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沒有最詭異,只有更詭異!
什麼事呢?
「北溪管道」被炸的事。
日前,美國《華爾街日報》發了一篇報導,題目一看就很勾人,叫《醉醺醺的夜晚,租來的遊艇:「北溪」管道被破壞的真相》。
然後繪聲繪色地,講了很多超級內幕!
當然,主要觀點是:這事是烏克蘭人幹的!
這件事怎麼說呢?
非常複雜,牽扯到眾多人和事,我們今天,還是只能用老辦法,一層層地,剝開這個挺大的洋蔥,來看看台前幕後的種種故事。
我們先來剝第一層洋蔥:關於「北溪」管道被炸這件事,《華爾街日報》究竟講了什麼一個故事。
先從這件事講起:烏克蘭人,是怎麼想到炸「北溪管道」的呢?
它說:時間在2022年5月,當時俄軍已經撤軍了嘛,所以基輔的形勢就鬆了下來。有幾個烏克蘭軍官和商人,就在一起喝酒,喝得紅頭滿面,淋灕酣暢時,就有人說了:我們為啥,不去把「北溪」管道炸掉?
有人就嘆了口氣:主意是好主意,但就是沒錢啊!
然後一起喝酒的商人,就說了:我們有錢啊!
於是錢就搞定了。
計劃也就開始了。
這故事怎麼樣?
有時間、有地點、有情節,還有衝突……就是有一點:好萊塢味,實在太重,不怎麼斯拉夫。
先不管,再往下說。
既然目標有了,錢也有了,那就執行唄,所以這幫軍官就把計劃,遞給了當時的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扎胖一看之後,就立即拍板:此計可行!
他趕緊把這事,報告給了澤連斯基。
澤連斯基開始也說:此計可行!
順便說一下:在故事的這段,《華爾街日報》用非常巧妙的辦法,把一家給摘出去了。
誰呢?
美國!
怎麼摘呢?
怪好玩的:《華爾街日報》說,炸管道的計劃,這幫烏克蘭軍官,為啥那麼快?因為早在2014年,就有某家,擬了個炸「北溪」管道的計劃!
這家是誰呢?
《華爾街日報》故意,欲言又止,但認真讀的人,一看就知道:美國!
到這裡,有人要說了:《華爾街日報》這不是找死嗎?怎麼扯上美國?
這招叫「欲縱故擒」!
「北溪」管道被炸,大部分人,包括美國那個調查記者西摩·赫什,可都說是美國幹的呀!
你現在說烏克蘭人幹的,相信的人不多啊!
怎麼讓你相信?
我告訴你:美國確實看這管道不順眼,早在2014年,就擬定了炸它的計劃!
你是不是就稍微相信一點呢?
然後我告訴你:但我後來沒幹,但這計劃被別人,給抄去了!
你是不是更相信一點呢?
只是這段故事,有個漏洞:這「北溪」管道連著的,是俄羅斯和德國,它還是德國的能源大動脈,而德國又是美國在歐洲的主要盟國。
美國偷偷地,擬定一個想坑死盟友的計劃,為啥要讓烏克蘭人知道?而且不光事情,連他們具體的計劃,還讓烏克蘭人知道?
烏克蘭人和「北溪」管道,有很大關聯嗎?
沒有啊!
這事怎麼說呢?
人家《華爾街日報》,就是這麼說的,就是要把美國給摘出去,不管你信不信,它自己肯定是信了!
但如果這麼寫下去,牽連就非常大了,所以至少還有一個人,也必須得摘出來!
誰呢?
澤連斯基!
怎麼摘呢?
說這事很快,就被一家情報機構,給探知到了!
荷蘭軍事情報局,簡稱MIVD。
為啥是荷蘭呢?
說是2014年馬航飛機被擊落事件後,它就加強了對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工作!
但問題是:那麼公開的事,你這麼多年,也沒查出啥來啊!
為啥烏克蘭最高層,準備搞個最隱秘的事,你就知道了呢?
只能用這兩個單詞,來表示我的敬意!
New Bee!
但這一段,挺重要的,因為接下去的情節,又跑出來摘人了:荷蘭軍情局得知這消息後,嚇了一跳,覺得此事重大,趕緊告訴美國中情局。
中情局趕緊幹了兩件事:一是跟澤連斯基講,趕緊住手;二是把這件事,通報給了德國。
然後呢?
澤連斯基很聽話,趕緊告訴扎盧日內:美國人知道了,這事停手吧!
把澤連斯基,給摘出去了。
順便,也通過這段情節,把美國再一次,又摘出去一次!
那這件事,按照常規,就應該胎死腹中了,是不是?
答案是:沒有。
有人抗命了!
誰呢?
扎盧日內!
他告訴澤連斯基:破壞小組已經派出去了,而且事先說好了,開弓沒有回頭箭,派出去之後,大家就直接失聯,這批人我已經沒法叫回了!
