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 美國外交史上又一次嚴重的戰略失誤

亞投行最近是大火特火起來。亞投行成員囊括了不少亞洲響噹噹的窮國,比如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和柬埔寨,不少人曾以為亞投行是中國帶着這幫窮兄弟一起奔小康的窮國俱樂部,但隨着英國,德國,意大利瑞典這樣著名的富國也位列其中,加拿大,奧地利,澳洲和韓國正在考慮加入,其第三世界的窮酸形象瞬時間被這些經合組織的闊佬給烘托的高大上起來。這算不算屌絲的逆襲?反正美國是大跌了眼鏡,中國的不少人也是掉了眼鏡。

US-is-making-a-serious-strategic-mistake

曾有不少評論說中國缺朋少友,張羅起事來,只有巴基斯坦這些窮兄弟捧場,現如今中國搞亞投行,世界的富國裡面,除了美國坐懷不亂之外,其他國家幾乎沒有不心動的。因為亞投行要做的這塊蛋糕實在是太大了,這是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表現瞬間爆表的重要原因。

歐洲大國擁抱亞投行

這塊蛋糕到底有多大?根據亞洲開發銀行估算,從2010到2020年,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共有8萬億美元的資金需求,其中2.5萬億用來修建公路和鐵路,4.1萬億用來修建電廠和輸電設施,1.1萬億修建電訊設施,4000億用來修建自來水和衛生設施。蛋糕大有什麼用,掙錢嗎?很多人以為基礎設施建設是公共事業,慈善事業,其實基礎設施是很掙錢的。精明如李嘉誠者就投了好幾千億港幣購買各種基礎設施建設資產,是李氏財團名副其實的現金奶牛。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整個建築業,包括房地產,基礎設施建設都產能過剩,但是整個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卻是嚴重的供不應求。根據國際能源署的估算,印度25%的人口(超過三億)用不上電,其三分之二的人口(超過8億)用不上乾淨的廚房設施。國際能源署還估算出,整個亞洲有6億人用不上電,18億人用不上乾淨的廚房設施。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還處於初級階段,想象空間很大。咱們的基建產能過剩,那是指國內,一旦通過亞投行打開了整個亞洲基建市場,可能開足馬力也供不應求。這對於目前嚴重虧損的鋼鐵銅煤炭建築等企業來說是個重大利好。

問題是亞投行錢景這麼廣闊,中國吃獨食不行嗎,為什麼要邀請那麼多發達國家來分一杯羹?不錯,中國有錢任性,也有巨大的基建產能,但是咱們在發展金融機構治理結構、環境和社會保障政策、債務可持續性等方面缺乏標準體系,政策和實操的經驗和實踐,另外在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方面也嚴重不足。亞投行不能過度依賴中國的有錢任性,否則走不遠,上面那些薄弱的環節必須得到有效的彌補,亞投行才會具有更高的信譽度,債務評級也會高很多,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低成本的融資支持,這樣亞投行的收支平衡才能有所保障。這就是亞投行為什麼邀請那些發達國家加入的原因,補足中國的短板。如果亞投行真的成為以中國為首的窮國俱樂部,那麼在國際市場上將很難進行融資,因為像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的債務評級在穆迪這樣的權威機構是和垃圾債差不多的,就是中國自己的債務評級也不咋的。把這些富國拉進來,亞投行的債務評級就可以坐電梯上升了。所以,咱們讓富國來分一杯羹也不傻,絕對是互相利用的雙贏。

亞投行與一路一代相輔相成,來者無懼,繼往開來,很有當年漢武帝打通西域,發展絲綢之路,連接歐亞大陸的風範。亞投行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盛況空前,這絕對是中國經濟,中國國際地位崛起的大好氣象。

中國在用「亞投行 」下一盤什麼樣的棋?

