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這次美國真的要出一位女總統?美國知名「神預測者」、美利堅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奇曼說話了,他根據自己的模型預測這次的選舉,哈里斯將會擊敗特朗普。
李奇曼的預測往往會被外界視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這主要根植於他過去的預測戰績非常可觀。李奇曼過去設計了一套美國總統選舉預測模型,這套模型由13個關鍵指標組成,從1984年以來至今,李奇曼憑借這套模型共做了10屆美國總統選舉預測,其中有9次都成功精准預測,戰績不凡。尤其是2016年,他利用這套模型成功預測特朗普將勝出,這就更引起了外界對他的關注。
現在他預測哈里斯將勝出,難道這次白宮真的要走進一位女主人嗎?下面就來看一下大師的預測。
(一)美國總統選舉中的預測模型
在美國總統選舉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預測,一般人都是根據民調數據做判斷,尤其是搖擺州的民調數據。不過能力更強的還會設計一套自己的模型,並根據這一模型來嘗試預測選舉的最終結果。
事實上在2016年之前,大家普遍會信民調,根據民調數據去做最終的預測,但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改變了大多數的傳統認知:當時大部分的專家和預測人士都無法想像,像特朗普這樣顯然不合格的候選人竟然有辦法贏得總統大選,而當時希拉里的民調又是那樣的持續領先,看到民調數據和現實結果的對比,美國國內可不敢再像之前那樣完全篤信民調數據,在此背景下,考量更多因素、指標的選舉預測模型開始出爐。
例如在今年6月中旬,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就根據自己的一套模型對美國總統選舉做了預測。《經濟學人》依據民調、過去的選舉結果和經濟數據製作一個統計模型預測選舉結果。他主要結合了兩種類型的數據:競選民調和「基本面」。「基本面」是依據歷史紀錄做出的預期。模型奠基主要依據埃默里大學教授阿布拉莫維茨的研究上,這是一個全國性的「基本面預測」。這項預測的目標是依據三項因素預測執政黨的得票率(不包含第三方候選人)。
這三項因素分別是:現任總統支持率、執政優勢、經濟。《經濟學人》重新詮釋阿布拉莫維茨的「在任優勢」,這項因素改為執政者有沒有遭受「任期懲罰」,具體意思是已經執政八年的政黨試圖再次連任都會受到這樣的任期懲罰,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只有一次由執政黨第三度執政。《經濟學人》的模型也考量到由於選民逐漸分化為堅定的黨派陣營,經濟表現與尋求連任的在任者得票率關聯性減弱。
任何關注2000年或2016年美國政治的人都知道,總票數較高的候選人未必能獲得較多選舉人票。因此,《經濟學人》的模型也針對各州基本面做預測。預測基礎主要是過去幾次選舉中,民主黨與共和黨在該州得票率相對於全美得票率的差異。例如:2020年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的得票率較對手高3.3個百分點,全國得票率則輸了4.5個百分點。換算下來,佛羅里達州相對全國右傾了7.8個百分點。
模型參考的另一種數據是迄今公佈的民調結果,借此瞭解每個州的選民每一天的真實投票意向。計算時依據各民調的調查方法、樣本大小、受訪者偏見、可能選民篩選方式對結果的影響調整。每一天,這個模型都會產生1萬零1種不同的選舉可能情境。通常這些結果都會接近民調結果和基本面預測,但也會有些重大驚喜來將顯著民調誤差的風險納入考量。
2012年,州級調查描繪的整體情況比全國性民調更準確;四年後,情況正好相反。為了避免過度依賴任何一類調查,《經濟學人》的模型將選舉視為一個巨型拼圖,每個州的得票率加總起來必須等於全國得票率。如果某位候選人的全國民調異常強勢,各州的預期得票率也會較高。反之,如果某位候選人在各州的得票率出奇地低,不僅會降低他在該州的得票率預測,也會拉低全國得票率預期。
