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一次重點分析了,解放台灣的時候,在登島、火力打擊、包圍三個手段的順序上,是以登為主,以打協同,以圍為輔?還是反過來,以圍為主,以打協同,然後比較放心地登島?
我給出的答案是,力量薄弱時,往往要以登為第一,打為第二,圍為第三,因為打和圍的能力都不夠,只能強行登島。但是,力量強大時,就可以以圍為第一,打為第二,登為第三。
而我們現在的圍島演習,就體現了這一力量變化帶來的方式變化。
然而我不得不說,這樣分析下來,歸根結底還是要登島。
那麼有沒有一種方式,不登島就能解放台灣呢?
有人可能會說,那你這說的就是和平統一了。
不,我這會兒不是在談論和平統一,儘管我也很希望和平統一。我這會兒的意思是,即便是「梧桐」,有沒有不登島就「梧桐」的方式?
而且我還要對這種方式再加一個限制條件:那就是最小限度的刺激敵人,比如刺激美帝干預。因為美帝干預將增加我們的成本。
有沒有這樣的方式呢?
回答是:有的。
這就需要我們把目光投向這一次圍台軍事演習的配角——海警身上。
毫無疑問,這是一次軍事演習,海警也參加了。自然,主角是解放軍,海警只能算是配角。
然而我們細細分析之後會發現,海警在這次演習中的配角角色,很可能能夠評上「最佳」配角,因為演習的落腳點之一似乎就在這個配角身上。
海警這一次有什麼突出表現呢?回答是,離大烏丘嶼只有2.8海里,離小烏丘嶼只有3海里,離東引島只有3.2海里。
一般來說,我們對這個距離的認知,往往落腳在趨勢上。那就是,現在只有2.8海里,接下來呢?那肯定要越來越近。再接下來呢?那要登島。
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登島,這個動作太搶眼了,要想假定「台獨」分子不反抗,估計不大可能;要想假定想美帝不干預,估計也不大可能。
於是,結果肯定是一場大仗。
打大仗我們不怕,我們也有打贏的底氣。問題是,打大仗動靜太大,相應的損失也大。我的意思是,敵人的損失和我們的損失都會大。
那麼,有沒有損失小一點的方式呢?
有。
那就是不登島,卻實現「梧桐」。請注意,是「梧桐」,不是和統。
不登島也可以實現「梧桐」嗎?
我們還是要從海警船這一次距離大烏丘嶼只有2.8海里說起。
假設我們從現在開始,在距離上不再急於進一步接近烏丘嶼了,那我們在這個區域可以幹什麼呢?
回答是兩個字:執法。
對,我即便不登島,我也可以執法呀。
怎麼執法?最常見的就是:檢查。
2月19日,福建海警就在台灣省管轄的金門島附近海域,登上了一艘載有台灣遊客的遊輪進行檢查。
那接下來,我們就可以在烏丘嶼附近海域,對於靠近烏丘嶼的各種船隻進行檢查。
檢查什麼呢?
自然是什麼都可以檢查,但是我們說話說重點,就烏丘嶼而言,駐守在這個島嶼上的守軍的補給是將是未來我們首要檢查的重點。
同樣的道理,福建海警2月19日檢查了一艘載有台灣遊客的遊輪,那接下來就可以檢查點別的。
慢慢來,循序漸進。
循序漸進有什麼好處呢?
每一次對敵人的刺激不強啊!
比如,2月19日,我們對金門海域的遊輪進行檢查的時候,台灣的那個所謂防務部門的負責人邱國正,2月20日被台灣的那個所謂立法委員質詢時說,這事兒歸海巡署處理,台軍不會主動介入,介入的話會引發衝突升級。結果所謂的海巡署也沒咋處理,這事兒就這麼過去了。
當然,要想有這個效果,解放軍必須時時刻刻站在旁邊。
當然,我想你懂的,一定會這麼安排的。
於是,這事兒就成了。
順便又要說一句非常重要的話,連「台獨」分子都沒動靜,美軍自然不會動。
於是我們更可以說,這事兒就成了。
接下來呢?
接下來就要經常檢查,官話說叫常態化檢查。既然是常態化檢查,那就是全面檢查,所有的東西我都要查。
再接下來呢?還是那個詞:循序漸進啊!
檢查了金門海域,檢查了烏丘嶼海域,檢查了東引島海域,接下來就是檢查澎湖列島海域,檢查台灣本島周邊海域。
接下來戲劇性的一幕將會發生:
當我們能夠對所有進出台灣本島及其周邊小島的船隻進行檢查的時候,我們再接下來怎麼辦呢?
