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朝到美國,地形圖上的龍興之地都具備一樣的特徵

遠方青木

中國的地形圖上有幾處寶地,能稱為龍興之地的那種。

長安城,也就是如今的西安,中國的十六朝古都,位於關中平原的中央位置,秦朝以此為根基席捲天下,劉邦拿下這個地方後四年就滅了楚國,後世隋唐也把首都定在了此地。

得長安者得天下,為何長安城和其他城池能有那麼大的區別?

打開地形圖就知道了,因為長安所在的關中平原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這地方四面環山,僅有幾處關隘和外界連接,只要少量兵力鎮守這些深山裡的雄關,就可以保證關中平原的絕對安全,讓關中平原可以成為安全生產的大後方。

函谷關(潼關)、武關、大散關和蕭關,共同組成了「四大雄關鎖秦川」,戰國時期秦國想打其他國家只要出關就能打,今天啃一塊地明天啃一塊地,但其他六國哪怕合兵在一起都攻不下函谷關。

因為函谷關的存在,秦國對其他六國立於不敗之地,無論輸多少次都傷不到根基,可以反復的捲土重來,但其他六國輸一次就弱一次,最終被秦國慢慢蠶食。

但哪怕如此,也就等於一個天然的大城牆罷了,是佔點地利的便宜,談不上龍興之地吧,這些雄關確實易守難攻,但別人不攻,直接從外面封死,你也出不來啊。

這種四面都是高山的平原雖然不多,但也是有不少的,憑什麼關中平原可以和其他平原不一樣?

因為黃河流經了關中平原,而且關中平原在黃河的上游,而下游是中原,古代中國的人口和經濟的精華所在之地。

更神奇的是,中間還卡了個三門峽,運貨船想從關中平原出去簡單,進來那可就難了。

打仗就是打後勤,別管多少萬大軍,一旦斷糧餓肚子,餓上幾天後全軍士兵就不戰自潰,而運糧在古代那稀爛的交通條件下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代一個國家想要打仗必須提前把大量糧草運到前線,不僅運輸過程損耗極大,而且一旦開戰想把糧草從囤積點運到不斷前進的軍營裡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但因為黃河的存在,關中平原可以從容在自己腹地囤積糧草,開戰後直接讓糧船沿著黃河順流而下就可以了,運輸損耗極小而且運輸速度極快。

只要你拿下了關中平原,那順流直下攻打黃河沿岸的城市時,拿下的任何城市都可以直接得到漢中平原的糧草補給,中間的運輸幾乎是無損耗的,這就是項羽輸了一次就補給困難,而劉邦敗了多次都好像後勤源源不絕的秘密。

黃河貫穿了中原地區的所有精華地帶,而且黃河的存在等於把這些城市連為了一體,兵力糧草都可以共享,互相之間的支援速度也極快。

所以當黃河周邊的所有城市都被一個國家佔據時,面對可以迅速互相支援,還能集中兵力從任何一點出擊的黃河沿線,其他中原城市只有投降一條路,沒有絲毫反抗的可能性。

而中原足足有下面這麼大,你可以從地形圖中看到整個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是不適合種糧的丘陵和山脈地形,中原是那麼凸出醒目的一個巨大沖積平原,所以漢唐時期中國9成的人口和糧食都在中原。

得中原者得天下,而當中原四分五裂沒有統一的時候,誰率先拿下了關中平原,誰最有可能統一中原。

所以關中平原是龍興之地,所以漢唐都把首都定在長安城,因為中央禁軍隨時可以從長安出發,沿著黃河行軍,迅速鎮壓中原的一切動亂,古代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下沒有比長安更適合做首都的了。

在中國還有一個地方也堪稱龍興之地,其地形和關中平原高度相似,那就是成都平原,也就是蜀國佔據的益州。

諸葛亮在草廬裡建議劉備先取荊州和益州,然後奪取天下。

此時的關中平原和中原已經基本被曹操統一了,擁有了無窮的人力和糧草,其餘勢力理論上只有投降一條路了,但諸葛亮認為如果劉備能拿下荊州和益州,那還有翻盤曹操的希望。

成都平原是諸葛亮計劃的核心,這裡和關中平原類似,四周都是高山,拿下之後易守難攻,可以從容不迫的在益州囤積兵力和糧草,外界很難攻入。

而成都平原是長江的上游,佔了這裡之後可以隨時集中益州的兵馬糧草,源源不斷的攻擊下游。

下游第一站就是荊州,這裡也是一個平原,叫江漢平原,佔了這裡之後下游的東吳不足為慮,因為上游打下游就是很簡單,而荊州又在益州的下游,受制於益州。

所以劉備鎮守益州,關羽鎮守荊州。

拿下益州後,劉備還可以向北打漢中平原,拿下漢中平原後以這裡為前進基地,伺機攻擊關中平原。

一旦關中平原被劉備拿下,則中原不保,曹操將會失敗,而從歷史來看,諸葛亮從漢中平原出發攻擊關中平原雖然屢屢失敗,但並非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而在佔領益州的同時佔據荊州,是因為從荊州向北出兵雖然無法佔到順流而下的運輸便利,但可以直接攻擊中原,這樣可以牽制調動曹操軍隊,因為只有曹操軍隊被大量調離關中平原的時候,益州的部隊才有攻下雄關進軍關中平原的可能性。

