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亂,誰又贏了?

印閒生

列寧有一句話在西方世界流傳很廣:

“There are decades where nothing happens, and there are weeks where decades happen.”

「有時可能幾十年都沒有大事發生,但有時也會在短時間內發生幾十年才出現的劇變。」

2024年11月27日,以沙姆解放組織為首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在北部阿勒頗省和伊德利布省對親政府的敘利亞武裝部隊發動攻勢。

伊德利布省一帶長年戰亂,最初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到11月29日夜反對派武裝攻入敘利亞第二大城市阿勒頗,這才上了國際媒體頭條。

阿勒頗失守被廣泛解讀為「大意失荊州」,是反對派武裝打了政府軍一個措手不及。

如今回頭看,駐防阿勒頗的敘政府軍其實是最頑強的,他們與反對派武裝周旋了四五天。

此後反對派部隊沿敘利亞境內最重要的南北公路迅速向南推進,抵達中部城市哈馬。

哈馬為敘利亞第四大城市,自2011年內戰爆發以來一直由敘政府軍控制,按照大馬士革方面的報導,阿勒頗失守後已迅速調兵鞏固哈馬防線。

結果哈馬戰役打了三天,12月5日即宣告淪陷。

哈馬以南不遠處為敘利亞第三大城市霍姆斯,被視為大馬士革的最後一道防線,怎料政府軍倉皇潰逃,霍姆斯在短短一天內便失守。

這讓大家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大馬士革,此處畢竟有精銳的第四裝甲師以及伊朗支持的民兵組織,一場惡戰似乎不可避免。

可惜計劃不如變化快,還沒等沙姆武裝從霍姆斯打來,敘利亞南部的一支反對派力量北上奇襲,大馬士革在經歷短暫戰鬥後宣告淪陷。

此情此景真是應了《禁軍與邊軍》裡的那段總結:

禁軍打出「戰五渣」的表現一點都不奇怪,縱覽歷朝歷代發生過的事情,禁軍力挽狂瀾的情況極少,一觸即潰的表現倒是很多。

邊關失守往往意味著亡國等級的巨大災難,你以為他們是第一道防線,其實是最後一道防線。

12月8日晚些時候,根據與巴沙爾·阿薩德關係密切的俄羅斯方面講法,阿薩德在與多個衝突方談判後決定辭去總統職務,離開敘利亞,並下令和平移交權力。

至此,有關城破前的是是非非和巴沙爾家族的結局已沒有那麼重要,結果擺在眼前。

敘利亞反對派武裝進軍路線。敘國土的精華就在西部這條南北公路上,東邊大部分為沙漠戈壁
戰前敘利亞各方勢力範圍圖。紅色為政府軍控制地區,右上角黃色和右下角青色為美國支持的力量
敘利亞目前局勢。紅色區域僅剩沿地中海一片,岌岌可危;沙姆解放組織控制的白色區域大幅擴大;紫色區域為敘利亞反對派南方作戰部;青色區域趁火打劫;灰色區域為伊斯蘭國,出現蔓延跡象

敘利亞城頭變幻大王旗的背後都有哪些大國的影子,為什麼巴沙爾政權崩盤得如此之迅速呢?

簡單來說,土耳其和以色列是本次向敘利亞發難的兩大外部力量,背後有美國的影子——華盛頓很可能只是默許兩國催動敘利亞變局,並未直接發力。

那麼巴沙爾背後的伊朗和俄羅斯呢?

我們只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一來俄伊兩國大量資源被牽扯到現有危機中,二來俄伊對於繼續向巴沙爾政權下重注心存猶豫。

根據媒體流傳出的沙姆解放組織武器裝備水平推測,莫斯科只要運一個空降師過來,大概率就能穩住局面。

可俗話說得好,「自助者天助之,自棄者天棄之」。

外部力量通常只會在局面穩固、雙方打得有來有回的情況下才考慮介入,一個兵敗如山倒的爛攤子誰又願意接盤呢?

某種意義上講,敘利亞政權自身的社會經濟困難才是此次崩盤的最大誘因,沙姆解放組織等反對派武裝不過是臨門一腳。

過去十幾年間,敘利亞內戰打得百廢待興、百業凋零,原本民眾們以為局面終於穩定下來了,生活會有所改善,可最近幾年敘國內經濟狀況仍持續惡化。

在西方和土耳其的強力制裁下,敘利亞鎊購買力急劇下降,甚至一些支持阿薩德政權的阿拉維派地區都出現抗議活動。

因財力緊張,敘政府無力維持一支龐大軍隊,只能不停削減現役人數,這種情況下敘軍的戰鬥力也就可想而知。

2023年5月敘利亞重返阿盟被視為阿薩德政權重大外交勝利,然而外交勝利並不能解決內部問題

接下來試著分析一下敘利亞變天對各方的影響。

1、美國

美國的初衷或許是點把火燒一下俄羅斯,給普京弄點「小麻煩」,沒想到燒成了「燎原大火」。

華盛頓對此次敘利亞變天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極大削弱了俄羅斯和伊朗在域內影響力,憂的是很可能打開又一個「潘多拉魔盒」。