到這裡,《華爾街日報》就開始,濃墨重彩地,講這個烏克蘭破壞小組,是怎麼炸「北溪」管道的了。
反正是繪形繪色,簡直就像它的記者,隨團採訪一樣。
說這個破壞小組,總共有6個人,他們出發後,先去了一家波蘭旅行社,這家旅行社其實也不簡單:它是烏克蘭情報部門,在10多年前,就在當地設立的。
然後這幫人,順利地從這個旅行社,租到了一條遊艇,長15米,然後大家就帶著最簡陋的工具,像普通的潛水設備、衛星導航、聲吶、還有一張誤差極大的海底地圖,就出發去執行這地獄級難度的任務了。
是不是到當地,就能炸了?
沒有!
《華爾街日報》給加了,很長一段戲:這個破壞小組開著這條小艇,先來了一場迷航之旅:先開到點上,發現氣候惡劣,就跑到瑞典靠港避風,之後氣候更惡劣,又頂風,跑到出發的波蘭港口,之後再到德國羅斯托克港,然後在9月26號,順利地炸掉了管道。
這啥概念呢?
大家得注意啊:這可是一條小遊艇,也就是在海邊上玩玩的那種。
但人家就是完成了一場難度極高的壯舉,差不多等於先在我們上海出海,到點後,發現海況不對,就跑到日本九州島避風,之後發現氣候更惡劣,又跑回上海,發現上海氣候更惡劣,又跑回韓國釜山,之後再轉到日本九州……整個航程,超過1500多公里!
《華爾街日報》講的破壞小組的來回航跡圖。
啥感覺呢?
這小遊艇誰家造的?啥牌子?《華爾街日報》應該公佈出來,質量這麼好,這麼能抗風浪,名字報出後,肯定能大火!
只是可惜啊,這段寫得挺精彩,但接下來的這段,就粗糙了:說是這個破壞小組,就憑著那張爛到極點的海底地圖,精准無比地,摸到了點。
之後大家乘著夜黑風高,加上波羅的海的波濤洶湧,一個猛子就跳了下去,直接就乾到了80米水深處,然後神奇無比地,精准找到3條管道,安裝了4處炸藥,之後成功引爆,並迅速逃之夭夭!
該怎麼評論呢?
這故事實在太精彩了,寫這篇文章的人,建議你去好萊塢,改行當編劇,還來得及!
到這裡,肯定會有人,產生出一個疑問:為啥《華爾街日報》,要選在這種時候,來講這麼一個故事?
到這裡,就可以剝開第二層洋蔥了:我們如果把這整個情節,來詳細地,梳理一遍,看看「北溪」管道被炸這件事,究竟誰該負責任,說不定就能看出端倪。
看完之後,你會發現:如果勉強算上,只有一個人,該為這件事負責!
誰呢?
先不說!
我們一個個來排。
美國人,應該像之前很多人想的那樣,要為這件事負責嗎?
人家最多只是在很早年時,曾經有個構想!
你難道能說:想也不行,想也有罪嗎?
顯然不行嘛!
人家發現烏克蘭人要乾這事,還阻止的哦!
不但無過,反而有功!
這事澤聯斯基答應過,他該為這事,來負責嗎?
也不能啊!
他很快,就收回命令了呀!
那麼這幾個破壞小組的人,應該為此負責嗎?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他們只是執行命令啊!
就算有罪,罪也不大!
那誰離責任最近呢?
扎盧日內!
烏軍前總司令!
如果不是他,搞出那個開弓沒有回頭箭的命令,就不會有這事!
所以他該負責!
到這裡,我們就得想這件事了:為啥《華爾街日報》要針對他?
還費了這麼大的勁,像編劇本似的,弄出一篇報導?
我們如果回想一下之前的事,就大致明白了:扎盧日內,是怎麼被解除烏軍總司令職務的,是怎麼之後,被澤連斯基一把,給扔到英國,去當大使的?
因為他在烏克蘭,聲望實在太高!
烏克蘭今年,本該舉行大選,如果不是澤連斯基讓國會,通過一個法案,說國家處於戰爭期間,大選延後舉行,那極有可能,現在的烏克蘭總統,就是他了!
但這人,雖說身在倫敦,卻始終是個隱患啊!
最好就是:不說把他搞掉,至少讓他出不來!
但扎盧日內,都能當到烏軍總司令,裡裡外外,肯定有兩把刷子的。
光澤連斯基本人,動不了他。
必須一家點頭!
美國!
到這裡,又得剝開第三層洋蔥了:「北溪」管道被炸這件事,已經過去快2年了呀,為啥早不提,晚不提,偏偏要在這個時候,來提起呢?
