸共和國,它的總統拉卡列正在中國訪問。
1816年阿根廷獨立後,烏拉圭曾併入了阿根廷。
這裡是肥沃的農業區和畜牧區,是拉普拉塔河流域大草原最重要地區,這個大草原面積有紐約州的12倍大。
1825年4月烏拉圭起義軍趕走了殖民軍後,宣佈烏拉圭為阿根廷一省。
但巴西(1822年獨立)不幹了,它怕阿根廷會變得很強大,於是,巴西在1825年12月向阿根廷宣戰,要「幫助」烏拉圭獨立。
雙方打了三年,腦漿子都打了出來,結果巴西陸軍慘敗。
但巴西目的卻達到了–烏拉圭於1830年11月6日宣佈獨立。
也就是說,巴西很慘,阿根廷也虧大了,為什麼會兩敗俱傷?
因為戰爭是英國人挑起來的,英國目的也要烏拉圭獨立,以便自己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勢力崩潰後,可以在此立足。同時讓阿根廷和巴西在軍事上互相消耗。
1839年,越想越不服氣的阿根廷又出兵進攻烏拉圭,烏拉圭龜縮死守,1845年英國和法國聯手封鎖了布宜諾斯艾里斯。
1851年,巴西再度出兵烏拉圭,在卡塞洛斯山大戰中打敗阿根廷,但巴西也沒能佔領烏拉圭,因為英國不允許。
此後,當拉美國家開始各種混戰時,像巴拉圭男人都幾乎被打光了。而阿根廷已經不打了,專門負責賣糧食和肉類給大家。
阿根廷賺了不少硬通貨,天天數小金庫裡的黃金,白銀。
可謂是:家裡有屋又有田,生活樂無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巴西等八國對德國宣戰,烏拉圭等國宣佈與德國斷交。
阿根廷等四國(委內瑞拉、薩爾瓦多、巴拉圭)選擇中立。
戰爭期間,阿根廷兩頭賣東西,牛肉、羊肉、小麥、食糖、棉花、水果……大家快來買啊!
美國參戰後,平均每年有350多艘商船往返於阿根廷與美國之間,美國要採購食品和原材料,阿根廷需要消費品。
一戰之後,美國摘到了最大的桃子,成為全球最大債權國。
阿根廷也收穫滿滿,小金庫又多了一大堆黃金,還能借錢給別人,輕工業也得到了一定發展。
英國為了回血,將大量資金投資到條件得天獨厚的阿根廷,而且阿根廷社會穩定,生活也不錯(雖然勞動人民很艱苦,但夠吃夠喝)
英國把工業製成品輸送到阿根廷,買回肉類、皮革、羊毛和小麥。
到了1929年(大蕭條爆發時),英國在阿根廷投資達了21億美元,而美國為7.7億美元。
英資在阿根廷建造的鐵路長達36749公里,有兩條還經過安德斯山脈進入智利。阿根廷當時人口為1700多萬,有五分之一居住在布宜諾斯艾利斯。
然而,今天阿根廷鐵路長度也就36000公里左右。
阿根廷還大力發展了肉類冷藏(它有著世界最大的冷凍廠)、麵粉廠、紡織廠、煉糖廠、乳製品廠、釀酒廠等等,成為了拉美地區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阿根廷比法國過得還要滋潤,妥妥的發達國家,平均生活水平遠超落後國家。
但這還不是阿根廷的最高光時刻。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的資金也來到了阿根廷,並帶來了工業技術,阿根廷選擇與希特拉和墨索里尼合作。
戰爭爆發後,阿根廷打開小金庫,再利用德國的力量,從英國人手裡低價贖回了鐵路所有權(1.5億英鎊),從美國人手裡贖回了電話電報線路所有權(1億美元),還有煤氣管道、交通運輸等。
智利、玻利維亞、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和羅馬尼亞還得排著隊向阿根廷借錢。
1944年,阿根廷儼然有了一種強國的感覺,無論是軸心國還是同盟國都需要阿根廷的產品和資金。
這一年,胡安·庇隆開始執政。
戰後,因為阿根廷在政治站錯了隊,跟納粹打得火熱。所以,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就沒有它的份。
雖然在政治上失分,但阿根廷經濟還算良好。
1946年,庇隆正式當選總統,他制定了一個五年計劃(1947至1952年),主張建立「大阿根廷」,成為世界強國。
他說:「我們將統治南美,我們已經有了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再把智利拉進我們的圈子。烏拉圭是不難的,因為它在經濟上倚賴我們」。
然後,阿根廷將與智利、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五國聯合,這樣巴西也將加入。
巴西一解決,南美就是阿根廷的了。
阿根廷為什麼老是盯著烏拉圭不放,因為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屬於同一個總督區–拉普拉塔區。
其它還有三個總督區:新西班牙(墨西哥等國)、新格蘭納達(哥倫比亞等國)、秘魯(秘魯和智利)。
阿根廷、墨西哥、哥倫比亞都想在總督區範圍建立新國家,但都沒有成功。
阿根廷是最執著的,庇隆認為可以將四國合併,建立大阿根廷。
但他忘了兩點:
一、阿根廷沒有重工業,無法在軍事上確保優勢;
二、美國已成為最強國家,它不會允許後院出現工業國或大國。
隨著戰後秩序穩定,貿易恢復,阿根廷的農產品輸出量下降,而且還遭到了工業品輸入的剪刀差。
它的黃金儲備從1946年的12億美元跌到1949年的2億美元。
美元成為主導貨幣後,阿根廷又遇上了美元荒,智利、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在經濟上脫離了阿根廷,轉而被美國控制。
1950年,阿根廷小金庫的黃金幾乎耗盡,只能向美國借款1.5億美元,以維持政府預算和社會福利。
阿根廷既不倒向美國,也不擁抱蘇聯,當時叫「第三條道路」,也叫庇隆主義。
庇隆最想幹的事情就是調整產業結構,由農業國向工業國進軍,但他的五年計劃並沒有成功。
美國只是希望阿根廷永遠處於「肉類和小麥供應商」的地位。
軍政府和新自由主義
1973年9月11日,智利總統阿連德被軍隊槍殺,皮諾切特成立了軍政府,巴西也在美國策動下成立了軍政府,烏拉圭也發生了軍事政變。
原因是美國要借軍政府之手屠殺左翼政治人物。
1976年,輪到了阿根廷,庇隆下台,軍政府成立。
美國將阿根廷視為又一塊新自由主義實驗田,「芝加哥男孩」(經濟學家)紛紛進入了阿根廷軍政府,如財長、央行行長等。
阿根廷經濟部長迪霍茲,就是美國培養的,他一上來就出售國企。
在短暫的繁榮後,資產流入了阿根廷利益集團手中,再轉移到華爾街。
一年之後,阿根廷工廠紛紛關閉。在此之前,阿根廷貧困率跟美國相差無幾,失業率只有4.2%,
此時,貧民激增,有的地區自來水停供,因為水廠被私有化,不賺錢就可以關閉,傳染病四處蔓延。
左翼起來反抗,軍政府手段就是殺人,而美國是支持這樣做的。
美國「經濟學家」打斷了阿根廷的工業化進程,破壞了原本健全的醫療體系,教育體系。社會上貧富兩極,人民唯一的快樂就是足球。
1982年與英國爆發馬島戰爭後,導致軍政府解體。
1983年,阿方索當選總統,這時阿根廷外債已由政變前的79億美元上升到了450億美元。
它的債主有IMF、世界銀行、美國進出口銀行、華爾街私人銀行……
前經濟部長迪霍茲因貪污和詐欺罪被逮捕。阿根廷新借的貸款中,有190億美元流入了私人手裡,再被轉移到瑞士。
用國家名義貸款,由私人分贓,讓老百姓承擔債務,這就是」新自由主義「帶來的繁榮。
1990年,阿根廷所欠債務到了650億美元,阿方索發行大面額貨幣,比索迅速貶值,引發社會暴動。
阿方索提前五個月辭職,重新大選,梅內姆登上了總統寶座。
但他卻任命了美國的信徒卡瓦羅出任經濟部長,向美國示好。
任命當天,阿根廷股市暴漲30%,卡瓦羅又帶來一幫「芝加哥男孩」:央行總裁弗南德茲、副總裁博烏、總統經濟顧問圭德提。
卡瓦羅的私有化之路比迪霍茲走得更遠。
他們賣掉的國企更多,包括航空公司、石油公司等,解雇了70多萬名員工,買下這些企業的是花旗銀行、波士頓銀行、法國蘇伊士公司、西班牙電信等等。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引發了阿根廷和巴西的債務危機,為了避免拉美爆發革命,美國讓IMF用貸款去「拯救」這些政權。
阿根廷從此陷入了新債還老債,利息不能少的死循環之中,工業計劃已經沒有人再提了。
2000年,阿根廷政府破產,宣佈主權債務違約。
2001到2006年,由於農產品價格賣得比較好,阿根廷基本還清了上世紀的老債務,並斷絕與IMF的關係。
但好景不長,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阿根廷那脆弱的經濟又遭重創。
阿根廷政府只能吃回自己的話,向IMF求救。
經濟混亂,政治上更是亂成一鍋粥,左擺,右擺,右擺,左擺……
2015年,超級富豪馬克里當選總統,克里斯蒂娜總統說自己9月30日就離職了,而新總統移交得等到10月1日中午12點。半天沒總統,只好由議長代總統。24小時內,一個國家居然出現了三位總統。
2018年,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這對阿根廷來說是大喜事,大豆有銷路了, 其它農產品也能跟上賣點。
其實「中阿貨幣互換」,是由阿根廷右翼政府提出的,額度為50億美元。
但阿根廷的根本問題並沒有解決,外債越借越多,2018年底到了2330億美元,美國是它的最大債權國。
這幾年拼命控制,今年也有2700多億美元的外債規模。
沒有一個國家在中了「新自由主義」之毒後能在短期內恢復健康,俄羅斯也不例外。
所謂「全面私有化」,得利的永遠是寡頭們和權貴們,他們再將資金轉移到境外,剩下的爛賬由這個國家的子孫後代慢慢還。
阿根廷就是一個典型的國家。
闊少爺吃的是祖上的基業,但變成破落戶是自己折騰的。
他們現在去相信米萊能拯救阿根廷。
四年,除了裝神弄鬼,還能做什麼?
無非又是一波財富收刮和資本轉移。
用四年一度的吹牛大賽選出一個吹牛大王,那還不如讓梅西試試,他至少比米萊更有人氣。■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