說得更簡單一點吧:2020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根據這套選舉模型預測得出了拜登的勝率為83%,而今年6月份,這套模型預測的拜登勝率為34%。
不過隨著拜登的退選,這套選舉模型的預測結果也就徹底成了一個歷史。
(二)美國頂級預測大師艾倫·李奇曼,十次預測僅僅一敗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經濟學人》雜誌以及其他的選舉模型,美國國內更關注的則是美利堅大學歷史系教授艾倫·李奇曼。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剛剛落幕不久,歷史教授艾倫·李奇曼突然收到一封信,來自剛剛當選總統的特朗普。信裡的內容是《華盛頓郵報》在大選前兩個月的一篇報導,儘管特朗普當時在全國民調中大幅落後,但李奇曼豪言預測,特朗普將勝選。特朗普在報導上用大號馬克筆做了點評:「教授,恭喜,你說對了!」他還簽上了像心電圖一樣的標誌性簽名。
在美國國內,艾倫·李奇曼可是一位「神算子」,堪稱一位「預測大師」,從1984年以來,10屆美國總統選舉,他一共成功預測了9次。唯一的一次失敗是在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當時他預測的是民主黨的戈爾會贏,未料最後竟然出現了戈爾和小布殊爭普選票,由法院判定選票歸屬的意外情況,最終小布殊險勝。不過當年戈爾贏了普選票,而李奇曼後來也表示:自己當年預測的是普選票比賽結果。
艾倫·李奇曼的預測也都是有據可循,這裡的「據」主要指的是一套選舉預測模型,英國廣播公司形容他:近40年來從未看走眼。事實上也可以這麼說:從他開始參與預測美國總統選舉結果以來,幾乎從未看走過眼。
不過真正讓艾倫·李奇曼名聲大噪則是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在這次的選舉中,特朗普竟然爆冷逆襲,擊敗外界普遍看好的希拉里成為美國新總統,這被認為是2016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艾倫·李奇曼在選舉過程中參考預測地震的數學方法,準確預測了特朗普的勝利,成為少數預言變成現實的專家。
事後美國的媒體記者還特別採訪了艾倫·李奇曼,下面可以根據這些採訪內容看一下艾倫·李奇曼是如何做到的這一點。他在談及自己的預測模型時表示:「我的模型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別看民調,別聽評論員的話,別管每天的競選活動怎樣進行。要著眼全局,要看執政黨的表現和影響力。歸根結底,選舉是對執政黨是否應該連任進行評判。我在1981年建立了這個系統,過去30年都準確無誤。我縱觀從1860年到1980年的每一屆總統選舉,你可能不信,我採用了預測地震的數學方法。那是我的合作夥伴、數學家凱利斯波羅克博士創建的方法。通過研究120年的美國政治史,從1860年林肯當選,到上世紀80年代,我們總結出13個衡量執政黨表現和影響力的關鍵因素。」
「這些都是簡單的是與否的問題。問題包括了中期選舉結果、黨內競爭、長期和短期的經濟情況、醜聞、社會動蕩、政策成果以及外交政策的成就與失敗。如果有6個或者更多的關鍵問題答案是‘否’,那麼就對執政黨不利,無論競選活動進行得如何,執政黨都會失去白宮。」
李奇曼還解釋稱:這個系統的妙處就在於每個關鍵問題的權重都是一樣的,這樣就不用在大選前再分別加權不同的問題。其它所有模型都涉及權重的分配,這也是他們經常出錯的原因。每四年,這些因素的權重都會發生難以預測的改變。
「由於我的關鍵問題權重都一樣,沒有這個顧慮。我的秘訣是關鍵問題會產生觸發效應。如果一個關鍵因素變得非常重要,他會影響其它的關鍵問題的答案。比如有人問我,為什麼在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經濟情況)只佔了兩條?我說,因為這會改變其它關鍵問題的答案,比如中期選舉結果,社會動蕩,還有候選人羅斯福的領袖魅力。所以其它的關鍵因素可能比領袖魅力更重要,這會通過觸發效應體現出來。但如果在大選前使用加權的方法,等於自尋失誤。」
如果要說李奇曼的預測模型有何特別之處?其實簡單做一個理解:他使用的模型由「13個關鍵指標」所構成,比各家媒體與統計機構跑馬燈般的各州民調顯得更簡潔。如果有6個或以上的指標陳述為否定,現任執政黨的候選人將會落選;如果少於6個的指標為「否」,此人將勝選。
