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解除邊境對峙,又碰了誰的蛋糕?

有理兒有面

據印度媒體報導,中國已經同印度在10月30日完成了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的軍事脫離接觸,雙方部隊正在拆除臨時建築。之後,中印部隊將在天南河谷和典角曲上游地區開始巡邏活動,保證幾處爭議地區的巡邏和放牧活動恢復到「2020年的狀態」。

中印邊境形勢的轉變,得益於兩國領導人10月23日在金磚國家喀山峰會期間舉行的5年來的首次雙邊會晤。而在峰會之前,美西方還在大肆炒作中印邊境問題帶來的戰爭風險,彷彿中印之間即將爆發衝突,妄圖將全球目光從美國軍援以色列上吸引過來。

只可惜,美西方這個伎倆沒得逞。

10月29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在白宮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對印度和中國解決邊界緊張局勢的努力表示歡迎,並稱印度曾向美方通報過相關問題,只是美國沒有參加相關談判。

這話說得,酸味飄出二里地。在美國高層頻繁與印度互動,狂吹美印關係到達新高度之際,發個聲明輓回一下面子,也符合他們的套路,而且目前看來,美國處心積慮搞的四方安全對話,並沒有什麼用。

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開始即解散?

提到美印兩國關係,就不得不提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了。

2023年,印度總理莫迪訪美,美印兩國關係迅速升溫。尤其是在好大哥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戰場的情況下,印度與美國在國防等領域的合作達到新高度,美國甚至將兩國之間的關係描述為「本世紀決定性夥伴關係」。

畢竟,美國政府一直將印太地區描述為「塑造21世紀進程最重要的地區」。

於是,美國不斷升級同印度的外交關係,在國防工業等領域與印度簽署多項合作協議,力爭將印度打造為亞洲一霸。

在此基礎上,為了給印度再增加一些底氣,美國又拉來了自己的鐵桿小弟:澳洲和日本,成立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機制。

至於針對的是誰,看一眼他們的地圖,還有什麼不明白?

在9月份,美國主辦的四方安全對話上,各方更是裝都不裝了,指責中國南海海域存在「脅迫和霸凌」。

而在幾天前,10月8日至18日,這四個「好夥伴」還在印度南部的維沙卡帕特南海域舉行了「馬拉巴爾」聯合海上演習。

這一系列操作下來,總覺得有些眼熟。

前一段時間的菲律賓,似乎也是得到了美國的格外優待,隨後便在南海不斷滋擾中國。

只是在印度這裡,美國這一套好像沒起什麼作用。氣氛烘托到這裡了,印度說他不上還往後躲了,美國心裡不酸才怪。

只可惜,美國費勁心思組局的四方安全對話,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了。

美式大餅不合印度胃口,莫迪面臨巨大考驗

其實印度的態度轉變早就有跡可循。

在7月份,印度政府發佈的經濟展望中,就提到了「如果想振興製造業,吸引投資,印度就必須進入中國的供應鏈」。9月份,印度外長蘇傑生在出訪柏林的演講中,再一次提到了中國投資的重要性,並表示將「放寬中國企業在印度投資的條件」。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些疑惑,印度不是投靠了美國,怎麼還老對中國念念不忘?

看一眼印度的經濟數據,或許大家就能明白了。

2020年,加勒萬河谷爆發衝突後,中印關係進入低谷。印度對數百家在印中企進行了制裁,眾多中國APP也慘遭印度封禁。

然而就在這關係低谷的2020年至2024年間,中國對印度出口額增加了56%,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也並沒有縮小,反而從450億美元飆升到了850億美元,2023-2024財年,印度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為1184億美元。

再來看一下蜜月期的美印經濟數據,在美國試圖構建「多元化供應鏈」、擺脫對中國經濟依賴,莫迪提出「印度製造」的背景下,印美2023-2024財年雙向貿易額為1183億美元,進出口貿易額均呈下降趨勢。

這數據對比,屬實是有點慘烈了。

為了拉攏印度,美國畫了一個又一個大餅,只是這美式大餅似乎到了印度土水土不服,目前,通過美國牽線落戶的富士康、亞馬遜、特斯拉、谷歌等企業已接連宣佈退出印度,讓印度經濟再遭打擊。

據印度統計部門數據,截至2024年4月15日,印度通脹率增至6.95%,創下新高。截至9月,印度外儲為6215億美元,同比下降8.9%。印度股市更是在短短幾個月內遭遇近5000億美元的資金撤出。

至於資金去向,那可能就要問美國了。

莫迪曾多次表態要在2047年之前將印度從貧困中解脫出來,將其發展成為一個「發達國家」。但是目前看來,莫迪離這個目標越來越遠了。

說好的跟著大哥有肉吃,美國怎麼就不講武德,一點肉湯沒給印度留下。這讓跑去基輔向西方投誠的莫迪,還怎麼和昔日好大哥俄羅斯見面。

枕戈待旦,大好河山,寸土不讓

但是此次中印邊境協議的達成,除了經濟方面的迫切需求,歸根結底,還是印度並不具備同中國對抗的實力。

此前,印度國防參謀長阿尼爾·喬漢多次就中印邊境問題大放厥詞,他曾稱中國是印度可預見的未來中面臨的最艱巨挑戰。同時,阿尼爾還曾對媒體表示,美國對於美印在台海作戰中展開合作很有興趣。

美國的想法並不難猜,不過以為是中國無力應對東西雙線同時作戰,妄圖以中印邊境問題牽制我統一腳步,掌握台海事務主動權。

但是,中國真的無力應對嗎?

俄烏戰場引發了全球對於現代戰爭中無人機等新一代科技產品作用的思考。

而在中國西藏,早在2020年,後勤部隊就嘗試出動無人機,以「蜂群」式行動,先行空投單兵自熱食品和物資保障部隊行動。

2024年,在印度為輕型坦克到達邊境而沾沾自喜時,中國已經在班公湖建立起基地。

而此時,推進我統一進程的「聯合利劍」系列演習正在有序推進,中國的洲際彈道導彈也準確命中了12000公裡外的海上目標。

到了現在,莫迪或許明白了,中印同為區域大國,理應通過對話、協商來化解分歧,共同維護地區和平,配合美國妄圖以邊境問題牽制中國,必將遭到中國的強硬回擊,最終被拖垮的也只會是印度。■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