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十點,中國國防部在記者會上通報:「9月25日8時44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成功發射1發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準確落入預定海域。此次導彈發射,是年度軍事訓練例行性安排,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
中國的這次洲際導彈試射至少有兩方面極不尋常。
第一方面是「即射即發佈」。
過去,類似的軍事演習或者武器新品測試,往往是結束一段時間,或者有外媒報導與提問時,中方再進行發佈,但這次中國8點44分發佈,洲際導彈飛躍超萬公里也需要將近半小時,而十點前後,各大媒體已經公開報導了國防部記者會聲明。
由此看出,這次是一發射成功,不搞神秘主義,直接開發佈會,主打一個淡定從容。
第二方面是世界各國「洲際導彈試射」都極少進行全射程試射,通常是在境內進行高彈道試射,然後用換算得出洲際導彈的「真實射程」。
像中國過去幾年公開的導彈試射或者導彈攔截測試,大多是從東部渤海灣往西部發射,或者是甘肅往新疆發射。
這種境內「高彈道」模擬試射雖然能測試出洲際導彈的大多數性能,但是總少了一些「實戰性」。
這次中國宣佈的洲際導彈測試不僅是向太平洋海域發射的「全射程」試驗,還公開承認搭載了模擬彈頭,那就是有史以來「最接近實戰演練」的導彈試射了。
中國上一次向太平洋發射洲際導彈的公開試射,還是在1980年5月18日,這在當年被稱為「580工程」的軍工大事,而當年雖然發射的是東風5導彈,但對國際社會,依舊聲稱是發射「運載火箭」。
不過那一次試射,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美蘇冷戰時期,當時中國釋放的「戰略核威懾」世界各國都看到了。
中國進行洲際導彈試射之後,發佈的聲明中強調「例行訓練科目,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可是在日本與美國的媒體報導中,都強調了這次射程高達12000公里的洲際導彈,能在26分鐘內攻擊全世界的任何角落。
既然44年都沒有進行洲際導彈試射了,我們為什麼選擇今天進行全射程試射,並且一射就發聲明呢?
這背後主要有三方面的博弈與考量。
第一方面,美國和俄羅斯最近的洲際導彈試射都失敗了。
相比較各國庫存有多少核彈頭,實戰中的運載和投放能力才是更強的威懾力。如果沒有先進導彈突防,那麼再多核彈頭,最終也只會被敵國引爆在自己境內,成為火藥桶,所以核大國的洲際導彈試射,都是展現「戰略威懾力」的頭等大事。
輕易不嘗試,嘗試一旦失敗了,對自身威懾力是極大的挫傷。
當前全世界最有威懾力的洲際導彈,是美國的民兵~3,俄羅斯的薩爾馬特,以及中國的東風系列。
這其中美國的民兵~3系列,至今採用的依舊是美國上世紀70年代的發射系統,美國最近一次公開試射民兵~3是在去年,最後試射失敗。
美國軍方一直在研制更先進的哨兵系列洲際導彈,原本宣佈是2027年形成戰鬥力,但是美國軍方的最近表態是哨兵系列的研發遇到瓶頸,將戰力形成時間推到2029年,到時候會不會繼續延遲很難說。
所以當前美國用的依舊是上世紀70年代的發射系統,來發射去年還失敗的民兵~3洲際導彈,作為核心威懾力。
與美國民兵~3試射失敗相比,俄羅斯昨天傳出的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在發射井爆炸而導致失敗的傳聞,對俄羅斯戰略威懾力的打擊顯然更大。
過去兩年的俄烏衝突,俄羅斯常規軍事力量面對有北約支持的烏克蘭軍隊,沒有明確的代差優勢,一直與俄羅斯官方多次宣佈「核威懾」來嚇阻其他躍躍欲試想下場的國家。
昨天俄羅斯洲際導彈試射失敗的消息被美國媒體報導後,最興奮的是波蘭等東歐國家,可見一次失敗的試射,對戰略威懾力的損害同樣巨大。
在美國和俄羅斯的洲際導彈都試射失敗後,那些蠢蠢欲動的國家自然將目光投向已經44年沒有試射的中國。
一個幾十年前能射洲際導彈的國家,如果現在試射失敗,那就是「祖上曾經闊過」的紙老虎。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新一代東風導彈破擊長空,境外所有媒體的轉載全部是「轉述國防部聲明」,整齊劃一的彷彿納頭便拜,一個敢於陰陽怪氣的都沒有。
第二方面,粉碎幾十年不打仗,還有沒有戰鬥力的質疑。
因為中國已經有將近五十年遠離戰爭,雖然中國是崇尚和平,以理服人,但是在弱肉強食的國際博弈場,在有些西方國家眼中,幾十年不打仗的我們可能也是「紙老虎」。
美國上世紀70年代的民兵~3洲際導彈試射失敗,俄羅斯的薩爾馬特在發射井爆炸,都說明一些「幾十年不用的威懾武器」或許早已失去性能。
中國上一次試射的東風5同樣是上世紀70年代試射的,所以要保持今天的威懾力,還得向蠢蠢欲動的國家證明,幾十年的和平並沒有讓我們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依舊是常年備戰,召之即戰。
第三方面,實現「能戰方能止戰」的和平發展局面。
9月16日,美國空軍部長肯德爾表示,美國現在必須為中美衝突做好準備。
9月17日,一條關於美國印太戰區正在大規模囤積反艦導彈以備戰中國的消息,被《路透社》報導。
9月18日,美國海軍部高官麗薩表示,五角大樓已經制定好計劃,將做好2027應對中國的準備。
連續三天,美國軍事高官突然連續表態「準備與中國開戰」,這個挑釁信號非常強烈。
我們經常說今天的經濟發展成就是80年代以來的和平發展局面創造的,可是過去四十年的和平,離不開這之前的敢於出手與1980年的戰略威懾。
正是我們1980年展示了能攻擊美國本土的核威懾,我們才在80年代之後成為全世界投資的熱土。
去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提出「要麼坐餐桌,要麼上菜單」的理論,是對西方弱肉強食叢林規則的最新描述。
我們當然追求下一個四十年的和平發展,但是這種和平是求不來的,我們時隔44年再現洲際導彈威懾力,就是要用「能戰來止戰」,再換40年和平機遇期。
在美俄洲際導彈試射失敗之後,我們用射向太平洋,使命必達的東風快遞,讓我們坐在了餐桌邊,而不在菜單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