如果整個中原的兵力都被曹操調過來堵在益州門口,那諸葛亮是打死都出不來的,所以必須有部隊在荊州攻擊中原。

這個規劃非常完美,而且確實一度接近成功,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漢中平原被劉備直接拿下,曹操的確可能被翻盤。

但因為東吳的偷襲,關羽兵敗身死,荊州被東吳奪取,蜀國的戰略直接少了一條腿,導致最後曹魏統一了天下,蜀國滅亡後東吳也跟著滅亡。

這並不能完全算是東吳短視,因為按照諸葛亮的計劃走,同時佔據荊州和益州的蜀國確實可能擊敗曹魏,但只要騰出手來隨時可以消滅東吳,與其如此那吳國還不如拿下荊州增強自己。

而諸葛亮反對利用上游優勢沿著長江攻擊吳國,長期從從漢中平原死磕關中平原,主要理由就是沿著長江滅了吳國沒有用,還不如保留力量讓吳國牽制魏國。

先得關中平原者得天下,而先得成都平原者未必,最大原因就是黃河的下游是中原,而長江的下游只有荊州所在的江漢平原,雙方的體量差距巨大。

如果諸葛亮能幸運的打下關中平原,則有翻盤希望,但哪怕諸葛亮幸運的打下整個吳國,也沒有翻盤希望,這兩者的差別太大了。

假設蜀國以極小的代價拿下了吳國,然後控制長江的蜀國和控制黃河的魏國單挑,那麼除核心的龍興之地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的爭奪外,雙方的戰場將圍繞襄陽一帶,以及整個江浙平原進行。

但很明顯,雙方的體量差距太大,平原廝殺到最後就是拼人力物力,基本誰地盤大誰贏。

黃河下游的中原太大,而長江下游平原太少,大部分地區都是「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景色,所以拿下關中平原的收益遠遠大於拿下吳國,而且拿下吳國是肯定有兵力損耗的。

因此關中平原是最強的龍興之地,成都平原是次強的龍興之地。

如果地球自然環境沒有發生變化的話,那整個中國封建時期的首都都會是長安城。

但在唐朝中後期,小冰河時期降臨,整個地球的氣溫大幅下降,北方降雨量大幅減少,曾經富饒的西域直接被埋入了沙漠,而關中平原雖然沒有變成沙漠,但降雨量也大幅下降。

秦漢時期是八水繞長安,長安城附近河流密布氣候宜人,但到了唐朝中後期長安城附近的河流全部斷流,不僅八水繞長安沒了,甚至連長安城的護城河都乾涸了。

少了護城河還不算什麼,可怕的是不僅河流大面積消失,整個關中平原的糧食產量也大幅下降,已經缺糧缺到難以支撐長安城人口的地步了。

唐朝有兩個首都,一個是長安一個是洛陽,之所以在定都長安城的情況下還要建都洛陽,就是因為要「遷都就食」。

大唐王朝供不起長安人吃飯了,因為缺糧,而把糧食從黃河下游運到上游太困難了,三門峽那一段太險峻了,下來簡單上去太難。

唐朝時期整個關中平原頻頻爆發飢荒,一旦遇到糧食不足,那把長安人遷移到洛陽吃飯的成本,是顯著低於把中原的糧食運到長安的。

唐朝君臣到洛陽就食是一種常態,整個唐朝發生過十餘次大規模到洛陽就食的事件,每次不僅皇帝和文武百官會離開長安到洛陽,所有的宮廷女眷和禁衛軍都會到洛陽,隨行的還有大量長安民眾。