你可能會脫口而出:封鎖。
這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選項,但是還有一個選項:不封鎖,報備!
對,你沒聽錯,報備!
對所有進出台灣省的交通工具、貨物、人員都必須到中國海關報備,具體可考慮讓廈門海關負責。
這裡有一個關鍵點,你只有能夠進行常態化的檢查了,你才能夠讓別人報備。否則,讓別人報備就是一句空話。
報備了之後就會怎麼著呢?
報備含有審批的意思,絕對不可能是你報什麼我就批什麼。
請問:
一旦報備,美國給「台獨」分子的武器裝備,我們還能批准他進入台灣省嗎?
那些竄訪台灣的反華議員要去台灣,我們還會批嗎?
還有,報備不光是針對進口,還包括出口。到那時,台積電生產的芯片要想賣給美國,你說我批不批。
這就把台灣省的進出口給管住了。
自然,這完全符合國際法,因為按照聯合國2758號決議,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前不久,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還專門強調了這個事兒。
把台灣省的進出口給管住了,台灣省的各色人等就要看大陸的臉色行事了,否則你進出口的貨物我不批。——當然,有些貨,比如從外面進入台灣省的武器裝備,不管你對我態度咋樣,我都不會批的。
到這個份上,我們只需要有一些很小的動作,就能讓「台獨」分子蹦達不下去了。
比如,台灣現在的發電82%靠火電,其中:43.4%是天然氣,34.8%是煤,1.4%是重油,1.4%是熱電聯合。這些東西台灣主要都是靠進口。
台灣現在本來就三天兩頭停電,他們說,停電的原因,有的時候是老鼠咬了電線,有的時候是大風吹倒了電線桿……其實根本原因是總的電量不夠,再加設施老化。
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陸如果再不批准它用於發電的天然氣、煤、重油的進口,他們停電的次數肯定會進一步增加,搞不好來個全島統一停電都有可能。
這樣一來,我們就掌握了對「台獨」分子鬥爭的主動權。
你可以想像,形成這個格局之後,島內的統一力量將大增,他們很快就會發生「和平演變」,「九二共識」很快可能成為台島共識。正常的發展路徑是:明確主張統一的政治勢力將上台執政。國民黨這種所謂「不統不獨」的模糊立場,也會迅速清晰起來。
但是,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要點,我們慢慢說。
這個很重要的要點是:
我們沒有必要在掌握了台灣進出口的審批權之後,過分地地使用這個權利,比如,沒有必要一夜之間把他所有的進出口全部停掉。
我們只需要有選擇性地停掉他的極少數的進出口,或者某些、某個關鍵商品的進出口。
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步子邁的太大,會刺激敵人做困獸之鬥,比如刺激美帝介入。
貓抓住老鼠之後,很多時候不是要咬死老鼠,而是慢慢玩老鼠,老鼠最後是累死的,而不是被咬死的。
貓玩老鼠可能是出於天性,因為他可能喜歡吃新鮮的老鼠肉,當他還不餓的時候,他沒有必要立刻咬死老鼠。
而我們慢慢玩「台獨」分子,是為了減少統一的成本。
就像2月19日,我們檢查了金門海域的台灣游輪,台灣方面很知趣地說,台軍不會介入。
就像5月23日到24日,我們搞圍台軍演,美國、日本、韓國以及其他的那些平時喜歡指手畫腳的國家都沒咋吱聲一樣。美國還忙著要跟中國防長見面,而一貫叫囂「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日本,跟韓國一起,正謀劃幾天之後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有人可能會說,我們要他們報備,他們不聽怎麼辦?好辦得很,前面不是說了嗎?海警常態化檢查啊。凡是不聽話的,依法扣留、罰款、抓人問個話啥啥的。到那個時候搞個管理辦法就是。這些事,不需要解放軍上,只需要海關、海警這些執法部分上就可以了。解放軍只需要在旁邊看著就行了。
跟打仗相比,動靜不大。關鍵就在這裡。
另外我們還要想到,我們要他們報備,直接針對的對象是企業,而且,我們不為難絕大多數企業。
如果你是企業老闆,你犯得著和中國大陸的國家機器對抗嗎?到時候我們把手續搞便捷一點,服務搞好一點就是。這是我們本來就應該做到的。
我要特別強調的是,在整個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每向前進一小步,都是有強大的解放軍力量作為後盾。
而由於每次都是進的一小步,美帝就面臨著一個兩難的選擇,它是介入呢?還是不介入呢?比如,那一次,我們檢查了一艘游船,他就把航母開過來嗎?