(三)李奇曼預測,這次哈里斯會贏
李奇曼預測模型中的「13個關鍵指標」分別是:政黨授權(中期選舉之後,執政黨在美國眾議院席位增加)、候選人是否為現任總統、候選人提名競爭激烈與否、有無強勢的第三方候選人、短期經濟表現(競選期間經濟並未衰退)、長期經濟表現(任期內實際人均經濟增長等於或超過前兩個總統任期的平均增長)、政策有無重大變化、社會動蕩狀況(在任期內沒有持續的社會動蕩)、白宮有無重大醜聞、現任候選人是否有魅力、挑戰者魅力、外交和軍事成就、外交和軍事失敗。
這13個指標中的大部分是客觀的,不過在競選人的個人魅力、外交與軍事成敗等指標上,或許見仁見智。
下面就來看一下李奇曼是如何套用這一選舉模型的,在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這13個選舉指標做了一個套用,在2019年年底,只有4個指標對特朗普不利。然而邁入2020年後,新冠疫情、反種族歧視示威在數月內席捲全美,對特朗普不利的關鍵指標一下子增加了三個,分別是短期、長期的經濟預期,以及社會動蕩。最終綜合計算之下,李奇曼最終預測:特朗普將敗給拜登。
說來也夠有意思的,這一預測出爐後,特朗普競選陣營的發言人莫塔夫回應說:「美國選民將決定這次選舉的結果,而不是學者或教授。」這和2016年選舉過後特朗普給李奇曼寫信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次的美國總統選舉,李奇曼自然也不會缺席。在拜登和特朗普辯論過後,民主黨方面開始排山倒海式地要求拜登退選,不過李奇曼唱反調,他呼籲民主黨人不要被媒體誤導,因為根據他的預測模型指標,拜登將贏得本次大選。不過李奇曼可能說得有些晚了,重壓之下,拜登扛不住壓力最終退選。
對於哈里斯和特朗普的對決,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稱,日前李奇曼依據自己選舉預測模型中的13個關鍵指標做了完整分析:其一,在政黨授權方面,2022年民主黨丟掉了眾議院,對哈里斯而言,這是一個無效指標。
其二,候選人是否為現任總統:拜登退選,對民主黨不利,因此這是個無效指標,對特朗普有利。
其三,候選人提名競爭激烈與否:自拜登退選後,哈里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黨內對手挑戰。因此該指標對哈里斯有利。
其四,第三方候選人:小肯尼迪退選後,沒有第三方候選人支持度超過10%,因此情況對哈里斯有利。
其五,短期經濟表現:目前美國經濟表現沒有衰退,有利於哈里斯。
其六,長期經濟表現:拜登任內也沒有明顯的經濟衰退,這有利哈里斯。
其七,政策有無重大變化:民主黨推動了很多政策與相關法案,這有利於哈里斯。
其八,社會動蕩狀況:雖然先前出現大學校園抗議加沙地帶的衝突,但這些抗議者抗議的是拜登,而現在選的是哈里斯,所以這個指標利於哈里斯。
其九,白宮有無重大醜聞:在拜登任內,他幾乎沒有關於本人的醜聞,而且醜聞的指標很高,必須重大到讓兩黨都認可才算,顯然這個關鍵指標有利於哈里斯。
第十,現任候選人有魅力:這是個門檻非常高的指標,必須獲得一整代人的好感與支持度,但顯然哈里斯沒有達到這標準,這個有利於特朗普。
十一,挑戰者魅力:確實有些選民將特朗普視為「偶像」,但這終究只是部分選民,而且並未完全囊括整個共和黨,因此該指標有利哈里斯。
至於說剩下的兩個外交和軍事方面的指標,在拜登任內,選民們對他的中東政策很不滿,尤其是中東撤軍,這兩個指標都有利特朗普。最終經過綜合計算:哈里斯贏得了8個指標,特朗普贏得了5個指標,所以李奇曼預測:哈里斯將會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
如何看待李奇曼的預測呢?這恐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憑借李奇曼的預測戰績,估計這一預測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間選民的投票傾向,這可能會激勵民主黨陣營的士氣。■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