儘管全世界都在說亞洲將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但過去幾十年亞洲除了「四小龍 」和中國等幾個國家實現了令人艷羨的經濟增長之外,絕大多數亞洲國家還在和貧窮的沉痾作鬥爭。這些亞洲窮國依然缺乏起碼的衛生條件,靠譜的電力設施,充足的交通及通訊網絡,並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舉個例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印度就非常貧窮不堪。根據國際能源署的估算,印度25%的人口(超過三億)用不上電,其三分之二的人口(超過8億)用不上乾淨的廚房設施。國際能源署還估算出,整個亞洲有6億人用不上電,18億人用不上乾淨的廚房設施。去過印度的人想必都為印度的髒亂差震撼,印度堪稱亞洲髒亂差及相關疫病的主力軍。

與此同時,亞洲開發銀行估算,從2010到2020年,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共有8萬億美元的資金需求,其中2.5萬億用來修建公路和鐵路,4.1萬億用來修建電廠和輸電設施,1.1萬億修建電訊設施,4000億用來修建自來水和衛生設施。說到鐵路,大家只道是中國的春運可怕,那大家有沒有見識過印度人是怎樣搭火車的?

基礎設施的欠缺是阻礙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大瓶頸。亞洲共有45億人口,佔全球總人口的62%,不搞好基礎設施,亞洲的廣大地區就會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對整個地區的穩定都是個威脅。亞洲是全球的增長引擎,不搞好基礎設施,不光是亞洲,整個世界經濟都會受阻。

在這個大背景下,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橫空出世了。亞投行啟動資金高達1000億美元之巨,絕大部分來自中國。亞投行成員囊括了不少亞洲響噹噹的窮國,比如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和柬埔寨,但亞投行又絕不是窮國俱樂部,像英國,德國,意大利和瑞典這樣著名的富國也位列其中,所謂亞投行登高一呼,應者雲集,盛況空前,讓美國也看得眼紅心跳。

然而亞投行絕非慈善盛宴,中國之所以願意為此下巨注,至少是有三大戰略動機:

其一,中國通過整合來加速亞洲經濟一體化,有利於營造一個和諧穩定的周邊環境,也有利於把亞洲進一步打造成穩定的出口市場。亞投行可以看做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可以輸出其過剩的基建產能。另外,中國坐擁近4萬億美元的海量外匯儲備,其相當大部分買了收益率極低的美國國債,如果把這些錢一部分投到亞洲的基礎設施上來,會極大的改善咱們的投資回報率。基礎設施其實是很掙錢的,精明如李嘉誠者就投了好幾千億港幣購買各種基礎設施建設資產,是李氏財團名副其實的現金奶牛。

其二,提升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推動人民幣在亞洲地區成為和美元、日元鼎足而立的儲備貨幣。與美聯儲退出量寬並加息給亞洲帶來巨大金融衝擊不同,中國將通過亞投行推動亞洲經濟發展,當仁不讓的成為下一輪亞洲金融風暴的定海神針,只有這樣“亞洲國家要安全找美國,要發展找中國”的大趨勢就不會動搖,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亞洲國家幫助美國圍堵中國的努力將更多的流於形式,這將大大提升美國重返亞太圍堵中國的經濟成本和政策成本。亞投行以人民幣國際化為槓桿,可以幫助中國在美國的圍堵中擺脫以軍備競賽為核心的硬博弈,規避自身戰略弱點,在美國最薄弱的戰略縱深對其進行制衡和對沖,絕對是中國從美國遏制戰略中突圍致勝的奇兵。

再者,打破歐美特別是美國對全球金融秩序的壟斷話語權。亞洲的崛起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這麼多年,亞洲的經濟實力和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都在與日俱增,相對而言西方卻正在衰弱,在這種情況下,亞洲國家很自然的應該多得到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結果歐美卻極力阻撓這兩大全球金融組織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以保持自己對全球金融事務的話語權。