等關中平原的糧荒退去,攢夠了一部分糧食,那整個朝廷再返回長安,因為長安城更安全,洛陽畢竟在函谷關保護之外。

為方便唐朝君臣反復到洛陽就食,唐朝沿著長安-洛陽的古道修建了16所行宮、21所驛館,為唐王朝的頻繁大規模就食遷移提供後勤保障。

為什麼地形如此完美的長安城,在唐朝之後的王朝裡被放棄成為首都,你看看這不堪回首的就食歷史就知道了,堂堂首都連飯都吃不上了,這怎麼當首都。

而且關中平原之所以能當龍興之地,就是因為這裡天然自產糧食,可以源源不斷給下游輸送軍糧。

但如果關中的糧食都無法自給,那將來開戰怎麼給下游輸送軍糧?甚至別人只要把函谷關一封,不讓外界運糧進去,那關中就直接因為缺糧而爆發內亂了。

後來因為更加乾旱少雨,黃河甚至頻繁斷流,船隻無法通行,關中平原那不可撼動的戰略意義就更小了。

唐朝滅亡後是五代十國,之所以亂成這樣就是因為沒有一股勢力可以輕鬆定鼎天下,而長安城在五代十國期間被多股勢力奪取過,每一股奪取長安城的勢力,都做不到像秦漢唐時期那樣可以憑借關中平原輕鬆席捲天下,得長安者得天下的神話再也無法復現。

地勢沒變,但關中平原不再是大糧倉了,所以優勢銳減,長安城如同雞肋在五代十國的實戰中被反復證明,這一切都是因為唐朝時期的氣候劇變。

十六朝古都長安城,最終被封建王朝放棄。

唐朝之後的宋朝,選擇了在開封定都。

其思路還是利用黃河輕鬆連接沿線城市的人力物力,形成相對於中原其他地區的碾壓優勢來定都,而且開封地勢平緩,本身就在中原的平原地區,從下游運糧非常容易。

這種思路實際上是把中原當成了一個巨大的關中平原,因為中原地區三面是山一面是海,統一中原巨大的人力物力後,反推上游並不困難。

爭奪天下的核心是奪中原,而天下既然已經統一,那最核心的訴求當然是保中原,那定都在中原的核心位置自然是正確的選擇。

這思路沒錯,但封建王朝對軍隊的控制力太弱了,離開皇帝百裡後軍隊的戰鬥力就急速下滑,離開皇帝500里的軍隊基本都在摸魚划水,皇帝這個老闆只要看不見那軍隊就不乾活。

所以北京所在的燕雲十六州,雖然有宋軍把守著雄關,但遊牧民族還是輕鬆打破,隨後憑借中原的一部分建立了金朝。

失去燕雲十六州的天險後,金宋兩國在中原瘋狂廝殺,但金朝有馬宋朝沒有,在中原廝殺宋朝吃了大虧,最終宋朝戰敗,開封陷落北宋滅亡,南宋被趕到了長江附近憑借群山據守。

元朝滅亡金朝後又滅了宋朝,隨後被明朝消滅。

吸取宋朝教訓,明朝最終定都北京,天子守國門。

皇帝離開了老闆室,親自在大廳工位裡坐著,隨時監督中央禁軍支援大同-張家口-承德-秦皇島這四大關隘,確保中原無憂。

這四大關口之外都是險峻的群山,軍隊根本無法通行,所以皇帝帶著禁軍把守北京後,遊牧民族攻關時面對的將是漢族的最強武力。

這樣做中原的北面確實無憂了,但南邊就不要了?

剛才的地形圖大家都看了,中原的南邊全是山,越向南的山越險峻,明朝向南一直打到了海邊,西南方向到了雲南附近面對重重疊疊的巨大山脈人都麻了,勉強向前推到越南附近後就撤了。

這裡離開皇帝太遠,軍隊戰力下滑的太厲害,攻是攻不動了,但建點雄關,外面也根本攻不進來。

向南沒問題後,再看看其他方向。

中原向西,全是山,沒有具備威脅度的敵人。

中原向東,全是海,沒有具備威脅度的敵人。

唯一能威脅中原的就是草原,因為草原沒法種地,農耕王朝統治不了,打下來也要不了,所以就定都北京,防備遊牧民族就夠了。

這時候整個中國就形成了一體,四面八方都很安全,可以隨時聚集內部的人力物力向外攻擊任何一個點,而外界想打中國則困難的多。

以中原為核心,以一圈群山和大海為屏障,中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龍興之地,對周圍任何國家都具備巨大的戰略優勢,因此明朝把自己的領土推到了農耕民族能控制的極限。

能種地的地方,都是明朝的,直到距離首都太遠實在控制不了為止。

限制中國領土的是封建時代那落後的通訊能力和統治能力,以及陸地運糧實在太困難了,離開長江黃河以及其他內河運糧通道後攻城略地成本太高,否則依託這個巨無霸版本的「關中平原」,中國能席捲整個亞洲。

也因此中國文化中一直有大一統執念,無論哪股勢力興起都要大一統,因為中國這種地形大一統後就能用駐紮在關鍵關隘上的極少軍隊形成巨大的軍事威懾,確保所有人的安全,少一塊都無法達成這種神奇的效果。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因此這種地形下誕生的政權,其文化一定是大一統的,因為大一統相當於所有人都可以出最少的錢買到最安全的國防。

