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發展到目前的最後關頭,已經成為一場北京中央政府與泛民的博弈。泛民主派的目標有二,是既要民主普選,又要政治利益。
政黨政治利益 先於民主普選
全世界的民主普選,重點都是放在投票時的選舉權,而不在於提名權。因為民主選舉的最大目的,不是保證誰可以當上行政首長,而是人民有選擇的權利。只要選民手中有票,不必在乎於姓張姓李,候選人在爭奪選票時,都自然會向選民靠攏。但泛民把政治利益這一個目標置於民主普選之上。當政府提交的方案,未能完全合乎泛民的政治利益,又或者不是百分百符合他們對其政治利益的期望時,他們就寧取其個人政治利益而犧牲市民的普選權利。
泛民的政治利益其實有二,一是可以百分百確保泛民有一人可以出閘參與普選。這不是泛民是否有權參選的問題,而是在制度上必須保證泛民起碼有一人參選,否則他們就會運用手上的二十七票對政改方案予以否決。他們的要求,實際就是把委員會提名制改為政黨提名制,而泛民是擁有這種提名權的政黨之一。
泛民討價還價 無關普選真假
泛民當然不會赤裸裸地去為了其政黨利益而去否決政改,他們改為用假普選的標籤來做宣傳。泛民可以說真道假,只不過是因為他們手上有27票。如果在2012年的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多拿五、六席,那根本談也不用談,議案原封不動地通過。所以現時可以爭辯,不是普選的真假,而只是泛民手中有27票。這完全是討價還價的問題,跟普選真假完全無關。
謀殺普選 溫和泛民自投羅網
泛民除了確保他們的參選權之外,更希望讓人覺得,普選是由他們爭取而來的。其實泛民能否出閘,由年前喬曉陽在深圳發表講話,到本周日三位北京主管香港事務官員在深圳會見泛民議員時都表達得一清二楚。泛民成員可以出閘,也可以擔任特首,但前提就是他們不能反共。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在今次發言中講得更清楚,泛民之中,反共反中的只是少數,其餘大多數都可以劃入愛國愛港人士。那就是說,就算泛民主派不是擁有其專屬的提名權,他們也有一定合理機會去向1,200位提委爭取提名。但泛民仍然要爭,而且不惜以否決政改方案來爭,其中一個原因,其實就是在這一個「爭」字,普選,是由他們爭回來的。
只有普選是由他們爭回來,他們才可以彰顯他們是民主派。而爭到普選的政治成果,可以反映在未來的選舉結果之中。如果他們為了落實2017年的普選而作出妥協,甚至被視為支持以中央政府提出「8.31」框架所產生出來的普選方案,那泛民主就可能被視為民主幫閒的角色,於未來選舉,就未必佔到便宜!
泛民為了自己的兩個政治目的,才堅持否決政改方案,最後產生兩個荒謬的結果。第一,是由自稱泛民主派的27個議員去謀殺一個有大幅度進步的行政長官普選辦法;第二,所謂溫和又或者中間派的泛民議員,自動獻身跟所謂激進又或極端的泛民捆綁,同坐一船,共同進退。這是自投羅網,怨不得人!■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2015年6月4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