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曾表示,「憑借美國的武器和資金,烏克蘭將與俄羅斯作戰到最後一個烏克蘭人」,如今看來,這句話離現實越來越近了。
據《路透社》、《法新社》等媒體報導,美國政府認為烏克蘭新招募的16萬新兵不夠用,敦促烏克蘭將最低徵兵年齡從25歲降低至18歲。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無論在哪,人都是最寶貴的資源。但是美西方國家為了自己的如意算盤,「慷慨」地拿烏克蘭人的生命當賭注。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美方認為人力短缺而非武器不足,導致了烏軍眼下在東部戰場上的不利形勢。在過去一個月,俄羅斯軍隊正以自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初期以來最快的速度在烏東地區推進。
為了忽悠烏克蘭接受提議,美西方政客紛紛下場,就像傳銷組織頭目一樣,「熱心幫助」烏克蘭分析降低徵兵年齡的利弊。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上周表示,「我們的觀點是,沒有任何一種武器系統能夠在這場戰鬥中起到決定性作用。關鍵在於人力,我們認為,烏克蘭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鞏固前線兵力」。
美國民主防禦基金會軍事和政治權力中心高級主任布拉德利·鮑曼說「烏克蘭嚴重的軍隊人力短缺問題沒有簡單的解決辦法,但降低徵兵年齡會有所幫助」。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肖恩·薩維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如果烏克蘭採取適當措施填補軍隊人員,我們也準備加強我們的培訓能力」。
《美聯社》報導稱,一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週三表示,烏克蘭應該「認真研究他們願意招募的人員年齡,在對未來幾代人的投資與當前戰場需求之間取得平衡。」
據德國國防部消息人士透露,德國也一直在私下呼籲烏克蘭降低徵兵年齡。
表面上看,美西方似乎都是為了烏克蘭著想,甚至考慮到了烏克蘭未來幾代人的「幸福」,但實際卻是把俄烏衝突的戰場當成了美國國內政治鬥法的道場。
美國之所以向烏克蘭提出這一要求,是因為拜登政府要「突擊花錢」,並給特朗普挖坑。
特朗普已經反復表明立場,上台後將切斷對烏援助,並迅速結束俄烏衝突。當地時間11月27日,特朗普表示,他將選擇基思·凱洛格擔任俄烏衝突問題特使。
《路透社》此前報導,凱洛格曾表示,如果特朗普贏得美國大選,讓俄烏迅速坐到談判桌前至關重要。「我們告訴烏克蘭人『你們必須坐到談判桌前,否則美國的支持將會枯竭』」。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拜登政府急著趕在特朗普1月上任前向基輔提供70億美元的援助,不僅讓背後的軍工復合體再賺筆大的,還促使烏克蘭大力加強士兵規模、提升戰鬥力,給特朗普叫停俄烏衝突上上難度。
自2022年2月24日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已有超過100萬烏克蘭人被徵召入伍。雖然澤連斯基堅稱不準備降低徵兵年齡,但他能否頂住美西方的壓力並不好說。
因為除了被美國要求增加兵員外,烏克蘭的歐洲盟友也開始整活了,原因是烏克蘭的幾個歐洲主要支持者發現自己的武器庫存正在減少,目前很難繼續為其生產足夠的武器,所以決定直接給烏克蘭錢,讓他們自己生產。
戰場上需要增加士兵,生產線也需要增加人手,美西方這是要把烏克蘭人都榨幹才能痛快!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這一新方案中,歐洲國家將為烏克蘭政府提供資金,讓資金短缺的烏克蘭軍火製造商生產部隊需要的裝備,包括可以打擊俄羅斯領土的遠程導彈和無人機。
這種做法被稱為「丹麥模式」,因為是丹麥在今年早些時候和烏克蘭一起摸索出了這一方案。丹麥國防部長特羅爾斯·隆德·波爾森表示,目前已經有挪威、瑞典和立陶宛加入,為這一方案提供資金。德國也採用了類似的做法,荷蘭已直接與烏克蘭公司簽訂了合同。
不過,這個「丹麥模式」能否落地也存疑。
一方面,到目前為止,這一方案籌集的資金仍然非常有限。丹麥提供的6.8億美元中,有4億美元是俄羅斯在歐洲被凍結的金融資產產生的利息。此外挪威提供了4200萬美元,瑞典上周宣佈提供2000萬美元。
另一方面,在預期的政治目標遲遲沒有兌現的情況下,美西方對烏克蘭已開始審美疲勞了,越來越多的歐洲盟友已經對支援烏克蘭產生了厭倦。
例如芬蘭外長埃利娜·瓦爾托寧此前稱,西方國家目前越來越希望以某種形式解決衝突,西方的一些注意力和資源已從烏克蘭轉移到了中東危機上。
即使擱下美西方的重重施壓,現在在烏克蘭國內,逃避服兵役的人也不在少數。據烏克蘭國家新聞社26日報道,烏克蘭教育與科學部副部長米哈伊爾·文尼茨基表示,今年4月至8月期間,烏克蘭各所大學總計開除了2.3萬名學生,均為30歲以上男性。在被開除的大學生當中,許多人是在利用學生身份逃避服兵役,有些高校甚至為「入學逃避兵役」明碼標價。
不過更諷刺的是,那些期盼特朗普結束俄烏衝突的烏克蘭人,也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格雷厄姆在福克斯新聞的一檔節目中直言不諱地宣稱:「烏克蘭戰爭的一切都與金錢有關」,特朗普將「達成協議」,讓烏克蘭用稀土資源償還美國的「戰爭投資」,不僅如此,格雷厄姆還將目光投向了烏克蘭的糧食資源。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9月報導,已有超100萬人因俄烏衝突死亡。對此,美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的在線雜誌《負責任的治國之道》頗具嘲諷地指出,格雷厄姆的言論表明美國可從一個「飽受戰火蹂躪的國家」獲益,「為了爭奪烏克蘭的自然資源,這樣的死亡似乎是一個可以接受的代價」。
現在,烏克蘭再次站到了十字路口,是順從美西方降低徵兵年齡,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流盡最後一滴血;還是堅持底線,留住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但是烏克蘭人民有權自己決定嗎?■
Be the first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