清朝的龍興之地是東北,這不是因為清朝興起於東北才稱之為龍興之地的,而是因為東北確實具備龍興之地的條件。

當然這個龍興之地只適合清朝,因為清朝很特殊。

在中國歷朝歷代的文化裡,東北都沒什麼特殊的,因為這地方不僅位於偏僻邊角而且無險可守,只能等著被統一中原的政權統一,斷無反推的可能,當不了龍興之地。

清朝創始人努爾哈赤是農耕系統出身但不執行徹底的農耕,雖然依靠給明朝稱臣起家,雖然一直為明將李成梁衝鋒陷陣,但因為東北特殊的地形,努爾哈赤沒有貫徹農耕思維的本錢,像明朝那樣單純種地必死無疑,因為東北大面積的和草原接壤,無險可守。

所以雖然農耕思維深入清朝政權骨髓,但因為東北的大環境,起家的時候被迫大面積的和遊牧思維融合。

草原即便被農耕政權擊敗也是無法被農耕政權統治的,但清朝起家的環境惡劣,想活就必須統治草原,因此發展出了一套滿蒙共治天下的理念。

這個共治天下可不止是說說,滿清皇宮裡都是蒙古后妃,然後滿清的格格大量嫁給蒙古王公,利益分配上蒙古只負責軍事,不交稅,每年淨拿軍費。

搞定草原政權後,東北就突然成了「龍興之地」。

雖然沒有群山保護,但當草原上全是自己人後,東北這地方就沒了外敵。

山脈的阻斷是雙向的,明軍同樣無法憑空越過山脈攻擊另一側,所以明軍的行軍路線是可以預測的,只能從山海關出東北,然後也只能沿著固定路線前進,其他地方不行,這就是山脈限制的好處。

南邊是朝鮮,和東北有群山阻隔,奪了關口後這個群山就反過來成了阻礙朝鮮出兵的天險。

東邊是海,空無一人。

北邊是無人區,徹底的無人區,雖然今天看起來和俄羅斯接壤,但當年清朝是一直向北推進到了人類能生存的極限,能能看到的所有活人都抓過來當八旗兵了。

當時東北的北方別說政權,連活人都沒有,當然就沒有外敵。

因此東北就成了一個穩固的大後方,可以安心搞生產,反復攻擊明朝,成了類似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一樣的「龍興之地」。

但即便如此東北一地的力量還是太弱了,末年的明朝都腐化成那個樣子了,背靠中原和群山裡的雄關,清朝依然一點辦法都沒有,最終還是明朝內亂自己滅亡了清軍才得以入關的。

從這個角度說,即便掃清了後方隱患並統一了草原,東北依然不夠格稱之為「龍興之地」。

但明朝因為我上面說的原因,把首都定在了北京,東北邊上。

因為明朝的首都在北京,所以東北彌補了實力不足的最後一環,最終成為了完美適合清朝的「龍興之地」。

明朝可以防禦清朝無數次,但只要被清朝抓住一次機會打下了北京,那中原就直接崩潰,席捲中原後,清朝就無可阻擋的會統一天下。

從這個角度說,東北確實是龍興之地,但只適合清朝這種農耕遊牧兩頭吃的特殊政體,同時要求中原的首都必須定在北京。

而清朝這種政體堪稱是農業時代人類政權的極致,全球都沒有誕生過如此離譜的政權,如果不是歐洲爆發了工業革命直接跨了一個技術時代,農業時代的任何人類國家都打不過清朝,因為農業時代除清朝之外的所有人類國家要麼是農耕要麼是遊牧,沒有能兼容的政權。

明朝在自己的控制力極限範圍內,把所有能種地的地方都變成了中國領土。

而清朝不僅控制力極限範圍遠遠大於明朝,佔了所有能耕地的地方,而且在明朝的基礎上,把所有能放羊的地方都變成了中國領土。

清朝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上都打到了無人區,放羊都很難生存的那種,奠定了今天中國領土的基礎。

清朝的核心還是中原,但外圍保護遠遠不止群山和長城了。

在東邊,大海是中國的邊界。

在西邊,新疆和中亞地區之間的戈壁沙漠等無人區是中國的邊界。

在北邊,農業時代完全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凍土層無人區是中國的邊界。

在南邊,喜馬拉雅山和雲南那超級險峻的群山和無人區是中國的邊界。

任何能威脅到清朝的外敵都不存在了,因為靠著安全的中原腹地搞生產,清朝可以不斷的大吃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直到自己制度統治力的極限。