我之前講過這事的詭異之處:先是瑞典和丹麥兩國,對這件事搞調查,但越調查,這兩國就越害怕,瑞典政府甚至說:這件事牽扯太大,我不敢調查下去了。
瑞典人的這個態度,和美國調查記者赫什之前的曝光,非常相符合:他說是白宮的人,暗中密謀,並且拍板,之後由美海軍潛水與打撈訓練中心和CIA,加上挪威人的派和,大家一起合作,才炸了這個管道。
如果只是幾個烏克蘭醉漢,靠著一艘小艇,你瑞典人乾嘛,要怕成那樣?
直接說出來,就是了嘛!
最近這兩天,站出來的德國警方呢,表現也非常奇怪:新聞報道里,是這麼說的,2022年11月,他們就把這件事,鎖定是烏克蘭人幹的,之後一直追查!
但問題是:你德國政客的表現,不是這樣啊!
如果真按媒體報導的那樣,德國警方在事情發生1個多月後,就鎖定了烏克蘭人,為啥你的政客,都時隔1年多了,到今年年初,還不斷在叫,說這個管道就是俄羅斯人炸的?
甚至到今年7月,德國選擇黨在議會質詢時,德國政府還說:經過仔細考慮,聯邦政府得出結論,出於公共利益的原因,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然後呢?
突然一夜之間,本來咬緊牙關,死活不說的事,突然就說了:先是在8月14號,德國多家媒體先曝光,說這事是烏克蘭人幹的;幾小時之後,上面那篇《華爾街日報》的重磅文章,就冒出來了。
這就太怪了!
你說沒人事先統籌過,事先策劃過,鬼都不會信!
到這裡,我們又得剝開第四層洋蔥了:為啥不早不晚,偏偏這「曝光」的時間點,是在8月14號,這中間又藏著什麼秘密?
如果我們認真去搜索,會發現在當天,有這麼一件事,對美國人來說,意義挺大!
就在當天,加沙停火協議談判的各方代表,都已經到了卡塔爾首都多哈!
以色列方面派出的代表,是摩薩德負責人大衛·巴尼亞!
但這場談判,不管是台前幕後,都充滿了刀光劍影!
極度詭異!
先來看台前:照理說,加沙停火談判的兩家,應該是以色列和哈馬斯!
但真實情況呢?
只有四家在談:
美國;
埃及;
卡塔爾;
以色列。
哈馬斯雖說在多哈,也有代表,但此人沒參加!
兩個對手不在談,旁人在談,這事怎麼搞呢?
挺搞笑的:哈馬斯這個代表說,你們四家,先談出個條件來,我們覺得合適,就接受!
怎麼說呢?
哈馬斯這次的面子,可真是大,美國、埃及和卡塔爾,全成給它打工的了!
等於讓這三家,去壓以色列讓步,談出條件來;
談成後,怎麼執行協議,還得當保證人!
這種事,放在之前,美國是無論如何,都不肯幹,但現在它捏鼻子接受了!
為啥會這樣呢?
因為就算這種給人打工的機會,也是它想盡辦法,用盡手段,爭取來的!
到這裡,我們又得剝開第五層洋蔥了:為啥說美國人是用盡手段,想盡辦法,才爭取到這場談判的呢?
我們得順著哈尼亞被暗殺這事,往下去理。
事情發生後,伊朗人挺憤怒,哈梅內伊都很快,就放話說:這件事我們必須報復!
這時,有一家發現了機會!
誰呢?
俄羅斯!
在烏克蘭戰場,它近段時間,打得挺順啊,如果中東再出大事,美國更無暇顧及烏克蘭,對它來說,這絕對是好事啊!
所以從8月1號起,一架又一架的伊爾76運輸機,緊急從俄羅斯起飛,往伊朗運東西!
運的是啥呢?
流傳最廣的說法是:俄羅斯為伊朗提供了一款戰略級武器——「摩爾曼斯克-BN」遠程電子戰系統,這條該系統能有效地,針對F-35戰機和各種無人機。
等到8月5號,事情更大了:俄羅斯之前國防部長,現在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突然率領一個高級別代表團,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
當天見了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艾哈邁迪安和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巴蓋里。
會談最主要的重點之一,就是哈尼亞被暗殺這事。
怎麼說呢?
俄羅斯一副要在中東,大展拳腳的架勢,也讓當地形勢,為之一緊!
結果呢?
紹伊古前腳剛走,幾小時後,庫爾斯克那邊就出事了:8月6日拂曉,多支烏軍部隊,突然衝入了庫爾斯克,讓俄羅斯自二戰後,首次本土遭到進攻!
現在回頭看看,會發現:烏軍的這次行動,有點古怪!
我們都知道:凡是用兵,既然對方沒察覺,就應該集中優勢兵力,突然一下子,把他們投入戰場,爭取最大的戰果!
最怕的,就是:像自來水龍頭,沒擰好那樣,滴滴答答地,一點點地投入部隊!
