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恐將發生巨變,好在中國已經提前做好佈局

風留痕

近來一系列跡象表明,俄烏戰爭有可能發生巨變。明顯支撐不下去的澤連斯基正企圖把美國、北約拖入戰場,而以色列則出手欲逼美國拋棄烏克蘭,俄羅斯似乎也在做出戰略上的重大調整,俄烏戰爭或者說歐洲局勢將迎來真正的拐點,好在中國已經提前佈局,可以有效應對這一巨變。

近日出現了一個有趣且值得關注的事情,那就是美國支持的兩個戰爭國家,一個是派高級代表團訪美,另一個則是悄然派高級官員訪俄。而俄羅斯近來在加大東部戰場攻勢的同時,又有意無意提出核威懾。

這三個新聞涉及到的都是陷入戰爭的國家,而且動作也基本上都是指向了美國,顯然都是在逼著美國做選擇了。

澤連斯基組織了一支1萬餘人部隊突入俄羅斯,明面上說是一招「圍魏救趙」,企圖以此迫使在烏前線的俄軍回援,這樣就可以減輕烏軍的正面戰場壓力。

澤連的另一種解釋就是通過佔領更多俄領土為未來停戰談判增加籌碼。

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普京都沒有按澤連的節奏出牌,反而是加強了烏東攻勢,同時也開始對烏克蘭發起了新一輪的全境轟炸,這使得烏軍正面戰場的壓力更大,這等於是將計就計。

重要的是,攻入俄境內的烏軍又被俄消滅了大半,澤連也真不是吃素的,一招不靈就出第二招,加強對俄境內目標的遠程攻擊,甚至於直接攻擊莫斯科。

要對俄進行遠程攻擊,自然就需要更多的遠程武器,關鍵是美歐國家必須完全解除遠程攻擊限制。

也就在這種情況之下,澤連派出了一個大規模高級代表團訪美,以期說服美國不但要解除武器使用限制,還要提供更多更強的遠程攻擊武器。

儘管這個代表團沒能說服拜登,可又曝澤連準備晚些時候親自訪美,這就表明美國沒有把話說死,也就是澤連斯基還有希望,當然也表明美國還在猶豫不決。

烏軍使用北約提供的重裝備攻入俄羅斯腹地,而北約並沒有提出異議,甚至於還一度沾沾自喜,這已經是越過了俄划下的「紅線」。如果美歐再完全解除武器使用限制,甚至於提供更多的遠程導彈和無人攻擊機,就等於是在俄划的紅線上反復「踐踏」了。

正因為如此,俄方表態要採取堅決的措施回擊,甚至於俄高官已經開始提出要修改使用核武器程序規則了。

把這些聯繫在一起細想一下就會發現,這是澤連的一個陰謀或妙計。

澤連選擇另辟戰場,甚至於以犧牲攻入俄境內的「生力軍」為代價,也可以說是苦肉計了。

一是表明烏軍還有能力攻擊或削弱俄羅斯,這是在給美西方製造一個勝利的幻象,這一點從澤連派出代表團帶去的「勝利計劃」就可以體會到。

二是想把美國北約拖進戰場之中。我們早就分析過,只有引爆歐洲大戰,烏克蘭才有救。而澤連當初敢於刺激俄開戰,也是認定自己能夠導演一場歐洲大戰。擊敗了俄羅斯,烏克蘭的地位就大大提高了。而戰爭開始後,澤連的一切舉動都是希望一點一點把北約拖進戰場之中。

那麼,這一次的攻擊策略,其最主要的目的也還是想把美國直接拖進戰場。

普京反復表態是堅決「回擊」。雖然沒有明說,但普京嘴裡的「回擊」,顯然不單純指烏克蘭,當然也包括向烏提供遠程和重裝備武器的國家,而俄官員又拿核說事,既是表達憤怒,也是嚴重警告。

可以說,澤連激怒普京計劃已經實現了一半。如果美歐國家解禁使用限制,那就會徹底激怒普京,戰爭外溢的風險可就真的是大增了。引爆歐洲大戰的可能性也就會急劇上升,這樣烏克蘭才有救。

然而,美國的麻煩不僅僅是烏克蘭戰場,中東的「歷史性衝突」令美國更頭痛。

以色列是必保的國家,可以色列也是美國最難控制的國家,甚至可以說美國某種程度上受到以色列的控制或限制。

對於以色列來說,把消滅哈馬斯戰爭想得太簡單了,以為一舉攻入加沙地帶,哈馬斯就真的是「一群死人」了,絕沒有預料到自己目前竟然陷入了四面圍攻的境地,也沒有想到拜登政府如此膽小怕事。在中東美國從來未表現出過如此怯戰,以為只要美國大兵壓陣,就沒有人敢幫助哈馬斯。

當然,或許是內塔尼亞胡一開始是被哈馬斯襲擊行動衝昏了頭腦,一心只想著如何消滅哈馬斯,如何以種族滅絕式打擊唬住巴勒斯坦人。

目前,圍繞著以哈戰爭,已經形成了以伊朗為核心的「抵抗之弧」,更要命的是胡塞武裝和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一點都不畏懼還有較強的攻擊力。

儘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採取直接的報復措施,可伊朗近來展示出的各型導彈特別起高聲速導彈以先進的無人機,也真的不像是鬧著玩的。一旦進行飽和式攻擊,再加上其它武裝一齊上陣,儘管有美國艦機協助防禦,以色列能否承受這一場歷史性打擊,任誰都心中沒底。