清朝只會亡於內亂,絕不會亡於外敵,這是清朝士大夫的統一認知,因此清朝對內部的漢民嚴防死守。

他們這麼認為也沒錯,因為清朝的版圖太完美了,農耕文明政權的極致,任何外敵入侵中國不僅會頓兵於雄關天險之下或困於無人區之中,而且會立刻遭到整個中國的合力反擊,同時中國那穩固的大後方會源源不斷的生產兵力和糧食,外敵很難破壞,在雄關天險或無人區那裡和整個中國拼後勤顯然是一個注定失敗的選擇。

因此清朝士大夫們認為中國對外是無敵的,只有內亂這一個隱患。

直到歐洲發生了工業革命,然後「有敵自海上來」。

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外敵通過海洋前來,而且自己出海也極度困難,通過海洋大規模運送兵力是不可能的事情,當年元朝如日中天的時候試過打了一次日本,直接被颱風給團滅了。

所以古代中國從不考慮政權被海洋來敵滅亡的可能性,因此老祖宗在大一統的時候,打到海洋就算完美了,因為後方安全了,默認海洋方面不可能大規模來敵。

直到歐洲步入工業時代建造了鋼鐵巨艦,讓大海變成了通途。

從此中國這個完美的「龍興寶地」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所有臨海的位置都可能來敵,而且敵軍依靠軍艦行軍速度極快,這情況比古代所有關隘被攻破還要糟糕。

1840年鴉片戰爭的時候清軍被英軍耍猴一樣玩,漫長的海岸線英軍想打哪裡就打哪裡,上個月還打廣州呢這個月就到上海了,而清軍想把部隊從廣州調集到上海,光行軍都要花半年。

這情況和當年關中平原的軍隊糧草可以順黃河而下的情況高度類似,但情況反過來了,這次是中國被憑借海洋優勢的外敵輕鬆吊打。

別說技術和制度都有代差,就算技術和制度沒代差,光行軍和後勤這麼巨大的劣勢,那清朝都必輸。

海洋從安全屏障變成了外敵通道,直接讓中國所有的沿海區域都無法成為安全的後方基地。

然後就是工業時代巨大的生產力發展,讓北方的凍土層也可以通行人類軍隊了,雖然今天俄羅斯的遠東區域依然不適合人類居住,每年需要花費大量盧布補貼居民生活,但通行軍隊還是做得到的。

這讓中國的安全邊界大大收縮,北面那曾經的無人區不再絕對安全,至少要縮到群山屏障才適合抵擋,而隨著飛機大炮技術的跨越式發展,這些群山屏障阻止陸軍的能力也大幅下降。

所以今天的中國地緣環境並不好,到處都需要派兵設防,除了背靠喜馬拉雅的大西南山區,感覺沒有地方是絕對安全的。

不是老祖宗沒有考慮國家安全,而是老祖宗已經做到了他們認為的極致安全,曾經的古代中國只要統一,那全國到處都是安全的,外敵從哪都進不來。

但工業時代的生產力飛升太離譜了,才導致如今中國的版圖不完美了,以至於沒有安全感。

工業時代的龍興之地,是美國。

這個地方太完美了,一邊是太平洋一邊是大西洋,周邊雖然還有加拿大和墨西哥等鄰國,但這些國家太弱小了,對美國完全構不成陸地威脅,能擊敗美國的強敵全部都被兩大洋那茫茫遠的距離所阻擋。

整個北美洲大陸,都可以被視為曾經的「關中平原」,美國可以在這裡安心的搞發展,不斷積累實力,外敵攻不進來。

海洋沒有上下游之說,所有海軍都具備平等的通行權,但美國擁有著世界最強海軍,其規模曾經相當於其他所有國家之和,所以這兩大洋成了單方面保護美國的屏障,對其他國家而言則只是美國單方面運兵的通道。

通過足夠強大的海軍,美國強行在海洋上製造了上下游的區別。

這是絕對的龍興之地,可以說是龍興寶地,依託這塊寶地,美國理論上可以輕鬆的席捲世界,不斷大吃小,對地球實現大一統。

整個地球對於美國,就和當年四分五裂的中原對於關中平原是一樣的,集合關中平原的人力物力,沿著黃河順流而下就可以輕鬆席捲中原。

事實上美國也確實做到了,苟到兩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確實具備了席捲世界的能力。