這叫「添油戰術」!
是兵家之大忌!
結果呢?
烏克蘭人這次攻庫爾斯克,就用了「添油戰術」:第一天衝進去1000多人,之後兩三天慢慢地加,漸漸到6000多人,現在到1萬多人!
這意味著什麼呢?
攻打庫爾斯克的計劃,他們早就做好了,他們原定要抽出的部隊,卻沒有到位,烏克蘭人是在倉促之間,執行這項軍事行動的!
結果呢?
就是喪失了突然性,讓俄羅斯有了準備,現在就算1萬多人,也被各路調來的俄軍,遏制住了進攻勢頭,甚至逐步被殲滅!
如果開頭直接,就投入1萬多人,在俄軍措手不及的情況下,說不定,能打下幾個較大的城鎮!
於是,一個問題又來了:烏克蘭人就算再怎麼說,肯定知道仗不是怎麼打的,這種打法只會消耗掉自己寶貴的野戰兵力,為啥他們還是採用了呢?
如果我們再回過頭去,看中東的形勢,就會明白了。
乘著俄羅斯被烏克蘭纏住,美國和歐洲,一起上陣,對伊朗軟硬兼施!
硬的一手是:大批軍艦、戰鬥機,部署在伊朗周圍,甚至還有F22!
同時還威脅伊朗:如果你敢對以色列,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話,伊朗政府和經濟,將可能遭到毀滅性打擊!
軟的一手呢?
則是歐洲各國,輪番上陣,拼命勸伊朗人給它們個面子,為了加沙停火協議達成,無論如何,在8月15號前,不能對以色列,進行大規模軍事打擊!
伊朗本來,可能覺得有俄羅斯撐腰,可以對以色列來個大的,但一看俄羅斯都被烏克蘭纏住了,一時無暇分身,明白俄羅斯靠不住,於是在8月11號,抄起了電話……
美國對以色列呢?一樣,也是軟硬兩手!
也用了歐洲各國,壓以色列人去談!
以色列人本來還嘴硬,說要徹底消滅哈馬斯啥的,但見這副態勢,也怕了。
在8月9號,他不得不答應,說會派出代表,去多哈參加談判!
這種被壓,讓內塔極度生氣,為了讓國內極右翼滿意,8月10號,就幹出了轟炸加沙學校,導致至少100人死亡的慘案!
一副要破壞掉談判的架勢!
美國和歐洲見他不聽話,一頓強壓。歐盟外長博雷利甚至公開放話說:要對內塔內閣利最強硬的部長本-格維爾,搞制裁!
卡塔爾和埃及,則一把拖住哈馬斯!
美國人呢?
也很難得地,給哈馬斯當打工仔!
於是,就在美國和歐洲的強壓下,在14日,上面所說的那場奇怪之極的加沙和平協議談判,就開始了。
這兩天呢?
美國和歐洲,還嘮嘮叨叨地,先跟伊朗講:這加沙和平協議,很重要,這段時間你可不能打以色列,否則就把這場談判,給破壞了!
當然了,伊朗這次,應該不虧:因為它既然還沒動手,美國和歐洲背地裡,肯定答應給它相應的好處!
另外,它還拿到了之前拿不到的俄羅斯裝備!
但另外兩家,就不見得高興了。
一家是以色列,它很不情願,現在傳出消息說,就算進了談判場,還是不斷弄出分歧來。結果白宮那邊,很快又來壓力: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協調員柯比說,白宮希望,大家能盡快解決分歧,把談判完成!
啥意思呢?
差不多等於跟以色列人講:我們這次,就是要畢其功於一役,協議不談成,你們一個都不許走!
所以現在大家還在談。
還有一家是俄羅斯:啥都準備好了,沒想到自己實力不夠,讓烏克蘭來了這麼一出,沒法兼顧,大好機會白損失了,還在伊朗面前丟了臉。
所以它只能想盡辦法,盡快把這批烏軍殲滅,把丟掉的臉,再去撿回來!
到這裡,大家應該看出這一連串事情,內後是啥邏輯了:
為啥《華爾街日報》,說這事是烏克蘭人幹的?
針對的,其實是扎盧日內!
為澤連斯基拔去眼中釘!
澤連斯基為此,要付出啥代價?
派兵衝進庫爾斯克!
那怕「添油戰術」,那怕後患無窮,也得挺住!
他這麼幹,對美國人有啥好處?
把俄羅斯拖住一段時間,讓它無暇分身到中東!
然後美國乘著這段時間,趕緊把協議壓成!
對這件事,該怎麼說呢?
就三個字:可憐哪!
為了美國搞的這個談判,烏克蘭那麼多人,要把命丟掉庫爾斯克的荒野中!
亂世之中,人命真的是,一文錢都不值!
悲哀,讓人脊背都要發涼!■
Ugl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