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敗美國「離間計」後,中國正贏得亞洲世紀主導權

風留痕

為了贏得與中國的「大國競爭」,美國一直希望建立一個「印/亞太版北約」。而為了拉更多國家「入伙」,首要就是離間中國與域內國家的關係。近來鼓動菲律賓在南海「鬧事」,主要就是製造中國威脅論,以離間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係。儘管還在鬧事,可跡象表明,這將還是一個失敗之舉。挫敗美國「離間計」後,中國將贏得亞洲世紀主導權。

都說二十一世紀是亞洲世紀,所以自奧巴馬政府時期開始,美國的戰略重點就開始東移。目的就是為了打壓中國以主導亞洲世紀。

要打壓中國,首先就要拉域內國家入伙,一旦建立起一個反華聯盟,把中國孤立於美國秩序之外,這樣美國就可以輕鬆獲得主導權。

當初美國製造南海危機和拱火釣魚島爭端,就是利用域內國家對中國復興崛起的擔心顧慮欲離間中國與東盟的關係。希望能夠把「中國威脅論」做實。

當時最積極配合美國在南海鬧事的就是菲律賓。儘管上演了一出所謂的「國際仲裁」鬧劇,可由於中國立場和態度堅定,也由於中國始終保持了相當的克制。

不僅菲律賓轉向,東盟國家更是基本上放棄了對中國的顧慮,轉而加強了與中國的合作關係。

當然,這一切的改變都與奧巴馬的繼任者特朗普強推美國優先有關。讓世界認識到了美國霸權的破壞性和可怕性。

拜登上台後,把中國定位為第一大挑戰者,或者說是第一重點打壓對象。自然的,印太戰略也就成為了美國的戰略重點。

要推動印太戰略,首先還是得建立反華聯盟。儘管與日英印加澳等國建立了一些小圈子,可畢竟東盟也是重要的戰略支點,這關係到美國控制南海的戰略。

由於東盟在與中國加強的合作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所以明確拒絕了美國的站隊要求。反而是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合作關係。

對此,美國並不死心,還是想在中國威脅論上下工夫,還是想盡辦法在南海攪局。一方面離間與中國的關係,另一方面是破壞局勢穩定,這樣美國就有了介入的藉口,也可以增強美國的地區影響力。

儘管東盟作為一個整體在對華合作問題上立場堅定,可令美國驚喜的是新上台的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的親美反華立場。

美菲不僅加強了軍事合作關係,菲還在美國的鼓動支持下再一次在南海鬧事。美國就是想製造一種中國以大欺小的假象,這樣就可以增強東盟特別是南海國家對中國的恐懼感。更希望東盟能夠站出來支持菲律賓。也就達到了離間中國與東盟關係的作用。

然而,令美國失望的是,儘管菲律賓想主動找打,可中國還是保持了高度的克制。重要的是,東盟國家對此次中菲摩擦根本不理不睬。相反,中國與東盟的合作還在深化推進。

東盟國家不在中菲爭端中發聲,「潛台詞」這是中菲之間的事。而東盟與中國「南海行為準則」談判的良性推進,「潛台詞」就是反對菲律賓無事生非。重要的這是對美國的「無視」。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局面。

一是中國才是世界經濟復甦的主動力。與中國合作是不二的選擇。

二是東盟整體上從與中國的合作中獲得了極大的利益。不管是RCEP還是一帶一路合作,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自然要極力維護這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三是一旦與中國疏遠甚至是站隊美菲,域內局勢將嚴重惡化,受傷害的自然是自己。

四是中國威脅論的雙刃效應。正因為中國實力大增,惹上了中國肯定沒好果子吃。

五是早就意識到美國的不靠譜。美國只想把域內國家當槍使。站隊美國只能是當炮灰。而美國是不會也無力提供保護的。烏克蘭就是最好的例子。而陷入安全困境的歐洲也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以上五點就決定了東盟是不會站隊美國的,更不會放棄與中國的互利共贏合作。特別是世界變革加速本身就意味著美國霸權時代已經是過去時。這可是美國自己承認的。

不僅東盟不發聲,歐盟的聲音也是有氣無力。儘管日前歐盟也發表了公開的聲明。但一是為了敷衍一下美國,二是為了在經貿問題上向中國施壓,三是為了彰顯一下自己的存在感和政治正確。