但美國的制度統治力太弱,無法消納和統治其他地區,別說席捲世界,送上門求融合的地區一大堆,美國都不要,因為要了自己內部就不穩固了。

送上門求融合的中型國家菲律賓,美國不要,因為人口1億,送上門求融合的波多黎各,到今天人口才300萬,美國還是不要。

美國接納為領土的幾個島國,人口都在十幾萬左右,而且在合併領土前其人均居民收入就超過了美國,這兩個條件同時滿足是美國願意進行領土融合的最低要求。

從建國第一天開始,美國就只要地不要人,領土能變這麼大是因為印第安人被殺光了,必須同時接納上面土著的地,美國一塊都不想要。

從地緣戰略上來說,美國已經達到了可以統一全球的標準,美國當年只要願意融合,不斷大融小,甚至小半個地球都能傳檄而定,但美國的領土範圍被自身的制度統治力給限制了。

制度決定了美國的領土只能這麼大,而且這已經很幸運了,美國當年恰好可以屠光印第安人才能有這麼大的領土,和美國同文同種的英國當年佔了半個地球,但實際統治的領土從頭到尾就只有自己那個島,因為自身統治力太弱,制度決定了其領土範圍無法擴大。

所以如今的美國就是巔峰了,雖然給了龍興寶地,但美國已經擴不動了。

任何國家都不可能永遠保持巔峰,所以美國地緣優勢再好,也就這樣了。

因此我們需要再看看地球上還有沒有第二塊龍興寶地。

農業時代的中國是龍興寶地,而在工業時代成了四戰之地,處處漏風。

但,事在人為,先天條件不好,可以人為修補。

喜馬拉雅山和中亞無人區的阻隔依然有效,所以這兩個方向我們依然是安全的,只有北面和海洋兩個方向的防禦需要修補。

自蘇聯解體後,中國就沒有拿俄羅斯當過對手,反而一直在籠絡俄羅斯,因為美國一定會打擊世界第二,但俄羅斯沒有這個需求。

而中國北方的凍土區雖然在如今的工業時代可以勉強住人,但生存還是很難,所以中國和俄羅斯沒有太大的利益衝突,因為中國的北邊和俄羅斯的遠東都沒什麼人住。

俄羅斯的經濟命脈在莫斯科那邊,位於東歐區域,和中國十萬八千里。

而中國的經濟命脈在東南沿海,位於東亞地區,和俄羅斯十萬八千里。

雙方的經濟命脈沒有衝突,甚至互補,所以如果可以和俄羅斯「共治天下」,那俄羅斯可以成為中國在北方的巨大屏障。

從90年代開始,俄羅斯就一直想和歐洲修好,但這怎麼可能呢,美國肯定反對,中國也不會支持,而俄羅斯的經濟命脈地區和歐洲的經濟命脈地區靠的太近了,雙方才是真正的鄰國。

中國和歐洲這種遠到絕對不可能有領土衝突的國家,才可能真正修好,所以哪怕美國一直煽動歐洲反華,我們也是堅定和歐洲保持良好關係。

但美國還在同時煽動歐洲反俄,而歐洲和中國關係越好,美國煽動歐洲反俄就越容易,俄羅斯就越難和歐洲處關係。

另一端,俄羅斯越難和歐洲處關係,就越依賴中國。

所以俄烏戰爭中國不插手,雖然我們支持俄羅斯,但俄烏戰爭我們就是不插手。

只要持續和歐洲修好,只要持續保持中立,俄羅斯就會持續的向中國靠攏,利用種種利益綁定,參考一下當年清朝政策,讓俄羅斯認定跟著中國混能「共治天下」,跟著其他人都沒啥好下場,單獨自己也無法出頭,那不僅北方威脅全消,甚至還憑空多了一個巨大屏障以及同盟軍。