此次擊敗敘政府軍、勢力範圍急劇膨脹的沙姆解放組織前身為基地組織敘利亞分支,曾是伊拉克反美武裝之一,被美國、歐盟等多國認定為恐怖組織。

美國和土耳其對它的策略更多是「養寇自重」,有需要時就把它放出來攪亂一下局面,特別是在一些自己不方便出手的時候。

這次沙姆武裝實力大增,給敘利亞乃至中東局勢增添許多變數,美國土耳其能否繼續駕馭它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正在法國遊覽巴黎聖母院的當選總統Trump很不看好敘利亞局勢前景,他在個人社交媒體發文稱:

「敘利亞一團糟,但不是我們的朋友,美國不應該與它有任何關係。這不是我們的戰鬥,讓它自行結束吧,不要捲入!」

沙姆解放組織近期得到了土耳其(一說還有烏克蘭)的幫助,戰力有顯著提升,且在敘北部擁有穩固的根據地和財稅來源

2、土耳其

土耳其是這場危機的始作俑者,為沙姆解放組織提供了大量支援,使其在軍事能力上超越了敘利亞政府軍——儘管它最初的想法未必是扳倒阿薩德政府。

土總統埃爾多安12月7日評論敘利亞局勢時公開表示,各方應該接受敘利亞「新的政治和外交現實」。

一種主流觀點認為,土耳其是敘利亞當前局勢的最大贏家之一。

作為奧斯曼帝國的繼承者,土耳其這個國家向來非常渴望擴張(在它眼中或許是恢復舊土),如:扶持北塞浦路斯獨立,將手伸進前蘇聯高加索地區,以及在敘利亞北部培養親土武裝勢力等等。

假如美國新政府不願意過多干涉,土國有可能會把大半個敘利亞納入自身勢力範圍,這一過程中不排除土耳其會跟美國扶持的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產生分歧。

實際上,在俄伊勢力被清掃完畢後,敘利亞境內將變成土耳其支持的武裝、美國支持的武裝和極端武裝三分天下的格局。

埃爾多安的野心究竟會膨脹到什麼程度,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有一點需要注意,土耳其並不希望敘利亞發生內亂,因為土國在過去十年中已經接收了超過400萬敘利亞難民,帶來一系列社會經濟與恐怖襲擊問題。

3、以色列

以色列和土耳其一樣是這場危機的贏家之一。

敘利亞變天後,「什葉派之弧」被打斷,黎巴嫩真主黨變得孤立無援,以色列身邊少了一個親伊朗地區中等強國。

不過也有以官員表示,反對派在敘利亞的推進「絕非值得慶祝的事」,因為「敘利亞大部分地區將處於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附屬組織的控制之下。」

4、伊朗

武裝分子攻入了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使館內房間被破壞,蘇萊曼尼、納斯魯拉等人的照片被撕毀

伊朗是這場危機的大輸家。

過去二十年間,伊朗在「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真主黨」這條線上投入了海量資源,打造出大名鼎鼎的「什葉派之弧」。

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早在2004年即預言道:

「如果伊拉克由什葉派掌權,並且與伊朗具有特殊關係的話,那麼加上敘利亞和黎巴嫩真主黨,我們就能看到一條新形成、勢將動搖到海灣國家們,甚至整個(中東)地區的弧月形地帶。」

敘利亞境內有若干個來自伊朗的隱蔽軍事基地,作為支持黎巴嫩真主黨的後方大本營,只要敘利亞在,抵抗軸心的「軸」就在——真主黨、哈馬斯、傑哈德這些「葉」可以慢慢長出來。

而一旦「什葉派之弧」的「弧」被打斷,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將大打折扣,未來土耳其或將部分取代德黑蘭的話語權。

5、俄羅斯

俄羅斯同樣是這場危機的輸家。

歷史上,阿薩德政權一直是莫斯科在阿拉伯世界最堅定的盟友,俄羅斯在敘利亞有多個重要軍事基地,如: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和赫梅明空軍基地。

其中,塔爾圖斯海軍基地位於地中海沿岸的塔爾圖斯市,是目前俄羅斯唯一一個海外海軍基地,和敘政府簽署有期限達49年的駐防協議。

猶記得2015至2016年間,俄羅斯為了輓救巴沙爾政權耗費了數百億美元,是其中東戰略最輝煌的一筆,普京因此被稱為「什葉派救世主」,在中東地區聲望大漲。

現如今隨著敘利亞風雲突變,克里姆林宮面臨著地緣政治、外交政策和國際聲譽多重打擊的窘境。

普京與巴沙爾,2024年7月。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叫停了對敘利亞的援助,同時將絕大多數駐敘俄軍調往烏克蘭

文章最後,談一點隱藏的影響。

敘利亞局勢對於中國來說並不是多大的事情,因為中方沒有像莫斯科、德黑蘭一樣向其投入大量資源,中國處理中東問題的思路是「無為戰略」。

不過從另一方面看,敘利亞局勢既然對俄羅斯產生重大影響,那它也必將間接擾動亞歐大陸地緣政治格局。

這裡面的關鍵點就是克里姆林宮「歐亞縱向軸心戰略」(俄羅斯—伊斯蘭世界—印度)遭受重創。

隨著俄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下降,或將改變「俄羅斯的地緣觀」,鞏固其向東看的基本思路。■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