或許正是意識到了危險,一直強硬的內塔尼亞胡此時也心中沒底了。就算伊朗不報復,可以色列內部的反戰情緒卻一日比一日高漲,這對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生命來說也是致命的。

內塔開始有些認慫,從派心腹前往俄羅斯「求助」就足以看出來了。

美國內部反戰情緒也非常之高。正值總統大選的關鍵時刻,拜登政府應當也不大會冒險一戰,所以,儘管派出了兩只加強版的航母打擊群,卻明確聲稱是協助以色列防禦,並不是直接參戰。

歐盟或者說北約根本不可能參戰,連一向積極的英國都開始限制向以色列提供武器支持。

此時中國肯定是指望不上了,最有可能改變目前局面的也只有俄羅斯了。

俄與伊朗等國本就是「利益共同體」。重要的是,中東戰爭擴大對俄來說是求之不得的戰略機遇,俄近來也在向伊朗和中東武裝提供武器裝備支持。

如果能夠說服俄羅斯勸說伊朗等武裝不對以色列發起攻擊,至少俄羅斯不要在背後支持,對以色列來說就是救命的事情。

而要說服俄羅斯,只有誠意還不行,必須得讓俄獲取極大的戰略利益。只有以色列說得動美國拋棄烏克蘭恐怕以減輕戰爭壓力,俄才有能進行利益交換。

當然,以色列與俄羅斯接觸,主要的可能還是在向美國施壓,意在表明如果美國不嚴密地保護以色列,以色列就會改變對俄關係,這實際上也是在逼美國做出選擇,是要以色列還是要烏克蘭。

對於美國來說,這兩場戰爭都是不能輸掉的戰爭,一個涉及到歐洲安全和控制權,一個涉及到中東戰略要地的控制權,在同時應對兩場戰爭極其困難的情況之下,恐怕最終也只能是選擇一個。

特朗普一直嚷著一旦當選就會立即結束烏克蘭戰爭,潛台詞就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以色列身上,這是會贏得猶太人的好感,而拜登在支持以色列問題上表現得非常矛盾,或許會使民主黨丟掉不少的選票。

現在的問題是,烏克蘭戰爭是拜登拱火引爆的。不能削弱俄羅斯,反而讓俄取得更大的強勢地位,這對美國來說也真是一大戰略失敗。

重要的是,如果拋棄烏克蘭,會加劇美歐的分裂,甚至有可能影響到北約的團結。

對於拜登來說,烏克蘭與以色列真的是手心手背都肉,割掉哪個都心痛。所以真的不好選擇。

可是,畢竟以色列才是心頭肉,烏克蘭只是棋子炮灰。重要的是,可以把烏克蘭丟給歐洲,而自己專注於保護以色列。

一旦拋棄了烏克蘭,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中東,伊朗的報復行動還真得思慮再三。對於以色列來說,這一次與整個伊斯蘭世界的仇恨結得太深,只有美國加強在中東的軍事存在,才會有安全感。因此,無論如何得把美國拖回中東。如此以來,從奧巴馬時期就開始的中東戰略大轉移或中東再平衡戰略就算是失敗了。

日前,美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正在就拜登政府從阿富汗「災難性撤軍」一事展開調查,要求布林肯出席相關聽證會並作證,但與國務院多次溝通具體日期未果。鑒於國務院對外交委員會多次要求確定聽證日期的「持續拖延和不予回應」,該委員會特此向布林肯發出傳票。

這很可能意味著美國政壇開始就美國這些年來的中東戰略重新進行評估,這也預示著可能會更多關注中東,而不是繼續弱化中東戰略。

對於美國來說,把烏克蘭丟給歐洲也很簡單,畢竟歐洲更不希望俄取得勝利,或者說更想借機削弱俄羅斯。可是,一旦拋棄烏克蘭,就必須要增強對以色列的支持,以色列就更想著要直接聯合美國摧毀日益強大的伊朗了,美國就只能把剛從中東拔出來的一條腿重新陷回去。

原本美國的中東再平衡戰略就引發了阿拉伯世界的不滿,這一次強力支持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進行種族滅絕式屠殺,更加寒了阿拉伯國家的心,這也是近來阿拉伯國家與中國走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已經成功推動了遜尼派與什葉派的和解,最近又成功促成了巴勒斯坦14個派別的團結,這對於中國增強在中東的影響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借美國戰略轉身應對伊朗「抵抗之弧」之際加強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真的是大好時機。

重要的是,借助美國創造的戰略際遇,中國正在加速推動與發展中國家的大合作。

正在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領導人峰會,將使中非合作提速升級。重要的是以此來推動南南合作。倒逼世界治理體系的改革,推動世界秩序的重建,足以使美國定義的「重構世界秩序的大國競爭」優勢向中國傾斜,或者說進入中國的競爭節奏,至少是能夠變被動競爭為主動的創建。

總之,總是把它國當棋子炮灰的的美國,這會兒卻正在被以色列和烏克蘭要挾和利用。如果讓美國在烏克蘭和以色列兩上之中做選擇,那也只能是選擇以色列。

儘管可以把烏克蘭交給歐洲,可一是歐洲對俄不佔優,特別是不佔心理優勢,二是有可能促使歐洲更加獨立,歐洲也只能是轉向尋求與中國合作。

美國要重回中東,又要重陷戰爭泥潭,這十幾年的努力可就都白廢了。

這就又給中國創造了極佳的戰略機遇,中國早就做好了戰略佈局,在與中東國家以及中非合作提速的基礎之上,會更強勢推動南南合作,也就足以爭取到美國定義的「大國競爭」的戰略優勢。■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