仰人鼻息的日子並不好過,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亞洲國家為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救援,都被迫接受了其喪權辱國的條款,對各自經濟進行休克療法。這種生不如死的記憶讓許多亞洲國家都心有餘悸。怎樣才能掌握對自己命運的主動權?既然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拒絕考慮我們的遊戲規則,那我們就只有另起爐灶了。從這一點上來講,亞投行成立的意義絕不亞於二戰後美國搭建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亞投行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前途光明,因為它是亞洲不可多得的實現金融穩定的重大戰略資源。目前整個亞洲的美元外債比金融海嘯時翻了一番,高達4萬億美元,因此一旦美聯儲加息,整個亞洲金融將面臨嚴重的流動性危機。此時,中國通過亞投行為亞洲各國提供融資渠道不啻為雪中送炭。

亞投行,400億美元絲路基金,160億美元提供給新絲路沿途各省的基建基金,這三大整合歐亞路橋的基建基金加起來,每年將為亞洲發展中國家提供500億美元的增量投入,這對流動性開始收緊的亞洲來說可謂是一場場及時雨。難怪亞洲各國如此踴躍的參與亞投行的創建活動,這在中國帶頭成立的國際組織中是絕無僅有的。

那麼最後的問題來了,美國會不會加入呢?答案是中國會不會加入美國主導的泛太平洋合作夥伴協議呢(TPP)?如果中國不加入TPP,估計美國加入亞投行夠嗆。假設亞洲是條街的話,街的這一邊是國美,街的另一邊是蘇寧,兩個店做的都是一條街的生意。國美好比亞投行,蘇寧好比TPP。你說美國會不會加入亞投行呢?不過美國不加入也不礙事,中國做好自己的生意就可以了。

亞投行令美政府遇到巨大公關災難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亞洲經濟資深顧問馬修·古德曼(Matthew Goodman)稱,從處理亞投行問題的方式來看,美國政府給自己造成了「 巨大的公關災難」。

古德曼認為,美國對中國牽頭組建亞投行感到「不太舒服」,部分原因是擔心這家新組建的基礎設施投資機構會削弱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作用。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是美國兩黨合作運營的非盈利智囊組織,為美國決策者提供戰略諮詢和政策解決方案。古德曼曾在美國白宮擔任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事務協調員。

3月12日,英國宣布將加入中國牽頭組建的亞投行,並成為七大工業國中首個成為亞投行成員的國家,隨後法國、德國、意大利、韓國和澳洲紛紛宣布有意加入。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道稱,美國奧巴馬政府內部的一名官員指責英國「 有總是包容中國的傾向」,並稱英國的做法不是處理中國崛起問題的最好方式。古德曼表示,美國在公關上的失誤將其長期盟友英國推向了中國一邊,而這減輕了韓國、澳大利亞和其他歐洲國家與中國合作的顧慮。

古德曼認為,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美國可能不會再遊說盟友不去加入中國牽頭的亞投行。

美國國務院官員威廉·克拉夫特(William Craft)在媒體簡報會上表示,目前美國本身並沒有加入亞投行的計劃。美國國務院負責APEC事務的高級官員王曉岷(Robert Wang)也在同一次簡報會上稱,亞太地區基礎設施需求龐大,美國希望亞投行會與亞開行和世界銀行等組織合作。

王曉岷稱,如果中國能對亞太區域的增長提供幫助,那麼所有國家都應該歡迎。他表示,世界銀行、亞開行等美國主導的全球性機構與中國牽頭組建的亞投行並不是競爭關係。但他認為,美國是否加入亞投行主要取決於國會能否批准相關資金。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受國會掣肘,美國幾乎不可能加入亞投行。美國喬治敦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外交服務學院助理教授史蒂夫·格利克曼(Steve Glickman)對記者說,在他看來,美國國會連針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改革方案的撥款都難以批准,批准美國加入亞投行就更難奢望了。