歐盟要染指印/亞太早就開始了。而歐盟提出自己的印太戰略本身,實際上就是拒絕了美國。歐洲的底線就是不脫鈎和不搞陣營對抗。

東盟不參與,歐盟不積極,也就只有日英澳等國站在邊上吶喊助威而已。

如此一來,菲律賓怎麼鬧都無濟於事了。中菲在南海打與不打也沒什麼關係了。

以今時今日中國軍隊的能力,在南海打一仗應當是很輕鬆的事。菲律賓不是烏克蘭,美國也不會把菲律賓太當回事,更不敢與中國在南海一戰。

目前美國反復強調「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只是不想菲 律賓很快就退卻。那就等於又要宣佈美國的失敗了。

菲律賓找事,看似會牽涉中國不小的精力,實際上也正中下懷。

維護南海主權安全是核心利益的核心。而保護南海這一重要海上交通線也是核心利益。加強對南海的控制權威懾力是必須的。

重要的是,中國不斷升級在南海的軍事設施以及在南海的軍事行動,是對美國「自由航行」的反制。讓美國無法在南海逞威,也是中國打造大洋海軍的需要。

不管最終戰與不戰,這一次美菲都要面臨再一次的失敗。而有了這兩次事件,美國再想找一個代理人可就更難了。

而這一次南海事件,也是對中國與東盟關係的重大考驗。今後中國與東盟的關係會更穩定,南海局勢也會更穩定。

美國「離間計」的失敗還還不僅是菲律賓的鬧事,還有一個重大的失敗。那就是近來緬甸局勢的變化。

緬甸一度是美國想在東南亞打進去的一個楔子。昂山素姬也一度是美國西方視為最佳的代理人。

雖然昂山素姬一度控制了緬甸政治,可並沒有如美國所願的成為美國的棋子。儘管如此,還是被軍隊政變給推翻了政權。

昂山素姬不給力,畢竟還是要推動西式民主,也就是還有希望改變。可軍政府就不一樣了。就徹底打破了美國想把緬甸做成楔子的希望。

而近一段時間緬甸局勢的動蕩,美國根本插不上手,也不敢插手,反而這一次政局動蕩幫了中國的大忙,將幫助中國徹底消滅那些涉華犯罪集團。

儘管緬甸這波次的局勢動蕩與中國有一定的牽連,可東盟國家都一致保持了沈默。實際上就是默認了由中國一家主持大局了。連歐洲也是默不作聲了。

日前,緬甸軍方同果敢、德昂、若開軍在中國境內舉行了和談,就臨時停火和保持對話等事項達成協議。這是在中國斡旋下的結果。這表面中緬一衣帶水的關係會得到加強。也就等於美國此前的緬甸戰略徹底的失敗了,也表明瞭中國與東盟之間高度的戰略互信。

東盟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支點,失去或建立不起這個重要的支點就無法有效推進。可以說,印太戰略基本上已死。

相反,美國印太戰略強調的是美國式自由開放繁榮的願景。而這顯然有助於推動中國式自由開放包容平等互利和繁榮的亞太地緣政治。

東盟、印度、南太平洋島國,是美國印太戰略的三大支點。東盟是指望不上了。印度也總是三心二意。南太島國的近一半與中國的關係友好。目前也就只有日韓這兩個跟班立場還算堅定了,美國的印太戰略也無法推進。

美國定義目前是中美競爭重構世界秩序的大國競爭時代。未來十年是關鍵時期。

可美國的重點戰略無法推進。可以說正在失去戰略主動權。

目前,中國與中東國家的合作關係正在進入新時代。而美國中東戰略大調整以及目前的以哈戰爭,使得中東阿拉伯國家正在疏遠美國。中東地緣政治的去美國化在加速。

中國與中亞五國的合作也在不斷加強之中。目前只有南亞的印度和東北亞的日韓還不確定。

在這種情形之下,美國還想與中國競爭印/亞太戰略主導權,恐怕是沒戲了。中國正在向現代化強國做最後的衝刺。可美國即無力加速跑甩開中國,也無法集中力量阻止中國快速前進的步伐。反而是自己陷入了戰略困境之中。美國需要時間重新調整部署對華戰略,也需要時間集中力量與中國競爭,可時間不等人。美國在打壓中國的同時,也在給中國創造良好的戰略空間和時間,也在給中國創造動力。還真得感謝一下美國。■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