從90年代開始,中國就認定俄羅斯早晚會倒向中國了,這和俄羅斯的意願無關,和地緣利益的必然性有關,俄羅斯試圖撇開中國和歐洲修好,只是掙扎一下這個結局而已。

因為這30年,中國在拼命發展海軍,陸軍反而不斷裁剪規模,這說明我們早在30年前就認定俄羅斯不是敵人了。

我們的安全屏障只剩一個方向還有缺口,那就是海洋。

東南沿海城市很不安全,不僅不是能支撐中國前線的大後方,甚至如果將來遇到戰爭自己就是前線,偏偏這裡是中國的精華所在,經濟命脈地區。

而工業生產比農業生產還怕戰亂,本國經濟命脈前面沒有安全屏障,任何政權都不會有安全感的。

我們要把這個安全漏洞封上,就要找到海洋裡的「函谷關」。

雖然海洋是通途,但軍艦是需要補給的,燃油彈藥和淡水飲食都需要隨時補充,短距離內軍艦可以到處亂竄,但長距離內軍艦的行軍路線是固定的,必須沿著補給線前進。

唯一可以威脅中國的只有美國,所以只要解決掉美國海軍的威脅,其他國家的海軍不足為慮。

美國滅不掉中國,即便大家都沒有核武器美國也滅不掉中國。

但中國也滅不掉美國,即便大家都沒有核武器中國也滅不掉美國。

因為雙方的國土距離太遠了,隔著一個太平洋,長達1.2萬公里,人類目前的技術無法無視太平洋那遙遠的距離。

所以太平洋就是海洋上的天險,和陸地上的無人區可以阻隔軍隊是一個道理。

打開地形圖,就可以輕易發現這個天險上的關隘,那就是韓國、日本、台灣、菲律賓以及南海。

這裡是一個個的囤兵點,也是海洋關隘,中國新時代的「函谷關」。

如果這裡有美國駐軍,讓美軍在這裡駐紮並囤積彈藥糧草,那中國的東南沿海就不可能是穩固的大後方,因為美軍從這裡出發可以隨時攻擊中國的東南沿海。

但如果這裡沒有美國駐軍,讓美國想攻擊中國的東南沿海就必須從美國本土出發,那想打中國的東南沿海就困難的太多太多。

如果這裡不僅沒有美國駐軍反而有中國駐軍,那美國海軍想攻擊中國,不僅需要從美國本土出發途徑萬里之遙,而且會被守在這裡的中國駐軍以逸待勞。

只要守在日韓的中國軍隊還在,中國的東南沿海是安全的。美國唯一能攻擊中國本土的方式就只剩下了洲際導彈,而這種東西是不可能打敗一個國家的,哪怕裝了核武器都是,想真正擊滅一個國家是必須登陸作戰,逐個城市佔領,徹底掃清抵抗力量的。

而且哪怕用了裝載核武器的洲際導彈,中美雙方也是平等的。

而菲律賓和南海也是一樣的道理,掌握這裡可以給東南沿海城市留出足夠的安全空間。

菲律賓距離中國東南沿海最近處650公里,南海邊緣距離中國東南沿海最近處2000公里。

雖然人類的技術遠遠比古代發達,但遙遠的距離還是一樣可以帶來安全,

如果這裡都被中國海軍控制,那外敵想襲擊中國,就必須攻克日韓台菲至少一個點,否則距離中國東南沿海太遠,普通火力夠不著。

這四個點,就是海洋裡的四大關隘。

但中國近代國力太弱了,海軍實力約等於零,所以這對中國極其重要的四大海洋關隘全部都是美國的勢力範圍。

這就相當於雖然關中平原是我們的,但四大雄關全都是美國的,那整個關中平原就談不上安全,也不可能稱之為龍興之地。

函谷關、武關、大散關和蕭關全都被美軍佔領,隨時可以攻打關中平原,你想抵抗也只能在關中平原上抵抗,輸贏先不說,關中平原肯定是被打爛了。

「四大雄關鎖秦川」,中國如今是被鎖的那個。

所以我們拼命建海軍,在台灣和南海問題我們寸步不讓,因為這甚至不是簡單的領土問題,實際上這事關中國這塊地到底是不是一個完整「關中平原」的問題。

解決不了自身安全問題,四大雄關掌握在別人手裡,那中國就不可能登頂世界之巔,以後的世界就算誕生了機會也不是中國能拿的。

而更麻煩的是,這四大雄關只要美軍還掌握一個,中國的東南沿海就依然談不上安全,美國依然可以順著自己掌握的那個雄關進攻關中平原。

所以我們不斷積累實力,在南海和台灣問題上引而不發,就是在找機會,一個能同時把美軍勢力清掃出日韓台菲的機會。

能達到這個效果,為中國樹立海洋屏障,付出代價才是值得的,否則就不值得,單純一個台灣不值得中國付出代價,因為拿回來不僅要冒著戰爭風險,而且即便成功也無法解決中國東南沿海城市的安全問題。

甚至少清掃一個美軍據點都不值得中國付出代價,如果我們決定付出代價開戰,那一定要同時拿下四大雄關,徹底保證中國沿海安全。

從法理上看是有可行性的,因為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和中國是有協議的,中國軍隊可以合理合法的駐軍日本,只要趕走美軍就行。

中國駐軍韓國不合適,但韓國和朝鮮從沒簽過停戰協議。

南海一直是我們的,從古至今都是我們的。

菲律賓有點麻煩,法理無據,所以需要菲律賓自己折騰出充足的理由,因此菲律賓軍艦坐灘仁愛礁已經24年我們都沒管,而且這還不夠,需要等未來大變時菲律賓自己做出大的錯事。

最壞考慮,菲律賓永遠騎牆,未來跟著美國也是只出工不出力,絕不徹底站隊,絕不給中國理由,那在其他地方和美國衝突的時候也是可以一並把美軍駐菲律賓的軍事基地給趕走的,其他的再慢慢談。