與此同時,我們跟美帝之間也有各種各樣的交集,美帝也有很多事情要跟中國談。
如果我們選擇好時機,就容易促成美帝不介入。
比如這一次解放軍軍演,正好處於美帝要求了兩年要跟我們的防長見面的關鍵時候。他要是介入,見面的事就泡湯了。
所以,他沒有介入。於是,在解放軍軍演的8天之後的5月31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期間,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終於見著了中國防長。
新聞報導說:中美防長就台灣南海等問題交換了意見。5月31日下午,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介紹這次會談時說:「這是一次積極、務實、富有建設性的戰略溝通。」
積極,就是指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務實就是面對現實。美國當下的現實是,他已經在面對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兩場衝突,他這會兒實在顧不上台海,實在沒有太多的資源投入到這裡,所以美國的「務實」態度的內涵,我們可以猜個八九分。
更重要的是,吳謙大校說是一次「建設性」的溝通。所謂建設性,可以把它理解成蓋房子,那也是要往「搞成」的方向搞,而不是往「搞垮」的方向搞。因為是「建設性」,而不是「拆除性」。
當然,我們不能奢望美帝一定不介入,我只是說這種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美帝介入的可能。
我們同時也要做好美帝介入的準備,這種情況下美帝如果介入會是什麼情況呢?
這種情況的大背景是仗沒打起來。
美帝如果為中國的某一次審批,或者因為中國海警的某一次登船檢查,而派航母過來,實在小題大做了,在國際上怎麼交代?在國內怎麼交代?他的決策難度大大增加了。
想想二戰時期美國參戰的過程:美國直到1941年才參戰,如果不是日本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美國可能還不會參戰。
為什麼當時日本已經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利益,美國遲遲不參戰呢?因為偷襲珍珠港之前,事情都不大,都不明顯,美國一直在猶豫。
當然,他如果非要因為中國某一次審批或者某一次登船檢查就小題大作要干預,把航母過來了,怎麼辦呢?那就重演一次2016年的南海軍事對峙。
那次軍事對峙,最終沒有打起來,但是決出了勝負,表面上看不到硝煙和戰火。我們普通百姓的生活是正常上班,正常賺錢,正常過日子。
我們靠實力,而不是靠真打起來,贏了美帝。
這種衝突的烈度就小了很多,那麼我們所付出的成本就小了很多。
有人可能會說,你在討論台灣問題的時候,怎麼那麼喜歡算賬呢?怎麼那麼珍惜成本呢?這麼大的事情,你怎麼總是捨不得破費呢?
請允許我反懟你一句:有成本低的辦法,我們為什麼要用成本高的辦法?
更重要的是,成本這東西,你覺得會是誰來承擔?是國家嗎?當然是國家。但國家是我們的國家,國家是社會大眾的集合體,歸根結底是我們每一個人具體承擔。
比如我在以前的節目裡面說過的,真搞激烈的對抗,國家肯定要進行戰時管制,戰時管制是什麼滋味我們沒有經歷過,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回顧一下新冠疫情期間的管制。
再比如,如果產生激烈的對抗,美國一定會聯合西方對中國進行制裁。你肯定又會脫口而出,說我們不怕。是的,我們不怕。我們怕過誰?可是制裁所造成的損失,我們需要承擔吧?比如進出口貿易少個幾十萬億啥的,那可能涉及千家萬戶的收入和生活,可能就直接涉及你的收入。
你可能會說,這點付出是值得的,對,我完全贊成。可是,如果能不付出這些東西也能辦成事,難道不是更香嗎?
所以,我今天所假設的這種統一的路徑,最大的好處就是:對抗的烈度比較低,最有可能避免美帝介入從而減少我們的成本。即便美帝介入了,也可能複製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的局面,不真打起來就決出勝負。
這對國家,對我們每一個人,對於全地球人,也包括於美帝,都是最好的選擇。
當今世界,表面上的老大是美國。但是,在深層次上,是誰在為自己、為全世界、乃至為對手,爭取最好的結果?是中國。所以,這個世界上,誰才是真正的大哥呢?
就像一個家庭,年齡最長的大哥沒有大局觀,一味任性,搞得整個家庭雞犬不寧,年齡第二的老二事事為本人計,為兄弟姊妹計,為不爭氣的大哥計……那麼,誰是這個家真正的大哥,不就一目瞭然了嗎?■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