亞投行 美國丟的不只是面子

去年10月,《紐約時報》爆出,由於中國牽頭的亞投行是亞洲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潛在對手,因此一直遭到美國的反對,美國要求其盟友不要加入。美方堅稱,新銀行將不符合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採用的環保標準、採購需求,以及其他保障措施標準,包括防止弱勢群體被從自己的土地上排擠出去的保護措施。韓媒稱,美國國務卿克里曾對韓國外長尹炳世說,不要急於加入中國領導的銀行。

3月26日晚間,韓國企劃財政部宣布,韓國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已向中方提交書面確認函。韓國企劃財政部表示,今後,韓國將與其他國家緊密合作,共同致力於創造一個在責任性、透明性、治理結構、負債可持續性等領域遵守高標準、模範性的機構,為地區和世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韓國的加入亞投行意向國,是繼美國的歐洲盟友英國之後,對美國抵制亞投行戰略的又一個致命的打擊。如果英國被看作是歐洲的代表,那麼在英國之後,美國還堅信韓國和澳大利亞兩個亞洲盟國會與美國一致堅守,最終維護美國的金融霸權自尊並能挽回一些兒面子。然而世事無常,短短几日韓國就義無反顧的倒向中國。問題是韓國之後,接下來澳洲和日本還能撐多久?

中國一直認為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主流趨勢,並以此為宗旨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共贏合作。這與美國近幾年在世界敏感區域製造麻煩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美國以其一超霸權為基礎,無論在經濟和安全領域總是對盟友和世界各國說,你們應該怎麼辦?而中國總是說,我們應該怎麼辦?當前美國在亞投行戰略上打壓盟友意願,而中國甘願放棄亞投行否決權,就一反一正很好的詮釋了中美的上述反差。所以到現在看來,中國對別國的尊重換來的是尊重,美國對別國的傲慢換來的是孤立。

中國發起的亞投行戰略目前已經獲得了階段性的勝利,而最終的成功也不存在懸念。這對美國的打擊不但是面子問題。更多的是世界金融和安全多極化趨勢的不可逆轉對美國霸權信心、霸權利益的打擊。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經濟和軍事崛起,近幾年着手深入打造了一系列連環戰略,用TPP削弱中國經濟影響力,用亞洲再平衡戰略遏制中國軍事崛起和擴張。

但是在中國的太極手法之下,美國的新冷戰思維到處碰壁。中國的一路一帶戰略可以說已經讓美國的TPP經合構架成為雞肋。而由此帶來的中國號召力和影響力提升,必將推高中國在亞太安全事務中的主導作用。用經濟影響力破局,最終換來安全環境的改善,並將美國的亞太霸權體系徹底摧垮,讓美國的軍事和美元兩桿槍無處着力。

韓國目前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那麼接下來對美國在亞洲的最大考驗會是什麼?美日韓同盟的動搖和分裂將成為美國重返亞洲戰略失敗的標誌。日本自民黨政權眼前面臨來自國內輿論的巨大壓力。安倍揚言帶領日本獲取戰後親所未有的影響力,卻在亞投行這麼重大的機會來臨時裹足不前,這本身就是一個政治笑話。如果安倍政府最終選擇加入亞投行,那麼中日韓東亞一體化戰略就會重新提速。而東亞一體化戰略在美國看來就是壓垮美日韓同盟的最後一根稻草。

《資本論》明確指出資本的趨利性,這一點不單是英法等歐洲資本和韓國代表的亞洲資本的正常反應,美國國內對奧巴馬政府的指責也明白無誤的反映出美國資本的真實態度(高盛前主席以愚蠢這個詞來形容奧巴馬政府的政策失誤)。同時資本的流向會積極的選擇成長性和安全環境都有保障的區域。也就是說在他們眼裡亞洲的投資環境是安全的,而中國就是這個安全環境的壓艙石。那麼需要考慮的是,今後美國一直鼓吹的中國威脅論和亞洲再平衡戰略還有多少市場呢?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