這些是未來中國必須做的事情,因為給本國經濟命脈建造足夠的安全屏障是中國的本能,我們可是一個為了能安全搞生產願意修長城的國家。

把美軍驅離出這四大關隘,對中國的好處極大,但對美國的壞處也是極大。

因為這四大關隘是美國在東亞的戰略支點,美國就是依靠在這裡囤兵囤糧才能實現自己對東亞的影響力。

而且這四大關隘一丟,讓中國逃離了鉗制,把東南沿海打造成了穩固的大後方工業生產基地,那美國弄丟對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的掌控權是早晚的事情。

到時候中美就成了划太平洋而治,太平洋這邊中國說了算,太平洋那邊美國說了算,誰都沒有能力跨越太平洋去找對方麻煩。

中國當然美滋滋,但美國憑什麼同意,要知道現在半個亞洲都是聽美國的。

中美都有核武器,不可能大衝突,那如何在不能大衝突的前提下為中國實現這個目標,這很是一門學問,操作難度極大。

所以台灣問題是很微妙的,美國認為台灣是自己布下的餌料,但說不定中國也認為台灣是自己布下的餌料。

因為四大關隘目前是美國實控,所以中國如果想掌控四大關隘是必須付出代價的,但中國想屹立世界民族之巔又必須掌控這四大關隘。

所以怎麼付出最小的代價來奪取這四大關隘,就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中美必有一戰誰都知道,但這一戰未必要中美直接打,也不一定在中國附近打。

美國想把這一戰選在台灣,但中國想把這一戰選在中東。

其中的難點在於,我們實際上想要的不是中東,是日韓台菲這四大關隘的控制權,所以美國在中東輸的再慘對中國都沒有好處。

因此其中的餌料力度需要非常巧妙,要讓美國一點點的深陷其中,不能一口氣把美國打疼了,如果美國因為太疼當機立斷的放棄了以色列來保全自身,那對中國一點好處都沒有。

讓以色列始終持有希望,讓以色列不斷拖美國下水,把美國的國力一點點的消耗在中東,把美國在東亞四大關隘的駐軍力量一點點削弱。

最終在某個由頭下,把已經衰弱到極致美國東亞駐軍一口氣掃清,用最小的代價完成這一目標。

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要把中國的力量蘊養到遠超美國,其次要長期反復的控制好中東局勢,讓以色列絕望但又沒有放棄希望。

這個控盤很難的,但如今中國似乎做到了,而且讓以色列反復自己作死需要消耗的時間,似乎也和中國蘊養自身力量反超美國需要消耗的時間匹配。

需要這麼麻煩的操作,完全是因為中國近代太落後了,在海洋上的缺失的功課太多了,美國做事就粗暴直接的多,根本不需要精細長遠的謀劃,也不需要這麼瞻前顧後,那是因為美國老祖宗留下的遺產太多了,給美國打造了一圈圈的銅牆鐵壁,讓美國的領土成為了極度安全的大後方,還可以隨時集合全身的力量攻擊地球上的任何一個點。

但以後不會了,以後我們中國的領土也會成為極度安全的大後方,我們會把缺失的功課補上,中國會擁有完整的安全屏障。

一旦把中國修復為完整的「關中平原」,那中美就擁有了平等的「龍興之地」,但到時候中國的優勢遠遠比美國大。

因為歐亞非大陸在中國這邊,和中國陸地接壤,中國可以從陸海兩個方向施加影響力,而美國就成了大型孤島,只能從海洋施加影響力。

歐亞非大陸就是地球的「中原地區」,其四分五裂的現狀也和春秋戰國時期高度相似。

等中國通過漫長的時間逐步把影響力擴大到整個歐亞非大陸後,哪怕美國擁有大西洋和太平洋這種天險,那也只是地球的「益州」,雖然防禦力無敵也擁有長江上游航道優勢,但困居一地,在統合了整個中原力量的政權面前是無力抵抗的。

因為新時代那四分五裂的中原對應的必定是歐亞非大陸,所以奪取四大關隘後的中國才是「關中平原」,而美國雖然也是龍興之地,單從地形上看甚至比我們的更無敵,但只能是「益州」,因為太偏了。

能否從美國手中奪回這些海洋關隘的控制權,從而實現中國這個「關中平原」安全屏障的完整,來保證東南沿海等國家經濟命脈地區成為安全大後方,可以無窮無盡的持續工業生產?

肯定會的,早晚的事,我們一直在向這個方向努力,而且很明顯的距離目標越來越近。

世界上能稱之為龍興之地的地形只有兩個,但掌控北美洲那個龍興之地的國家,其制度控制力有很大問題,早就展現過自己的極限能力了,做的永遠無法比如今更好,甚至其能力極限出現在半個世紀前,後面其能力堪稱是逐步衰退。

而另一個寶貴的龍興之地,在亞洲我們這裡,只剩一個小缺口還沒有補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