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前,中央政治局會議推出了系列的金融經濟措施。與其說是「刺激」,還不如說是保穩定促發展的「防禦」,更多的是為了應對因中美中歐關係不確定性增加的「防禦性」措施,不想卻意外「誤傷」了歐洲。中國股市「上衝」的同時,歐洲股市卻應聲下跌,真的讓人有些意外。
目前,儘管拜登政府在美國總統大選前選擇與中國進行新一輪「求穩」式戰略磋商,可大選後的中美關係卻存在更大的不確定性。
歐盟呢,也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還是推動了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案的投票。儘管歐盟表示還要與中國繼續磋商談判解決爭端,畢竟從投票中看出一些國家的「對抗」情緒滿滿。
中美歐盟是世界上的前三大經濟體,中國與美歐關係的不確定性增加,就是這一次政治局會議的重要背景之一。總的來說,這一次推出的系列金融經濟措施,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刺激措施,更像是保穩促發展的措施,是為了應對外部經濟環境的可能惡化而提前行動。
正因為如此,與其說是經濟刺激措施,還不如說是防禦性措施。
在世界戰火紛飛和局勢動蕩不安的以及美國強力打壓中國破壞世界供應鏈體系的情況之下,世界經濟復蘇嚴重乏力,世界各國都把希望寄託在中國身上,更多指望著中國能夠像2008年應對美國引爆的金融危機那樣再來一次強大的刺激措施。在促進中國經濟的同時,也能因其大水漫灌效應惠及美歐。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也。目前美國對中國是「敵意」滿滿,而歐盟雖然不願站隊美國,卻有些準備“趁火打劫”的意思,中國就更不能如其所願再來一次大水漫灌式刺激措施了。
這一次出台政策,更主要的是要起到穩定的作用,重點就在於鼓勵投資和促進房地產業企穩和製造業的復蘇。
當然,也是為了防止降息後美元前來中國「割韭菜」,也就有了推動股市向上衝的意思了。
從近來披露出來的一些信息來看,這一政策措施的首發效應顯現,股市開始向上衝,而房市似乎也有了很大的起色,國內市場的反應還是比較積極樂觀的。
中國向好,一向是會引發世界向好,這是中國這個經濟復蘇的主動力所決定的。然而,沒有想到的是,歐洲股市卻像是被中國的措施迎頭一擊。
歐洲股市星期二(10月8日)跌至兩周低點,依賴中國市場的LVMH、開雲集團、博柏利和愛馬仕等奢侈品公司,股價均下跌了3.1%至5%。在歐洲板塊方面,礦業股的跌幅最大,下跌3.7%。歐洲人自己給出的解釋是中國刺激措施缺乏新細節,引發採礦業和奢侈品等與中國市場緊密聯繫的行業遭遇拋售。
這表明歐洲人一直是在指望著中國能夠出台一個惠及「天下」的「救世」政策。還指望著中國救歐洲。或許正因為如此,中國這一次出台政策更精准更有針對性。
歐洲目前一個最主要的問題是底氣不足,也自認無法獨立的走出困境,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只需要有針對性出台一些精准打擊措施就可以讓歐洲人肉痛。
也正因為如此,中國新近針對白蘭地的臨時反傾銷措施一出台,歐洲烈酒製造商人頭馬君度和保樂力加的股價,分別下跌5%和2.8%。而法國乾邑行業協會批評法國政府未能保護本土產業,指責“法國當局拋棄了我們,我們的行業因此被犧牲”。協會呼籲繼續對話,通過談判尋求解決方案,以免其產品因高額稅負而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
其實,中國對歐洲的酒業出手,只是一個小懲大誡的手段,也可以說是採取精准打擊。目的只是要起到嚴重警告的作用。
這會激化相關國家內部的不滿情緒,引發其國內政治混亂。
下一步,如果真對歐洲的燃油汽車動手,恐怕會激發歐盟內部更大的分裂。
從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的投票情況來看,法國最積極,德國最反對。這表明這一次加徵關稅案,不僅是中歐矛盾,同時也是德法矛盾或德法之間的明爭暗鬥。如果德國車企因關稅案而嚴重的受損,德國這一腔怒火肯定會撒向法國和歐委會。
回過頭來,如果中國真取消了與法國簽定的空客巨額採購訂單,小馬就無法向自己的國民交待。
其實,馬克龍也未必就真要與中國反目成仇,而是借此舉來彰顯自己的能力,更多的是為了應付其國內的政治。小馬近來在國內的支持率明顯下滑,未來的大選中很可能敗北。強力支持關稅更多的是為了國內的政治服務。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德國強烈反對加徵關稅,也並不表明德國政府是多麼「親華」,而是自知此舉會讓德國承受難以忍受之痛。
從中國近來系列政策出台後歐洲股市的反應來看,說明其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很大,也是對中國充滿了期待,這表明接下來的中歐談判應當會有實質性的進展,表明瞭引爆中歐貿易戰的可能性確實不大。
其實,不管是美國還是歐洲,此輪對中國電動汽車出手,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短視的行為。如果不考慮總體經濟,而單純從電動汽車發展來看,可以說是在幫中國的大忙。
短期內會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出口額或許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也會對中國經濟帶來一定的困難。長期來說,卻有利於中國電動汽車等相關企業的結構調整。有利於加速淘汰落後的產能,突顯技術先進車企的優勢,也就是增加中國車企的總競爭力,也有利於中國培育和搶佔非西方國家的市場。
重要的是,美歐的車企在失去中國這個最大的市場之後,發展動力就更不足。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優勢會更大,長遠來說,對中國更有利。
還有一個重要點,那就是對美歐的減排和發展清潔能源會起到嚴重的制約作用。而清潔能源或綠色發展才是世界的未來。氣候危機才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公共安全危機,這就有利於中國爭取應對氣候危機的領導權,凸顯中國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
正是基於這樣一個前提,所以中國在反制美歐方面可以有更多的選項。怎麼應對都是合理的,都不吃虧。
這就是西方政治制度所決定的,無法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不考慮將來的發展,只顧這一屆政府的政績或表現,或者說一切都是為了四年一度的大選政治,這是西方政體的最大弊端。中國制度的優勢性會越來越明顯體現出來,這利於中國最終贏得意識形態之戰。■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